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3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6-391-01
放射诊疗在临床上不仅广泛用于诊断疾病,还可以对肿瘤患者提供放射治疗,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放射诊疗的前世今生:
一、X线的发展
从出现X线机到现在100多年的历史中,常规X线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大体上可分为以下4个时代:
1、气体X线管和感应圈时代(1895~1916年)。
这个时代的X线机主要是由气体X线管和感应圈组成,或由静电起电机组成。伦琴使用的X线机的管电压只有40kV~50kV,管电流强度电流仅有1mA,当时拍摄一张手的X线照片要用30min~1h。
2、热电子X线管、变压器式高压发生器的实用化时代(1910~1925年)。
这个时期由于考林杰发明了热电子X线管,纳斯科开发了变压器式高压发生装置,从而奠定了现代X线设备的基础。
3、防电击、防散射X线设备的实用化时代(1925~1945年)。
在这个时代的前半个时期,防电击、防散射型X线机,三相高压发生器,电容充放电X线装置,旋转阳极X线球管相继出现,可以说是诊断X线机的成熟时代。在1935年,西门子公司已能生产单相全波、65kV、400mA、85kV、300mA的x线机;同年也制成了三相六峰60kV、1000mA的X线机等产品。
4、高条件、大容量、控制技术现代化时代(1945年~现在)。
大功率旋转阳极X线球管的问世是X线机大功率化的前提,并使X线像质有了明显提高,使某些活动器官的诊断和细微结构的放大摄影成为可能。在这个时期各种辅助装置相继出现,也使X线机本身及有关X线诊断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如断层、记波和光学缩影等。这时X线成像设备已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各科诊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常规设备了。20世纪50年代初,X线影像增强器的出现,使诊断X线机的性能和应用范围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X线电视、录像和间接动态摄影技术的出现,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动态检查、影像再现等问题,简化了操作,机械运动更灵活、安全,X线防护措施更完善,为现代医疗技术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善的诊断手段。与此同期,尽管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的影像技术,如B型超声、红外热像、纤维光学内窥镜等,但X线成像设备仍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世纪60年代初,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X线技术和设备发生了更深刻的变化,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的出现是X线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从而使X线诊断学向包括X-CT影像、核素成像、红外热像、超声影像等的影像综合诊断学拓延。与此同时,X线机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机电产品,而发展成为一类包含多学科技术的医用工程设备。
二、放射治疗的发展
放射治疗的发展历史只有80多年,但发展很快,从X线机到超高压装置,目前的加速不断完善更新,并出现质子射线,负π介子等特殊放疗。当前的放射治疗技术:外照射,腔内和组织间照射为近距离照射,立体定向放射,和“代谢性”照射。
外照射:X射线治疗机,是放疗的原始治疗技术,目前仍在少量范围地用来治疗。钻和艳放射治疗机是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产生的射线,用来治疗肿瘤。直线加速器,产生高能X射线和电子射线可供选择治疗不同肿瘤。快中子射线,负介子和质子加速器,在治疗技术和生物效应上更有特殊性。近距离治疗:把可以产生射线的放射性核素,采用不同途径来尽可能接近肿瘤,来提高肿瘤剂量。立体定向放射:γ—刀、X—刀通过计算机定治疗計划和控制多向旋转性放射提高治疗区剂量。
放疗是一个复杂、基础知识广的学科,基础包括:放射物理、放射生物、肿瘤学、临床放疗技术,被称为四大支柱,意在不可缺一。除此之外,临床各学科都与肿瘤有密切关联的知识。
放疗已是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在所有恶性肿瘤病人中,需用放射治疗的在60%~70%,有不少肿瘤习以用放疗治愈,如:口咽、舌根、扁桃体癌的放疗治愈在37%~53%,上颌窦、鼻腔筛窦癌38%~40%,早期的舌癌、鼻咽和宫颈癌86%一94%,食管癌早期80%和中晚期在8%~16%,国外的早期直肠、喉癌80%~97%等,故此看放疗在肿瘤治疗上是有重要价值的。
三、介入放射学的发展
1967年,美国放射学家最早提出“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由于介入放射学具有安全、简便、微创等优点,并对一些传统疗法难以治疗或疗效不佳的疾病,如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等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因此它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获得了蓬勃发展。介入医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介入医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四、1978年,Hoevels开始应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经引流导管进行活检、胆汁细胞学检查、胆道取石等技术。
介入放射医学发展简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介入医用材料和介入设备的不断完善,介入医学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甚至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到不了的禁区,如CT导引下穿刺活检和治疗、球囊扩张狭窄的食管和胃肠道、神经从阻滞术、异位妊娠的导管治疗及各种消融术等。不仅血管介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非血管介入技术也得到了重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介入医学也在不断汲取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并逐渐体现其良好的发展优势。
早期发展阶段
冕宁县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州 615600
放射诊疗在临床上不仅广泛用于诊断疾病,还可以对肿瘤患者提供放射治疗,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放射诊疗的前世今生:
一、X线的发展
从出现X线机到现在100多年的历史中,常规X线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大体上可分为以下4个时代:
1、气体X线管和感应圈时代(1895~1916年)。
这个时代的X线机主要是由气体X线管和感应圈组成,或由静电起电机组成。伦琴使用的X线机的管电压只有40kV~50kV,管电流强度电流仅有1mA,当时拍摄一张手的X线照片要用30min~1h。
2、热电子X线管、变压器式高压发生器的实用化时代(1910~1925年)。
这个时期由于考林杰发明了热电子X线管,纳斯科开发了变压器式高压发生装置,从而奠定了现代X线设备的基础。
3、防电击、防散射X线设备的实用化时代(1925~1945年)。
在这个时代的前半个时期,防电击、防散射型X线机,三相高压发生器,电容充放电X线装置,旋转阳极X线球管相继出现,可以说是诊断X线机的成熟时代。在1935年,西门子公司已能生产单相全波、65kV、400mA、85kV、300mA的x线机;同年也制成了三相六峰60kV、1000mA的X线机等产品。
4、高条件、大容量、控制技术现代化时代(1945年~现在)。
大功率旋转阳极X线球管的问世是X线机大功率化的前提,并使X线像质有了明显提高,使某些活动器官的诊断和细微结构的放大摄影成为可能。在这个时期各种辅助装置相继出现,也使X线机本身及有关X线诊断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如断层、记波和光学缩影等。这时X线成像设备已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各科诊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常规设备了。20世纪50年代初,X线影像增强器的出现,使诊断X线机的性能和应用范围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X线电视、录像和间接动态摄影技术的出现,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动态检查、影像再现等问题,简化了操作,机械运动更灵活、安全,X线防护措施更完善,为现代医疗技术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善的诊断手段。与此同期,尽管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的影像技术,如B型超声、红外热像、纤维光学内窥镜等,但X线成像设备仍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世纪60年代初,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X线技术和设备发生了更深刻的变化,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的出现是X线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从而使X线诊断学向包括X-CT影像、核素成像、红外热像、超声影像等的影像综合诊断学拓延。与此同时,X线机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机电产品,而发展成为一类包含多学科技术的医用工程设备。
二、放射治疗的发展
放射治疗的发展历史只有80多年,但发展很快,从X线机到超高压装置,目前的加速不断完善更新,并出现质子射线,负π介子等特殊放疗。当前的放射治疗技术:外照射,腔内和组织间照射为近距离照射,立体定向放射,和“代谢性”照射。
外照射:X射线治疗机,是放疗的原始治疗技术,目前仍在少量范围地用来治疗。钻和艳放射治疗机是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产生的射线,用来治疗肿瘤。直线加速器,产生高能X射线和电子射线可供选择治疗不同肿瘤。快中子射线,负介子和质子加速器,在治疗技术和生物效应上更有特殊性。近距离治疗:把可以产生射线的放射性核素,采用不同途径来尽可能接近肿瘤,来提高肿瘤剂量。立体定向放射:γ—刀、X—刀通过计算机定治疗計划和控制多向旋转性放射提高治疗区剂量。
放疗是一个复杂、基础知识广的学科,基础包括:放射物理、放射生物、肿瘤学、临床放疗技术,被称为四大支柱,意在不可缺一。除此之外,临床各学科都与肿瘤有密切关联的知识。
放疗已是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在所有恶性肿瘤病人中,需用放射治疗的在60%~70%,有不少肿瘤习以用放疗治愈,如:口咽、舌根、扁桃体癌的放疗治愈在37%~53%,上颌窦、鼻腔筛窦癌38%~40%,早期的舌癌、鼻咽和宫颈癌86%一94%,食管癌早期80%和中晚期在8%~16%,国外的早期直肠、喉癌80%~97%等,故此看放疗在肿瘤治疗上是有重要价值的。
三、介入放射学的发展
1967年,美国放射学家最早提出“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由于介入放射学具有安全、简便、微创等优点,并对一些传统疗法难以治疗或疗效不佳的疾病,如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等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因此它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获得了蓬勃发展。介入医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介入医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四、1978年,Hoevels开始应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经引流导管进行活检、胆汁细胞学检查、胆道取石等技术。
介入放射医学发展简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介入医用材料和介入设备的不断完善,介入医学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甚至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到不了的禁区,如CT导引下穿刺活检和治疗、球囊扩张狭窄的食管和胃肠道、神经从阻滞术、异位妊娠的导管治疗及各种消融术等。不仅血管介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非血管介入技术也得到了重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介入医学也在不断汲取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并逐渐体现其良好的发展优势。
早期发展阶段
冕宁县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州 6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