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体育教学已向多元化发展,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推动了教学评价观念的发展。
【关键词】评价方式;教学组织;教学改革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水平,评价性质是积极性的,评价特点是发展性的,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运动能力,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教学结果,而在于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以培养学生朝终身体育这一方向发展为目标的体育教学。
1 具有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教学思想
1.1 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将这一思想落实到实处,贯穿于整个课堂,树立“以育人为主”的原则。
1.2 体现教学主体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唱主角,这种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只体现了教师讲、学生学的单项信息传递,忽略了学生自我目标的提出和目标追求的动力机制。将学校体育“三大任务”中的“增强体质”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去考虑学科教学的特征,这是造成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徘徊不前的原因之一。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表现为,将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表现与人的认识活动规律的表现混为一谈,以脉搏测试和密度分析作为评价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那一张张脉搏曲线图、密度分析统计图就成了评价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而对体育课心理气氛、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学生能力培养等却缺乏深入分析和研究。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树立情感教育意识
体育教学中应贯彻“情知”教学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优良学习品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克服体育教学中的“情”“知”分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 教学目标、内容及组织的和谐统一
2.1 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体育课的主要尺度,因此,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来参照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在重视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还要对能力与情感目标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忽视情感、个性、意志等其他方面的学习内容,目标要体现新《课标》,符合学生实际。
2.2 优化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的选择。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淡化“学科体系”,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体现情境教学的优势,发挥学生想象力、发展其创造性,根据学生年龄阶段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设计新颖、样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做到所选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考虑其操作的便利性,尊重学生建议,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2.3 可行的教学组织
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很难体现主体意识,通常要使同质分组、兴趣小组、行政小组等组织形式协调统一,尽量体现分层教学的新思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此,合理有效的组织形式要思路清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一定独创性,与教学和学生实际相符合,注重多方面联系,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情绪的体验。
3 变通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传统的评价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简单的定性描述,二是偏重于定量分析,三是不同场合或不同课型执行统一的定性定量要求。这三种情况,都有碍体育教学评价的完善,达不到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相对的准确性,因此信度、效度都不令人满意,重结果轻过程是应试教育对教学的评价方式。
新《课标》的实行,开拓了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的差异作出相应的调整,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造力,启发学生思维,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苦中有乐,乐在其中的体验。
教学手段的应用要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使每一节课都能有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多采用“目标设置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发展,感受成功的喜悦;也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灵活有效的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了解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目标追求的动机。
4 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首先要使学生在多方面受益。体育蕴含着多种价值和多种精神,能使学生受到启发,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其终生受益。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视对过程目标的评价。教师要经常应用激励性评语及时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
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完全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为主了,更多地强调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情境交融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创造活动的能力,使学生在身体上、精神上多方面受益,这样才能使体育课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必须充分考虑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形式和内容上要加重对教师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条件的评价;加重对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指标、班级人数等情况而合理有效地搭配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的评价。这样才能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导向性,确保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二版),高教出版社2008年
[2] 杨文轩、杨霆主编《体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关键词】评价方式;教学组织;教学改革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水平,评价性质是积极性的,评价特点是发展性的,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运动能力,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教学结果,而在于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以培养学生朝终身体育这一方向发展为目标的体育教学。
1 具有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教学思想
1.1 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将这一思想落实到实处,贯穿于整个课堂,树立“以育人为主”的原则。
1.2 体现教学主体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唱主角,这种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只体现了教师讲、学生学的单项信息传递,忽略了学生自我目标的提出和目标追求的动力机制。将学校体育“三大任务”中的“增强体质”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去考虑学科教学的特征,这是造成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徘徊不前的原因之一。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表现为,将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表现与人的认识活动规律的表现混为一谈,以脉搏测试和密度分析作为评价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那一张张脉搏曲线图、密度分析统计图就成了评价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而对体育课心理气氛、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学生能力培养等却缺乏深入分析和研究。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树立情感教育意识
体育教学中应贯彻“情知”教学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优良学习品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克服体育教学中的“情”“知”分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 教学目标、内容及组织的和谐统一
2.1 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体育课的主要尺度,因此,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来参照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在重视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还要对能力与情感目标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忽视情感、个性、意志等其他方面的学习内容,目标要体现新《课标》,符合学生实际。
2.2 优化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的选择。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淡化“学科体系”,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体现情境教学的优势,发挥学生想象力、发展其创造性,根据学生年龄阶段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设计新颖、样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做到所选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考虑其操作的便利性,尊重学生建议,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2.3 可行的教学组织
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很难体现主体意识,通常要使同质分组、兴趣小组、行政小组等组织形式协调统一,尽量体现分层教学的新思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此,合理有效的组织形式要思路清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一定独创性,与教学和学生实际相符合,注重多方面联系,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情绪的体验。
3 变通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传统的评价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简单的定性描述,二是偏重于定量分析,三是不同场合或不同课型执行统一的定性定量要求。这三种情况,都有碍体育教学评价的完善,达不到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相对的准确性,因此信度、效度都不令人满意,重结果轻过程是应试教育对教学的评价方式。
新《课标》的实行,开拓了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的差异作出相应的调整,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造力,启发学生思维,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苦中有乐,乐在其中的体验。
教学手段的应用要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使每一节课都能有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多采用“目标设置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发展,感受成功的喜悦;也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灵活有效的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了解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目标追求的动机。
4 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首先要使学生在多方面受益。体育蕴含着多种价值和多种精神,能使学生受到启发,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其终生受益。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视对过程目标的评价。教师要经常应用激励性评语及时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
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完全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为主了,更多地强调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情境交融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创造活动的能力,使学生在身体上、精神上多方面受益,这样才能使体育课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必须充分考虑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形式和内容上要加重对教师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条件的评价;加重对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指标、班级人数等情况而合理有效地搭配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的评价。这样才能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导向性,确保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二版),高教出版社2008年
[2] 杨文轩、杨霆主编《体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