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DOK理论开展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hk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在单元编排、教学内容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动和变化,由道德主线转向德与法兼容。因此,用好统编教材,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我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一课为例,讲一讲我是如何运用DOK理论开展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的。
  1.运用DOK理论开展深度学习的适用性分析
  1997年,美国教育评价专家韦伯提出了“知识深度(Depth of Knowledge)”的概念,简称DOK理论,将学生的认识水平分成四个等级:回忆、技能和概念、策略性思维、拓展性思维。教师可根据不同等级的思维要求,开发和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和教学问题。目前,DOK理论从评价领域延伸到了课堂教学领域,成为美国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是智能化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认为:“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因此,运用DOK理论开展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深度参与,更要求教师以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级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即助推学生从普通思维逐渐向策略性思考和拓展性思维发展,并实现在其他情境中的迁移,更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地改善教学,为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2.运用DOK理论开展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的过程。运用DOK理论开展深度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德与法交融,提高德育实效。
  《道德与法治》不是道德与法治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背景下,教育思想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因此,在《道德與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德法兼容”的原则,只有让两者相互渗透,道德教育才会有力度,法治教育才会有温度,才能真正将立德树人有效落实在课堂中。
  二是追求真体验、真思考,课堂体现“动与静”结合。
  教学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我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通过“动与静”结合的教学形态,来实现学生道德生活的持续、健康、快乐。“动”不仅体现在教师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还体现在课上学生参与的体验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活动中进行的交流、讨论和思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以及在体验、探究、感悟和主动建构中生发情感、提升素养。“静”则体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静心“思考”。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通过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认知过程,绘制思维导图、完成研学单等高阶思维参与的独立学习和创造性思考,在分析中实现迁移、锤炼思维。
  三是兼顾“学做人与长智慧”,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学做人、长智慧”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在具体落实中,教师一要研读课标、深钻教材、依据学情制订课时目标;二要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中,成功体验到学习和收获的快乐,在道德层面获得提升和成长;三要让活动与课堂评价结合起来,注意认知和操行相统一、显性表现和隐性品质相统一、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统一,尊重学生差异,采用多元评价激励学生。
  3.运用DOK理论开展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在此,我仅结合“家庭的记忆”一课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家庭的记忆”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第12课。
  我在教学中运用DOK理论,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不断丰富已有认知,自主建构新的认知和情感,将已有的“经验”土壤与新生的“种子”相结合,从而结出丰硕的“果实”,助推学生的思维逐渐从普通向高阶发展。
  梯度1:“回望”生活,在创设情境中唤醒记忆。用生活中熟悉的音乐《春节序曲》创设喜迎春节的氛围,唤醒学生的春节记忆,提出DOK一级问题(回忆):“年夜饭”常吃哪些食物?它们有什么寓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主题。
  梯度2:“再现”生活,在合作探究中分享交流。在问题引领下,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与“家”有关的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及其意义,提出DOK二级问题(技能和概念):为什么春节一定要回“老家”过年呢?除春节外,我国还有哪些与“家”有关的传统节日?(举例并说明理由)在分析节日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法治意识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梯度3:思维“升级”,在闯关学习中深度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家”有关的语言文字,从不同的语言文字中再次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感情和传统文化,深化理解和认知,进行DOK三级学习(策略性思维),主要体现为闯关学习的三关活动:猜谜语(字词)、飞花令(成语)、古诗鉴赏(诗句),逐步提升学生参与的思维层次和水平。
  梯度4:知识“迁移”,在创意展示中提升情感。通过呈现与“家”有关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通过创意作品进行总结与反思,并通过歌曲《国家》渗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体现DOK四级学习(拓展性思维),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进一步升华。
  编辑 _ 张晓震
其他文献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扎实落实教育改革任务,将社会督导引入学校工作机制,将家长代表、资源单位、社区居民、媒体代表纳入到学校督导队伍中。社会督导走进校园,资源单位伸出援手,社区联动提供服务,家、校、社携手,助力学生成长。  学校转变教育管理职能,改进教育管理方式,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教育督导,成立社会督导工作小组,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基本宗旨,坚持多方共育的理念,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
期刊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设置8部家长服务热线,着力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推动教育教学各部门的服务升级与机制建设,力争开拓更有效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途径。家长服务热线由学校课程部、资源部、学生部三大部门主管领导接听,高站位提升学校服务水平,立体式打通家校沟通渠道,个性化解决不同家长需求。  学校组织三大部门分工协作,接听不同需求的家长来电,给予及时响应。课程部分设三部热线,调查、回应
自然体验活动的核心价值是满足幼儿亲近自然的需要,增进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幼儿园强调在幼儿身边的、真实的、日常的自然中,通过感官参与、身体体验、游戏为主的方式,来开展自然观察、自然探究、自然体验、自然游戏、自然发现、自然表征等活动,让幼儿获得多层次、多方面的经验,增进情感和能力。它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进行的学习,最终培养幼儿了解生命、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积极情
为了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持续提供支持和帮助,最终实现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和进步的目标,我们开设了“家长云课堂”。  1.调研家长真正需求  课程内容与授课对象的需求的契合度决定了授课效果。我们在每期家长云课堂实施前,都专门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家长的育儿问题,更加精准地定位家长真正的困惑和需求。调查显示,家长们的焦虑主要聚焦在“孩子的学习”这一话题上。因此,我们设计了为期六天的“学习动力训练营”,引导家长们
在学校家校协同育人的德育工作背景下,学校小学部设立“家校记事本”,架起家校间心灵的彩虹桥,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打造和谐的教育生态。  1.架起桥梁,汇聚力量  景山学校的学生自入学起,就人手一本“家校记事本”,学生主要记录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在校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感受和收获,老师会记录下学生在校的表现,家长每天就可以通过这个小小的记事本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需要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层面如何落实,如何科学设计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如何有效地进行课程评价,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诚敬敏毅”为校训,通过丰富育人载体,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为学生创建体验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成长。  首先,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丰富育人的载体。学校研发出版了《冠山教育例话——学生品质阶梯培养课程》教材。教材以校训“诚敬敏毅”为四条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设计了36个教学主题,以班队会、综合实践活动为途径,以体验式活动为主要教育方式,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培养序
期刊
自从2001年国家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以来,校本课程就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小学“疯狂”地生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课程乱象”,如课程泛化、重复或者散点式开发、重开发轻实施等问题。在新一轮中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如何走向深处呢?  注重价值判断  在学习无处不在、课程资源遍地的时代,学校需要对应该开发什么课程作出一个价值判断。  1.确保课程的意识形态正确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
期刊
学校按照“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标准,多方发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依托课堂进行渗透  学科教学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抓手。学校借助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做人做事习惯的培养。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在坐姿、站姿、读写姿势、回答提问、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等方面严格要求;另一方面,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纳入课堂常规管理,把对学生习
艺术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质量决定着学校美育实践的有效性,影响着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落实。学校自建校以来,就一直探索构建艺术课程体系。经过三年的持续建设,学校初步形成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小学艺术课程体系。  课程理念: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学校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一方面,坚持全人教育理念,明确艺术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实施方式等方面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