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校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辅导与成长教育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h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高校离异家庭学生越来越多,离异家庭学生比一般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作为高校教育者需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引导,并实施有效措施。以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为己任。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特点;全面发展
  案例:
  某高校2012级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双方工作稳定,但关系不好。早在两年前,父母双方就因性格不和等原因商议离婚,当时由于该学生在读高中二年级,父母考虑其学业压力和心理负担,暂时把离婚事情搁置下来,商议学生上大学后再解决。
  2013年寒假假期,父母双方最终决定办理离婚手续,并告诉了学生整件事情。学生一气之下选择离家出走。一人在外一周后,才与老师联系说明了家庭情况。学生开学到校后,上课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活动不主动,外向开朗的性格也变得沉默寡言,有时甚至不愿和女生说话交流。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家庭氛围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和身心健康,家庭环境对子女一生的成长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观念的变化、西方价值观的涌入以及婚姻法的改革,我国的离婚率在逐年增加,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父母的感情破裂,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离异家庭学生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
  大一入学初,统计家庭情况资料显示,班级离异家庭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10%,部分学生入学后,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环境,凸显出各种特殊问题。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思想观念,实施有效的教育培养方式,分析个别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是人生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对社会有着初步认识的开始。因此,高校要以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为己任。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分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曾说过:“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父母的离异,让子女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创伤,他们与完整家庭学生相比更容易表现出自卑孤僻、内向;心理压力过大,负担过重;过度敏感与多疑;行为偏激;性情懒惰、厌学贪玩等性格倾向。
  1.孤僻内向,自卑
  学生在生活中缺乏父爱或母爱,不能感受到来自完整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多数学生在家庭中目睹经历过父母的争吵,也有父母在子女面前互相指责等。学生在家庭中变得封闭自己,渐渐失去了和父母沟通分享的乐趣;在学校不与人交流,不愿意接受他人关怀,对集体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最后变得冷漠、内向,孤独、失落。
  2.心理压力过大,负担过重
  父母双方在自己婚姻破裂后,内心会产生一定的创伤,离异后多数把孩子当成自己生活的唯一目标和动力,对他们异常严格,这样会使孩子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学生学业上同样承受着巨大的负担和压力;在经济上,父母离异后一方来抚养孩子更加困难,一些懂事的孩子看到父母一方为自己操劳,很想尽早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所以他们在经济方面也存在较大心理压力。
  3.过度敏感与多疑
  家庭环境的变化使一直处于自卑情绪的他们很容易将一些简单的问题想复杂,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得不自信、不信任周围的朋友同学,对别人说话总是很敏感,容易误解他人的言语。性格敏感多疑导致他们人际交往上的失败,更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4.部分行为偏激
  父母情感破裂导致子女过于敏感,缺乏安全感;而且,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关爱与温暖,仇视心理强。偶尔被冷落会觉得世界遗弃了他、偶尔被不认可会误认为别人歧视他,遇到不开心与不顺心也习惯性地往消极方面想,因其思考问题的方法较为极端所以其解决问的手法也多为偏激。缺乏指引的部分人就落入了如此恶性循环的怪圈。
  5.性情懒惰、无视学业
  离异家庭学生缺少父母的督促,没有树立起责任意识和行动意识,在学习进程中消极应付。往往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无视学校管理,不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行为懒散,精神涣散,长时间在宿舍内玩游戏;专业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长远的个人计划。
  二、注重教育方式,正确引导其成长
  对于离异家庭的学生,辅导员应遵循“不要过于侵入”“不能过多评判”原则。在高校学生心理工作中应注意教育管理方式,重点放在学生的心理成长上;引导学生多参与班级活动和班级管理;发挥所长,增强学生自身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正确认识家庭环境;注重家校联系,与家长相互配合。
  1.建立个人信息库,做好普通和特殊情况的分类
  大一入学是学生最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可塑性、可教育性的最佳时期。要针对学生行为观其微、察其毫,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生活指引,对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跟踪了解。
  辅导员应及时建立离异家庭学生详细的个人资料,内容涵盖第一,学生自然状况、家庭自然状况、学生既往病史等;第二,应做到总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适应性状况、个性品质状况。特殊个人档案的建立,有利于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通过这些内容的统计,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学生心理与性格的各个侧面。
  有些辅导员在工作中没有处理好“普通”和“特殊”关系,学生由于家庭破裂,往往会变得异常敏感,对自己的家庭耿耿于怀,辅导员在进行交谈时过分重视突出他们或冷漠忽视他们,会给他们造成一种特殊奇怪的感觉,前者会让他们感觉受怜悯,后者则感觉受排斥,两种教育方式都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所以应普通对待,特殊关心。
  2.以爱感化,引导正确认识家庭
  登记家庭成员资料时发现,多数离异家庭学生只在父母栏里登记其中一人,说明和另外一方的关系并不好,并且问题比较突出。针对家庭离异环境,辅导员应引导学生正视父母的离异,身为一名受高等教育的成年人需理性看待父母之间的感情,缓和消除对另一方的误解。   辅导员要以爱感化,与学生交心。通过日常的深入交谈、班级活动、现实事件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力说服引导,帮其正确认识家庭。通过社会实践体会父母的艰辛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父母,也能够了解社会的多个层面。教导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运用班级环境,注重个别辅导
  利用集体环境为离异家庭学生创造融洽氛围,每学期根据学院系部指示,结合班级情况开展相应活动,营造“家文化”,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集体和团队的温暖,而且也增强了班级团结凝聚力的构建。如让班委统计学生们的生日,在每次活动上为近期生日的同学们庆生。一个蛋糕,一颗蜡烛,却能凝聚众人心。
  但是,每个人的心理问题和个性特征各不相同,而且往往还涉及到个体的隐私。所以,除了集体环境的营造远远不够,辅导员应转换工作方式,针对离异家庭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开展面对面交流、个别心理辅导,找出突出问题。
  个别辅导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辅导员可以根据谈话的具体情况,如面部表情、语言表达等信息探究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在深入了解他们内在问题的前提下,恰当地对其进行认知干预。辅导员辅导谈话时,应遵循保密性原则,与学生真诚相见。
  4.鼓励参加活动,参与班级管理
  离异家庭学生因为长时间的“自我成长”,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在同学关系上排斥和不信任,特立独行。作为思想教育辅导员应多想办法、找机会,让他们真正融入到集体中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所学专业活动、学校社团活动等。增进他们交往,加速他们社会化过程,是提高其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在学习和生活上肯定其长处,增强他们对班级体的信任感,放下内心的“戒备”,走到活动中来,体会其中的乐趣。
  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可为离异家庭学生安排班级职务,加强学生与老师,学生和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针对离异家庭学生面对的经济困难,应多安排勤工俭学等兼职。重视奖助学金的评选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侧重,帮助减轻其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从实践来看,多个离异家庭学生通过活动参与、担任班级职务,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性格开朗了很多,在团队集体中找到了位置。
  5.注重家校联系,相互配合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家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性格特征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双方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一方面,不能觉得有愧于子女,表现在教育上放松了要求,行为上过分溺爱。导致学生肆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能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年轻人。另一方面,家长切勿将自身压力传递给子女,不可在学生面前评论和灌输对方的不是。应努力为子女创造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营造健康、正常的人际交往环境。
  辅导员须与其家庭形成合力,针对不同情况积极主动与学生父母交流,适当告诉学生在校表现。只有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爱,才能做好学生心灵的导师、生活的益友。
  三、结语
  当前,教育基本都在重视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的培养,忽视了大学时期的再教育和成长。纵观高校离异家庭学生的诸多问题,应引起辅导员的高度重视。只有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他们疏通心理障碍,减轻心理负担,培养健全人格;只有努力营造温馨的大学学习环境,为学生专业学习做出指引,才能帮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从而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和体现。要增强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对造成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此,从社会大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和激发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接受主体意识等方面探讨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也迎来发展高潮,在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建筑施工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工程数量较快增长。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劳动效率的重要性,提出了應对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不
期刊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增加.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也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不断扩展。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关系著整个工程质量与工程效益.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水利水电工作经验.剖析了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一些可行方略,希望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设计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技术
期刊
摘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即将跨入社会的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而传统美德在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加强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十分必要。  关键词:大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  一、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史生活中形成发展的,
期刊
摘要:中韩建交24年以来,众多韩国文学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对于翻译家们采用的翻译手法及策略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学翻译质量与水平。本文选取韩国著名女作家朴婉绪的小说汉译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就其《裸木》《非常久远的玩笑》《虚幻的蝴蝶》三部小说中的直译手法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小说原文中的“韩国语汉字词”、成语典故等内容,译者往往会采用直译或直译+注解的手法。这种手法能够给中国读
期刊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转型期的“衍生物”,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未来的人口素质、农村乃至中国的发展,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本文从生命成长的视角,对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生命成长;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不再身边,儿童由其他亲人代为照顾的
期刊
摘要: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是V.S奈保尔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通过对《毕斯沃思先生的房子》采用的叙事话语模式的分析,来阐释作者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的目的与意义。作者利用不同的叙事话语模式控制着叙事角度和叙述距离的变化,陈述着毕司沃斯先生对独立、自由,对自我文化身份认定的执着,揭示毕司沃斯先生梦想破灭的结局的必然性及其原因。  关键词: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叙事话语模式;文化身份  “话语模式研究叙述
期刊
摘要:水彩插画鹤水彩创作是水彩绘画中的分支,两者同样运用水彩技法来进行艺术表达。本文从水彩插画和水彩创作的性质、应用领域、创作过程、功能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水彩插画;水彩创作;应用领域  水彩是一种常见的绘画技法,水彩插画和水彩创作是水彩绘画中的两个分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水彩的魅力。这两者同样适用水彩技法塑造物体、表达情感,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又有不同之处。本文
期刊
摘要:魏晋时代的壁画与壁画砖研究,对于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甘肃高台魏晋墓壁画与壁画砖,这一地区遗留下来的魏晋时代的壁画巨多,绵延的时期最久,在我国的壁画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壁画和画像砖大多描绘古代人种田、狩猎、盖屋建房等的农耕文化生活,还有较少的反映神话传说、神狐鬼怪题材的壁画,其线条简洁细腻、形象生动,为我们研究河西走廊和河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都有了不同的改变,有关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也成为现阶段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历史的发展经验,结合现阶段发展的需求,开展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对提升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连接教育的主体和教育设置目标的有效手段,还是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主要载体。但是,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并不是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