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培养多元化的人才。作为学习舞蹈的学生,要全面发展,一专多能,成为会跳、会编、会教的智能和体能均衡的优秀人才,需要教师精选细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能舞、会教的能力需改善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性,开设舞蹈创作知识和创作方法讲座,培养学生编导能力。成为一业之外(跳舞)具有多种知识、多种才能的人才。
关键词:科学性;针对性;全面性;目的性;计划性;启发性;训练性;实用性;借鉴;创新;模仿;语言描述
舞蹈艺术——向来被人们认为是“动的诗篇,活的绘画”。就象芭蕾舞剧的奠基人诺维尔所说:“人类的感情达到了语言不足以表达的程度。舞蹈就会大大奏效……”《毛诗﹒大序》中指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是说,舞蹈是以人体的动作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也是一门身心两具的艺术。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舞蹈是必修课之一。它的任务是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实现培养具有舞、教、编、导的“智能型”的音乐人才为目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呢?
一、精选细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能舞、会教的能力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之根本,随着时代的发展,书包知识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除以书本为基础教学之外,还要多方面搜集舞蹈教学内容。在选择内容上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教学内容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全面性。
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部分器官发育不够完善。他们的骨骼、韧带展长性、弹性、肌肉兴奋性、收缩性强,各关节灵活性大。这个时期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形体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增强人体的控制、稳定性。
针对这一特点,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开设了耗腿、弹跳、腰控、腿的形体训练内容。在具体教授时,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有的学生身体柔韧度差,又僵又板,很笨拙,教授一些难度大、软度大的动作,如:倒踢紫金冠、下大腰等,显然是不行的,因此,要给部分学生开设一些控制性的动作,如:端腿、后抬腿、蹲等,逐步加深培养学生的“站”姿,逐步加强。对于条件好的学生,在具备正确“站”姿的基础上,可进行一些技能技巧性训练。如旋转、劈叉、翻身、腾空舞姿等较高技能的学习。青少年正是形体训练的好阶段,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有舞蹈的优美体态。
舞蹈教学不是单一地教授某一方面知识,要全方位进行教授,避免过度“偏食”。舞蹈学生不像模特儿,只注重气质、形体的培养,还要掌握丰富的舞蹈知识。这就需要舞蹈教师除交给学生形体训练内容外,还要教授各式各样的民族民间舞组合,掌握各民族舞的韵律以及一些创编舞蹈的基本技巧基础知识,体现“教”与“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教学内容全面化、系统化。使学生广泛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对其了解掌握,积累一定的舞蹈语汇,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编起来长期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象好的文学家,出口成章。
2.教学内容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启发性。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音乐艺术和技术人才,需要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即“智能型”人才,而不是“技能型”人才。因而教师在内容选择上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启发性,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培养出既会跳,又会教,又能编有能导的音乐人才。
因而,教学要有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内同时要本着目的性、方向性、启发性的原则。如:在第一学年,形体训练是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直、立、协调性,为将来进行舞蹈教学铺石修路。接着教授芭蕾的、古典的手位、脚位组合以及身韵或地面组合,培养学生身体欲左先右,欲纵先收的韵律,使动作“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形象逼真地表达人们的一动一式、一言一行,为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教学内容要有训练性、实用性
民族民间舞种类繁多,在短短的三年中全部掌握所有的舞蹈知识是不可能的。教师要从民族风格的代表性、训练性和实用性上来综合选择。比如:在汉族民间舞教授中,我给学生选择了东北秧歌,学习了“手巾花组合”、“跳踢步”组合。这两个组合动作欢快、活泼、热烈、奔放,加上哏、俏、幽、稳的韵律特点,恰好与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吻合。学生学习兴趣高,掌握得动作快而大方且准确。同时锻炼了学生手腕的灵活性和腿的控制力,对中学生的编舞有着很大实用性。
另外,维吾尔族的“微颤旁点摇身”组合、“三步一台”组合;藏族的弦子舞、踢踏舞;蒙古的“肩、腕”组合和“马步”组合;傣族的手位组合;朝鲜族的“古格里”等等,都有着不同的训练价值和典型的实用性。教授这些内容性。教授这些内容,是学生创编舞蹈动作的源泉。
教授了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律动作以外,还要选择一些具有主题内容的情节性的成品舞,如《挂红灯》(汉)、《洗衣舞》(藏)《水》(傣)《赛马》(蒙)及现代舞等。通过观看视频或CD片,模仿训练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从中吸取精华,开阔眼界,“借”来成为自己所用,丰富了舞蹈语汇,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表现力、鉴赏力,编排起来更为得心应手。
二、培养“智能型”人才,需改善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性,开设舞蹈创作知识和创作方法讲座,培养学生编导能力。成为一业之外(跳舞)具有多种知识、多种才能的人才。其途径:
1.借鉴、创新
借鉴、创新是指运用民族舞蹈的动作语汇作为创作手段,去表现新的生活,塑造新的人物,以使创作出具有人们喜闻乐见、新颖而独特的形式,具有新时代内容的新舞蹈。比如,在创作民族舞中,我们可借鉴芭蕾舞的动作,技巧来丰富自己的舞蹈表现力,但不能生搬硬套,做到借鉴而不漏斧痕。如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它吸收了芭蕾舞的典雅、标致、娴静的风采,使荷花亭亭玉立的形象、纯洁高雅的性格达到理想的境界。比如各民间舞蹈语汇可以相互借鉴,垫步在傣族舞中用,创作汉族、维吾尔族的舞蹈也可以,只是韵律不同。比如《新韵秧歌》借鉴了动感的爵士舞、街舞的动作表现中学生朝气蓬勃的气质。 在课堂编创时,我们不仅从同类型舞蹈中借鉴舞蹈语汇,还从戏曲、美术作品、武术杂技、体操中借鉴。如排编双人舞《化蝶》时,引导学生回想戏曲中将、相整帽、端带、走“四方”步,一级小生、旦角的一招一式,并向学生说明其传统舞蹈动作是老一代舞蹈家,根据生活中的体验观察,加以提炼、美化、创造的艺术结晶。作为学习舞蹈的学生,这些传统动作是值得借鉴的。《化蝶》中我借鉴了现代芭蕾中的大跳、托举技巧动作及古典身韵、舞步相结合进行组编,即完成了一个既有古典韵味又有现代芭蕾的舞蹈作品。
常常有人说:“舞蹈是动的画,活的雕塑。”“舞蹈家是用人体作画的。”作为舞者,要适应社会,必须深刻理解其含义。舞蹈与美术是息息相连的,有不少成功的舞蹈作品是受美术作品的启发而创作出来的。如《敦煌彩塑》就是从敦煌壁画中吸取来的。在日常教学中,提供机会,让音乐、美术的学生相互沟通。音乐班的学生从中学习美术创作知识,提高美术的鉴赏能力,吸收美术创作的丰富营养。要求他们多看画、看好画,学作画,从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积累了舞蹈素材。
此外,我们还从武术、杂技、体操中直接提炼动作,运用到舞蹈创作中,以丰富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在创编幼儿舞《乐娃娃》中,借鉴武术、体操中的翻、滚、跌等技巧动作,形象表现了孩子们那种活泼好动、顽皮的性格特点。
2.模仿
舞蹈作品和舞蹈形象源于生活,它要在生活中捕捉形象,将生活在的形象升华到艺术形象,比如彝族舞蹈《赶圩归来阿里里》中,有些舞蹈动作是模仿日常的习俗动作,如:手指抚摸手镯,高兴时拍手在耳边摆动的动作加以提炼,是之风格化、舞蹈化,将人们刻画的更为细腻。模仿是学习舞蹈的方法之一,创作也离不开它。平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模仿各种表达人物感情的表情神态;模仿自然界的花、鸟、鱼、虫,模仿现实生活中那些人物关系的矛盾冲突、动作行为、劳动动作等。如舞蹈《海蓝蓝》中运用放风筝、游泳动作。课堂上教师加以提示、师生共同讨论切磋模仿动作,再表演,共同丰富语汇,积累舞蹈素材,提高编排能力。
3.根据文学语言描述,丰富舞蹈语汇。
舞蹈与文学是密不可分的,有许多中外舞蹈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一个编导,首先要具备文学那种置身于人物角色中间的体验能力,去发现生活中激动人心的时间,这种文学式的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根据这一表述会理解、想象、分析,是创编舞蹈动作的素材。《荷花舞》是根据诗《荷花賦》中“出污泥而不染”为主题发展而成,《看社戏》是依据鲁迅的《故乡》中“看社戏”一段,加上作者想象及儿时的生活回忆创编而成。
课堂上,我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一句话,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如:“树叶从空中飘飘悠悠地落到地面”,学生会根据“飘飘悠悠”一词去理解、想象,用身体的扭动、臀部的摆动环绕表示出来。这种方法要由浅入深地进行。有单句描述逐步发展到一段。如一只美丽的蝴蝶飞来,落在花丛中(脚下小碎步,双臂波浪),我轻轻地走过去(探步双臂山膀位)扑住它(蹦跳半蹲双手捂住),蝴蝶吓得飞走了,(表情失望碎步寻找状)落到另一朵花上(猫跳步单臂指),猛一扑(俯身与地面做地面动作),抓住了,我高兴极了。(可用跑跳步也可旋转)。帮助学生将文字描述转化为动作表演,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编导能力。
4.进行“即兴舞蹈”的基础训练。
即兴舞如同即兴作文,教师给学生一定的主题和乐曲,将学生积累的素材组合到乐曲中。在课堂上,运用三种形式进行训练。(1)提供基本动作和乐曲,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组合。(2)提供乐曲,主题不限。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利用已掌握得动作,编成相对稳定的组合或有情节的舞蹈。比如:学习了蒙古族“马步组合”后,给学生乐曲《小骑兵》,让他们自己确定主题,创编成带有队形变化的舞蹈。(3)提供主题和乐曲,让学生即兴创编表现。如:偷吃蜂蜜的笨狗熊,羞答答的新媳妇回娘家,穿着高跟鞋的少女过独木桥等,教师给以提示或学生讨论,能发挥到多少算多少,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鼓励,并点评示范。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增强了创编的自信心。课堂课外应多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舞蹈创编实践,鼓励他们提出合理的设想,相互切磋、鉴赏、相互弥补、共同提高。
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多元化的人才。作为学习舞蹈的学生,要全面发展,一专多能,成为会跳、会编、会教的智能和体能均衡的优秀人才,为中国舞蹈事业的腾飞奋力开拓。
关键词:科学性;针对性;全面性;目的性;计划性;启发性;训练性;实用性;借鉴;创新;模仿;语言描述
舞蹈艺术——向来被人们认为是“动的诗篇,活的绘画”。就象芭蕾舞剧的奠基人诺维尔所说:“人类的感情达到了语言不足以表达的程度。舞蹈就会大大奏效……”《毛诗﹒大序》中指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是说,舞蹈是以人体的动作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也是一门身心两具的艺术。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舞蹈是必修课之一。它的任务是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实现培养具有舞、教、编、导的“智能型”的音乐人才为目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呢?
一、精选细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能舞、会教的能力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之根本,随着时代的发展,书包知识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除以书本为基础教学之外,还要多方面搜集舞蹈教学内容。在选择内容上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教学内容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全面性。
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部分器官发育不够完善。他们的骨骼、韧带展长性、弹性、肌肉兴奋性、收缩性强,各关节灵活性大。这个时期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形体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增强人体的控制、稳定性。
针对这一特点,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开设了耗腿、弹跳、腰控、腿的形体训练内容。在具体教授时,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有的学生身体柔韧度差,又僵又板,很笨拙,教授一些难度大、软度大的动作,如:倒踢紫金冠、下大腰等,显然是不行的,因此,要给部分学生开设一些控制性的动作,如:端腿、后抬腿、蹲等,逐步加深培养学生的“站”姿,逐步加强。对于条件好的学生,在具备正确“站”姿的基础上,可进行一些技能技巧性训练。如旋转、劈叉、翻身、腾空舞姿等较高技能的学习。青少年正是形体训练的好阶段,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有舞蹈的优美体态。
舞蹈教学不是单一地教授某一方面知识,要全方位进行教授,避免过度“偏食”。舞蹈学生不像模特儿,只注重气质、形体的培养,还要掌握丰富的舞蹈知识。这就需要舞蹈教师除交给学生形体训练内容外,还要教授各式各样的民族民间舞组合,掌握各民族舞的韵律以及一些创编舞蹈的基本技巧基础知识,体现“教”与“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教学内容全面化、系统化。使学生广泛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对其了解掌握,积累一定的舞蹈语汇,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编起来长期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象好的文学家,出口成章。
2.教学内容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启发性。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音乐艺术和技术人才,需要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即“智能型”人才,而不是“技能型”人才。因而教师在内容选择上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启发性,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培养出既会跳,又会教,又能编有能导的音乐人才。
因而,教学要有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内同时要本着目的性、方向性、启发性的原则。如:在第一学年,形体训练是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直、立、协调性,为将来进行舞蹈教学铺石修路。接着教授芭蕾的、古典的手位、脚位组合以及身韵或地面组合,培养学生身体欲左先右,欲纵先收的韵律,使动作“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形象逼真地表达人们的一动一式、一言一行,为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教学内容要有训练性、实用性
民族民间舞种类繁多,在短短的三年中全部掌握所有的舞蹈知识是不可能的。教师要从民族风格的代表性、训练性和实用性上来综合选择。比如:在汉族民间舞教授中,我给学生选择了东北秧歌,学习了“手巾花组合”、“跳踢步”组合。这两个组合动作欢快、活泼、热烈、奔放,加上哏、俏、幽、稳的韵律特点,恰好与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吻合。学生学习兴趣高,掌握得动作快而大方且准确。同时锻炼了学生手腕的灵活性和腿的控制力,对中学生的编舞有着很大实用性。
另外,维吾尔族的“微颤旁点摇身”组合、“三步一台”组合;藏族的弦子舞、踢踏舞;蒙古的“肩、腕”组合和“马步”组合;傣族的手位组合;朝鲜族的“古格里”等等,都有着不同的训练价值和典型的实用性。教授这些内容性。教授这些内容,是学生创编舞蹈动作的源泉。
教授了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律动作以外,还要选择一些具有主题内容的情节性的成品舞,如《挂红灯》(汉)、《洗衣舞》(藏)《水》(傣)《赛马》(蒙)及现代舞等。通过观看视频或CD片,模仿训练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从中吸取精华,开阔眼界,“借”来成为自己所用,丰富了舞蹈语汇,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表现力、鉴赏力,编排起来更为得心应手。
二、培养“智能型”人才,需改善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性,开设舞蹈创作知识和创作方法讲座,培养学生编导能力。成为一业之外(跳舞)具有多种知识、多种才能的人才。其途径:
1.借鉴、创新
借鉴、创新是指运用民族舞蹈的动作语汇作为创作手段,去表现新的生活,塑造新的人物,以使创作出具有人们喜闻乐见、新颖而独特的形式,具有新时代内容的新舞蹈。比如,在创作民族舞中,我们可借鉴芭蕾舞的动作,技巧来丰富自己的舞蹈表现力,但不能生搬硬套,做到借鉴而不漏斧痕。如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它吸收了芭蕾舞的典雅、标致、娴静的风采,使荷花亭亭玉立的形象、纯洁高雅的性格达到理想的境界。比如各民间舞蹈语汇可以相互借鉴,垫步在傣族舞中用,创作汉族、维吾尔族的舞蹈也可以,只是韵律不同。比如《新韵秧歌》借鉴了动感的爵士舞、街舞的动作表现中学生朝气蓬勃的气质。 在课堂编创时,我们不仅从同类型舞蹈中借鉴舞蹈语汇,还从戏曲、美术作品、武术杂技、体操中借鉴。如排编双人舞《化蝶》时,引导学生回想戏曲中将、相整帽、端带、走“四方”步,一级小生、旦角的一招一式,并向学生说明其传统舞蹈动作是老一代舞蹈家,根据生活中的体验观察,加以提炼、美化、创造的艺术结晶。作为学习舞蹈的学生,这些传统动作是值得借鉴的。《化蝶》中我借鉴了现代芭蕾中的大跳、托举技巧动作及古典身韵、舞步相结合进行组编,即完成了一个既有古典韵味又有现代芭蕾的舞蹈作品。
常常有人说:“舞蹈是动的画,活的雕塑。”“舞蹈家是用人体作画的。”作为舞者,要适应社会,必须深刻理解其含义。舞蹈与美术是息息相连的,有不少成功的舞蹈作品是受美术作品的启发而创作出来的。如《敦煌彩塑》就是从敦煌壁画中吸取来的。在日常教学中,提供机会,让音乐、美术的学生相互沟通。音乐班的学生从中学习美术创作知识,提高美术的鉴赏能力,吸收美术创作的丰富营养。要求他们多看画、看好画,学作画,从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积累了舞蹈素材。
此外,我们还从武术、杂技、体操中直接提炼动作,运用到舞蹈创作中,以丰富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在创编幼儿舞《乐娃娃》中,借鉴武术、体操中的翻、滚、跌等技巧动作,形象表现了孩子们那种活泼好动、顽皮的性格特点。
2.模仿
舞蹈作品和舞蹈形象源于生活,它要在生活中捕捉形象,将生活在的形象升华到艺术形象,比如彝族舞蹈《赶圩归来阿里里》中,有些舞蹈动作是模仿日常的习俗动作,如:手指抚摸手镯,高兴时拍手在耳边摆动的动作加以提炼,是之风格化、舞蹈化,将人们刻画的更为细腻。模仿是学习舞蹈的方法之一,创作也离不开它。平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模仿各种表达人物感情的表情神态;模仿自然界的花、鸟、鱼、虫,模仿现实生活中那些人物关系的矛盾冲突、动作行为、劳动动作等。如舞蹈《海蓝蓝》中运用放风筝、游泳动作。课堂上教师加以提示、师生共同讨论切磋模仿动作,再表演,共同丰富语汇,积累舞蹈素材,提高编排能力。
3.根据文学语言描述,丰富舞蹈语汇。
舞蹈与文学是密不可分的,有许多中外舞蹈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一个编导,首先要具备文学那种置身于人物角色中间的体验能力,去发现生活中激动人心的时间,这种文学式的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根据这一表述会理解、想象、分析,是创编舞蹈动作的素材。《荷花舞》是根据诗《荷花賦》中“出污泥而不染”为主题发展而成,《看社戏》是依据鲁迅的《故乡》中“看社戏”一段,加上作者想象及儿时的生活回忆创编而成。
课堂上,我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一句话,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如:“树叶从空中飘飘悠悠地落到地面”,学生会根据“飘飘悠悠”一词去理解、想象,用身体的扭动、臀部的摆动环绕表示出来。这种方法要由浅入深地进行。有单句描述逐步发展到一段。如一只美丽的蝴蝶飞来,落在花丛中(脚下小碎步,双臂波浪),我轻轻地走过去(探步双臂山膀位)扑住它(蹦跳半蹲双手捂住),蝴蝶吓得飞走了,(表情失望碎步寻找状)落到另一朵花上(猫跳步单臂指),猛一扑(俯身与地面做地面动作),抓住了,我高兴极了。(可用跑跳步也可旋转)。帮助学生将文字描述转化为动作表演,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编导能力。
4.进行“即兴舞蹈”的基础训练。
即兴舞如同即兴作文,教师给学生一定的主题和乐曲,将学生积累的素材组合到乐曲中。在课堂上,运用三种形式进行训练。(1)提供基本动作和乐曲,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组合。(2)提供乐曲,主题不限。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利用已掌握得动作,编成相对稳定的组合或有情节的舞蹈。比如:学习了蒙古族“马步组合”后,给学生乐曲《小骑兵》,让他们自己确定主题,创编成带有队形变化的舞蹈。(3)提供主题和乐曲,让学生即兴创编表现。如:偷吃蜂蜜的笨狗熊,羞答答的新媳妇回娘家,穿着高跟鞋的少女过独木桥等,教师给以提示或学生讨论,能发挥到多少算多少,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鼓励,并点评示范。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增强了创编的自信心。课堂课外应多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舞蹈创编实践,鼓励他们提出合理的设想,相互切磋、鉴赏、相互弥补、共同提高。
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多元化的人才。作为学习舞蹈的学生,要全面发展,一专多能,成为会跳、会编、会教的智能和体能均衡的优秀人才,为中国舞蹈事业的腾飞奋力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