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士的重视,教育也不例外。《基础改革课程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语文世界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天文地理、人物历史、文章典籍、国家民族、图片视频无所不包。仅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根本无法展示语文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内容。而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备的优势弥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受到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使用起来也不如想象的方便快捷,甚至有时还带来许多烦恼。下面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以及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公开课用得多,随堂课用得少
我们在许多学校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电脑平时大多被投闲置散、束之高阁,或只作为上网及打游戏之用,只有到要开设公开课时才利用它制作课件。有时为了一堂公开课的课件,多名教师,数日苦战,通力协作,几易其稿,方能“千呼万唤始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例如,学校硬件设施不到位,教师想用而不可能;教师技术不熟练,平时使用意识不强等。
对策:
作为学校,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认识到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率、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放远目光,添置必要的硬件设备,使每个教室、每个教师都能方便地使用现代教育设施上课。
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思想、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引导者。教师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自己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要与时俱进,首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地使用,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并在学习中亲身体会现代科技的作用和魅力。
因此,教师不能为了一两节公开课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该在平时养成经常使用的习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增加语文教学的魅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花哨内容多,教学实效少
现代教育技术的确能增加和丰富课堂的内容,具有粉笔、黑板代替不了的功能。但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课件内容太“丰富”了,展示的内容有时一闪而过,学生根本来不及仔细阅读或欣赏,这就不能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优势,反而把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最终头脑中什么都没有留下。而且,过多的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既削弱了对课文文本的分析鉴赏,又不利于学生想象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利大于弊,甚至是本末倒置。
对策:
教师要对现代教育技术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为课堂提高更多、更直观的课外资料。教师要牢记语文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要根据教学目标精选课件内容,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容经过挑选后才能用在课件里。课件内容切忌华而不实,不能花里胡哨。要记住,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之一,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三、机械程序多,灵活运用少
我们经常在公开课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安排得井井有条,课件的展示与教学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我们敬佩上课教师对课件的精心设计,对课堂内容的精巧安排,但我们也不禁会产生怀疑: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是一场经过精心排练的程序化“演出”呢?
笔者认为,精心设计课件的确必不可少,但课堂是灵活多变的,不能为了课件展示的需要而有意控制课堂,把生动活泼的课堂变成程序化的流水线生产。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按照课件程序进行教学,这是明显的“以教定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策:
教师在课前固然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调整教学内容和课件的展示内容,不能因为程序的不可改变而压制学生的学习自由和思想自由,压制学生个性思维和个性表达的自由。
四、教师用得多,学生用得少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大都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如背景知识、资料图片、内容概括等,其作用大抵相当于过去的板书、挂图等,只不过手段先进而已,并没有做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仅仅能展示更多的资料、节约一定的板书时间,没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没能真正掀起教育的革命。在课堂上,老师是主体,老师是绝对的主导,甚至连学生的答案都必须和老师课前的设计相吻合,否则课件就失去了使用价值。这样的教学仍然是过去的满堂灌、一言堂,只不过披上“现代化”的外衣罢了,穿的是新鞋,走的还是老路。
对策: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也要为这一目标服务,而不仅是为了老师上课方便。
所以,教师要改变观念,转换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现代教育技术的“独裁者”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多媒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积极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搜集资料、分析处理资料、表达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现代技术,又锻炼了搜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五、课件资源少,教师原创更少
虽然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但是网上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仍较为稀缺,如语文课堂上要用的一些音频视频资料图片、软件等,教师往往为了搜集这些资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还可能无功而返,耗费时间多,使用效率低。这也就打击了老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原因一方面是对课程开发方面的投入和研究不够,另一方面是教师原创意识不够。
对策:
针对以上两种原因,我们一方面希望有关部门重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重视课件的开发,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也要有自力更生的意识,自主设计开发课件,开发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并在网上进行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和积累,教学资源将会得到极大的丰富,教师使用的时候也就方便快捷多了。
六、课堂传授用得多,课后检测用得少
现代教学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几乎就是展示材料,传授内容,而其实它的作用远不止这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实现师生互动。这一方面我们做得还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
对策:
有关专家和教师要开动脑筋,设计开发出适合教学需要的师生互动软件,例如,针对作文设计的软件要能便于学生上传作文,便于教师评改作文,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意见,便于作文展示与交流。总之,要开发出实用可行便捷的软件,以服务教学、方便教学。
新近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广大教师要借助这股东风,转变观念,积极行动,认真钻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培养出会学习、有能力的新时代的学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而努力!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语文世界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天文地理、人物历史、文章典籍、国家民族、图片视频无所不包。仅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根本无法展示语文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内容。而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备的优势弥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受到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使用起来也不如想象的方便快捷,甚至有时还带来许多烦恼。下面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以及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公开课用得多,随堂课用得少
我们在许多学校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电脑平时大多被投闲置散、束之高阁,或只作为上网及打游戏之用,只有到要开设公开课时才利用它制作课件。有时为了一堂公开课的课件,多名教师,数日苦战,通力协作,几易其稿,方能“千呼万唤始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例如,学校硬件设施不到位,教师想用而不可能;教师技术不熟练,平时使用意识不强等。
对策:
作为学校,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认识到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率、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放远目光,添置必要的硬件设备,使每个教室、每个教师都能方便地使用现代教育设施上课。
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思想、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引导者。教师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自己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要与时俱进,首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地使用,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并在学习中亲身体会现代科技的作用和魅力。
因此,教师不能为了一两节公开课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该在平时养成经常使用的习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增加语文教学的魅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花哨内容多,教学实效少
现代教育技术的确能增加和丰富课堂的内容,具有粉笔、黑板代替不了的功能。但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课件内容太“丰富”了,展示的内容有时一闪而过,学生根本来不及仔细阅读或欣赏,这就不能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优势,反而把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最终头脑中什么都没有留下。而且,过多的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既削弱了对课文文本的分析鉴赏,又不利于学生想象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利大于弊,甚至是本末倒置。
对策:
教师要对现代教育技术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为课堂提高更多、更直观的课外资料。教师要牢记语文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要根据教学目标精选课件内容,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容经过挑选后才能用在课件里。课件内容切忌华而不实,不能花里胡哨。要记住,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之一,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三、机械程序多,灵活运用少
我们经常在公开课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安排得井井有条,课件的展示与教学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我们敬佩上课教师对课件的精心设计,对课堂内容的精巧安排,但我们也不禁会产生怀疑: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是一场经过精心排练的程序化“演出”呢?
笔者认为,精心设计课件的确必不可少,但课堂是灵活多变的,不能为了课件展示的需要而有意控制课堂,把生动活泼的课堂变成程序化的流水线生产。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按照课件程序进行教学,这是明显的“以教定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策:
教师在课前固然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调整教学内容和课件的展示内容,不能因为程序的不可改变而压制学生的学习自由和思想自由,压制学生个性思维和个性表达的自由。
四、教师用得多,学生用得少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大都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如背景知识、资料图片、内容概括等,其作用大抵相当于过去的板书、挂图等,只不过手段先进而已,并没有做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仅仅能展示更多的资料、节约一定的板书时间,没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没能真正掀起教育的革命。在课堂上,老师是主体,老师是绝对的主导,甚至连学生的答案都必须和老师课前的设计相吻合,否则课件就失去了使用价值。这样的教学仍然是过去的满堂灌、一言堂,只不过披上“现代化”的外衣罢了,穿的是新鞋,走的还是老路。
对策: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也要为这一目标服务,而不仅是为了老师上课方便。
所以,教师要改变观念,转换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现代教育技术的“独裁者”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多媒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积极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搜集资料、分析处理资料、表达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现代技术,又锻炼了搜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五、课件资源少,教师原创更少
虽然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但是网上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仍较为稀缺,如语文课堂上要用的一些音频视频资料图片、软件等,教师往往为了搜集这些资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还可能无功而返,耗费时间多,使用效率低。这也就打击了老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原因一方面是对课程开发方面的投入和研究不够,另一方面是教师原创意识不够。
对策:
针对以上两种原因,我们一方面希望有关部门重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重视课件的开发,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也要有自力更生的意识,自主设计开发课件,开发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并在网上进行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和积累,教学资源将会得到极大的丰富,教师使用的时候也就方便快捷多了。
六、课堂传授用得多,课后检测用得少
现代教学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几乎就是展示材料,传授内容,而其实它的作用远不止这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实现师生互动。这一方面我们做得还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
对策:
有关专家和教师要开动脑筋,设计开发出适合教学需要的师生互动软件,例如,针对作文设计的软件要能便于学生上传作文,便于教师评改作文,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意见,便于作文展示与交流。总之,要开发出实用可行便捷的软件,以服务教学、方便教学。
新近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广大教师要借助这股东风,转变观念,积极行动,认真钻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培养出会学习、有能力的新时代的学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而努力!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