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从各个方面改进阅读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掌握高效的自主阅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而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保证,也是促进其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
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小学生的感性思维比较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营造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觉地投入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文时,我先播放了嫦娥奔月的动画片,为学生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然后,让学生对观看的视频以讲故事的形式加以复述;最后,引导学生发现以前没听说过的该故事的情节。这样,通过情境渲染,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来,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再如,教学《沉香救母》时,教师也可以播放《宝莲灯》的动画,学生看了动画之后,再学习课文时,就能很快进入情境。
上面的案例中,教师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文本故事情节的不同之处,引发他们的联想,从而使他们养成自主阅读、思考的好习惯。
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习惯是自主阅读习惯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与思中不断进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质量的提高。
例如,教学《诚实与信任》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之后,我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外国学生在德国留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获得德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后,决定留在德国发展。但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却屡次被拒绝。你们猜一猜,是由于什么原因呢?”听到这里,学生都纷纷陷入了思考,紧接着展开激烈讨论。当学生疑惑不解时,我揭示了原因:“因为这个学生坐公交车时逃过三次票。”
接下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会联想到留学生的故事,这样使他们认识到诚实与信任的重要性。这样的问题引领,让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朗读习惯是自主阅读习惯的重要部分。在朗读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文章中语言节奏、逻辑重音和语句形式,能自我感悟到朗读带来的乐趣。
例如,教学《走,我们一起去植树》一文,考虑到这是一首现代诗歌,于是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并强调他们要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欢乐与喜悦之情。学生在朗读时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声音的轻重、节奏的快慢、音调的升降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他们仿佛和课文中植树的孩子们一样欣喜快乐,分享着同样激动的心情。这样激发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中,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喜欢表现自己,所以让学生表演课文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九色鹿》这篇课文时,我曾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九色鹿的气愤,不但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演一演这段话(课文第八自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四个学生分别扮演乌鸦、调达、国王、卫兵,另外一个学生进行旁白。他们的表演声情并茂,展现了九色鹿的愤怒、调达的见利忘义与背信弃义。角色扮演再现神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深入故事中,准确地把握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将文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认知,同时使得阅读教学富有趣味性。
补充阅读的习惯也是自主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師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平台与空间,为他们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爱上阅读。
例如,在教学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许多学生对长征中的故事了解不多,因此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以产生切身的感受,更不用说产生情感共鸣了。于是,我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让他们在课后开展专题阅读,搜集红军长征中所发生的故事,并提出将在下节课进行故事分享的要求。
这样的拓展阅读教学,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这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发展的要求。课堂是学生科学系统地学习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精心选择阅读教学的内容,采用多种有效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要立足课内,着眼课外,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营造氛围,实现情境阅读
小学生的感性思维比较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营造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觉地投入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文时,我先播放了嫦娥奔月的动画片,为学生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然后,让学生对观看的视频以讲故事的形式加以复述;最后,引导学生发现以前没听说过的该故事的情节。这样,通过情境渲染,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来,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再如,教学《沉香救母》时,教师也可以播放《宝莲灯》的动画,学生看了动画之后,再学习课文时,就能很快进入情境。
上面的案例中,教师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文本故事情节的不同之处,引发他们的联想,从而使他们养成自主阅读、思考的好习惯。
二、问题引领,展开深度阅读
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习惯是自主阅读习惯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与思中不断进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质量的提高。
例如,教学《诚实与信任》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之后,我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外国学生在德国留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获得德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后,决定留在德国发展。但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却屡次被拒绝。你们猜一猜,是由于什么原因呢?”听到这里,学生都纷纷陷入了思考,紧接着展开激烈讨论。当学生疑惑不解时,我揭示了原因:“因为这个学生坐公交车时逃过三次票。”
接下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会联想到留学生的故事,这样使他们认识到诚实与信任的重要性。这样的问题引领,让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三、培育情感,推动愉快阅读
朗读习惯是自主阅读习惯的重要部分。在朗读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文章中语言节奏、逻辑重音和语句形式,能自我感悟到朗读带来的乐趣。
例如,教学《走,我们一起去植树》一文,考虑到这是一首现代诗歌,于是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并强调他们要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欢乐与喜悦之情。学生在朗读时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声音的轻重、节奏的快慢、音调的升降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他们仿佛和课文中植树的孩子们一样欣喜快乐,分享着同样激动的心情。这样激发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中,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四、扮演角色,提升有效阅读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喜欢表现自己,所以让学生表演课文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九色鹿》这篇课文时,我曾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九色鹿的气愤,不但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演一演这段话(课文第八自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四个学生分别扮演乌鸦、调达、国王、卫兵,另外一个学生进行旁白。他们的表演声情并茂,展现了九色鹿的愤怒、调达的见利忘义与背信弃义。角色扮演再现神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深入故事中,准确地把握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将文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认知,同时使得阅读教学富有趣味性。
五、拓宽视野,落实补充阅读
补充阅读的习惯也是自主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師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平台与空间,为他们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爱上阅读。
例如,在教学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许多学生对长征中的故事了解不多,因此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以产生切身的感受,更不用说产生情感共鸣了。于是,我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让他们在课后开展专题阅读,搜集红军长征中所发生的故事,并提出将在下节课进行故事分享的要求。
这样的拓展阅读教学,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这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发展的要求。课堂是学生科学系统地学习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精心选择阅读教学的内容,采用多种有效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要立足课内,着眼课外,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