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在我国粮食结构的重要特性就决定了小麦产量和品質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重要性,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该需要对小麦栽培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不断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应该将关注的重点放置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方面,密切关注小麦生长情况,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维护粮食安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小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1小麦栽培技术
1.1优选小麦品种
优良小麦品种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制,直接影响到小麦的实际生产。在选择小麦品种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不同地区的水温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育期等综合方面入手,要选择高产稳产,抗病性能优异,适应能力强,生育期较短的优质小麦品种。
1.2科学整地施肥
小麦生育周期较长,在播种之前,通过合理的整地施肥,能够为小麦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小麦播种之前,通过对土壤进行翻耕整地,熟化土壤,同时将地层深部的微生物翻出,利用太阳直射将病菌杀死。一般情况下,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后,应该对土壤进行及时的深松整地,整地深度维持在25cm左右,确保土壤细碎,上实下虚,达到播种状态。针对连续多年在一个地块种植小麦,施肥不合理导致耕作层变浅的种植地,每间隔2~3年可以使用深松机进行一次全面深层处理,深松深度控制在40~50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结合整地还应该做好底肥施入工作,底肥施入应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情况下每亩追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kg、磷肥15kg,钾肥10kg,复合肥30kg,将全部有机肥和部分钾肥全部磷肥部分复合肥混合之后,全面施入地表,随土壤深翻施入土层以下。
1.3科学播种
小麦播种前应该对种子进行适当的种子处理,使用饱和食盐水选种,去除种子中的瘪粒、病虫害粒、机械损伤粒。选种结束之后,选择使用粉锈宁、多菌灵等农药进行药剂拌种,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播种过程中应该确定合理的播种深度,通常情况下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避免种子播种深度过深,影响到小麦出苗。结合地区气候环境,选择合理的播种日期,对于春性较弱的小麦品种不适宜早播,否则很容易形成冻害,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播种最为适宜,对于半冬性小麦品种不适宜进行晚播,同时还应该严格控制好播种量,避免播种量过大,否则很容易因为群体密度过大,造成小麦减产。一般情况下,小麦播种量控制在6~9公斤。如果种植地立地条件较差,墒情较差,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小麦播种采用机械化条播,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镇压。在播种之前,应该调整好播种机械的行距,确保播种行距一致,下籽均匀,播种深度一致,不存在重复播种和漏播。
1.4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田间管理是确保小麦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小麦播种出苗之后,应该及时检查田出苗情况,对于缺苗较为严重的地方,应该选择同一个品种的小麦进行补种。另一方面,要对田间幼苗进行充分管理。发现田间幼苗发黄,土壤肥力不足的情况,应该在入冬前结合冬灌进行一次施肥,提高土壤肥力确保小麦能够正常越冬。小麦进入拔节期之后,应该密切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发现田间墒情不足,及时灌溉,并做好拔节期期、抽穗期、灌浆期的田间施肥工作,促使小麦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另外,小麦生长中后期要严格控制小麦高度,使用化学调控剂控制小麦徒长。小麦生长中后期,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可以选择使用磷酸二氢钾,尿素混合之后叶面喷施,提高叶子的光合作用能力,加速有机质积累。
2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小麦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轮作深翻土地,深施有机肥,选择抗病品种,精选种子,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清理田间杂草,适当中耕除草,合理灌溉,科学施肥等措施,提高小麦苗的抗病能力,有效预防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在广大基层地区,应该逐步提升农民群众的科学病虫害防治意识,要逐步由过去单一化学药物防治向着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向转变。推广农业防治措施,是小麦植保的一项重要举措。
2.2物理防治
小麦种植过程中,综合运用光热温湿和人工机械的力量,对小麦生长环境进行调控,逐步改善小麦生长环境,营造一个不适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确保小麦生长健康。例如,可以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趋颜色特性,在田间悬挂振频式杀虫灯,悬挂黄板,对害虫成虫进行扑杀。小麦是大宗作物,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可以结合种植面积和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物理防治措施,进行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控。
2.3生物防治
小麦生产过程中,生物防治手段是利用某些害虫的天敌,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生物防治手段可以使田间病虫害的数量维持一个动态平衡,有效保护周围环境生态平衡,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损害。小麦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病虫害特点,在田间释放相应的害虫天敌,以此来控制某些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此外,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某些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目前生物农药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生物农药具有无毒无残留的特性,对控制化学农药使用有很大帮助。
2.4化学防治
当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手段达不到防治要求之后,再结合田间病虫害的危害特点,流行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药物防治。在化学农药防治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要选择低毒低残留,不对天敌造成危害的农药。要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用药模式,引导种植户选择针对性的农药进行科学防治,控制好药物使用量,在病虫害危害高峰期和流行高峰期进行针对性药物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作者单位:848200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小麦栽培技术
1.1优选小麦品种
优良小麦品种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制,直接影响到小麦的实际生产。在选择小麦品种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不同地区的水温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育期等综合方面入手,要选择高产稳产,抗病性能优异,适应能力强,生育期较短的优质小麦品种。
1.2科学整地施肥
小麦生育周期较长,在播种之前,通过合理的整地施肥,能够为小麦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小麦播种之前,通过对土壤进行翻耕整地,熟化土壤,同时将地层深部的微生物翻出,利用太阳直射将病菌杀死。一般情况下,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后,应该对土壤进行及时的深松整地,整地深度维持在25cm左右,确保土壤细碎,上实下虚,达到播种状态。针对连续多年在一个地块种植小麦,施肥不合理导致耕作层变浅的种植地,每间隔2~3年可以使用深松机进行一次全面深层处理,深松深度控制在40~50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结合整地还应该做好底肥施入工作,底肥施入应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情况下每亩追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kg、磷肥15kg,钾肥10kg,复合肥30kg,将全部有机肥和部分钾肥全部磷肥部分复合肥混合之后,全面施入地表,随土壤深翻施入土层以下。
1.3科学播种
小麦播种前应该对种子进行适当的种子处理,使用饱和食盐水选种,去除种子中的瘪粒、病虫害粒、机械损伤粒。选种结束之后,选择使用粉锈宁、多菌灵等农药进行药剂拌种,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播种过程中应该确定合理的播种深度,通常情况下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避免种子播种深度过深,影响到小麦出苗。结合地区气候环境,选择合理的播种日期,对于春性较弱的小麦品种不适宜早播,否则很容易形成冻害,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播种最为适宜,对于半冬性小麦品种不适宜进行晚播,同时还应该严格控制好播种量,避免播种量过大,否则很容易因为群体密度过大,造成小麦减产。一般情况下,小麦播种量控制在6~9公斤。如果种植地立地条件较差,墒情较差,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小麦播种采用机械化条播,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镇压。在播种之前,应该调整好播种机械的行距,确保播种行距一致,下籽均匀,播种深度一致,不存在重复播种和漏播。
1.4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田间管理是确保小麦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小麦播种出苗之后,应该及时检查田出苗情况,对于缺苗较为严重的地方,应该选择同一个品种的小麦进行补种。另一方面,要对田间幼苗进行充分管理。发现田间幼苗发黄,土壤肥力不足的情况,应该在入冬前结合冬灌进行一次施肥,提高土壤肥力确保小麦能够正常越冬。小麦进入拔节期之后,应该密切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发现田间墒情不足,及时灌溉,并做好拔节期期、抽穗期、灌浆期的田间施肥工作,促使小麦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另外,小麦生长中后期要严格控制小麦高度,使用化学调控剂控制小麦徒长。小麦生长中后期,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可以选择使用磷酸二氢钾,尿素混合之后叶面喷施,提高叶子的光合作用能力,加速有机质积累。
2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小麦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轮作深翻土地,深施有机肥,选择抗病品种,精选种子,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清理田间杂草,适当中耕除草,合理灌溉,科学施肥等措施,提高小麦苗的抗病能力,有效预防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在广大基层地区,应该逐步提升农民群众的科学病虫害防治意识,要逐步由过去单一化学药物防治向着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向转变。推广农业防治措施,是小麦植保的一项重要举措。
2.2物理防治
小麦种植过程中,综合运用光热温湿和人工机械的力量,对小麦生长环境进行调控,逐步改善小麦生长环境,营造一个不适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确保小麦生长健康。例如,可以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趋颜色特性,在田间悬挂振频式杀虫灯,悬挂黄板,对害虫成虫进行扑杀。小麦是大宗作物,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可以结合种植面积和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物理防治措施,进行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控。
2.3生物防治
小麦生产过程中,生物防治手段是利用某些害虫的天敌,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生物防治手段可以使田间病虫害的数量维持一个动态平衡,有效保护周围环境生态平衡,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损害。小麦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病虫害特点,在田间释放相应的害虫天敌,以此来控制某些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此外,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某些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目前生物农药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生物农药具有无毒无残留的特性,对控制化学农药使用有很大帮助。
2.4化学防治
当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手段达不到防治要求之后,再结合田间病虫害的危害特点,流行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药物防治。在化学农药防治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要选择低毒低残留,不对天敌造成危害的农药。要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用药模式,引导种植户选择针对性的农药进行科学防治,控制好药物使用量,在病虫害危害高峰期和流行高峰期进行针对性药物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作者单位:848200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