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就是不走老路子;创新,就是不囿于企业的原来模式,勇于进入新的领域。而当创新成为一种常态,就成了一种文化。在三十多年的市场风云激荡中,温州人似乎成了“敢为天下先”,“敢于冒险,勇于做大做强”的代名词,事实上这也成了温州人艰苦创业和敢于创新的写照,更成了温州民营企业的一种文化。上海金开利集团有限公司的成长经历就是这种创新文化的一个经典例子。
公司董事长李振开出生于乐清市柳市镇一个贫寒家庭,兄弟姐妹7人中排行老大,从小就帮父母磨豆腐,卖豆腐。中学毕业后,又挑起家庭的重担,做过菜油换菜籽,粉干换稻谷类的小生意,还学过泥水工,并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泥水老师。虽说是小有名气,但与外出做生意所需要的经验来说,李振开还差了一大截。但温州人敢冒险、不安于现状的品性,使他很快缩短了差距。
改革开放初期,他决定与大弟李振林为柳市低压电器跑供销。在火车上,他们钻到了座位底下休息。在哈尔滨气温零下20多度的情况下,兄弟俩虽然裹着棉大衣,但还是冻得直跺脚。在领导门外等了两个多小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得到了对他们来说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份订单,品尝到了“敢闯”的成功喜悦。
按理说,循着这样的路子下去,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李振开认识到这种“游击队”式的跑供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有自己的“根据地”。于是就与人合办了乐清柳市曙光电器厂,至1985年时已掘得“敢为天下先”的第一桶金。
但李振开很快就发觉了问题,柳州电气企业类同性太强,生产秩序也较混乱,不适宜长期发展。难道就不能跳出土生土长的故乡,去别处开辟新天地吗?1985 年,李振开毅然带领兄弟四人转赴上海创业,尽管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举动就是一种创新。但创业不易,创新更难。当时的上海还是国有企业的天下,李振开经过市场调查,决定在北京东路附近租几个柜台试一试。同样是柜台经营,李振开却颇有想法,他不像有些国有企业那么朝南坐,大小生意、生客熟客一视同仁,尤其是有些客户需要一些特殊规格的零件,即使没什么利润他也急客户所急,尽力满足。他还创新服务,较早地做起了为客户代办打包、托运,代购车船票、飞机票,代订旅馆住宿等业务。当时很少有企业这么做,或都不太愿意做这类比较麻烦的事情,而他却乐此不疲。很快在他的身边就积聚了一批长期客户。不久,他的上海华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诞生了。
创新也得有眼力。李振开发现居住在北京路的多数居民对于自己处于黄金地段的房子并不满意,因为煤卫设施不配套或需合用。李振开就购买商品房置换沿街居民的住房,企业居民各得其所,政府也说好。此举还使李振开走在了私营资本参与上海旧城改造的前列,是对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又一诠释。经过几年的努力,到“南方风来春满楼”的1992年,李振开已成功开发了北京东路生产资料一条街。
如果从那时开始李振开一直守着北京路,也是一种选择,而且不会差,因为这条街至今都闻名全国,但那样做不符合温州人的性格,更不符合温州商人骨子里的勇于创新和做大做强的理念。“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文化此时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了李振开的思想深处。
1995年,李振开认定了方兴未艾的房地产市场,毅然打回老家收购了乐清市某房地产公司,更名为“温州金开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先后开发了“柳市翔金大厦”、“温州金开利花园”等大中型房地产项目。2002年以来,多次被评为乐清市百强纳税企业,温州市纳税大户;被温州市建设局等部门联合授予“创品牌、讲信用先进房开企业”等。
随着席卷全国的房产热,李振开趁势发展,进一步实施他的做强做大的目标。2000年,李振开与兄弟等人投资2亿多元,在上海七浦路建造了兴浦服装批发市场。现在,该市场在上海已是家喻户晓。2002年在北京,李振开敢于与一百多家企业竞争,斥资7.2亿元参与北京动物园公交枢纽中心建设,买断其中二至五层50年的产权,组建北京金开利德国际服装市场,其创纪录的大手笔投资轰动了京城商界。据估计,其目前市值至少达20亿元,仅一个位置稍好一些的5平方米的铺位年租金就达100万元。至此,金开利公司的创新和做大做强的精神和企业文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创新”和“做强做大”文化的内在支撑下,金开利公司继续大手笔频出。2004年出资6亿元收购了价格昂贵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东海商都”3.8万平方米的房产。2006年,出资800万美元,成立中外合资浙江开元置业有限公司,在金华仙源湖开发“香溪玫瑰园”旅游度假别墅群项目,总投资近8亿元。
难能可贵的是,在不断做大的过程中和一片赞扬声中,李振开的创新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更关注国家的政策走向。2007年他进军西部,成立了新疆乌鲁木齐市金开利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库尔勒市开发了3000亩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现在,农业观光园已是鱼满塘、猪满栏、棉花白、树成行、枣儿红、梨飘香,成为该地区西部开发的典范。
2008年,李振开嗅出了房地产疯狂发展背后的危机,与很多企业反其道而行之,从地面转入地下,启动了人防建设。这一公司的战略规划,既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又开拓了一个新的房地产领域。当时有些人对金开利公司的这一投资甚至都不屑一顾,而现在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在房地产调控的大局中正处于进退两难,举步维艰的地步。但金开利公司已成功地在辽宁抚顺投资2.6亿元,启动了当地最大的地下商业街项目。2011年3月又在河北衡水建设衡水新华人防地下商业街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总建筑面积21600平方米,已于今年3 月竣工。
金开利公司计划在3至5年内,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等6个区域推进24个地下人防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4.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3.81亿元,争取在3年内陆续开工。为此,公司制定了《地下人防项目发展规划》,与同济大学、中国铁建、上海浦商商业咨询公司签订了一系列框架协议,以保证这些工程的实施。
2010年,李振开投入3亿元,买下西藏南路建国东路口的桥苑公寓大楼裙房,更名为“金开利广场”,成立了“上海金开利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5亿元,向投资管理、国内贸易、信息服务咨询等领域发展。李振开任集团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经过三十年的艰苦打拼和不辍创新,金开利集团有限公司已有分布于北京、上海、温州、河北、辽宁、山东、新疆、江苏等地企业共 25 家。集团总资产达 60 亿元。2012年,金开利公司和李振开分别被评为上海民营企业100强,上海企业1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和全国优秀企业家。
创新了,成功了,李振开不忘回馈社会。他不仅资助家乡的修桥补路,还支援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浙江岭底乡新建中心小学的课桌椅,李振开全包了;四川汶川地震,公司及员工共捐款36万余元;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后,他在兰州新区新建一所金开利学校,并表示提供长期的经费支持。他说:“今后我们的实力更壮大了,还将建更多的学校。”
那么多年过去了,如果李振开至今仍停留于乐清柳市曙光电器厂、或上海华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或温州金开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没有进入房地产的管理,没有进军西部开发,没有开拓新领域的地下人防建设,企业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金开利的每一步发展正契合了如今常说的调结构和创新发展。
办企业要创新,人人知道,多数人也在做,但结果却大不相同。区别很多,根本的一点在于,有些人单纯地把创新当作一种赚钱的工具,需要时才用一下,没有浸润到脑子里、思想里和理念里。有些人却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积累和开拓,为发展而创新,用创新促发展,使创新成为一种思考习惯,一种管理艺术,一种企业文化。李振开和他的金开利集团有限公司在一开始时并没有进入这样的境界,但他们勤于思索、敢于冒险、善于学习、勇于创新,通过三十年的拼搏、探索、教训、总结和市场竞争,在企业中逐渐形成了金开利自己的创新文化,并为实践所佐证和被管理层和员工所认同,进而产生巨大的物质效益,成为公司基业常青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思想财富和经营财富。
公司董事长李振开出生于乐清市柳市镇一个贫寒家庭,兄弟姐妹7人中排行老大,从小就帮父母磨豆腐,卖豆腐。中学毕业后,又挑起家庭的重担,做过菜油换菜籽,粉干换稻谷类的小生意,还学过泥水工,并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泥水老师。虽说是小有名气,但与外出做生意所需要的经验来说,李振开还差了一大截。但温州人敢冒险、不安于现状的品性,使他很快缩短了差距。
改革开放初期,他决定与大弟李振林为柳市低压电器跑供销。在火车上,他们钻到了座位底下休息。在哈尔滨气温零下20多度的情况下,兄弟俩虽然裹着棉大衣,但还是冻得直跺脚。在领导门外等了两个多小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得到了对他们来说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份订单,品尝到了“敢闯”的成功喜悦。
按理说,循着这样的路子下去,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李振开认识到这种“游击队”式的跑供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有自己的“根据地”。于是就与人合办了乐清柳市曙光电器厂,至1985年时已掘得“敢为天下先”的第一桶金。
但李振开很快就发觉了问题,柳州电气企业类同性太强,生产秩序也较混乱,不适宜长期发展。难道就不能跳出土生土长的故乡,去别处开辟新天地吗?1985 年,李振开毅然带领兄弟四人转赴上海创业,尽管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举动就是一种创新。但创业不易,创新更难。当时的上海还是国有企业的天下,李振开经过市场调查,决定在北京东路附近租几个柜台试一试。同样是柜台经营,李振开却颇有想法,他不像有些国有企业那么朝南坐,大小生意、生客熟客一视同仁,尤其是有些客户需要一些特殊规格的零件,即使没什么利润他也急客户所急,尽力满足。他还创新服务,较早地做起了为客户代办打包、托运,代购车船票、飞机票,代订旅馆住宿等业务。当时很少有企业这么做,或都不太愿意做这类比较麻烦的事情,而他却乐此不疲。很快在他的身边就积聚了一批长期客户。不久,他的上海华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诞生了。
创新也得有眼力。李振开发现居住在北京路的多数居民对于自己处于黄金地段的房子并不满意,因为煤卫设施不配套或需合用。李振开就购买商品房置换沿街居民的住房,企业居民各得其所,政府也说好。此举还使李振开走在了私营资本参与上海旧城改造的前列,是对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又一诠释。经过几年的努力,到“南方风来春满楼”的1992年,李振开已成功开发了北京东路生产资料一条街。
如果从那时开始李振开一直守着北京路,也是一种选择,而且不会差,因为这条街至今都闻名全国,但那样做不符合温州人的性格,更不符合温州商人骨子里的勇于创新和做大做强的理念。“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文化此时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了李振开的思想深处。
1995年,李振开认定了方兴未艾的房地产市场,毅然打回老家收购了乐清市某房地产公司,更名为“温州金开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先后开发了“柳市翔金大厦”、“温州金开利花园”等大中型房地产项目。2002年以来,多次被评为乐清市百强纳税企业,温州市纳税大户;被温州市建设局等部门联合授予“创品牌、讲信用先进房开企业”等。
随着席卷全国的房产热,李振开趁势发展,进一步实施他的做强做大的目标。2000年,李振开与兄弟等人投资2亿多元,在上海七浦路建造了兴浦服装批发市场。现在,该市场在上海已是家喻户晓。2002年在北京,李振开敢于与一百多家企业竞争,斥资7.2亿元参与北京动物园公交枢纽中心建设,买断其中二至五层50年的产权,组建北京金开利德国际服装市场,其创纪录的大手笔投资轰动了京城商界。据估计,其目前市值至少达20亿元,仅一个位置稍好一些的5平方米的铺位年租金就达100万元。至此,金开利公司的创新和做大做强的精神和企业文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创新”和“做强做大”文化的内在支撑下,金开利公司继续大手笔频出。2004年出资6亿元收购了价格昂贵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东海商都”3.8万平方米的房产。2006年,出资800万美元,成立中外合资浙江开元置业有限公司,在金华仙源湖开发“香溪玫瑰园”旅游度假别墅群项目,总投资近8亿元。
难能可贵的是,在不断做大的过程中和一片赞扬声中,李振开的创新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更关注国家的政策走向。2007年他进军西部,成立了新疆乌鲁木齐市金开利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库尔勒市开发了3000亩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现在,农业观光园已是鱼满塘、猪满栏、棉花白、树成行、枣儿红、梨飘香,成为该地区西部开发的典范。
2008年,李振开嗅出了房地产疯狂发展背后的危机,与很多企业反其道而行之,从地面转入地下,启动了人防建设。这一公司的战略规划,既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又开拓了一个新的房地产领域。当时有些人对金开利公司的这一投资甚至都不屑一顾,而现在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在房地产调控的大局中正处于进退两难,举步维艰的地步。但金开利公司已成功地在辽宁抚顺投资2.6亿元,启动了当地最大的地下商业街项目。2011年3月又在河北衡水建设衡水新华人防地下商业街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总建筑面积21600平方米,已于今年3 月竣工。
金开利公司计划在3至5年内,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等6个区域推进24个地下人防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4.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3.81亿元,争取在3年内陆续开工。为此,公司制定了《地下人防项目发展规划》,与同济大学、中国铁建、上海浦商商业咨询公司签订了一系列框架协议,以保证这些工程的实施。
2010年,李振开投入3亿元,买下西藏南路建国东路口的桥苑公寓大楼裙房,更名为“金开利广场”,成立了“上海金开利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5亿元,向投资管理、国内贸易、信息服务咨询等领域发展。李振开任集团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经过三十年的艰苦打拼和不辍创新,金开利集团有限公司已有分布于北京、上海、温州、河北、辽宁、山东、新疆、江苏等地企业共 25 家。集团总资产达 60 亿元。2012年,金开利公司和李振开分别被评为上海民营企业100强,上海企业1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和全国优秀企业家。
创新了,成功了,李振开不忘回馈社会。他不仅资助家乡的修桥补路,还支援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浙江岭底乡新建中心小学的课桌椅,李振开全包了;四川汶川地震,公司及员工共捐款36万余元;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后,他在兰州新区新建一所金开利学校,并表示提供长期的经费支持。他说:“今后我们的实力更壮大了,还将建更多的学校。”
那么多年过去了,如果李振开至今仍停留于乐清柳市曙光电器厂、或上海华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或温州金开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没有进入房地产的管理,没有进军西部开发,没有开拓新领域的地下人防建设,企业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金开利的每一步发展正契合了如今常说的调结构和创新发展。
办企业要创新,人人知道,多数人也在做,但结果却大不相同。区别很多,根本的一点在于,有些人单纯地把创新当作一种赚钱的工具,需要时才用一下,没有浸润到脑子里、思想里和理念里。有些人却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积累和开拓,为发展而创新,用创新促发展,使创新成为一种思考习惯,一种管理艺术,一种企业文化。李振开和他的金开利集团有限公司在一开始时并没有进入这样的境界,但他们勤于思索、敢于冒险、善于学习、勇于创新,通过三十年的拼搏、探索、教训、总结和市场竞争,在企业中逐渐形成了金开利自己的创新文化,并为实践所佐证和被管理层和员工所认同,进而产生巨大的物质效益,成为公司基业常青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思想财富和经营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