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不够成熟,无法很好地理解并掌握数量关系与逻辑分析问题,因此无法透彻理解题目。此种情况下,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解题思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更加丰富,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扩展教学内涵与广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基于此,简单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学习中,习题解答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抓住题目中的已知信息,以此明确解题方向,合理应用恰当的方法准确解答题目。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由此导致无法细致而认真地审题,频繁出现解题失误。为了预防学生因自身不认真而导致错误解题,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解题过程中静心审题,以保障题目解答的准确性。
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概括反映了数学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通常情况下,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学习与思考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合理演示、講解抽象概念,以此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内涵。
如“圆”章节内容中,其表明圆的周长可转换为长方形的长,而半径可转换为长方形的宽。小学阶段,这些内容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难度,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动手剪圆,并将其划分为六等份,然后尝试拼出长方形。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抽象数学概念,还可加深学生对所学概念的印象。另外,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方法科学指导学生识别与分析概念,以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细致读题,准确了解题目信息
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认真审题是前提,准确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快速答题。因而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正确、仔细与科学地审题,在充分审题的前提下准确解答题目,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画出题干关键信息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审题时要及时画出题干重点信息,帮助学生快速抓住题目关键信息,节省审题时间,提高审题速度。
比如,一辆火车从北京到上海,以时速98千米的速度行驶15小时。开通京沪高铁后,1318千米路程,高速动车5小时就可到达。求高速动车行驶速度。题目中给出了多项数据信息,比如,速度98千米/时、路程1318千米、时间15时与5时,这些是题目中重要的数据信息,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来。
2.增加审题次数
一般情况下,一道题目至少要审题三次,单次审题不行,特别是应用题,其中包含很多信息,初次审题无法充分掌握题意,也不利于准确解答。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审题,在充分审题的前提下落笔计算,以保证解题的准确性。
3.解读题干关键信息
部分难度大的数学题目包含一定量的关键词,学生必须反复推敲。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关键信息,进而充分理解题意。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解题能力时,要联系实际生活,促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比如,“整数乘法”章节内容学习中,教师可为学生创建生活中商场购物场景:一个篮球原价120元,现在打7折,问现在售价多少?再比如,“三角形三边关系”章节内容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想想自己家到学校有几条路能够到达,再为学生展示小红家到学校的线路图,并将其连接为三角形,最后提问学生哪条路最近,为什么。联系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准确把握题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四、加强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加强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旨在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数学知识。教师还可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以此制订针对性的解题策略,增强师生互动的同时,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实际教学中,该措施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团结合作过程中,还可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比如,数学乘法知识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先进行审题再分组,如一张猴子摘桃的图片:其有5只小猴,一只猴子可以摘3个桃,一共可以摘到多少个桃?在审题与分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结果,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为数学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始于审题意识。实际教学中,为了保障学习效率和审题习惯的培养,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合理应用实例。还要注意,数学审题步骤不能局限于读题,还要有后期的题目分析。题目分析是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核心,对读题与解题有重要的衔接作用,因而必须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艳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J].家长,2021(9):30-31.
[2]吴海洪.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1(3):112-113.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学习中,习题解答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抓住题目中的已知信息,以此明确解题方向,合理应用恰当的方法准确解答题目。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由此导致无法细致而认真地审题,频繁出现解题失误。为了预防学生因自身不认真而导致错误解题,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解题过程中静心审题,以保障题目解答的准确性。
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概括反映了数学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通常情况下,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学习与思考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合理演示、講解抽象概念,以此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内涵。
如“圆”章节内容中,其表明圆的周长可转换为长方形的长,而半径可转换为长方形的宽。小学阶段,这些内容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难度,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动手剪圆,并将其划分为六等份,然后尝试拼出长方形。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抽象数学概念,还可加深学生对所学概念的印象。另外,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方法科学指导学生识别与分析概念,以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细致读题,准确了解题目信息
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认真审题是前提,准确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快速答题。因而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正确、仔细与科学地审题,在充分审题的前提下准确解答题目,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画出题干关键信息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审题时要及时画出题干重点信息,帮助学生快速抓住题目关键信息,节省审题时间,提高审题速度。
比如,一辆火车从北京到上海,以时速98千米的速度行驶15小时。开通京沪高铁后,1318千米路程,高速动车5小时就可到达。求高速动车行驶速度。题目中给出了多项数据信息,比如,速度98千米/时、路程1318千米、时间15时与5时,这些是题目中重要的数据信息,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来。
2.增加审题次数
一般情况下,一道题目至少要审题三次,单次审题不行,特别是应用题,其中包含很多信息,初次审题无法充分掌握题意,也不利于准确解答。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审题,在充分审题的前提下落笔计算,以保证解题的准确性。
3.解读题干关键信息
部分难度大的数学题目包含一定量的关键词,学生必须反复推敲。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关键信息,进而充分理解题意。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解题能力时,要联系实际生活,促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比如,“整数乘法”章节内容学习中,教师可为学生创建生活中商场购物场景:一个篮球原价120元,现在打7折,问现在售价多少?再比如,“三角形三边关系”章节内容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想想自己家到学校有几条路能够到达,再为学生展示小红家到学校的线路图,并将其连接为三角形,最后提问学生哪条路最近,为什么。联系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准确把握题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四、加强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加强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旨在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数学知识。教师还可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以此制订针对性的解题策略,增强师生互动的同时,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实际教学中,该措施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团结合作过程中,还可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比如,数学乘法知识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先进行审题再分组,如一张猴子摘桃的图片:其有5只小猴,一只猴子可以摘3个桃,一共可以摘到多少个桃?在审题与分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结果,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为数学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始于审题意识。实际教学中,为了保障学习效率和审题习惯的培养,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合理应用实例。还要注意,数学审题步骤不能局限于读题,还要有后期的题目分析。题目分析是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核心,对读题与解题有重要的衔接作用,因而必须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艳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J].家长,2021(9):30-31.
[2]吴海洪.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1(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