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成长册汇集了幼儿作品、活动照片、相关资料和文字记录等信息,是一种反映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水平、特点、进步和成就的载体。成长册是发展性评价最有效的载体之一。在实践中发现,教师在利用成长册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容易走入以下一些误区。
★将档案袋当成孩子作品的“收集袋”。
★将成长册作为家园联系的一种表面形式。
★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是主评官,幼儿是被动评价者,家长参与的机会很少。
★评价与课程脱节。教学是教学,评价是评价。
作为一种以人为本、以幼儿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性评价,成长册强调的应该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它有别于以往过多关注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评价,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评价等。强调以主题教学为阵地、以观察记录为基础、以多主体评价为手段、以分析诊断为目的,详细直观地记载幼儿的发展轨迹。借此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在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以便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
一、成长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成长册评价改变了以往教育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唱主角的特点,要求保育员、家长、孩子以及同伴都参与到评价中来,采用综合归纳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客观公正的动态评价。
(一)幼儿的参与
在成长册的制作实践中,注重发挥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成长册的制作,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会孩子采用操作简单、形式有趣的评价方式,激发幼儿参与并享受评价带来的乐趣,使幼儿成为被评价者的同时也成为评价者。
比如:鼓励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放进成长册里,这时你会发现孩子每次绘画,积极性更高了,也更有耐心了,因为他要把画得最好的作品放到成长册里呢!在“我最满意的作品”中,教师让幼儿以涂五角星的方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这时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孩子给自己的作品都涂满五个五角星。当然也有的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作品,这时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帮助幼儿思考:“这幅画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你觉得哪个地方没有画好?”“想不想修改,如果要修改,你准备怎么修改?”等等。如果是中、大班的孩子,这时,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孩子们互评,引导孩子学会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以及别人的作品。
(二)家长的参与
在成长册评价中,家长的参与为成长册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丰富的资源。教师引导家长通过日常生活观察记录、撰写育儿日记等,尝试全方位地认识孩子、评价孩子,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家长逐步加深对幼儿园教育观念的理解,既看到了孩子的发展,也看到了孩子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成长册使家长更理智、更客观地看到了孩子学习生活的过程,成长册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位家长在“点滴成长(家中)”中这样记录着:宝宝上幼儿园三个月了,最近学会一个本领,晚上睡觉前自己脱鞋、脱袜。一开始看到他自己这么费力地使劲拽呀拽,忍不住想去帮忙,可他倒好,“不要帮忙,我自己来”。那认真劲呀你都不好意思再去打扰他。好一会儿,总算把鞋子、袜子都脱了,还把袜子塞进鞋子里,然后把鞋子整齐地放在床边,最后爬上床,做得一丝不苟,真让我这个当妈妈的觉得自豪!
从妈妈细心的记录中,字里行间,真情流淌。孩子的进步在妈妈的眼里,也在成长册中以照片、文字的形式永远保存下来,非常有意义。
(三)保育员的参与
在以往的教育中,保育员主要任务是搞卫生,负责保育工作,只起到配合教师的作用,不参与孩子的评价。而在成长册评价中,我们专门设计了一栏“阿姨眼中的宝贝”,以记录表的形式,请阿姨记下孩子生活中的点滴进步,更全面地评价孩子的发展。于是,阿姨在工作中成为了有心人,她会有意识地去关注孩子的表现,与教师、家长的沟通也变得更主动了。
二、成长册评价内容的多重化
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从其独特的视角向传统的教育评价提出了挑战和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教育评价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相对的智能优势,教育的宗旨就是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而成长册中,不但有幼儿的美术作品、作业单,还有活动照片、幼儿身体发育、发展情况评价表等相关资料,还有教师记录幼儿口述的文字资料,教师、幼儿对作品的分析、评价等文字记录。这些材料全面、生动地记录了孩子学习生活中的成长轨迹。
我园把成长册的内容分为两大块:指定内容和个性化内容。指定内容涵盖了幼儿语言、自我认识、身体运动、自然观察、空间、音乐、数理逻辑、人际关系八大智能的内容。
(一)指定内容(以本园小班上册成长册为例)
★晒晒我的小秘密:使教师和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现有的水平。
★八大智能介绍:让家长更加了解八大智能的有关理论和内容。
★精彩瞬间:孩子在园、在家游戏、参观、表演、外出游玩等的照片。
★宝贝涂鸦:孩子最满意的绘画、手工作品等。
★我的健康报告:孩子身高、体重、视力等的检查结果。
★宝贝发展性评价表:学期结束教师对孩子智能发展的观测评估结果。
(二)个性化内容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孩子也是如此。每本成长册都讲述着一个独特的故事。在成长册中,安排一些活页,供孩子和家长自己根据意愿去填充,内容和形式都由家长和孩子自己设计。放上去的作品或者照片由幼儿自己选择和评价。
左图——是全家福照片以及孩子关于全家福的绘画作品,旁边是爸爸对孩子绘画作品的评价,还有孩子自己的评价。右图——幼儿和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的照片,旁边有幼儿口述妈妈记录关于买菜中发生的趣事,包括怎么和菜农沟通谈价格等,边上还有妈妈对孩子的评价表。从一幅幅作品、照片以及评价表等资料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 三、成长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及时捕捉和发现幼儿的行为,经常用谈话法、作品分析、记录的形式记下幼儿的言行,为进一步丰富信息,教师还可以根据照片或文字记录发表意见和看法。
(一)谈话法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穿插谈话环节。比如:晨间谈话时间,与全班孩子的谈话、课余时间与个别孩子的谈话、幼儿作品或者作业单完成后的一个启发性谈话等等,教师及时把谈话的内容记录下来,也可以用录音的方式保存下来。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孩子。
(二)作品分析法
教师有选择性地收集、挑选幼儿作品,旁边附上作品注释表:包括日期、作品名称、教师关于作品的评价、孩子关于作品的解释以及达到的发展目标等。
案例:在一节《春天的花圃》的美术课上,涛涛小朋友画了很多小竖线,却没有画花。看到老师走过去,他连忙用胳膊把画纸遮住。旁边的女孩子抢着说:“老师,涛涛很笨,不会画花:”涛涛红着脸一声不吭,老师连忙说:“不会画花也没关系,你也可以画别的。”涛涛听我这么说,把手放开了,说:“老师,我画的是冬天的雪花。”我就乘机表扬他:“画得挺好,不过现在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也画些春天的花吧。”涛涛微笑着点点头,他的画纸上多出了小花……
教师把涛涛的这幅作品放在了成长册上,旁边有关于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还有教师的评价:“涛涛是个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涛涛作画比原来大胆了,线条比较流畅,小花越画越好。”这一过程采用了发展性动态评价的方法,改变了以往只重视美术作品结果的评价,关注孩子的所思所想,把孩子的情绪情感过程记录下来,从中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三)记录法
1.照片记录。成长册用照片记录下了孩子参与各种活动的精彩瞬间,旁边配上照片的说明。比如:有一幅这样的照片说明:“第一周上幼儿园,我像毛毛虫,哭着缩在位置上,等着妈妈来。第二周,我像只小蝴蝶,笑着飞来飞去,等着朋友玩,现在的我可喜欢上幼儿园了。”在照片与文字中把宝宝从不愿意上幼儿园到喜欢上幼儿园珍贵的童年印迹保存下来,从中也看到了孩子的点滴成长。
2.文字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随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和不足,包括孩子的童言稚语,以便条的形式及时的记录下来。同伴之间的交流中,孩子会说出一些忍俊不禁的话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随时记录下孩子的话语,留下孩子学习生活中的趣事。比如:在童言稚语中,教师对军军的记录:(1)豆豆小朋友很能干,能自己穿裤子,有一天把裤子穿反了,老师说:豆豆,看看你的裤子都反了,军军听见了,大声说:跑偏了。(2)准备上课了,小朋友在搬椅子,椅子轻轻地碰着军军的膝盖,军军说:这椅子怎么会咬人。
3.表格记录。为了更好的记录孩子的活动,在成长册制作中设计了许多表格。比如:孩子晨练记录表、午餐记录表、午睡记录表等等,方便教师观察和记录。有些记录表可以让孩子自己通过打钩或涂色的方法进行记录和评价。表格记录一方面清晰明了,同时教师使用方便,幼儿间的互动及教师对幼儿的回应也能一目了然。
四、主题活动在成长册中的呈现
教师把幼儿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的讨论、发表的意见、提出的目标、进行的探索以及成功的喜悦等加以记录。记录的材料包括:幼儿个人资料、自画像、照片、文字、学习单、作品、评语等,并在主题结束后,对幼儿的学习过程、知识结构方式及情感反应进行分析。比如:大班4月份的主题“绿野仙踪”,要求家长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欣赏树林美景,感知身边的树,以及树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活动中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主题有关的树皮、树根,拍摄树林风景并用小手画出美丽的树林等。主题开展第一周,轩轩妈妈记录:这个周末,带孩子去爬山,孩子看到一棵棵形状各异的树,很感兴趣,追着问我,这棵树的名字叫什么、那棵树有什么特点等。我们还拍了很多和大树的合影,采了许多野菜回家。主题开展第二周,轩轩妈妈记录:儿子在幼儿园学到许多关于树林的知识,回家告诉我,大树和小朋友一样也是有年龄的,数一数大树桩上面有几个圈,就能知道大树有几岁了。他还兴致很高地拿出画纸画笔,画了一幅美丽的森林,画中的树形态各异,有大有小、有高有低,草地上还画了蘑菇、野菜、野花呢。我发现儿子画画进步了!
加德纳说:“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特点、兴趣和目标,尽可能的帮助幼儿体会到自己的潜能”。教育必须正视每个幼儿发展的特点,把他们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去追求、去引导、去支持。成长册的建设是一种具有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过程,教师根据观察到的幼儿行为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幼儿向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教师不断地在“观察——分析幼儿行为——制定下一步指导策略——验证指导策略——调整行为”的循环过程中指导幼儿,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幼儿发展性评价观念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主导思想,而成长册是实施发展性评价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它能更具体、直观地了解孩子发展的轨迹,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孩子更顺利的对接后续教育提供科学、有利的参考。成长册带给幼儿的是参与自我评价的乐趣;带给教师的是促进观察、研读幼儿能力的提高以及专业化成长;带给家长的更是一份惊喜、一份感动、一份信任和责任。
总之,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册,对其发展情况予以记录和评价,乃是把握幼儿发展、为针对性教育和适宜性课程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过程虽然辛苦,但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胡惠闵,郭良青.幼儿园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毛海燕.幼儿园教育多元化评价的建构.学前教育研究,2008(9)
[4](美)霍德华.加纳德,沈致隆译.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将档案袋当成孩子作品的“收集袋”。
★将成长册作为家园联系的一种表面形式。
★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是主评官,幼儿是被动评价者,家长参与的机会很少。
★评价与课程脱节。教学是教学,评价是评价。
作为一种以人为本、以幼儿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性评价,成长册强调的应该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它有别于以往过多关注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评价,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评价等。强调以主题教学为阵地、以观察记录为基础、以多主体评价为手段、以分析诊断为目的,详细直观地记载幼儿的发展轨迹。借此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在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以便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
一、成长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成长册评价改变了以往教育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唱主角的特点,要求保育员、家长、孩子以及同伴都参与到评价中来,采用综合归纳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客观公正的动态评价。
(一)幼儿的参与
在成长册的制作实践中,注重发挥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成长册的制作,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会孩子采用操作简单、形式有趣的评价方式,激发幼儿参与并享受评价带来的乐趣,使幼儿成为被评价者的同时也成为评价者。
比如:鼓励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放进成长册里,这时你会发现孩子每次绘画,积极性更高了,也更有耐心了,因为他要把画得最好的作品放到成长册里呢!在“我最满意的作品”中,教师让幼儿以涂五角星的方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这时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孩子给自己的作品都涂满五个五角星。当然也有的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作品,这时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帮助幼儿思考:“这幅画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你觉得哪个地方没有画好?”“想不想修改,如果要修改,你准备怎么修改?”等等。如果是中、大班的孩子,这时,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孩子们互评,引导孩子学会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以及别人的作品。
(二)家长的参与
在成长册评价中,家长的参与为成长册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丰富的资源。教师引导家长通过日常生活观察记录、撰写育儿日记等,尝试全方位地认识孩子、评价孩子,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家长逐步加深对幼儿园教育观念的理解,既看到了孩子的发展,也看到了孩子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成长册使家长更理智、更客观地看到了孩子学习生活的过程,成长册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位家长在“点滴成长(家中)”中这样记录着:宝宝上幼儿园三个月了,最近学会一个本领,晚上睡觉前自己脱鞋、脱袜。一开始看到他自己这么费力地使劲拽呀拽,忍不住想去帮忙,可他倒好,“不要帮忙,我自己来”。那认真劲呀你都不好意思再去打扰他。好一会儿,总算把鞋子、袜子都脱了,还把袜子塞进鞋子里,然后把鞋子整齐地放在床边,最后爬上床,做得一丝不苟,真让我这个当妈妈的觉得自豪!
从妈妈细心的记录中,字里行间,真情流淌。孩子的进步在妈妈的眼里,也在成长册中以照片、文字的形式永远保存下来,非常有意义。
(三)保育员的参与
在以往的教育中,保育员主要任务是搞卫生,负责保育工作,只起到配合教师的作用,不参与孩子的评价。而在成长册评价中,我们专门设计了一栏“阿姨眼中的宝贝”,以记录表的形式,请阿姨记下孩子生活中的点滴进步,更全面地评价孩子的发展。于是,阿姨在工作中成为了有心人,她会有意识地去关注孩子的表现,与教师、家长的沟通也变得更主动了。
二、成长册评价内容的多重化
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从其独特的视角向传统的教育评价提出了挑战和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教育评价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相对的智能优势,教育的宗旨就是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而成长册中,不但有幼儿的美术作品、作业单,还有活动照片、幼儿身体发育、发展情况评价表等相关资料,还有教师记录幼儿口述的文字资料,教师、幼儿对作品的分析、评价等文字记录。这些材料全面、生动地记录了孩子学习生活中的成长轨迹。
我园把成长册的内容分为两大块:指定内容和个性化内容。指定内容涵盖了幼儿语言、自我认识、身体运动、自然观察、空间、音乐、数理逻辑、人际关系八大智能的内容。
(一)指定内容(以本园小班上册成长册为例)
★晒晒我的小秘密:使教师和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现有的水平。
★八大智能介绍:让家长更加了解八大智能的有关理论和内容。
★精彩瞬间:孩子在园、在家游戏、参观、表演、外出游玩等的照片。
★宝贝涂鸦:孩子最满意的绘画、手工作品等。
★我的健康报告:孩子身高、体重、视力等的检查结果。
★宝贝发展性评价表:学期结束教师对孩子智能发展的观测评估结果。
(二)个性化内容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孩子也是如此。每本成长册都讲述着一个独特的故事。在成长册中,安排一些活页,供孩子和家长自己根据意愿去填充,内容和形式都由家长和孩子自己设计。放上去的作品或者照片由幼儿自己选择和评价。
左图——是全家福照片以及孩子关于全家福的绘画作品,旁边是爸爸对孩子绘画作品的评价,还有孩子自己的评价。右图——幼儿和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的照片,旁边有幼儿口述妈妈记录关于买菜中发生的趣事,包括怎么和菜农沟通谈价格等,边上还有妈妈对孩子的评价表。从一幅幅作品、照片以及评价表等资料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 三、成长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及时捕捉和发现幼儿的行为,经常用谈话法、作品分析、记录的形式记下幼儿的言行,为进一步丰富信息,教师还可以根据照片或文字记录发表意见和看法。
(一)谈话法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穿插谈话环节。比如:晨间谈话时间,与全班孩子的谈话、课余时间与个别孩子的谈话、幼儿作品或者作业单完成后的一个启发性谈话等等,教师及时把谈话的内容记录下来,也可以用录音的方式保存下来。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孩子。
(二)作品分析法
教师有选择性地收集、挑选幼儿作品,旁边附上作品注释表:包括日期、作品名称、教师关于作品的评价、孩子关于作品的解释以及达到的发展目标等。
案例:在一节《春天的花圃》的美术课上,涛涛小朋友画了很多小竖线,却没有画花。看到老师走过去,他连忙用胳膊把画纸遮住。旁边的女孩子抢着说:“老师,涛涛很笨,不会画花:”涛涛红着脸一声不吭,老师连忙说:“不会画花也没关系,你也可以画别的。”涛涛听我这么说,把手放开了,说:“老师,我画的是冬天的雪花。”我就乘机表扬他:“画得挺好,不过现在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也画些春天的花吧。”涛涛微笑着点点头,他的画纸上多出了小花……
教师把涛涛的这幅作品放在了成长册上,旁边有关于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还有教师的评价:“涛涛是个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涛涛作画比原来大胆了,线条比较流畅,小花越画越好。”这一过程采用了发展性动态评价的方法,改变了以往只重视美术作品结果的评价,关注孩子的所思所想,把孩子的情绪情感过程记录下来,从中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三)记录法
1.照片记录。成长册用照片记录下了孩子参与各种活动的精彩瞬间,旁边配上照片的说明。比如:有一幅这样的照片说明:“第一周上幼儿园,我像毛毛虫,哭着缩在位置上,等着妈妈来。第二周,我像只小蝴蝶,笑着飞来飞去,等着朋友玩,现在的我可喜欢上幼儿园了。”在照片与文字中把宝宝从不愿意上幼儿园到喜欢上幼儿园珍贵的童年印迹保存下来,从中也看到了孩子的点滴成长。
2.文字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随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和不足,包括孩子的童言稚语,以便条的形式及时的记录下来。同伴之间的交流中,孩子会说出一些忍俊不禁的话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随时记录下孩子的话语,留下孩子学习生活中的趣事。比如:在童言稚语中,教师对军军的记录:(1)豆豆小朋友很能干,能自己穿裤子,有一天把裤子穿反了,老师说:豆豆,看看你的裤子都反了,军军听见了,大声说:跑偏了。(2)准备上课了,小朋友在搬椅子,椅子轻轻地碰着军军的膝盖,军军说:这椅子怎么会咬人。
3.表格记录。为了更好的记录孩子的活动,在成长册制作中设计了许多表格。比如:孩子晨练记录表、午餐记录表、午睡记录表等等,方便教师观察和记录。有些记录表可以让孩子自己通过打钩或涂色的方法进行记录和评价。表格记录一方面清晰明了,同时教师使用方便,幼儿间的互动及教师对幼儿的回应也能一目了然。
四、主题活动在成长册中的呈现
教师把幼儿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的讨论、发表的意见、提出的目标、进行的探索以及成功的喜悦等加以记录。记录的材料包括:幼儿个人资料、自画像、照片、文字、学习单、作品、评语等,并在主题结束后,对幼儿的学习过程、知识结构方式及情感反应进行分析。比如:大班4月份的主题“绿野仙踪”,要求家长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欣赏树林美景,感知身边的树,以及树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活动中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主题有关的树皮、树根,拍摄树林风景并用小手画出美丽的树林等。主题开展第一周,轩轩妈妈记录:这个周末,带孩子去爬山,孩子看到一棵棵形状各异的树,很感兴趣,追着问我,这棵树的名字叫什么、那棵树有什么特点等。我们还拍了很多和大树的合影,采了许多野菜回家。主题开展第二周,轩轩妈妈记录:儿子在幼儿园学到许多关于树林的知识,回家告诉我,大树和小朋友一样也是有年龄的,数一数大树桩上面有几个圈,就能知道大树有几岁了。他还兴致很高地拿出画纸画笔,画了一幅美丽的森林,画中的树形态各异,有大有小、有高有低,草地上还画了蘑菇、野菜、野花呢。我发现儿子画画进步了!
加德纳说:“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特点、兴趣和目标,尽可能的帮助幼儿体会到自己的潜能”。教育必须正视每个幼儿发展的特点,把他们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去追求、去引导、去支持。成长册的建设是一种具有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过程,教师根据观察到的幼儿行为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幼儿向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教师不断地在“观察——分析幼儿行为——制定下一步指导策略——验证指导策略——调整行为”的循环过程中指导幼儿,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幼儿发展性评价观念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主导思想,而成长册是实施发展性评价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它能更具体、直观地了解孩子发展的轨迹,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孩子更顺利的对接后续教育提供科学、有利的参考。成长册带给幼儿的是参与自我评价的乐趣;带给教师的是促进观察、研读幼儿能力的提高以及专业化成长;带给家长的更是一份惊喜、一份感动、一份信任和责任。
总之,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册,对其发展情况予以记录和评价,乃是把握幼儿发展、为针对性教育和适宜性课程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过程虽然辛苦,但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胡惠闵,郭良青.幼儿园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毛海燕.幼儿园教育多元化评价的建构.学前教育研究,2008(9)
[4](美)霍德华.加纳德,沈致隆译.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