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由雨果的《悲惨世界》改编的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上映后,得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一来原著读者、观众对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批判,二则它在全球票房上得到了很大成功。该电影的上映和小说热度有很大关联,电影在体现雨果创作特征时,同样也会被电影或者其他文化所采纳。
关键词:《悲惨世界》 电影 小说
随着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很多世界名著都被改编成电影,由雨果的《悲惨世界》改编的电影不计其数,最早发生在1897年。2012年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的上映,得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一来原著读者、观众对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批判,二则它在全球票房上得到了很大成功。不管是剧情、人物塑造,或者观影效果,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主创与导演在将近160分钟的表演里,很好的说明了原著思想。该电影的上映和小说热度有很大关联,电影在体现雨果创作特征时,同样也会被电影或者其他文化所采纳。
一.以幽默形式呈现——德纳第夫妇
德纳第夫妇在蒙德梅小镇做酒馆老板,他们处于社会底层,在本部电影中一直展现的是贪婪,在他们的意识中,只有金钱才能摆脱贫困,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获取金钱,这体现了大革命期间被压迫人员的仇视心理。他们在悲凉的生活中利用优越感来弥补内心的欠缺,这种变态而扭曲的心理为德纳第夫妇提供了注脚。从影片开始,这对夫妇就带着很强的幽默感,不管是唱词还是扮相,都体现了内心的阴暗与自卑。在这部影片中,德纳第夫妇用如同马戏团小丑一样的角色确立影片地位,这体现了导演的巧妙安排,在削弱悲惨特性的同时,令人深思,对观影基础良好的音乐剧而言,这对夫妇的扮相是一种挑战与创新。他们在酒馆内部如同杂耍的表演好比马戏团内部逗人娱乐的小丑,虽然他们在剧中也有嚣张与得意,但是这种嚣张只会成为群众笑点,最后加深主题。
冉阿让接柯赛特时,德纳第夫妇一直吹捧对柯赛特如何周到,谦卑的说自己是基督徒。这种做作的丑态让人恶心,想方设法想从柯赛特身上获取好处。这对夫妇也是当时法国众多恶性浓缩的形体,同时也是悲惨世界的关键部分。他们属于失败的聪明人与走上去的卑鄙者的结合,中等阶级的恶习与下层阶级的缺陷他们都有。当芳汀将柯赛特交与德纳第夫妇看管,柯赛特真正领会了悲惨世界对孩子的迫害,德纳第夫妇对女儿千般疼爱和对柯赛特的虐待形成了反差,着让观众有一种善恶终有报的期待,同时也为情节发展埋下了很好的推理思路。
虽然该音乐剧对德纳第夫妇的内容与形象进行了删减,但是影片这种安排,也加深了形象寓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德纳第夫妇是冉阿让的仇人,同时也是马吕斯的恩人,这让影片既讽刺又精彩。
二.悲情的玫瑰——艾潘妮
德纳第夫妇的女儿——艾潘妮。雨果从一开始就不打算让她和她父母一样,她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并且这个名字很雅致,它来自当时的爱情小说。虽然不知道雨果这样的安排是偶然还是有意,但是正如这个名字,艾潘妮有了真实写照。
从小艾潘妮就备受宠溺,根本不把柯赛特放在眼里,影片中她傲娇,她艳丽的人偶玩具和柯赛特抹布人偶形成了强烈对比。虽然她生活在不善的家庭,但是她一直有抗争与追求。与父母漂流到巴黎,与马吕斯相见,此时的艾潘妮是丑陋的,柯赛特的出场,让两个人的角色有了换位。典雅高贵的柯赛特立马抓住了马吕斯的心,艾潘妮也同时近乎疯狂的爱上这个不爱自己的男人。虽然艾潘妮的爱很渺小,但是却悠远,与马吕斯见面,艾潘妮会用嬉笑的方式表露爱意。一直以来,马吕斯对艾潘妮就如同看待妓女,认为有其父必有其女。艾潘妮面对小时候各方面不如自身的柯赛特,心中有不甘,他的爱很卑微,当柯赛特与马吕斯互相诉说时,她心碎。当马吕斯与柯赛特相见,马吕斯眼中只有柯赛特,没有他人。
和芳汀相比,艾潘妮这个角色很个性,艾潘妮是悲情而卑微的。这种安排对马吕斯与柯赛特的纯真爱情带来了很大的悲情基调,同时也让雨果的浪漫主義深入人心。
三.英勇的斗士——伽弗洛什
在这部影片中,伽弗洛什出现的次数很少,但是对整部影片的结构处理与情节安排意义非凡。第一次伽弗洛什出现时,是以社会底层流浪孩子王的方式呈现,流串在巴黎街上,身边有很多流浪小孩,进行偷偷摸摸的事情。即使伽弗洛什难以脱离苦难命运,但是处在生活底端的他依然有乐观、善良的心灵。他将冉阿让给他的跑路费给了与他一样贫苦的人员,同时也讽刺了沙威阴谋,对冉阿让证明身份铺垫了基础。在冉伽弗洛什唱词中,他说:这是我的学校、我的上流社会,地处圣米歇尔贫民窟,仅靠施舍过活,这也是对当时法国社会的嘲讽。试想生活在巴黎底层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之后伽弗洛什又唱到:现在为了填饱肚子而战,为了平等、和平而战。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起义是从伽弗洛什这里发出的。当起义爆发后,因为其他据点都已经占领,大多数市民退缩,军队孤零零的作战,并且缺乏弹药。影片中的他冒着危险,不畏生死去捡子弹,令人动容。
虽然德纳第一家不是主演,但是对整个影片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幽默感、喜感十足的德纳第夫妇对整个影片具有穿针引线的功能;渺小的艾潘妮成就了柯赛特的爱情;伽弗洛什被赋予了热情与爱,他是当时社会的希望,将影片推向高潮。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中学)
关键词:《悲惨世界》 电影 小说
随着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很多世界名著都被改编成电影,由雨果的《悲惨世界》改编的电影不计其数,最早发生在1897年。2012年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的上映,得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一来原著读者、观众对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批判,二则它在全球票房上得到了很大成功。不管是剧情、人物塑造,或者观影效果,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主创与导演在将近160分钟的表演里,很好的说明了原著思想。该电影的上映和小说热度有很大关联,电影在体现雨果创作特征时,同样也会被电影或者其他文化所采纳。
一.以幽默形式呈现——德纳第夫妇
德纳第夫妇在蒙德梅小镇做酒馆老板,他们处于社会底层,在本部电影中一直展现的是贪婪,在他们的意识中,只有金钱才能摆脱贫困,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获取金钱,这体现了大革命期间被压迫人员的仇视心理。他们在悲凉的生活中利用优越感来弥补内心的欠缺,这种变态而扭曲的心理为德纳第夫妇提供了注脚。从影片开始,这对夫妇就带着很强的幽默感,不管是唱词还是扮相,都体现了内心的阴暗与自卑。在这部影片中,德纳第夫妇用如同马戏团小丑一样的角色确立影片地位,这体现了导演的巧妙安排,在削弱悲惨特性的同时,令人深思,对观影基础良好的音乐剧而言,这对夫妇的扮相是一种挑战与创新。他们在酒馆内部如同杂耍的表演好比马戏团内部逗人娱乐的小丑,虽然他们在剧中也有嚣张与得意,但是这种嚣张只会成为群众笑点,最后加深主题。
冉阿让接柯赛特时,德纳第夫妇一直吹捧对柯赛特如何周到,谦卑的说自己是基督徒。这种做作的丑态让人恶心,想方设法想从柯赛特身上获取好处。这对夫妇也是当时法国众多恶性浓缩的形体,同时也是悲惨世界的关键部分。他们属于失败的聪明人与走上去的卑鄙者的结合,中等阶级的恶习与下层阶级的缺陷他们都有。当芳汀将柯赛特交与德纳第夫妇看管,柯赛特真正领会了悲惨世界对孩子的迫害,德纳第夫妇对女儿千般疼爱和对柯赛特的虐待形成了反差,着让观众有一种善恶终有报的期待,同时也为情节发展埋下了很好的推理思路。
虽然该音乐剧对德纳第夫妇的内容与形象进行了删减,但是影片这种安排,也加深了形象寓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德纳第夫妇是冉阿让的仇人,同时也是马吕斯的恩人,这让影片既讽刺又精彩。
二.悲情的玫瑰——艾潘妮
德纳第夫妇的女儿——艾潘妮。雨果从一开始就不打算让她和她父母一样,她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并且这个名字很雅致,它来自当时的爱情小说。虽然不知道雨果这样的安排是偶然还是有意,但是正如这个名字,艾潘妮有了真实写照。
从小艾潘妮就备受宠溺,根本不把柯赛特放在眼里,影片中她傲娇,她艳丽的人偶玩具和柯赛特抹布人偶形成了强烈对比。虽然她生活在不善的家庭,但是她一直有抗争与追求。与父母漂流到巴黎,与马吕斯相见,此时的艾潘妮是丑陋的,柯赛特的出场,让两个人的角色有了换位。典雅高贵的柯赛特立马抓住了马吕斯的心,艾潘妮也同时近乎疯狂的爱上这个不爱自己的男人。虽然艾潘妮的爱很渺小,但是却悠远,与马吕斯见面,艾潘妮会用嬉笑的方式表露爱意。一直以来,马吕斯对艾潘妮就如同看待妓女,认为有其父必有其女。艾潘妮面对小时候各方面不如自身的柯赛特,心中有不甘,他的爱很卑微,当柯赛特与马吕斯互相诉说时,她心碎。当马吕斯与柯赛特相见,马吕斯眼中只有柯赛特,没有他人。
和芳汀相比,艾潘妮这个角色很个性,艾潘妮是悲情而卑微的。这种安排对马吕斯与柯赛特的纯真爱情带来了很大的悲情基调,同时也让雨果的浪漫主義深入人心。
三.英勇的斗士——伽弗洛什
在这部影片中,伽弗洛什出现的次数很少,但是对整部影片的结构处理与情节安排意义非凡。第一次伽弗洛什出现时,是以社会底层流浪孩子王的方式呈现,流串在巴黎街上,身边有很多流浪小孩,进行偷偷摸摸的事情。即使伽弗洛什难以脱离苦难命运,但是处在生活底端的他依然有乐观、善良的心灵。他将冉阿让给他的跑路费给了与他一样贫苦的人员,同时也讽刺了沙威阴谋,对冉阿让证明身份铺垫了基础。在冉伽弗洛什唱词中,他说:这是我的学校、我的上流社会,地处圣米歇尔贫民窟,仅靠施舍过活,这也是对当时法国社会的嘲讽。试想生活在巴黎底层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之后伽弗洛什又唱到:现在为了填饱肚子而战,为了平等、和平而战。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起义是从伽弗洛什这里发出的。当起义爆发后,因为其他据点都已经占领,大多数市民退缩,军队孤零零的作战,并且缺乏弹药。影片中的他冒着危险,不畏生死去捡子弹,令人动容。
虽然德纳第一家不是主演,但是对整个影片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幽默感、喜感十足的德纳第夫妇对整个影片具有穿针引线的功能;渺小的艾潘妮成就了柯赛特的爱情;伽弗洛什被赋予了热情与爱,他是当时社会的希望,将影片推向高潮。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