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经历探究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促使学生主动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罗鸣亮执教的“你知道吗?”一课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教学片段1】设得准:让探究问题有高度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5、3的倍数特征后由罗鸣亮老师设计的一节拓展课,探究“判断2、5的倍数为什么看个位,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要看各位上的数”。
师:5的倍数为什么只看个位?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比如10,1加0等于1,1不是5的倍数,所以5的倍数不能看各位上的数。
师:听得懂他的意思吗?
生■:他证明了为什么5的倍数不能看各位上数的和。
生■:5乘1得5,5乘2得10,举一个三位数120,10是5的倍数,120也是5的倍数。125除以5余5,5也是5的倍数。
生■:个位是0的话是10的倍数,10是5的倍数,所以个位是0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如125除以10余5,5也是5的倍数。
师:你们觉得他的发言好吗?好在哪?
生■:我觉得他特别好的一点就是根据10来判断,个位是0的数是10的倍数,10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125除以10等于12余5,5是5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
生■:我觉得可以用位值原理,把一个数拆成整十数和个位。如3255,拆成3250和5,3250是整十数,一定是5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5是5的倍数。
生■:5乘奇数等于个位是5的数,5乘偶数等于个位是0的数,只有两种选择,所以直接看个位。
【赏析】从“5的倍数为什么只看个位”环节可以看出,好的大问题具有开放性,能引导学生依自身水平从不同的角度作不同层次的说理,采用否定式、举例法,借助整十数、位值制、数的奇偶性来进行多样角度的说理。开放性的大问题引发了开放性的答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展现。好的大问题具有挑战性,“5的倍数只看个位”原来作为结论在用的知识里竟然藏着这样的数学道理,既挖掘了数学的本质,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与价值!
【教学片段2】等得起:让探究过程有亮度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3、5的倍数特征,谁来说一说?
师:2、5的倍数看个位,3的倍数看各位上的数,有疑问吗?
接下来是静静的长达80秒的思考时间。
生■:为什么3的倍数特征与2、5的倍数特征不一样?
生■:为什么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字的和?
生■:6的倍数特征是怎样的?
生■:15的倍数特征是不是把3和5的倍数特征结合在一起看?
生■:为什么都是数会有不同的整除特征?
生■:9是合数,3是质数,为什么它们整除特征是一样的?
生■:如果要整除的数是一个合数,是不是要分成两个质数来看呢?
【赏析】在课堂上,教师往往等不起,一个问题提出后,马上就希望有学生举手,或者自己忍不住回答。长达80秒的时间,罗老师做的就是“等”,看似静,实则动,学生的思维在动,学生在联结已有的旧知,进行自我对话,提出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思考。正因为等待,本课中所探究的问题全部来源于学生,学生探究的是有价值、有拓展性的真问题。做一位等得起的教师,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与自我的深度对话,定会有学生的精彩照耀课堂,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教学片段3】闭得严:让探究思维有深度
师:为什么2、5的倍数看个位,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要看各位上的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生■:10不是3的倍数,不知道余数是几,所以不能只看个位。
生■上台边讲解边板书:借助刚才探究2的倍数特征的式子1000a+100b+10c+d,一个四位数我们可以写成999a+99b+9c+a+b+c+d,前三个数都是3的倍数,余下a+b+c+d,看和是不是3的倍数就可以了。
生■有疑问:为什么999a是3的倍数。
生■:除一下就可以了,999÷3=333。999a是把1个a放后面了。
生■:我知道了,可以看作999+99+9+a+b+c+d,999+99+9是3的倍数,所以只要看a+b+c+d的和。
生■没反应过来,没做出回应,教室保持安静。罗老师没有介入,继续递话筒。
生■:999a不是表示999+a,而是表示999乘a。
【赏析】40分钟的课堂,如果教师的话多了,学生的话必然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然无法体现。如果学生回答后,教师马上进行点评或插话,不但容易暗示或左右学生的思路,还会阻断、限制其他学生的思路。长期如此,学生的思维将浮于浅表,思路单一,无法发散。上述过程,罗老师只是静静地倾听,举起话筒,示意学生接下去,学生的回答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现象逐步向本质靠近。即使学生的回答已经接近完美,也不轻易评价、不介入,完全相信学生,学生的问题终究由自己解决了。罗老师就这样倾听学生思维的碰撞,倾听学生思维的步步深入,倾听学生的精彩。
【教学片段4】追得紧:让探究合作有效度
学生小组交流“5的倍数为什么只看个位”,罗老师看到一个学生没有举手。
师:你确定和他交流了吗?
生:交流了。
师:他举手了,你没举手,是谁的责任?
生:我们可能都有责任。
师:都有责任怎么办?
生:那就详细地再交流一下。
师:他的建议好不好,再给你们一次负责任的交流机会。
【赏析】如何让学生的合作交流有实效,罗老师的绝招是“追得紧”。课堂上罗老师多次追问:“他们都举手了,你为什么没举手,有没有在想,想到哪了?这问题难吗?”多次听到他说:“再次进行负责任的交流。”罗老师关注全体学生,特别关注没举手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在思维,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在“他举手了,你为什么没举手”这样的紧追下,学生想不专注都不行,小组交流想不倾听都不行。不仅要倾听,还要听得懂;不仅听得懂,还要会表达。这样的“追得紧”,保证小组交流的真实性与实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廈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摇?摇?摇?摇责任编辑:王彬)
【教学片段1】设得准:让探究问题有高度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5、3的倍数特征后由罗鸣亮老师设计的一节拓展课,探究“判断2、5的倍数为什么看个位,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要看各位上的数”。
师:5的倍数为什么只看个位?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比如10,1加0等于1,1不是5的倍数,所以5的倍数不能看各位上的数。
师:听得懂他的意思吗?
生■:他证明了为什么5的倍数不能看各位上数的和。
生■:5乘1得5,5乘2得10,举一个三位数120,10是5的倍数,120也是5的倍数。125除以5余5,5也是5的倍数。
生■:个位是0的话是10的倍数,10是5的倍数,所以个位是0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如125除以10余5,5也是5的倍数。
师:你们觉得他的发言好吗?好在哪?
生■:我觉得他特别好的一点就是根据10来判断,个位是0的数是10的倍数,10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125除以10等于12余5,5是5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
生■:我觉得可以用位值原理,把一个数拆成整十数和个位。如3255,拆成3250和5,3250是整十数,一定是5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5是5的倍数。
生■:5乘奇数等于个位是5的数,5乘偶数等于个位是0的数,只有两种选择,所以直接看个位。
【赏析】从“5的倍数为什么只看个位”环节可以看出,好的大问题具有开放性,能引导学生依自身水平从不同的角度作不同层次的说理,采用否定式、举例法,借助整十数、位值制、数的奇偶性来进行多样角度的说理。开放性的大问题引发了开放性的答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展现。好的大问题具有挑战性,“5的倍数只看个位”原来作为结论在用的知识里竟然藏着这样的数学道理,既挖掘了数学的本质,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与价值!
【教学片段2】等得起:让探究过程有亮度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3、5的倍数特征,谁来说一说?
师:2、5的倍数看个位,3的倍数看各位上的数,有疑问吗?
接下来是静静的长达80秒的思考时间。
生■:为什么3的倍数特征与2、5的倍数特征不一样?
生■:为什么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字的和?
生■:6的倍数特征是怎样的?
生■:15的倍数特征是不是把3和5的倍数特征结合在一起看?
生■:为什么都是数会有不同的整除特征?
生■:9是合数,3是质数,为什么它们整除特征是一样的?
生■:如果要整除的数是一个合数,是不是要分成两个质数来看呢?
【赏析】在课堂上,教师往往等不起,一个问题提出后,马上就希望有学生举手,或者自己忍不住回答。长达80秒的时间,罗老师做的就是“等”,看似静,实则动,学生的思维在动,学生在联结已有的旧知,进行自我对话,提出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思考。正因为等待,本课中所探究的问题全部来源于学生,学生探究的是有价值、有拓展性的真问题。做一位等得起的教师,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与自我的深度对话,定会有学生的精彩照耀课堂,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教学片段3】闭得严:让探究思维有深度
师:为什么2、5的倍数看个位,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要看各位上的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生■:10不是3的倍数,不知道余数是几,所以不能只看个位。
生■上台边讲解边板书:借助刚才探究2的倍数特征的式子1000a+100b+10c+d,一个四位数我们可以写成999a+99b+9c+a+b+c+d,前三个数都是3的倍数,余下a+b+c+d,看和是不是3的倍数就可以了。
生■有疑问:为什么999a是3的倍数。
生■:除一下就可以了,999÷3=333。999a是把1个a放后面了。
生■:我知道了,可以看作999+99+9+a+b+c+d,999+99+9是3的倍数,所以只要看a+b+c+d的和。
生■没反应过来,没做出回应,教室保持安静。罗老师没有介入,继续递话筒。
生■:999a不是表示999+a,而是表示999乘a。
【赏析】40分钟的课堂,如果教师的话多了,学生的话必然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然无法体现。如果学生回答后,教师马上进行点评或插话,不但容易暗示或左右学生的思路,还会阻断、限制其他学生的思路。长期如此,学生的思维将浮于浅表,思路单一,无法发散。上述过程,罗老师只是静静地倾听,举起话筒,示意学生接下去,学生的回答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现象逐步向本质靠近。即使学生的回答已经接近完美,也不轻易评价、不介入,完全相信学生,学生的问题终究由自己解决了。罗老师就这样倾听学生思维的碰撞,倾听学生思维的步步深入,倾听学生的精彩。
【教学片段4】追得紧:让探究合作有效度
学生小组交流“5的倍数为什么只看个位”,罗老师看到一个学生没有举手。
师:你确定和他交流了吗?
生:交流了。
师:他举手了,你没举手,是谁的责任?
生:我们可能都有责任。
师:都有责任怎么办?
生:那就详细地再交流一下。
师:他的建议好不好,再给你们一次负责任的交流机会。
【赏析】如何让学生的合作交流有实效,罗老师的绝招是“追得紧”。课堂上罗老师多次追问:“他们都举手了,你为什么没举手,有没有在想,想到哪了?这问题难吗?”多次听到他说:“再次进行负责任的交流。”罗老师关注全体学生,特别关注没举手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在思维,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在“他举手了,你为什么没举手”这样的紧追下,学生想不专注都不行,小组交流想不倾听都不行。不仅要倾听,还要听得懂;不仅听得懂,还要会表达。这样的“追得紧”,保证小组交流的真实性与实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廈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摇?摇?摇?摇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