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初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建设肩负着真正实现物理素质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是真正实现物理教学向物理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充分考虑以上几个要求,特为我校《初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基本的定位:以通俗易懂、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和补充教材进行研究为我们的基本要求,以挖掘物理文化中的教育功能为我们的研究方向,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完善学生的物理人格为我们的核心宗旨。
应学校要求,我校的《物理校本课程》开设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物理发展史、生活中的物理和物理实验与创新。这些单元板块针对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情趣爱好的学生设定。下面就重点探讨一下本课程设置的相关内容。
一、设立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习并认识物理学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方法;重视渗透思想教育、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希望通过《物理发展史》课程内容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历程有所认识,从而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架构以及成就、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向有所了解,培养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意识等等。
其次,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到“新物理课程的最低基准,在知识深度要求方面要适当降低,而在“在知识广度要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拓宽,以体现广、浅、精这一当代学科基础课程发展的特点,在体验、认识、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实际应用方面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如此建构基础型物理课程,想所有学生提供包括生活物理、概念物理和应用物理在内的必需的物理知识。”也就是说: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相应的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来帮助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的延伸。
第三,校本课程要以教学内容为突破点,在教法和学法上都力求有所创新,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新鲜和乐趣,从而进入创新学习的状态,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把创新实验引入校本课程,是进行物理教学改革实验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们开设《物理实验与创新》板块,通过选择与学生学习内容密切相关、非常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的实验进行教学,同学们跃跃欲试,热切的展开思考和讨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既激发了学生探求真知的热情,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更加主动、活泼的学习。
二、设计课程的内容
对于《物理发展史》,我们首先寻找课本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科学家(如牛顿、伽利略)和历史上重要的物理故事(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并查找了大量资料,整合成几个物理学史的专题。
对于《生活中的物理学》,我们则寻找课本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运动场上的物理学)、器件(自行车中的知识等等),围绕人类的衣食住行设立专题,初步设计出了这个单元的内容。
对于《物理实验与创新》,我们寻找课本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探究实验(使用动滑轮一定省力么、影响扩散快慢因素的探究等等),形成数个创新实验专题。
校本课程与物理课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些的课程内容的优点:
1.校本课程内容可以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拓展。
2.方便同学们选择,由于校本课程是随着课本走的,这使得校本课的内容在每个学段都不相同,既彼此独立、又可以相串接。
三、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
由于校本课程主要是以能力的提升、科学素养的养成为主,而非以知识点的掌握为主要目的的。所以其教学内容更要注意“广、浅、精”的要求,它的授课方式也不同于物理课堂教学。相较于物理课,校本课程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讨论交流和动手实验的机会和时间。例如:在学习完《磁生电》这一节内容后,校本课程就都围绕学生门熟悉而又有一定难度的发电机分别安排了“怎样认识发电机”和“电磁感应实验的深入探究”的内容。
在“怎样认识发电机”一课中,教师从精彩的发电厂发电过程的视频导入,提出最初的发电机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从发电机的最初设计开始,调动学生一起讨论设计中的不足,并联系自己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对其进行改进,直到完成现代版的发电机设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复习巩固了物理课本中有关磁生电的基本知识,又初步了解了发电机的原理及发展历程,还能体验设计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脑海中也逐步形成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
而在“电磁感应实验的深入探究”一课中教师则将手摇发电机模型搬上了讲台,利用实物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利用精美的FLASH动画将发电机的四个主要部分(磁体、线圈、电刷、转向器)展现出来,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中的物理学知识;并与学生讨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升留下了空间。
总之,校本课程与物理课结合,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研究方向,校本课程与课堂教学之间一定能够达成很好的互相促进。课堂教学成为校本课程的基石,而校本课程将为课堂教学插上翅膀。我们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寻找物理与校本内容的结合好的专题,不断去芜存精,建立更加合理化、系统化的校本课程。
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充分考虑以上几个要求,特为我校《初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基本的定位:以通俗易懂、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和补充教材进行研究为我们的基本要求,以挖掘物理文化中的教育功能为我们的研究方向,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完善学生的物理人格为我们的核心宗旨。
应学校要求,我校的《物理校本课程》开设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物理发展史、生活中的物理和物理实验与创新。这些单元板块针对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情趣爱好的学生设定。下面就重点探讨一下本课程设置的相关内容。
一、设立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习并认识物理学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方法;重视渗透思想教育、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希望通过《物理发展史》课程内容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历程有所认识,从而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架构以及成就、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向有所了解,培养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意识等等。
其次,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到“新物理课程的最低基准,在知识深度要求方面要适当降低,而在“在知识广度要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拓宽,以体现广、浅、精这一当代学科基础课程发展的特点,在体验、认识、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实际应用方面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如此建构基础型物理课程,想所有学生提供包括生活物理、概念物理和应用物理在内的必需的物理知识。”也就是说: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相应的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来帮助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的延伸。
第三,校本课程要以教学内容为突破点,在教法和学法上都力求有所创新,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新鲜和乐趣,从而进入创新学习的状态,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把创新实验引入校本课程,是进行物理教学改革实验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们开设《物理实验与创新》板块,通过选择与学生学习内容密切相关、非常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的实验进行教学,同学们跃跃欲试,热切的展开思考和讨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既激发了学生探求真知的热情,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更加主动、活泼的学习。
二、设计课程的内容
对于《物理发展史》,我们首先寻找课本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科学家(如牛顿、伽利略)和历史上重要的物理故事(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并查找了大量资料,整合成几个物理学史的专题。
对于《生活中的物理学》,我们则寻找课本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运动场上的物理学)、器件(自行车中的知识等等),围绕人类的衣食住行设立专题,初步设计出了这个单元的内容。
对于《物理实验与创新》,我们寻找课本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探究实验(使用动滑轮一定省力么、影响扩散快慢因素的探究等等),形成数个创新实验专题。
校本课程与物理课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些的课程内容的优点:
1.校本课程内容可以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拓展。
2.方便同学们选择,由于校本课程是随着课本走的,这使得校本课的内容在每个学段都不相同,既彼此独立、又可以相串接。
三、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
由于校本课程主要是以能力的提升、科学素养的养成为主,而非以知识点的掌握为主要目的的。所以其教学内容更要注意“广、浅、精”的要求,它的授课方式也不同于物理课堂教学。相较于物理课,校本课程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讨论交流和动手实验的机会和时间。例如:在学习完《磁生电》这一节内容后,校本课程就都围绕学生门熟悉而又有一定难度的发电机分别安排了“怎样认识发电机”和“电磁感应实验的深入探究”的内容。
在“怎样认识发电机”一课中,教师从精彩的发电厂发电过程的视频导入,提出最初的发电机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从发电机的最初设计开始,调动学生一起讨论设计中的不足,并联系自己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对其进行改进,直到完成现代版的发电机设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复习巩固了物理课本中有关磁生电的基本知识,又初步了解了发电机的原理及发展历程,还能体验设计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脑海中也逐步形成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
而在“电磁感应实验的深入探究”一课中教师则将手摇发电机模型搬上了讲台,利用实物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利用精美的FLASH动画将发电机的四个主要部分(磁体、线圈、电刷、转向器)展现出来,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中的物理学知识;并与学生讨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升留下了空间。
总之,校本课程与物理课结合,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研究方向,校本课程与课堂教学之间一定能够达成很好的互相促进。课堂教学成为校本课程的基石,而校本课程将为课堂教学插上翅膀。我们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寻找物理与校本内容的结合好的专题,不断去芜存精,建立更加合理化、系统化的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