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向思维更深处漫溯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极为密切,就语文学科而言,阅读是输入,表达是输出,从输入到输出都需要思维的支撑,因此,语文教学亟待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多停留于低水平的重复阶段,忽略了高品质的深度思维,特别是对多元思维品质的培育。多元思维作为一种高阶思维,是一种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一个问题(事物)进行剖析,从而得出最优化结论的重要思维方式。小学语文学科多元思维则是依据小学语文的学科、学段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同一种事物(问题),得到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对事物(问题)更全面的了解。在研究探索中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可以依据不同学段,运用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一、另辟蹊径——多感观解词,催生多元思维
  词语放在词卡上,它们是一个个静止的符号,善用多感官感受词语,词语就像有了生命,你能看到它们所描述的画面,触摸到它们所特有的质感,听到它们所发出的声音,感受到它们所传达的情感。实践证明,运用多感官参与解词学习过程,不仅能把词语读“活”,让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丰富有趣,而且还能催生对学生多元思维的培养。如在教学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文时,文中“粗糙的声音”这样的说法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多感观理解词语,让词语“立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品质。首先,教师从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具体事物是粗糙的。接着,教师出示粗糙的砂纸、木板等实物,让学生通过触摸体会“粗糙”的质感。再接着,教师以粗糙的声音和甜润的声音示范两种朗读效果,学生倾听对比感受。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解词过程,丰富了“粗糙”的内涵,学生对“粗糙”一词有了多元理解,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动用多感观解词不仅能促进学生多元思维品质的提高,而且还能为低年级语文课堂增添许多乐趣。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古对今》一课中的“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一句,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正确理解严寒、酷暑、春暖、秋凉呢?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活动:看图猜词、聆听字源、拼摆词卡、拆词组对等。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手脑并用,不仅能增添学习的乐趣,而且还能改变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通过多感观参与学习,学生对所学词语的内涵的感悟随之多元。课堂上,教师经常引导低年级学生运用多感官解词,不仅能把词语学“活”,还能对小学生多元思维进行熏陶与催生。
  二、沿渡索源——多角度质疑,培育多元思維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考的工具,要质疑就必须有思考,学生的思维发展往往从问题开始。
  1. 初读课题多元质疑。课题是文本的“眼睛”,小学生天性好奇,通过对课题的多元质疑,能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笔者与学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疑问吗?
  生: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呢?
  师:嗯,你关注到了课题已知的信息内容不同寻常,并发出了疑问。那么这个课题中还藏着哪些没有告诉我们的信息呢?
  生:课题并没有告诉我们,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生:课题没告诉我们,这样的旅行是怎样的。
  生:课题也没有告诉我们,这样的旅行结果会怎样。
  师:瞧,对于课题的内容信息,我们可以从已知、未知两个角度展开质疑。
  生:读了课题,我还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一个题目。
  师:很好,这是从课题的作用进行质疑。
  由此可见,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往往是从倾听开始的。在倾听中相机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打开,提示学生对于信息内容可以从已知、未知、作用、来源等角度展开多元质疑。同一课题,不同的疑问,学生的思维是极具个性的,只要教师发动的角度正确,学生就会在其启发下自觉开启多元性的阅读,并在不断质疑、发现、分析、批判、概括、归纳中培养多元思维品质,逐渐达成对学习的崭新认知。
  2. 细看插图巧妙导疑。教师发动学生质疑的角度是多维的。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江南春》时,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观照全诗进行质疑。有学生问道:“江南的美景美不胜收、万象更新,诗人杜牧为什么会对南朝的寺庙情有独钟?”该生能将插图与诗文联系起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于是,笔者及时鼓励与肯定,并进一步引导,让质疑再次发生。另一学生也追问道:“全诗在描写‘莺啼’等江南特有的春景时用词极简,而对寺庙的描写却用了两句诗句,笔墨为什么更多?”这一质疑,扣住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笔者进而引导学生翻阅课外资料,进行复沓引读,开展探究学习。于是,诗中的杜牧对于寺庙美学的独爱,以及借寺庙之多,怀古思今的情怀就流淌而出了……
  3. 品读文本辩证质疑。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辩证思维,发掘作品表层与内在的联系,打开思维的闸门,于“寻常处”发现“不寻常”而展开质疑,沿渡索源,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背景、情感有更丰富、更多元的感受与体会。如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中,一个学生发现第七自然段出现了许多带数字的词语,并提出了疑问:“短短的一段话怎么出现了六个含有数字的词语?这些数字藏着什么秘密呢?”为了进一步感受这些看似平常的数字,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一段相关时代背景的视频材料。屏幕上,颓败的厂房内,蚊虫肆虐,噪音震耳欲聋,地板上渗出污水,每个女工通红的脸上都流淌着汗水……看到这样的画面,再来读这一系列数字,学生们的语调顿时变得低沉了。母亲在恶劣环境下艰辛劳作挣钱不易,给儿子买书却很慷慨,这份浓浓的慈母深情已经深深地嵌入了这些数字中,爱子的深情催人泪下……缘于一个学生对文本表达形式的疑问,课堂生成了别样的精彩,一个好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显得立体,所读的文字也变得极具温度、真挚动人!
  另辟蹊径,沿渡索源,虽幽必显。语文课堂上多感官解词策略、多角度质疑策略的运用,所引发出的一次次多元的深度思考,迸发出的一个个有价值的疑问,终将催生小学生多元思维模式,促进小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对那些被有的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或犯了错误的学生,绝对不能由此认为其品质恶劣,相反,应该依然相信他们有着纯真与美好的品性;有时同学之间产生某些矛盾,也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这是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王怀玉老师管理班级的重要理念。  班主任要事无巨细,凡事都问都管,还要发挥班干部、学生家长的主观能动性,相信班干部、家长能够协助自己做好部分工作。王老师不但相信并放手让班干部和家委会参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笔者的家乡闽西是革命老区,学校周边乡镇有很多革命历史遗迹、革命纪念场所,可以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重温红色记忆,树立理想信念,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心灵得到洗礼。那么,在这片红土地上如何发扬革命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又能如何提高红色教育的有效性?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结合  结合
期刊
【教学内容】  整本书阅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型: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分享课。《鲁滨逊漂流记》是统编教材六年级推荐学习阅读的名著,本课采取的是阅读指导课课型。  【学习目标】  1. 尝试借助目录,快速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大意和脉络,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学习书中写法写出自己的“幸”与“不幸”,辩证地看问题,尝试用此法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期刊
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经历探究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促使学生主动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罗鸣亮执教的“你知道吗?”一课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教学片段1】设得准:让探究问题有高度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5、3的倍数特征后由罗鸣亮老师设计的一节拓展课,探究“判断2、5的倍数为什么看个位,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要看各位上的数”。  师:5的倍
期刊
有人曾经评论说,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郝京华教授是“最接地气”的人之一。  是的,郝京华教授有许多显赫的头衔: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主编等等。但是,我最看重也最骄傲的是,她是我们新科学教育研究所的所长。  认识郝京华教授应该是三十
期刊
2019年10月,在第七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期间,台湾新北市顶埔小学陈佳钏老师执教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3课)。陈老师的教学,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其中最为突出的关注点是,语文课堂如何有效组织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一、组织学习活动,关注学习主体,更有效培养群体的学习力  陈老师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按照准备活动、发展活动
期刊
福州市洪山小学(以下简称“洪小”)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福建协和附小。现有35个教学班,88名教师。在校的1739名学生中,近80%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随迁子女。学校长期致力于“以德立校,以爱育人”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近年,学校从创新特色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属于洪小特色的办学之路,用爱与智慧打造随迁子女学校发展新模式。  一、谋道理念,优化校园“核心价值观”  为了推动
期刊
中国是诗的国度。正如林语堂认为的那样,诗歌在中国很大程度上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诗歌丰富、凝练地表达着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可以说,一部中国诗歌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史。  2019年9月9日,我受邀参加叶嘉莹教授归国40周年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一个向95年的诗意人生致敬的典礼,也是一个向为弘扬诗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奉献毕生精力的先生致敬的仪式。在会议上,我做了一个简短
期刊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推理主要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其中合情推理的形式主要有归纳和类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虽然功效不一,但是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经合情推理发现的结论,通常需要借助演绎推理来诠释证明。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推理素材,凸显教学价值,培养推理能力呢?本文以人教版三上“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解决问题”教学为例,谈几点实践思考与体会。
期刊
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教师传授语文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学会表达,爱上表达,最终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精准地为小学语文教学奠定了新基础,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培养丰富语文情怀 内化学生深层素养  语文情怀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教师授课中的人本之情、教师针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