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贫困人口较多,自然环境复杂的地区,这使得该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科教文卫等方面相对落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河北省隆化县新农村建设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困境提出一些思考和设想。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农村;现实困境;隆化县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12-0096-01
河北省隆化县地处冀北山地,自然环境复杂,呈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点,开放程度低,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土地利用率低。同时隆化县作为民族县,总人口41.5万人,有13个民族22.9万人,占总人口的55.1%。多个少数民族杂居是隆化县人口分布的特点,因此风俗习惯,思想开放程度,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新农村建设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隆化县处于冀北山地,山场广大,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较少,土地是农业的根本,土地资源匮乏直接制约着农村农业农作物产量。加之,我国北方降雨少,多年来的干旱半干旱情况使水资源日益减少,农作物减产,这种问题在隆化县农村地区较为普遍。隆化的母亲河—伊逊河水量逐年减少,经常出现断流,并且水污染不断加重,这条河流是供人们饮用和田地灌溉的,这样的水用来灌溉后果可想而知。北方的气温低,冬季时间长,日照时间短,农作物生长期短制约农业发展。山区的封闭性特点使山区农村交通不便,三面环山造成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有限,信息闭塞,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方式还是占主导地位,造成资源少与资源浪费严重、利用律低的矛盾。矛盾发展的结果就是传统农业依靠的土地粗放型耕种模式,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二、人口素质相对偏低,思想观念落后
(一)少数民族农村教育水平较低
少数民族农村教师的学历水平远低于城镇教师的学历水平, 调查显示初中学历以下的村民约为67.92%,大专以上学历的村民约为15.1%。由于山区条件差,工资待遇低,所以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少,农村教师少,有的村一个老师同时教几个年级的学生。教师的人数和素质必然影响到学生的文化素质,这与城市教学水平差距加大。农村教育进入了经济落后—教育投资不足—文化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的恶性循环。
(二)少数民族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根据调查,一部分人是由于不愿再回到贫困落后的农村,而是在大城市生活;另一部分人由于在城市里接受高等教育所学的技能在农村无用武之地。农村人才外流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是一种必然现象,不能用行政的手段强迫人们返乡的“逆城市化”。调查显示,只有30.19%的村民经常参加技能培训,还有15.09%的村民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因此,统筹城乡差距的措施之一就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紧紧围绕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进行,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兴农民。
三、贫困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最大的障碍
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贫困较严重地区,财政普遍困难,地方财政只能保证基本的消费,没有更多的钱用于新农村建设。据统计,隆化县的贫困人口为3.97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其它地区,城市支援农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非常艰巨,因此摆脱贫困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难以走出贫困的恶性循环。由于自然环境差,农民收入来源较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导致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农村财政收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很好的普及少数民族农村居住条件差,居住分散,很多村民的把土坯房屋建在山腰或山脚下,不能抵御雷电、雨水灾害,而且这样的居住环境基本上很难普及广播电视。
(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调查显示,村民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医疗问题,占33.96%。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村民养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加了传染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城市居民社会保障系统越来越健全,而农村的社会保障起步晚,困难多,如农村医疗服务投入不足、健康教育宣传不够、医疗体制不健全。
四、宗教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因素
宗教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影响因素,调查中有58.49%的村民都信教,有28.30%和56.61%的村民在选择他人信教的态度是支持和无所谓。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农村的经济、政治、科学、教育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要正确认识宗教在少数民族农村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宗教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可以团结信教群众促进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这对于新农村建设是有益的一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贫困落后,宗教就成为信教群众的一种精神寄托。但应该认识到宗教是人们对现实的一种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它对于新农村建设也会成为一种制约因素。如宗教倡导人们安于现状,不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不利于经济建设。同时,宗教也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动因。
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重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的努力与各种政策的支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此处数据源于此网页: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隆化县.
[2]此处数据源于隆化县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问卷.
[3]海芬蕾.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D].长春:吉林大学,2007.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农村;现实困境;隆化县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12-0096-01
河北省隆化县地处冀北山地,自然环境复杂,呈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点,开放程度低,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土地利用率低。同时隆化县作为民族县,总人口41.5万人,有13个民族22.9万人,占总人口的55.1%。多个少数民族杂居是隆化县人口分布的特点,因此风俗习惯,思想开放程度,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新农村建设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隆化县处于冀北山地,山场广大,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较少,土地是农业的根本,土地资源匮乏直接制约着农村农业农作物产量。加之,我国北方降雨少,多年来的干旱半干旱情况使水资源日益减少,农作物减产,这种问题在隆化县农村地区较为普遍。隆化的母亲河—伊逊河水量逐年减少,经常出现断流,并且水污染不断加重,这条河流是供人们饮用和田地灌溉的,这样的水用来灌溉后果可想而知。北方的气温低,冬季时间长,日照时间短,农作物生长期短制约农业发展。山区的封闭性特点使山区农村交通不便,三面环山造成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有限,信息闭塞,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方式还是占主导地位,造成资源少与资源浪费严重、利用律低的矛盾。矛盾发展的结果就是传统农业依靠的土地粗放型耕种模式,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二、人口素质相对偏低,思想观念落后
(一)少数民族农村教育水平较低
少数民族农村教师的学历水平远低于城镇教师的学历水平, 调查显示初中学历以下的村民约为67.92%,大专以上学历的村民约为15.1%。由于山区条件差,工资待遇低,所以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少,农村教师少,有的村一个老师同时教几个年级的学生。教师的人数和素质必然影响到学生的文化素质,这与城市教学水平差距加大。农村教育进入了经济落后—教育投资不足—文化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的恶性循环。
(二)少数民族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根据调查,一部分人是由于不愿再回到贫困落后的农村,而是在大城市生活;另一部分人由于在城市里接受高等教育所学的技能在农村无用武之地。农村人才外流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是一种必然现象,不能用行政的手段强迫人们返乡的“逆城市化”。调查显示,只有30.19%的村民经常参加技能培训,还有15.09%的村民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因此,统筹城乡差距的措施之一就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紧紧围绕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进行,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兴农民。
三、贫困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最大的障碍
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贫困较严重地区,财政普遍困难,地方财政只能保证基本的消费,没有更多的钱用于新农村建设。据统计,隆化县的贫困人口为3.97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其它地区,城市支援农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非常艰巨,因此摆脱贫困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难以走出贫困的恶性循环。由于自然环境差,农民收入来源较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导致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农村财政收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很好的普及少数民族农村居住条件差,居住分散,很多村民的把土坯房屋建在山腰或山脚下,不能抵御雷电、雨水灾害,而且这样的居住环境基本上很难普及广播电视。
(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调查显示,村民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医疗问题,占33.96%。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村民养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加了传染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城市居民社会保障系统越来越健全,而农村的社会保障起步晚,困难多,如农村医疗服务投入不足、健康教育宣传不够、医疗体制不健全。
四、宗教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因素
宗教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影响因素,调查中有58.49%的村民都信教,有28.30%和56.61%的村民在选择他人信教的态度是支持和无所谓。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农村的经济、政治、科学、教育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要正确认识宗教在少数民族农村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宗教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可以团结信教群众促进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这对于新农村建设是有益的一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贫困落后,宗教就成为信教群众的一种精神寄托。但应该认识到宗教是人们对现实的一种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它对于新农村建设也会成为一种制约因素。如宗教倡导人们安于现状,不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不利于经济建设。同时,宗教也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动因。
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重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的努力与各种政策的支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此处数据源于此网页: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隆化县.
[2]此处数据源于隆化县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问卷.
[3]海芬蕾.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D].长春: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