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自然资源正在枯竭,而人口集聚、空气恶化、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这都缘起于城市化所带来的弊端,因此,人类需要重建与大自然间的新的平衡关系,而维系其平衡关系的认识中介即生态文化,本文从生态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城市和生态文化的阐述,寻找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生态宜居城市的生态文化的建设路径,提出要从生态文化的和谐理念、生态道德观念、生态文化历史文脉以及生态文化体制等方面入手,进而建立一种面向城市与自然之间平衡的生态宜居城市的生态文化,找寻新的平衡方式,并反哺自然,支撑人类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生态文化;宜居城市;平衡;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Building Ecological Culture livable city
——Oriented city and the natural balance of ecological culture
(ZHOU Guo-wen,WANG Ying)
ABSTRACT:The world is facing a serious ecological crisis: the natural resources are being depleted, and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air worsen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affic congestion and other problems. It all originated from the evils of urbanization, therefore, a new balance between human needs between reconstruction and nature, and to maintain awareness of the agency that is the balance between its ecological culture,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ulture of view, through the city and elabora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th to find the natural balance of urban and livable city,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harmony from the ecological culture, ecological ethics,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historical context as well as other aspects of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and thus establish an ecological balance between city and nature-oriented livable urban ecological culture, the way to find a new balance and nurturing nature, better support human life.
Keywords: ecological culture; livable city; balance
一、城市何以产生
(一)城市的缘起
城市是千百年来人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沉积而产生的独特聚集空间,是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产生的社会物质聚集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对外活动中,是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好形式,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
(二)城市的美与伤
城市的自然景观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城市的起源和发展都是依托于一定的自然而得以存在的。纵观中国的传统哲学,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天人一体”论、“道”、“气”等哲学命题,都体现了东方文明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古希腊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部分地反映在哲学思维中,但是,更主要的是通过神话——哲学的方式表现出来。从中国和西方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来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好印证了城市寓于自然之中,而自然也内存于城市之中,两者之间在其本质上要保持平衡关系。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數量的日益增多,逐步出现了城市化现象。在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的整体面貌为之一新,生产力提升、生活状态改善、社会发展进步都呈现全新面目。但人类在享受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福利外,城市化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生态问题。如过度拥挤、环境恶劣、空气污浊、水质退化等贫民窟问题,城市“肥胖症”;城市空气恶化;城市垃圾围城;城市交通拥堵;城市规划失衡:两极化现象;城市社区隔裂化:社区区隔、社会排斥和文化排斥等综合性问题也反映出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渐失衡。
二、生态文化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旨归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程度与水平在观念形态的反映,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所建构的文化基础。可以说,生态文化是致力并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文化,是尊崇自然与以人为本指向一致的文化,是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想结合的必然产物.
三、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生态文化
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已不是一般概念的城市,而是与其所处的区域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是人、自然与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城市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生态化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而生态宜居城市的“生态”就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城市化的过程中去,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市的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市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宜业之所。生态城市化目前真正代表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是人们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生态宜居城市——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城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各国解决资源和环境双重压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应该说生态城市化是城市化建设方面最新的理念,并受到广泛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和谐、自然系统的和谐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自然系统和谐是以城市化为载体的基础性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根本性目的。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城市化是中国不可避免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理念基本上还是一个二元理念,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一元理念既接近又有距离。它们在尊重自然、认识自然、顺应自然上是共同的,但在将自然和人融合为一、促进自然化的人和人性化的自然的协同发展以适应和改造的意义上尚有距离。生态城市不是为了回归自然而使生活水平退化,而是要在抛弃其破坏自然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二)打造宜居城市的生态文化
城市生态系统是区域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生态城市化建设的根本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相应剧增的城市人口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走生态城市化道路将成为我们未来城市化所走的一条必然之路。生态文化将成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奠基石,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生态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生态文化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的生态价值观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即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观。古代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当今生态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是建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的前提下对重新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因此,当今和未来的生态文化应着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但这种重建不是回到古代社会人依附于自然的原始状态,而是建立在近現代文明形成的主体意识基础上,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将自然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立的方向上。
第二,建立完善的生态文化机制。生态环境问题表面上看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质上背后隐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建设一整套好的生态文化机制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政治基础,其中包括政府决策机制、公民参与机制等。一方面,需要制定、修改、完善有关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和修订完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工作措施;另一方面,要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增强公众参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人人自觉保护环境、选择绿色生活方式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生态文化;宜居城市;平衡;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Building Ecological Culture livable city
——Oriented city and the natural balance of ecological culture
(ZHOU Guo-wen,WANG Ying)
ABSTRACT:The world is facing a serious ecological crisis: the natural resources are being depleted, and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air worsen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affic congestion and other problems. It all originated from the evils of urbanization, therefore, a new balance between human needs between reconstruction and nature, and to maintain awareness of the agency that is the balance between its ecological culture,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ulture of view, through the city and elabora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th to find the natural balance of urban and livable city,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harmony from the ecological culture, ecological ethics,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historical context as well as other aspects of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and thus establish an ecological balance between city and nature-oriented livable urban ecological culture, the way to find a new balance and nurturing nature, better support human life.
Keywords: ecological culture; livable city; balance
一、城市何以产生
(一)城市的缘起
城市是千百年来人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沉积而产生的独特聚集空间,是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产生的社会物质聚集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对外活动中,是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好形式,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
(二)城市的美与伤
城市的自然景观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城市的起源和发展都是依托于一定的自然而得以存在的。纵观中国的传统哲学,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天人一体”论、“道”、“气”等哲学命题,都体现了东方文明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古希腊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部分地反映在哲学思维中,但是,更主要的是通过神话——哲学的方式表现出来。从中国和西方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来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好印证了城市寓于自然之中,而自然也内存于城市之中,两者之间在其本质上要保持平衡关系。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數量的日益增多,逐步出现了城市化现象。在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的整体面貌为之一新,生产力提升、生活状态改善、社会发展进步都呈现全新面目。但人类在享受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福利外,城市化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生态问题。如过度拥挤、环境恶劣、空气污浊、水质退化等贫民窟问题,城市“肥胖症”;城市空气恶化;城市垃圾围城;城市交通拥堵;城市规划失衡:两极化现象;城市社区隔裂化:社区区隔、社会排斥和文化排斥等综合性问题也反映出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渐失衡。
二、生态文化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旨归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程度与水平在观念形态的反映,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所建构的文化基础。可以说,生态文化是致力并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文化,是尊崇自然与以人为本指向一致的文化,是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想结合的必然产物.
三、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生态文化
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已不是一般概念的城市,而是与其所处的区域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是人、自然与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城市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生态化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而生态宜居城市的“生态”就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城市化的过程中去,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市的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市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宜业之所。生态城市化目前真正代表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是人们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生态宜居城市——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城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各国解决资源和环境双重压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应该说生态城市化是城市化建设方面最新的理念,并受到广泛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和谐、自然系统的和谐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自然系统和谐是以城市化为载体的基础性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根本性目的。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城市化是中国不可避免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理念基本上还是一个二元理念,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一元理念既接近又有距离。它们在尊重自然、认识自然、顺应自然上是共同的,但在将自然和人融合为一、促进自然化的人和人性化的自然的协同发展以适应和改造的意义上尚有距离。生态城市不是为了回归自然而使生活水平退化,而是要在抛弃其破坏自然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二)打造宜居城市的生态文化
城市生态系统是区域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生态城市化建设的根本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相应剧增的城市人口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走生态城市化道路将成为我们未来城市化所走的一条必然之路。生态文化将成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奠基石,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生态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生态文化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的生态价值观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即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观。古代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当今生态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是建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的前提下对重新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因此,当今和未来的生态文化应着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但这种重建不是回到古代社会人依附于自然的原始状态,而是建立在近現代文明形成的主体意识基础上,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将自然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立的方向上。
第二,建立完善的生态文化机制。生态环境问题表面上看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质上背后隐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建设一整套好的生态文化机制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政治基础,其中包括政府决策机制、公民参与机制等。一方面,需要制定、修改、完善有关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和修订完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工作措施;另一方面,要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增强公众参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人人自觉保护环境、选择绿色生活方式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