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城乡统筹背景下,本文以陕西省千阳县城乡一体化为例,对城乡居民点体系进行探究,通过对其发展特点及现存问题的研究,文章提出了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策略,并进一步介绍了城乡一体化居民点体系重构规划,以求对城乡一体化提供微薄之力。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居民点体系;千阳县城乡一体化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bal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Shaanxi province Qianyang County integration as an example, to research on th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t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to reconstruct th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further introduces the planning system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re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meager strength for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settlement system;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Qianyang County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贯彻“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城乡一体化的研究与设计是城乡统筹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点还处于粗放型高耗能的发展方式,对城乡一体化居民点体系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国土的集约高效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建设。
2居民点体系现状特征
2.1研究范围
千阳县城乡一体化规划范围为千阳县行政区划范围,千阳县辖8镇,其中以城关镇、崔家头镇两镇作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本文的研究范围。
2.2示范区居民点体系概况
示范区总人口为47058人,非农业人口为13557人。共有村庄21个,总人数33501人,镇区总人数33421人。
2.3示范区居民点体系空间分布特征
2.3.1城镇规模偏小,等级规模结构缺失
从目前千阳县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来看,除了城关镇人口接近40000人外。其余城镇人口均未超过26000人,,崔家头镇人口为8800人,城镇规模偏小,且全县超过一半的城镇人口不足10000人,缺乏20000至50000人之间的中等规模的城镇,造成城镇等级规模体系出现断层,不健全。
2.3.2行政村多沿公路建设于塬面地区
千阳县地处渭北高原西部丘陵沟壑区,地貌明显分为山、塬、川三部分。示范区近80%的村庄分布于条件较好的千阳塬面,有不到20%的村庄分布于条件比较差的川道地区。分布于塬面的村庄大多集中于公路沿线,而分布于条件比较差的川道地区的村庄,交通条件、居住环境相对较差。
2.3.3村庄空间布局呈组团式或分散式布局
示范区城关镇村庄空间分布较密集,呈组团状布局,镇区周围行政村与镇区连为一片,有少数行政村分散分布。这种空间分布特点有利于村庄统一规划建设,集中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示范区崔家头镇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择地而居,行政村大多数呈分散式布局,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和村庄的统一规划和建设。
2.4居民点体系现存问题
2.4.1农村居民点分散布局,用地粗放,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城镇化人口难以聚集
示范区内共有21个村庄,现状居民点建设多沿公路建设于塬面地区,自上而下的村庄建设多是择地分散布局,造成土地使用率低下,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资源的整合以及城镇化人口的聚集。
2.4.2居民点的分散布局带来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公共设施利用率低下
示范区居民点具有“分布散,核心规模小”的特点,分布于川道地区村庄的交通、引水工程等基础设施配置不够完善。从公共设施的建设来看,分散的居民点也造成公共设施的使用率低下,投入资金极大的浪费。
3城乡一体化居民点体系重构思路与策略
3.1空间布局思路
强调空间集聚——改变分散状态,促进人口和经济向城、镇、居民点集中,淡化行政体制和区划,形成合理的县域城镇体系。
强调协调分工——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的合理分配。
强调资源共享——实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发挥资源和资金的最大效益。
强调环境质量——提高生活和生态质量,充实和完善各项设施,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3.2规划策略
在现有城镇发展基础上,示范区内重点加强镇的建设,加大镇区的核心规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与各类既有的城镇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县域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进行统筹和协调,形成镇区、中心村和基层村比例适宜的居民点等级规模结构体系,发挥城镇及居民点的职能作用,提升示范区及千阳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示范区内村庄发展策略为:合村并点,合村并镇,新型农村控制发展三类,分类主要依据村庄地理位置,人口及经济规模,现状设施条件及村庄发展潜力。
(1)合村并镇
合村并镇策略主要依据村庄的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把已被城镇建成区包围或是被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范围的村庄并入城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借助城镇的力量对原有村庄进行改造。
(2)合村并点
合村并点策略主要依据村庄的人口规模,示范区内现状人口规模不足200人的自然村要逐步撤并,迁移至规划社区,使农田因村落的合并和建设得到复耕和集中。
(3)新型农村控制发展
通过新型农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实施,使村庄建设用地集中发展,同时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促进居民点体系的健全发展。
4城乡一体化居民点体系重构规划
4.1居民点体系结构规划
结合示范区的发展现状,规划在示范区内建立“镇区—社区—基层村”三级模式,形成完整的居民点体系。
第一级:镇区。即以城关镇和崔家头镇作为示范区的中心镇,辐射周围村庄,对片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核心带动作用,并为其所在片区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
第二级:社区。规划区范围内形成了9个社区,其中城关镇包括6个,崔家头镇包括3个。社区以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为主,提供城镇对资源和要素的需求。具备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承担一定地域范围内农村人口的居住及生活服务功能的农民居住地。其基础及公共服务等设施相对较为完善,主要为周边村庄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服务。
第三级:基层村。即除社区以外其它的村庄,是农村居民集中地,规划区范围内共有7个基层村,其中城关镇有5个,崔家头镇有2个。
4.2农村居民点撤并整合规划
根据村庄类型,结合示范区村庄发展策略,农村居民点撤并整合主要是对撤并村庄进行流向规划,并对控制发展村庄进行整治建设。
示范区中共有3个“城中村”及其部分周边村庄被并入规划镇范围内,其中城关镇有2个村庄,崔家头镇有1个村庄。规划社区吸纳了11个村庄,形成9个社区。其余7个村庄为基层村,作为新型农村进行建设。
4.2.1合村并镇村庄选择原则
根据城镇远期规划范围,将在规划范围内的,及范围外距离规划建设用地不超过1公里,且人口规模较小,职能规模较弱的村庄并入城镇。
4.2.2社区选择原则
(1)社区即为合村并点策略发展的村庄,选取原则有以下几点:
(2)区位优势相对较强,对外交通便捷;
(3)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强;
(4)建设用地相对集中,规模比重相对较高;
(5) 配套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对周边村庄有一定覆盖和吸引力;
(6)不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且不靠近城镇,在规划区范围内起到城镇的次中心作用,有一定的辐射半径。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城镇建设用地一味蔓延式的扩张,使得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日益突出,“城”是“城”,“村”是“村”的不协调发展,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势在必行,通过对城乡居民点一體化规划,对村庄进行分类研究,统一规划,统筹发展,使土地得到集约高效利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水源,刘汉成.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2]汝信,付崇兰. 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居民点体系;千阳县城乡一体化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bal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Shaanxi province Qianyang County integration as an example, to research on th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t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to reconstruct th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further introduces the planning system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re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meager strength for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settlement system;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Qianyang County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贯彻“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城乡一体化的研究与设计是城乡统筹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点还处于粗放型高耗能的发展方式,对城乡一体化居民点体系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国土的集约高效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建设。
2居民点体系现状特征
2.1研究范围
千阳县城乡一体化规划范围为千阳县行政区划范围,千阳县辖8镇,其中以城关镇、崔家头镇两镇作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本文的研究范围。
2.2示范区居民点体系概况
示范区总人口为47058人,非农业人口为13557人。共有村庄21个,总人数33501人,镇区总人数33421人。
2.3示范区居民点体系空间分布特征
2.3.1城镇规模偏小,等级规模结构缺失
从目前千阳县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来看,除了城关镇人口接近40000人外。其余城镇人口均未超过26000人,,崔家头镇人口为8800人,城镇规模偏小,且全县超过一半的城镇人口不足10000人,缺乏20000至50000人之间的中等规模的城镇,造成城镇等级规模体系出现断层,不健全。
2.3.2行政村多沿公路建设于塬面地区
千阳县地处渭北高原西部丘陵沟壑区,地貌明显分为山、塬、川三部分。示范区近80%的村庄分布于条件较好的千阳塬面,有不到20%的村庄分布于条件比较差的川道地区。分布于塬面的村庄大多集中于公路沿线,而分布于条件比较差的川道地区的村庄,交通条件、居住环境相对较差。
2.3.3村庄空间布局呈组团式或分散式布局
示范区城关镇村庄空间分布较密集,呈组团状布局,镇区周围行政村与镇区连为一片,有少数行政村分散分布。这种空间分布特点有利于村庄统一规划建设,集中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示范区崔家头镇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择地而居,行政村大多数呈分散式布局,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和村庄的统一规划和建设。
2.4居民点体系现存问题
2.4.1农村居民点分散布局,用地粗放,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城镇化人口难以聚集
示范区内共有21个村庄,现状居民点建设多沿公路建设于塬面地区,自上而下的村庄建设多是择地分散布局,造成土地使用率低下,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资源的整合以及城镇化人口的聚集。
2.4.2居民点的分散布局带来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公共设施利用率低下
示范区居民点具有“分布散,核心规模小”的特点,分布于川道地区村庄的交通、引水工程等基础设施配置不够完善。从公共设施的建设来看,分散的居民点也造成公共设施的使用率低下,投入资金极大的浪费。
3城乡一体化居民点体系重构思路与策略
3.1空间布局思路
强调空间集聚——改变分散状态,促进人口和经济向城、镇、居民点集中,淡化行政体制和区划,形成合理的县域城镇体系。
强调协调分工——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的合理分配。
强调资源共享——实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发挥资源和资金的最大效益。
强调环境质量——提高生活和生态质量,充实和完善各项设施,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3.2规划策略
在现有城镇发展基础上,示范区内重点加强镇的建设,加大镇区的核心规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与各类既有的城镇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县域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进行统筹和协调,形成镇区、中心村和基层村比例适宜的居民点等级规模结构体系,发挥城镇及居民点的职能作用,提升示范区及千阳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示范区内村庄发展策略为:合村并点,合村并镇,新型农村控制发展三类,分类主要依据村庄地理位置,人口及经济规模,现状设施条件及村庄发展潜力。
(1)合村并镇
合村并镇策略主要依据村庄的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把已被城镇建成区包围或是被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范围的村庄并入城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借助城镇的力量对原有村庄进行改造。
(2)合村并点
合村并点策略主要依据村庄的人口规模,示范区内现状人口规模不足200人的自然村要逐步撤并,迁移至规划社区,使农田因村落的合并和建设得到复耕和集中。
(3)新型农村控制发展
通过新型农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实施,使村庄建设用地集中发展,同时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促进居民点体系的健全发展。
4城乡一体化居民点体系重构规划
4.1居民点体系结构规划
结合示范区的发展现状,规划在示范区内建立“镇区—社区—基层村”三级模式,形成完整的居民点体系。
第一级:镇区。即以城关镇和崔家头镇作为示范区的中心镇,辐射周围村庄,对片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核心带动作用,并为其所在片区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
第二级:社区。规划区范围内形成了9个社区,其中城关镇包括6个,崔家头镇包括3个。社区以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为主,提供城镇对资源和要素的需求。具备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承担一定地域范围内农村人口的居住及生活服务功能的农民居住地。其基础及公共服务等设施相对较为完善,主要为周边村庄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服务。
第三级:基层村。即除社区以外其它的村庄,是农村居民集中地,规划区范围内共有7个基层村,其中城关镇有5个,崔家头镇有2个。
4.2农村居民点撤并整合规划
根据村庄类型,结合示范区村庄发展策略,农村居民点撤并整合主要是对撤并村庄进行流向规划,并对控制发展村庄进行整治建设。
示范区中共有3个“城中村”及其部分周边村庄被并入规划镇范围内,其中城关镇有2个村庄,崔家头镇有1个村庄。规划社区吸纳了11个村庄,形成9个社区。其余7个村庄为基层村,作为新型农村进行建设。
4.2.1合村并镇村庄选择原则
根据城镇远期规划范围,将在规划范围内的,及范围外距离规划建设用地不超过1公里,且人口规模较小,职能规模较弱的村庄并入城镇。
4.2.2社区选择原则
(1)社区即为合村并点策略发展的村庄,选取原则有以下几点:
(2)区位优势相对较强,对外交通便捷;
(3)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强;
(4)建设用地相对集中,规模比重相对较高;
(5) 配套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对周边村庄有一定覆盖和吸引力;
(6)不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且不靠近城镇,在规划区范围内起到城镇的次中心作用,有一定的辐射半径。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城镇建设用地一味蔓延式的扩张,使得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日益突出,“城”是“城”,“村”是“村”的不协调发展,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势在必行,通过对城乡居民点一體化规划,对村庄进行分类研究,统一规划,统筹发展,使土地得到集约高效利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水源,刘汉成.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2]汝信,付崇兰. 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