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也要短实新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作风,既要改学风文风,更要改官场的话风。把国家的愿景,执政的理念,民生的大事,用通俗易懂的话讲给群众,这是为官者应当具备的本领。
  不知何时,由官腔、官调、官气演绎成的假话、空话、套话、废话,在官场四处“飘荡”。时下,官话常常被作为“套话”的兄弟来看待,也有人将这“哥儿俩”称为“正确的废话”。有人说官话是“五多”:“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官话”的异化,成了照本宣科、高谈阔论、废话连篇的代名词。
  无论哪一种,其背后往往是官僚思维,是僵化作风与权力惰性。官话泛滥的根源,表面上看是政治文化现象,实质却是政治实践问题。当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干部改话风,也是抓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
  我们党历来重视话风问题。毛泽东当年批评党八股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要求全党“应当禁绝一切空话”,“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不少会议讲话、报刊文章中,大话空话废话还是不少。似乎长才有内容,长才显水平,长才算重视。事实绝非如此。
  话风折射作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倡导说自己的话、说心里话、反对官话套话、少些虚话空话的呼声,频频见诸报端,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欣喜的是,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等新一届中央领导同志带头转作风、改话风,说平实的话,说管用的话,一股期盼已久的为政新风,犹如春风般扑面而来。
  大凡至善至美的东西,都是简单的。太阳默默无语,却能照亮世界;大地质朴无华,却能承载万物;阿拉伯数字只有10个,却能算尽人间的全部数量关系;英文字母只有26个,却能表达无穷尽的观点和思想……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讲话、作报告,一定要简洁、求实、有趣,这样才有感召力。李瑞环的讲话群众爱听,文章群众爱看,其中一些名篇广为流传,许多哲理掷地有声:“香港报纸说,天津市长出身寒微,从不避讳。这有什么避讳?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一切,手不动就会僵直,脑不动就会萎缩。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是一种最没知识、最不懂道理的人……我曾经当过木匠,现在阴差阳错地当了市长,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我觉得真正使人信得过、靠得住的还是干活儿的。”这是25年前,时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市长李瑞环在同天津市优秀环卫职工代表座谈时的一段讲话,也是亿万劳动者感到“最暖心窝子”的话。这些语句质朴而通俗,不拔调子;直接而精炼,不绕弯子。
  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讲话要管用,就要注意抓问题,抓“一碰就响”的问题,抓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挤干“水分”,撈出“干货”。否则,当以“有话则短,无话则免”为好。1950年1月19日,标志着西北五省区一个新政权诞生的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起初,秘书起草的开幕词有两千多字,彭德怀看后,说这样长的讲话稿,平铺直叙,什么都谈到了,“表明领导心中没有中心,给下面一个糊涂的概念”。由彭总定稿的开幕词只有426个字,短小精悍,中心突出。当前,改进作风,就要从倡导写短文讲短话楔入、抓起。
  新话、短话、实话不会凭空而来,它是一个官员真实能力水平的直接反映。胸中有丘壑,一语即全局。情况掌握得全面,自然能提纲挈领。朱镕基讲话没人打瞌睡,就在于胸有全局,观点鲜明,要言不烦,言简意赅,妙语连珠,真诚感人。
  话语即思想。思想所求,即能与听者共振,更能产生共鸣。至于有的同志讲话冗长、“车轱辘话”绕个没完,那恰恰是水平不高的表现。为什么呢?因为世界虽是复杂多面的,但主要矛盾就是那么几对,决定事物性质、走向的,也就是几个“牛鼻子”,动辄万言正是说明我们还不得要领,没看清实质,没看准重点,没抓住要害,更没把握住辩证法的核心规则,所以胡子眉毛一把抓,所以只好“开中药铺”。让人感到言之无意,嚼之无味,品之无趣。
  话风体现文风,文风决定作风。作风不扎实,实情就难掌握;学习不刻苦,能力就难过硬;责任不担当,工作就难创新,管用的话就讲不出来。唯有回归真话真做,作风求真务实,官话才不会让人反感。
  就一个政党而言,倡导什么文风和话风,实际上是这个政党外在形象的展示。文风、话风,体现的是人品、官德和作风。有的嘴上挂的是实事求是“牌子”,而唱的却是违背事实真相的“曲子”;有的自己讲话就“假、大、空”,下面的干部自然投其所好,以致有的群众讥讽某些干部“编了很多谎,却得了头等奖”!这种大话、空话、套话应运而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纵观历史,古今前贤更替,成者,无不是从简约、朴实、新鲜、说到做到开始;败者,无不是由繁文缛节、空话连篇、欺上瞒下、空洞无物助燃。究其原因,固然与学识、水平、能力有关,但最根本的还是思想作风、思想方法问题。党性不强、学风不浓、思想懒惰是话风不正的主要原因。
  改话风首先要改作风。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这句话深中肯綮。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话风无从真切;不联系群众、体恤民生,话风无从生动;不锐意进取、勇于探索,话风无从新颖;不勤于思考、孜孜不倦,话风无从深刻。
  古今中外,民众无不喜欢官员思想深刻、富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的讲话。1940年4月丘吉尔就任英国战时内阁首相,当时法西斯铁蹄遍及全球。上任伊始,他发表了著名国会演讲:“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字字珠玑、句句铿锵的动员,谁不为之振奋?邓小平则带头身体力行说短话,写短文,他的文风话风,简明扼要,朴实无华,提纲挈领,让人一目了然。基辛格评价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他的文章产生了神话般的意义,他的讲话成了中国20年政治经济政策的蓝本。
  当下,时间就是效率,领导为文、讲话尤其应该讲究简洁、精练、准确、生动,让文章与讲话,力求达到“窥一斑可知全豹”的效果,才能获得最大效益。
  当然,篇幅属于形式的范畴,形式为内容服务。我们提倡说短话、平实的话、管用的话,不是将“短”作为唯一标准。关键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用,言之有新。不过,做领导的,或是作报告,或是陈述问题,还是说自己的话为好,篇幅短一点儿为好。
  老百姓是实在的,向来不看“广告”只看疗效。老生常谈,满篇的大话空话套话废话,无论长短都会使条件反射般地倒胃口。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走出那些“官话套话”的人为束缚,抛弃那些缠人的虚假客套,努力培养让人赏心阅目的清风正气,可谓事业之幸、人民之幸。
  好的文风话风是思想的引领,是能力的凸显,是素质的淬炼,是境界的提升,是每个官员努力的方向。各位“官们儿”还真的往心里去才行!
  (责编/彭澜)
其他文献
政研文章如何写出精彩?笔者认为要把政研文章写出精彩,吸引更多的人去阅读,让人在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文章的选题要小,要有根基,切忌无边无际、高谈阔论。没有众多细小的根系,参天大树就不可能成活。任何文章的写作也是这一道理,选题一定要小,要有根基,文章才能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政研文章涉及的选题众多,组织建设、舆论宣传、纪检监察、工会群团工作等方方面面,只要是与人的思
历史发展常有巧合的事情发生。2012年底,中美两个当今世界大国都进行了最高领导人的换届选举。51岁的民主党人奥巴马于11月6日连任了美国总统;中共十八大于11月15日,选出了59岁的习近平为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美领导人换届后最令人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国际安全形势将会因此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焦点是国际安全形势将会更加严峻、紧张,或者将会趋向缓和、平稳。  中美领导人换届以来种种新迹象表明,国际安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为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民团体要认清形势,明确思路,大胆探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一、认清形势,发挥人民团体参与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深刻领会它的创新思维,牢固树立创新观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实践,用改革创新办法破解科学发展难题,靠改革创新思路构建科学发展长效机制。   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进程,在每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党都围绕面临的时代课题,进行实践和理论的创造性探索,从而形成指导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作为新提拔或新调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任职的一把手,如何尽快进入角色、打开工作局面?依笔者之见,其关键是要及时调整理顺思路,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之下,始终牢记“六忌”:  一忌“口无遮拦”。“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如此等等,都是古人深刻教训的总结。作为新到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的一把手,初来乍到,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陌生的工作对象,各方面情况都有待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在干部
一、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我国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逐步增强,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性问题,如社会治安、环境污染以及住房、就业等。对这些问题的关注,让人们对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尤其是对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等环节产生了极高的期望。   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判断政府能力的强弱,关键是看政府能否在其职责范围内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公共政策。公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