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新课标后,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的要求不尽相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法与学法、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环境与心理的诸多变化,使学生一入高中便无法适应新的学习。在新课改下实现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教学衔接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认为数学难学。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较好,但步入高中不适应高中教材的跨度,数学成绩明显下降。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呢?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断层现状
初中数学通俗易懂,难度不大,侧重于定量计算。而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数学内容作了较大的改革,不但注重定量计算,而且需作定性研究,注重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等,研究较多的是变量和集合,初、高中教学内容在知识点衔接上有脱节现象。另外,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有些高中内容在初中教材里有所涉及,但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同时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概率等都需要在高一进一步学习。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补充新知识,以减缓知识衔接坡度。
二、两个“新课程标准”之比较
初中数学内容少,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学生在学习时习惯于跟着教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缺乏归纳、总结能力。进入高中后,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做到触类旁通。然而,高一新生往往沿用以往的学习方法,不善于抓住学习中的精髓,缺乏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另外,初中教师在教学时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对于某些考点能让学生重复练习加以巩固。而高中教师在教学时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反复强调教材内容,往往先是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路,然后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部分学生难以适应高中教师的教法。另外,高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加以引导,更要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能高效学习,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基础,更要拓展知识,甚至还要补充课外知识。因此,只有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才可以让他们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进入高中后,不少学生在新鲜之余,心理上会松懈,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的心思尽早回归到学习上来。再者,学生刚步入高一,对过去的教师、同学总有一种留恋之情,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如果教师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摆出一脸的严肃,师生关系就很难和谐。要使他们自觉接受新教师的教育,情感因素十分重要。“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有表现自我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相对特殊的学生,更要在学习、生活上多加关照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其次,要加强师生交流。教师要多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吸取有益的一面,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学习上的朋友。通过交流,还能加强相互间的了解,既唤起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理解,又给教师以力量和智慧。再次,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种美德,如果教师把学生置于被支配地位就出现了偏颇,有碍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育,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新,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尊重。当然,尊重不是放任,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一切要以学生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善于反思等;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要以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发现,直至应用;要安排大量的知识背景,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思辨、分析,表达、归纳,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课堂上启而有发,呼而有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想方设法来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基础,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核心,以感受学习的乐趣为导向,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探索、反思,就能使学生学起来游刃有余,兴趣大增。
总之,初高中数学衔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初高中数学的学习应当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这就要求高中教师要加快自身的发展,积极主动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学习,大胆实践,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建构者及研究者的方向去发展。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科学的方法基础上,肯定能搞好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教学衔接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认为数学难学。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较好,但步入高中不适应高中教材的跨度,数学成绩明显下降。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呢?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断层现状
初中数学通俗易懂,难度不大,侧重于定量计算。而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数学内容作了较大的改革,不但注重定量计算,而且需作定性研究,注重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等,研究较多的是变量和集合,初、高中教学内容在知识点衔接上有脱节现象。另外,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有些高中内容在初中教材里有所涉及,但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同时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概率等都需要在高一进一步学习。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补充新知识,以减缓知识衔接坡度。
二、两个“新课程标准”之比较
初中数学内容少,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学生在学习时习惯于跟着教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缺乏归纳、总结能力。进入高中后,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做到触类旁通。然而,高一新生往往沿用以往的学习方法,不善于抓住学习中的精髓,缺乏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另外,初中教师在教学时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对于某些考点能让学生重复练习加以巩固。而高中教师在教学时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反复强调教材内容,往往先是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路,然后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部分学生难以适应高中教师的教法。另外,高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加以引导,更要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能高效学习,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基础,更要拓展知识,甚至还要补充课外知识。因此,只有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才可以让他们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进入高中后,不少学生在新鲜之余,心理上会松懈,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的心思尽早回归到学习上来。再者,学生刚步入高一,对过去的教师、同学总有一种留恋之情,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如果教师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摆出一脸的严肃,师生关系就很难和谐。要使他们自觉接受新教师的教育,情感因素十分重要。“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有表现自我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相对特殊的学生,更要在学习、生活上多加关照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其次,要加强师生交流。教师要多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吸取有益的一面,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学习上的朋友。通过交流,还能加强相互间的了解,既唤起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理解,又给教师以力量和智慧。再次,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种美德,如果教师把学生置于被支配地位就出现了偏颇,有碍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育,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新,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尊重。当然,尊重不是放任,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一切要以学生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善于反思等;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要以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发现,直至应用;要安排大量的知识背景,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思辨、分析,表达、归纳,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课堂上启而有发,呼而有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想方设法来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基础,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核心,以感受学习的乐趣为导向,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探索、反思,就能使学生学起来游刃有余,兴趣大增。
总之,初高中数学衔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初高中数学的学习应当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这就要求高中教师要加快自身的发展,积极主动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学习,大胆实践,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建构者及研究者的方向去发展。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科学的方法基础上,肯定能搞好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