开创我国高层次人才资源服务大通道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96651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金来:1972年8月生于安徽省无为县,武汉大学工学博士研究生学历。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校研究生学生会主席、院校团支部书记、院校党支委书记。湖北省青联常委、武汉市青联常委。
  
  开创国内首家研究生就业服务信息网
  
  2001年,在全球互联网泡沫的冬天,郭金来顶着多方压力,却义无反顾地投入全部身家和精力,投资承载就业责任的互联网服务行列,建成了全国首家研究生就业服务网络平台——中国研究生人才网(www.91student.com)。
  经过七年多的艰苦创业,已建成拥有100万名,以硕博研究生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覆盖全国80%以上的高校,累计为80万研究生、10万余家高校和企业提供高层次人才就业服务,为高校和企业节约就业经费近2亿元人民币,社会效益显著。
  郭金来从学生时代就担任学生干部,大学时他荣获优秀奖学金,还被大学评为优秀团干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时刻地关注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充满活力又富有智慧的学生干部。2001年研究生毕业后,以他优秀的成绩和工作能力,他可以轻松地做一个高校教师或进政府部门工作。他曾有过美国、加拿大出访经历,对就业有着深刻的思考,他认为:不仅毕业生就业难,而且高校研究生就业将会因信息的不通而凸显困难。
  如何建立一个信息网络平台,让毕业生不为就业而到处奔波,也可以减少学生的就业成本,减轻用人单位去招聘人员的劳累之苦。然而当时还没有一家建立过这样的网络,在泡沫互联网时期,社会上也没有人会投资这个行业;况且当时研究生就业并不难,建这样的网能得到回报吗?所有的不利都客观地摆在他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面前,但有思考和远见的他,却有计划地行动起来了。他将网络域名定为91student.com意为:学生就业、教育学生、也体现了他浓浓的学生情结。
  2001年5月,他和教育部高校研究生就业部门建立了共识,经过四个月奋战就建立了一个基本满足就业的信息网,同年9月17日,在2001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就业总结会上,教育部学生司领导宣布网络开通。至此,国内第一家教育部直属高校联合发起组建的研究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诞生了,郭金来成为了引领中国研究生就业走上信息化道路的第一人。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中国人事报等国内许多媒体先后给予了报道。
  
  创造全国研究生就业服务的三个第一
  
  郭金来博士师从我国著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先生,导师的大家风范和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影响了他。真诚、勤奋、严谨,勇于面对和战胜困难成为他做人做事的基础。回首过去的七年,有过缺钱的窘迫;有合作伙伴知难而退的无奈;有市场不成熟而不被认同,也有近四年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困顿。他痛苦过,但从未退缩过。他认为:就业与人才服务信息网络的前景是光明的。正因为这个满载着责任和梦想,使他勇敢地面对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创业过程中,他不仅没有倒在困难面前,而且磨练了坚定的信念,积累了经验。他提出“关怀人才、服务就业;成就事业、共创和谐”的发展理念和“诚信、专业、高效”的服务理念。
  苍天不负有心人,七年来,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研究生人才网通过互联网在线服务,举办百余场就业双选会,建立高校就业实习基地等形式,已成功地为全国50余万研究生为主体的人才实现了就业对接,让无数有着硕士博士的人圆了就业之梦,开创了整合高校联合服务资源、实现共享便捷就业信息服务的先河。中国研究生人才网,也因此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中国第一家没有经费投入,却由教育部直属高校联合发起组建的全国研究生就业服务网络平台;第一家覆盖全国800余所高校和近百所海内外机构的近100万高层次人才为主体的人才资源库;第一家建立以教育部直属高校联合就业、联合实习基地和联合就业网络的多维服务体系。
  目前,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已成为10万余家全国各类用人单位选贤纳才的战略伙伴。被中共武汉市委授予十佳网络服务示范单位,受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江日报等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中国航天、安徽邮电规划院、煤炭研究总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和毕业研究生纷纷写来了感谢信。
  
  积极构筑高层次人才服务大通道
  
  目前,走科学发展道路的中国,最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支撑,高层次人才的人才资源管理与服务是一个急待发展的领域。为此,他积极投入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实践中。在2007年3月,他和武汉市团委发起并联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七大城市共青团成功举办了“首届信息化青年人才交流大会暨中国数字创意产业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教授莅临并发表专题演讲。2007年10月,与共青团湖北省委共同举办“百企万岗促和谐”大型公益招聘活动,全国有267家单位提供了1.1万余岗位,为四万余名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免费进场求职的机会。共青团中央青工部张良训副部长、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吴永文同志、团省委丁小强书记亲临现场指导。郭金来还经常应邀到高校做成长与成材的职业指导讲座,是长三角、珠三角及全国各地人事部门和企业邀请的常客。
  他认为:构建网络和信息服务的人才大通道,为人才提供优质专业的网络服务与卓越的人才服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一个拥有300万研究生的教育大国,要免费服务研究生,在网络建设、服务与人才安全体系建设、市场等方向还是需要大量的资金,也制约了平台的发展。
  采访中,郭金来说:“我们正在寻求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合作,构建专业、高效的高层次人才服务大通道,也希望争取国家相关部门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争早日把这个朝阳的事业做好,为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和谐发展尽微薄之力。”
  “世界上本无路,路是人走出来的。”郭金来博士经常以此鼓励自己和他的团队。
  我们相信:他的创新思维和发展宏略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字编辑:孙聚成
其他文献
2008年8月30日,我和一群投身中国光彩事业的民营企业家伙伴们同首都各界人士齐聚北京长富宫中心,举行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缅怀胡耀邦同志光彩讲话发表25周年座谈会。    邀请参加座谈会的来宾,我想到了陈昊苏    我和昊苏已经多年没有联系,特别是他担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虽然在國内外参加一些活动和会议时能见到他,但都是他在台上,我在台下,即便有时近在咫尺,但常常看到尊敬他的人们都围绕他身边
期刊
翻开李光的履历表,发现他如同一个在沙漠中向往绿洲的行者,一直在自我完善的人生道路上不断的探寻着——他曾经是充满激情的文学青年,是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如今是优秀青年企业家。喜欢深度思考和探索各类事物的他比起同龄人多了几分深刻与独到,令人赞叹的是在他身上全无年少得志之轻狂。幼时萌发成雏形的人生哲学,至今仍在他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他,使他明志、笃行、广学、深思。    无心插柳的商海黑马    1997年,
期刊
今年深秋,九十五岁高龄的杜润生老先生领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奖:第四届中国发展百人奖终身成就奖,且是唯一一个全票通过的奖项。人们用这样一种朴素的方式向杜老致敬——感谢他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出的巨大贡献。  “感谢大家给我发这个奖,”杜老颤巍巍地捧着奖牌,声音有些发抖,因为年事已高,颁奖典礼在杜老家中进行。“农村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除了党的领导,主要是依靠农民的努力和创新。”一生
期刊
1978年6月,交通部长叶飞派刚出狱不久的袁庚赴香港对交通部所属的招商局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袁庚起草了《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经交通部党组讨论后,于10月9日上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  请示提出,招商局“应当冲破束缚,放手大干,争取时间,加快速度,适应国际市场的特点,走出门去搞调查、做买卖,凡是投资少、收效快、盈利多、适应性强的企业可以争取多办。如:进一步发展一批中小型现代
期刊
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措施,1979年7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两个委员会一套机构)正式成立,其职责是归口管理进出口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利用外资工作,以及其他对外经济合作事务。两个委员会的主任确定还是由谷牧来兼任。所以,谷牧于1980年12月辞去了兼任的国家建委主任职务,以便聚精会神地抓好对外开放工作。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期刊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次会议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8年夏天,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1979年春天,兴办特区的非凡决策更是奏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乐章。从此,中华大地上开始荡漾着春天的气息,改革开放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中华儿女》是改革开放的产物。20年前
期刊
高尚全这个名字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紧紧联系在一起。决定中国改革和经济走向的四次重要历史关节点的会议: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4年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和2003年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他亲历了后三个会议,并参与了文件的起草工作。20多年来,他一直为中国经济改革鼓与呼,为市场经济加油鼓劲。    “商品经济”,这个名词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很少被人们提
期刊
1978年12月中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在北京召开。此刻,在祖国南端隔海相望的香港最高层建筑的办公室里,霍英东良久地伫立在窗前,神情显得十分振奋。他目光炯炯地眺望着北方,似在等候着春天的信息,又似在关注着这位世界伟人。会议刚一结束,国外报刊称:“邓小平时代开始了!”  新年过后,虽然春寒料峭,然而,这一年的隆冬却早早地显出了暖意。放眼望去,南国一片翠绿。当霍英东看到《澳门日报》发表的中山县翠享村
期刊
很少有一个区域的发展能引起全国如此的关注,那就是苏南。  改革开放30年来,苏南的每一次变革与创新都牵动了其他地区的发展神经,“苏南经验”在全国各地被一次次地仿效和复制。当工业化后期来临的时候,苏南人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这片繁华、热闹的土地再次吸引着学者、改革家、观察者的眼球。    “天下第一县”与农民的创举    东亭,地处无锡东郊,是天下第一县——原无锡县政府所在地,这里聚集了无锡
期刊
第三次复出后的邓小平,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主动表示愿当科学、教育的“后勤部长”。    第三次复出后的邓小平,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主动表示愿当科学、教育的“后勤部长”。他选择教育战线作为拨乱反正的突破口,在1977年采取了两个重大举措:一个是恢复高考,一个是推倒“两个估计”。这两个举措,带动了全局的拨乱反正。    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1977年6月29日至7月18日,教育部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