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之我见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1987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其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有趣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该节课的质量。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讲故事、猜谜语、智力比拼、欣赏乐曲、播放影视片段等。如在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上面短短草,下面短短草,中间有颗黑葡萄,有它可以看书报。”大多数学生都能猜到谜底,积极学习起来。再如,“此物生得怪,肚下长脑袋,宝宝袋中养,跳起来真快”“面孔像猫,其实像鸟,天天上夜班,部署本领高”等谜语,都是与动物有关的,与课文紧密相关,很自然、有趣,学生在快乐的思维中进入了新课,学习热情在不经意中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巧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为此,教师应认真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拓展思维,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我在课堂上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和探究氛围,创设生动而富于感染力的教学情景和氛围。事实证明,真实而生动的教学情景,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他们产生探究欲望,激发探究兴趣。
  三、角色扮演,引发学生共鸣
  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从中领悟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的教育模式。如教授《我想要与我能要》一课时,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这一段就可以让学生来扮演,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学生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教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就内化为行动而外显出来了。我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学生身临其境,充分体会了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四、联系生活,调动学生情趣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能否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比如用一张全家福,可以勾起浓浓的亲情;解读自己的名字,可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谈谈某一次小队活动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有助于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等等。所以,教师应相当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此出发来组织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调動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换位体验,内化学生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漫画《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并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总之,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应通过创设丰富、灵活、直观、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他们的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课堂实效。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英语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所以,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英语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被赋予较多的内容和较高的分值。  英语高考阅读理解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阅读内容涵盖世界各地,话题紧扣时代,贴近现实生活。这就要求考生具有广博的知识,语言素养要高,视野要开阔,平时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各个
地方文献保障系统的建设对于地方文献的研究,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在明确了地方文献保障系统的概念后提出了建设这一系统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中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插图和幻灯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通过直观教学加强语言训练。在教学中,从认数开始,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积极挖掘各种因素。有计划地安排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影响学生  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学校,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语言表达不完整,也往往说不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教学中,我上课时尽量把每句话都讲完整,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总的形势是好的,但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把握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与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
作为一名曾在农村任教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师,在多年的英语教学生涯里,遇到过许多的问题,如学校的教学设备的不完善,师资力量的限制,教师课程多而杂,学生家长不重视,农村孩子的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使我,也使我身边其他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都觉得头疼不已。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个人及身边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自己采取的应对措施,重点就小学英语作业的布置展开探讨研究,发表一
阅读素养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概念,并把阅读素养定义为:阅读素养是对书面文字的理解、运用和反思,其目的是实现个人目标、丰富自身知识、开发自身潜能、参与社会活动
<正> 牛蒡Arctium lappa L.别名大力子、蝙蝠刺等,菊科能形成肉质直根的二三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x=32。牛蒡作为药材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熟知,但作为1种保健型的根菜对我
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确立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同时又与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知识经济社会及其分工必然对人、对教育提出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而不仅仅是科学性。这就注定语文阅读应当以人为本,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阅读教学应当以文章的阅读感悟作为起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自主”的理念来引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引发学生更广泛地展开阅读、写作的活动,进而再在交流中碰撞和提升。  一、自主阅读 示范为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
<正> 果树高接是将接穗嫁接在砧木树干上端或各级枝条上的一种农艺措施。通过高接可提高果树的抗寒力,抗病力,促进早期结果,并能丰产、稳产。利用高接技术,可充分利用野生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