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跑训练的手段越来越多,许多的训练手段只适宜有基础的优秀短跑运动员采用,而对于业余短跑运动员,人们却较少地去研究某些手段的适应与否,大大地影响了我国短跑运动的基础水平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提高。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部分训练手段的实效性,为中学青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在训练方法选择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洪山高级中学初高中短跑运动员4名,成绩在12″-13″之间。
(二)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训练前步长、步频、步长步频指数、步长步频比值见表1、2。
从上面两个表的步长和步频的比值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况差不多,除秦××外,其他人的步频比值均大于步长比值。这一规律说明,他们与我国许多优秀短跑运动员情况一样,平均步频较高,步幅短,提高百米成绩必须从发展步幅着眼,当然步频也要保持一定水平。就他们的素质而言,腰腹肌及腿部力量差,而脚及踝关节力量更差,这就造成了在跑时屈髋,重心低,后蹬不充分,跑的没有弹性,这是共同存在的缺点,至于在技术上几个人各有长短。
(三)利用统计学原理,算出各训练手段与百米成绩的相关系数,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1.事先制定测试项目:30m起跑、30m行进跑、10秒原地高抬腿、100米后蹬跑计时、50米后蹬跑计时、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30米计时单足跳、300米计时跑。
2.根据测得数据进行相关计算,结果如表3。
3.相关分析:根据统计学原理,相关系数的大小反映了样本指标相关的密切程度。通常认为,|r|>0.7时属于高度相关。从表3得知除300米以外,其它项目均为高度相关。说明所选择的几项素质与百米成绩关系极为密切,也可以说,随着这些素质的提高,百米成绩也将会明显提高。|r|在0.4~0.7之间属于中度相关,说明该素质与百米成绩关系不大。表3中属于中度相关的只有300m跑。但据有关资料介绍,在优秀运动员训练测试中高度相关,这说明优秀运动员与普通水平运动员的不一致性。
4.训练手段的选择:根据相关分析,笔者对实验组采取了以百米成绩高度相关的素质作为主要训练手段,中度相关作为辅助训练手段,除了上述有计量单位能算出相关系数的训练手段外,还用几项无计量单位的练习:a、发展踝关节力量:负重提踵,较长距离的足尖跑,沙坑足尖跳。b、发展股后肌群力量:手扶支持物后收小腿,俯卧垫子在同伴的帮助下收小腿。c、发展腰腹及背肌力量:俯卧两头起,仰卧举腿,仰卧起坐传实心球,俯卧抬体,肩负杠铃前屈体等。对对照组则采用普通的以跑为主的练习手段。
二、结果
经过训练(六个月)实验组几项主要指标见表4。
(对照组各指标提高与下降情况表略)由表4可知,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各种选择手段经常练习的结果),百米成绩实验组提高了0.58秒。从表4不难看出,百米成绩提高是由于百米全程跑步数的减少(平均每人减少2.52步),平均每步步长的增加(每步平均增加8.5公分),而步频却下降了0.023步。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利用统计学的相关原理来选择训练手段是有价值的。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提高幅度均很小,证明只采用普通跑的练习手段是不妥的。
三、分析
1.发展踝关节力量问题:过去在训练中发现有很多运动员腿部力量十分好,但踝关节力量差,蹬地实效性差,无法使腿部力量发挥出来。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后,跑的弹性及实效性方面大有改观。
2.发展股后肌群力量问题: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受伤,不管是什么水平的运动员都屡见不鲜。笔者从训练开始就注意了这个问题,至今无一人受伤。同时,股后肌群力量的增强,有利于大小腿的折叠和提高后蹬的效果。
3.发展腰腹背肌的力量问题:众所周知,腰腹背肌对保持髋部的稳定及上体的适度前倾都具有重要意义。有些运动员跑时上体后仰、屈髋、重心低与这方面的力量差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素质训练。目前几名队员在跑时都能保持较高身体重心,躯干动作也基本正确。
四、结束语
1.运动训练手段的选择,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千篇一律套用优秀运动员的模式,也不能用简单、单调的训练方法。
2.利用统计学相关原理,选择训练手段是可靠和有成效的,各级教练员可根据此原理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训练手段。
3.在短跑训练中,应重视发展踝关节力量、股后肌群力量及腰背腹肌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保成,王川.田径运动理论创新探索.
[2] 张夏,何桂芳.怎样练短跑[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一、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洪山高级中学初高中短跑运动员4名,成绩在12″-13″之间。
(二)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训练前步长、步频、步长步频指数、步长步频比值见表1、2。
从上面两个表的步长和步频的比值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况差不多,除秦××外,其他人的步频比值均大于步长比值。这一规律说明,他们与我国许多优秀短跑运动员情况一样,平均步频较高,步幅短,提高百米成绩必须从发展步幅着眼,当然步频也要保持一定水平。就他们的素质而言,腰腹肌及腿部力量差,而脚及踝关节力量更差,这就造成了在跑时屈髋,重心低,后蹬不充分,跑的没有弹性,这是共同存在的缺点,至于在技术上几个人各有长短。
(三)利用统计学原理,算出各训练手段与百米成绩的相关系数,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1.事先制定测试项目:30m起跑、30m行进跑、10秒原地高抬腿、100米后蹬跑计时、50米后蹬跑计时、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30米计时单足跳、300米计时跑。
2.根据测得数据进行相关计算,结果如表3。
3.相关分析:根据统计学原理,相关系数的大小反映了样本指标相关的密切程度。通常认为,|r|>0.7时属于高度相关。从表3得知除300米以外,其它项目均为高度相关。说明所选择的几项素质与百米成绩关系极为密切,也可以说,随着这些素质的提高,百米成绩也将会明显提高。|r|在0.4~0.7之间属于中度相关,说明该素质与百米成绩关系不大。表3中属于中度相关的只有300m跑。但据有关资料介绍,在优秀运动员训练测试中高度相关,这说明优秀运动员与普通水平运动员的不一致性。
4.训练手段的选择:根据相关分析,笔者对实验组采取了以百米成绩高度相关的素质作为主要训练手段,中度相关作为辅助训练手段,除了上述有计量单位能算出相关系数的训练手段外,还用几项无计量单位的练习:a、发展踝关节力量:负重提踵,较长距离的足尖跑,沙坑足尖跳。b、发展股后肌群力量:手扶支持物后收小腿,俯卧垫子在同伴的帮助下收小腿。c、发展腰腹及背肌力量:俯卧两头起,仰卧举腿,仰卧起坐传实心球,俯卧抬体,肩负杠铃前屈体等。对对照组则采用普通的以跑为主的练习手段。
二、结果
经过训练(六个月)实验组几项主要指标见表4。
(对照组各指标提高与下降情况表略)由表4可知,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各种选择手段经常练习的结果),百米成绩实验组提高了0.58秒。从表4不难看出,百米成绩提高是由于百米全程跑步数的减少(平均每人减少2.52步),平均每步步长的增加(每步平均增加8.5公分),而步频却下降了0.023步。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利用统计学的相关原理来选择训练手段是有价值的。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提高幅度均很小,证明只采用普通跑的练习手段是不妥的。
三、分析
1.发展踝关节力量问题:过去在训练中发现有很多运动员腿部力量十分好,但踝关节力量差,蹬地实效性差,无法使腿部力量发挥出来。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后,跑的弹性及实效性方面大有改观。
2.发展股后肌群力量问题: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受伤,不管是什么水平的运动员都屡见不鲜。笔者从训练开始就注意了这个问题,至今无一人受伤。同时,股后肌群力量的增强,有利于大小腿的折叠和提高后蹬的效果。
3.发展腰腹背肌的力量问题:众所周知,腰腹背肌对保持髋部的稳定及上体的适度前倾都具有重要意义。有些运动员跑时上体后仰、屈髋、重心低与这方面的力量差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素质训练。目前几名队员在跑时都能保持较高身体重心,躯干动作也基本正确。
四、结束语
1.运动训练手段的选择,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千篇一律套用优秀运动员的模式,也不能用简单、单调的训练方法。
2.利用统计学相关原理,选择训练手段是可靠和有成效的,各级教练员可根据此原理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训练手段。
3.在短跑训练中,应重视发展踝关节力量、股后肌群力量及腰背腹肌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保成,王川.田径运动理论创新探索.
[2] 张夏,何桂芳.怎样练短跑[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