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冒的是人间烟火味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it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把娃放在小电驴前面,背个妈咪包到菜市场为老娘挑选食材煲汤,走进菜市场。
  一幅浓墨重彩的生活水粉
  柴米油盐酱醋茶,活色生香,五味杂陈,吃喝的桩桩件件都能在菜场里解决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菜摊的泥土味,鱼档的鱼腥味,摊贩王婆卖瓜,大叔刀起刀落,交织出生活最本真、最琐碎的模样,如此的具体、鲜明和生动,有一股子热气腾腾的生机在流动。
  难怪汪曾祺说“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水灵的绿叶菜被稻草分捆成束,鲜艳的甜椒、番茄、萝卜组成五彩斑斓的色块,圆滚滚的土豆儿堆成金字塔状,脆生生的洋蓟、黄瓜和西葫芦之间,夹着美人指般的芦笋;鲜红的带着纹理的肉被精细化化整为零,用锃亮的铁钩高高悬起;锈迹斑斑的铁笼里,鸡鸭窝一起;脏兮兮的椭圆形塑料盆内,鲫鱼无精打采摆动着……每一个摊位,都像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生活水粉,泼辣地呈现在你面前。
  这里没有风花雪月,没有美酒咖啡,也没有诗和远方,只有踏踏实实的一饭一蔬,孩子、工作、名利你都可以瞬间遗忘,用不多的钱,带上一堆菜和肉,到家热热乎乎的煮熟,最好再烫上一壶好酒,三五知己,吃得热火朝天。
  我忽然觉得,爱逛菜市场的人,是不会垮的。与生活的短兵相接会被这里扑面而来的香火淳朴气息给融化,再汲取万千生命汇成的热气,把伤风感怀的矫情绞得稀碎。这些夹杂着生食和熟食的混杂气味,贴近人的生存本能,让人觉着自己终于接了地气。
  我也忽然能明白,为何很多远离故乡在外独自打拼的朋友们,他们喜欢逛菜市场,因为某一个熟悉的菜场街景,更像是故乡生活的缩影。用普普通通的青菜萝卜,用日复一日的讨价还价,一次又一次消解离乡背井的思念和隐痛,消解疲于奔命的茫然和焦灼,菜场帮助他们,把生活落到了实处。
  逛逛菜市场,知道人生一世,一饭一蔬,简单平凡,让人知足。
  逛逛菜市场,看见生活本真,忙忙碌碌,人间有味,也是值得。
  一出粗狂肆意的市井交响乐
  笔下惯是刀将风霜、江湖夜雨的古龙也讲过,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
  情场失恋、职场失意,伤害了别人,或被人诬陷中伤,当你觉得最近的日子过得一团糟的时候,感觉到生活中伤痕累累的时候,甚至是了无生趣的时候,除了逛商场花钱,不妨试试去菜场走走,这些琐碎又真实的场景,会瞬间将你拽回到一个鲜活的现实世界来。
  菜市场入口年迈的阿婆,卖菜时从怀里掏出塑料袋的钱包,用舌头舔一舔手指再点钞票,一副小心翼翼。
  卖土鸡蛋的大叔,从凌晨抹黑的乡下赶来,勤劳朴实、热情憨厚,围着自家的几个土雞蛋仿佛是母鸡护着幼崽。
  蔬菜档的大爷,左手一个荸荠右手一把削皮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潜在客户,就是不看手中正在削皮的荸荠,三两下黑紫色外皮褪尽,轻轻一抖,露出一身雪白,扔进小篮里。
  开鱼档的大哥一手掐起一条黄鳝,脑袋往案板钉子上一摁,手中小刀利落拉开黄鳝肚子,顺手就把内脏扯下来扔进脚边垃圾桶,剩下的黄鳝身子三两下漂水就洗干净了,左边的大姐,一手抓鱼蓉一手拿调羹,动作轻柔又快捷,一个个乒乓大小的鱼丸就前仆后继跃入眼前的一大盆热水中。
  菜场里开了不知多少年的老面馆,一口大锅嘟囔着沸水,一柄长把竹篾笊篱塞一小团面条,伸进沸水里焖片刻,提起沥水,扣入碗中,淋上酱油、麻油、芝麻酱、味精、胡椒粉,再撒上一撮葱花。热面升腾的雾气里,光着膀子的汉子叉腿坐在条凳上,埋头用一次性筷子往嘴里呼噜呼噜塞面,完全不理会外头行人、轿车和电瓶车嘈杂交错。
  如果你在同一个菜贩那买过两三次,菜贩见你来,脑中的顾客记录仪便自动开启——今儿的菜没有昨儿新鲜,您下回再来。卖东北豆腐的老夫妇,会很热情招呼你:东北人的豆腐吃法可多,煎炒炖都行,最地道的就是豆腐蘸酱!只有我们家的才做得出那个味!如若你买了西红柿和鸡蛋,热情的老板也会顺手送你两颗小葱。
  或许你真的置身在川流不息的场景中,你才会明白年少时觉得的鸡飞狗跳又脏乱不洁的地方,是妈妈的最爱。
  有别于精致有序的生鲜超市,这种约定俗成的传统菜市,有着脱离大商业流通体系之外返璞归真怡然自得的天然亲近感,无人会在意你是否衣冠不整,头发凌乱,大可尽情铺陈各自的生活原色。
  美食家蔡澜也甚知个中滋味,他在书中写道自己最喜欢去香港广东道和奶路臣街间的旺角市集,“我指的并不是政府建的那座菜市,而是街上和路旁的小店铺及摊档。第一,它有个性,摆到道路中央,警察每天来抓,等他们走后,小贩摆满货物,大做生意”。
  香港的警察是否顺带客串城管的职责?天晓得。
  如果说社会是一座名利场,那么菜市场,就扒开了这层光鲜靓丽的外衣,露出柴米油盐、奔波劳碌的质地来。这里充斥了吃穿用度的日常、用力生活的场景,溢满了人之常情,让每个经过它的人,都浸泡了滚滚红尘,体验生之乐趣。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其他文献
慢时光  尽管水流湍急  时光  在罗溪小站还是不自觉地  慢了下来  每隔一个小时左右  会有一辆绿皮火车  从铁轨那端  冒出来  像一個人  丢失了多年的梦  与你擦肩而过  云水谣诗会  夜的耳朵  没有门栓  雨想进来  就进来了  今晚,福兴楼里  所有的舌头  显然都统一了口径  不种苔藓,不打结  不接吻  只吐莲花  哈龙峰·观音台  这是中伏,第十五天  节令还没有生成足够遒劲
期刊
对人对事对物,日久生情,是常有的;日久生倦,也是常有的。对美好之处,渐觉无感;对缺点不足,渐起怨叹。而作为土生土长、已在龙海厮磨浸润数十年的人,我仔细盘点心情,发现还是毫无倦怠地赞许热爱着中国最南边陲的这座小城。这有点神奇!不禁换个角度设想:若邀约异乡尤其是北方朋友来做客,我可以先知会他,对龙海可以有哪些妥妥的期待呢?  我会满怀骄傲地告诉他,这里“水当当、香贡贡、闹热热”!九龙入海处,花果飘香城
期刊
猫仔粥,牛肉火锅,鹅肉,焙肉……论美食,诏安县无以伦比。故乡诏安县的美食很多很多,故乡诏安县美食的味道很温暖、很悠长,深藏在外出游子的记忆里……  省城福州,有一家诏安人开的小饭店“一碗猫粥”,环境不是很好,但是生意不错。很多年前的一个周末,几个在榕诏安老乡泡茶聊天,到饭点时,有人建议,一起去吃“猫仔粥”。  我们开车10来公里,才到小饭店。  老板是诏安人,听到我们说诏安话,对我们特别热情。当我
期刊
今夜,偶然浏览到言情小说家乐小米在《天已微凉》中的一首诗,诗无题,全文如下: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风可摧,相思不可断。南方有嘉木,谁与望天堂。彼岸花绽放,生死两茫茫。  依稀记得“南方有嘉木”出自于陆羽的茶经,便在百度搜索,果真有了答案。书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我猛然想起梧龙村庵山上的那棵白桂木,那棵风姿卓越,傲然挺立,有五百
期刊
味道一定是乡愁的第一站。对于在外闯荡多年的游子来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意念。麻糍、锅边糊、沙茶面、手抓面、卤面等一道道漳州小吃无尽地勾起游子们在味觉上的思念。那么多品种的小吃,我最钟爱漳州卤面。一入口,漳州记忆瞬间涌现。卤面是漳州一道传统小吃。据《漳州府志》记载,卤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陈元光入闽开漳之时,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漳州,哪里都有卤面的踪影,但凡三五好友相聚,节日、
期刊
不经意间去了一趟城南,那是我回母亲家的一天早上,大哥吩咐我把他的孙子送去城南幼儿园上学。在小侄孙的指引下,车子轻快地奔驰在城南平坦宽阔的大道上,不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到了城南幼儿园。平时忙于生计,我已然疏忽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看着层层的高楼和一条条交错的道路林立在这片土地上,一派生机活泼的景象在我眼球里闪现。顿时,我惊叹不已。旧时的光阴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印痕,我的脑海里显得一阵的模糊与空白。
期刊
在我的记忆中,侯疆楼一直是很特别的存在。这座小时候我每天经过的土楼,一直湮没无闻。在以土楼而闻名的南靖县,它确实排不上号,虽然它是南靖县城地区唯一留存的土楼,建造历史已有二百多年。据《南靖县志》记载,侯疆楼所在地——溪边村后张社是一个古村落,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在清乾隆壬辰年(1772),聚族而居的后张族人置建了侯疆楼作为民居大厝。  数百年过去,后张社古村落中大部分人已经搬走了,留下的多是留
期刊
小卢是个新入职场的高材生,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她多少有点心高气傲。同事开大会时请她帮忙摆一下领导的座位名牌,她冷冷地拒绝了说“我很忙”,心想“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事也让我做!”别的部门打电话请她参与一个跨部门工作方案的讨论会议,她冷冷地挂了电话说“没空”,然后嘀咕了一句:“什么杂事都找我,这些非专业的活关我什么事?”然而,后来小卢发现,当她需要别人协助她做事的时候,得到的也往往是各种推托,且那些主动去
期刊
人不论漂泊到哪里,总有回望故乡的时候。  故乡,老家。老家有老屋。  我的老家在高高的松毛岭下。那座老屋,我生于斯长于斯。  实际上,我降生时并不在老屋里,是在父亲出门教书的住处,那是一座庵堂。怀着身孕的母亲去乡里参加一个会,夜宿父亲的学校,当晚生下了我。两三天后,母亲抱我转回老家。父母给我起了个乳名“移民”,以作纪念。  老屋是父母盖的。那时正“土改”,父母亲从小自然村“葫芦窠”爷爷奶奶那里的大
期刊
漳州110是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的简称,其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10月的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治安巡逻中队。  这是一支承载着荣光与使命的民警队伍;这是全国公安系统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1990年,他们在全国首创110报警服务台和快速反应机制,开启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之先河。1996年8月27日,公安部在漳州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1996年8月29日,公安部做出关于向福建省漳州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