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手工课是一门集多感官于一体的课程,是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及情感教育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在小学时期对学生的思维及动手能力进行启蒙,借助手工课为学生提供开发的空间,从而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手工课中,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开阔思维,发展思维。就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课;参与度;提升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课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熟悉工具,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传统美术教学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关注点放在绘画的技能以及技巧上。而新课标指出,学生不能单纯地进行模仿,或者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材料、模型设置作业要求,这样无法展露学生在造型、构图以及创造等方面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以及创新能力,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手工制作之中。首先,就地取材,让学生学会认识、选择常用手工工具,如橡皮泥、双面胶、小剪刀、色卡纸等,对这些材料熟悉与认知后,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并创造出新颖的物件,由此,学生在对生活中常用到的手工材料產生亲切感,同时,乐于发挥自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制作手工作品。在投入制作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启发,同时教师巧妙渗透美术知识,整个课堂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完善自己的手工作品。
二、合“做”作品,增强手工技能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手工课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合作的平台,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伙伴,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手工作品,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以及想象力。合作制作手工作品,既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搭档,也可以是同桌合作,抑或者前后四人进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较差,而有的学生爱动手、制作精细,思路却比较狭窄,在两两组合之下,取长补短,使得整个制作充满了别出心裁的设计。发挥集体的力量,最终成功获得一件手工制品,从而让学生体会实践中动手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彼此的友谊加深,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努力来完成手工任务,能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同感,认识彼此的重要性,体会智慧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以及团结互助的品德。
三、理解工艺,激发创作兴趣
在美术手工课中,有时候教师让学生制作某一美术作品时,学生因生活经验较少、认知水平不高等的限制无法想象该手工作品怎样制作更为精美,教师可以提前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设计精良的美术作品,给学生以启发,这样能让学生获得灵感,从而积极投入手工作品的制作之中。在手工制作中,对于折、剪、画、拼等步骤,学生无法全部弄通、学会,这时候可利用多媒体对具体制作步骤进行播放,让学生理解制作方法。当学生通过形象而直观的画面演示掌握了基本方法,弄清了具体步骤,对完成自己的手工作品就会充满自信心,同时还大胆地放飞想象力,迸发创造灵感,参与到手工制作中的兴趣将更为浓厚。
四、寓教于乐,体会创作乐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玩是天性。作为教师,可创设手工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情入境投入到手工制品的创作中,最终获得自己心仪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大胆创新,指导学生巧妙动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不断创新思维火花,结合不同的手工制作,发展自我的思维以及创造力。在纸雕这一手工课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立体的动物形象的制作方法,教师先让学生对一些平面动物造型进行拼贴,组织学生合作对动物进行大变形游戏,将平面造型有意识地进行折叠变形,从而通过平面纸有折痕的起伏变化,形成立体造型。教师创设这一游戏情境,让学生以玩的心态折叠平面纸,由此,学生在玩中体会立体纸雕的制作奥秘,通过折一折、叠一叠、压一压、粘一粘等程序逐步过渡到立体造型上,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上色,最终获得活灵活现的动物纸雕。教师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纸的性能加以区别,并且选取最佳的制作方法,最终创造出心仪的作品。游戏化的手工制作过程,学生会觉得很有乐趣。
五、评价同步,增强自信心
在学生制作手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制作过程以及制作成果及时加以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通过学生所制作的展品,教师可以对有特点、富有创新力的作品加以点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也有学生的手工作业可能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作为教师,需要具有包容心,找出亮点进行激励。同时,教师还要因人而异及时给予不同认知水平、制作水平学生正向的评价,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如此才能保护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到乐趣,积极参与,找回自信,进而迸发别出心裁的好点子、好方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动手能力等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手工制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李力加.儿童美术教育的真谛[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课;参与度;提升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课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熟悉工具,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传统美术教学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关注点放在绘画的技能以及技巧上。而新课标指出,学生不能单纯地进行模仿,或者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材料、模型设置作业要求,这样无法展露学生在造型、构图以及创造等方面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以及创新能力,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手工制作之中。首先,就地取材,让学生学会认识、选择常用手工工具,如橡皮泥、双面胶、小剪刀、色卡纸等,对这些材料熟悉与认知后,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并创造出新颖的物件,由此,学生在对生活中常用到的手工材料產生亲切感,同时,乐于发挥自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制作手工作品。在投入制作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启发,同时教师巧妙渗透美术知识,整个课堂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完善自己的手工作品。
二、合“做”作品,增强手工技能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手工课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合作的平台,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伙伴,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手工作品,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以及想象力。合作制作手工作品,既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搭档,也可以是同桌合作,抑或者前后四人进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较差,而有的学生爱动手、制作精细,思路却比较狭窄,在两两组合之下,取长补短,使得整个制作充满了别出心裁的设计。发挥集体的力量,最终成功获得一件手工制品,从而让学生体会实践中动手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彼此的友谊加深,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努力来完成手工任务,能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同感,认识彼此的重要性,体会智慧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以及团结互助的品德。
三、理解工艺,激发创作兴趣
在美术手工课中,有时候教师让学生制作某一美术作品时,学生因生活经验较少、认知水平不高等的限制无法想象该手工作品怎样制作更为精美,教师可以提前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设计精良的美术作品,给学生以启发,这样能让学生获得灵感,从而积极投入手工作品的制作之中。在手工制作中,对于折、剪、画、拼等步骤,学生无法全部弄通、学会,这时候可利用多媒体对具体制作步骤进行播放,让学生理解制作方法。当学生通过形象而直观的画面演示掌握了基本方法,弄清了具体步骤,对完成自己的手工作品就会充满自信心,同时还大胆地放飞想象力,迸发创造灵感,参与到手工制作中的兴趣将更为浓厚。
四、寓教于乐,体会创作乐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玩是天性。作为教师,可创设手工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情入境投入到手工制品的创作中,最终获得自己心仪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大胆创新,指导学生巧妙动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不断创新思维火花,结合不同的手工制作,发展自我的思维以及创造力。在纸雕这一手工课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立体的动物形象的制作方法,教师先让学生对一些平面动物造型进行拼贴,组织学生合作对动物进行大变形游戏,将平面造型有意识地进行折叠变形,从而通过平面纸有折痕的起伏变化,形成立体造型。教师创设这一游戏情境,让学生以玩的心态折叠平面纸,由此,学生在玩中体会立体纸雕的制作奥秘,通过折一折、叠一叠、压一压、粘一粘等程序逐步过渡到立体造型上,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上色,最终获得活灵活现的动物纸雕。教师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纸的性能加以区别,并且选取最佳的制作方法,最终创造出心仪的作品。游戏化的手工制作过程,学生会觉得很有乐趣。
五、评价同步,增强自信心
在学生制作手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制作过程以及制作成果及时加以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通过学生所制作的展品,教师可以对有特点、富有创新力的作品加以点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也有学生的手工作业可能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作为教师,需要具有包容心,找出亮点进行激励。同时,教师还要因人而异及时给予不同认知水平、制作水平学生正向的评价,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如此才能保护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到乐趣,积极参与,找回自信,进而迸发别出心裁的好点子、好方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动手能力等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手工制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李力加.儿童美术教育的真谛[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