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中的美德教育路径探寻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han2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的转型,新旧价值观的碰撞,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脱节。本文指出在学校教育中应当加强美德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道德追求,塑造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使其成为美德的践行者。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美德教育 道德行为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45-01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观念所构成的体系。其中基本价值观念应然地包含着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价值判断,是得到该社会成员的普遍肯定的。美德作为对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肯定性评价,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和阶级的道德要求。我国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对广大人民的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要求。其目标是使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各种思潮大量涌入及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宏观层面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不可否认大学生道德素质低下、道德观念变异、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社会的快速变迁使大学生产生了许多道德困惑,我国虽然在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提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也有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内容也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同,但现实中大学生群体却表现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不道德行为在当代大学生中时有发生,道德爬坡、滑坡现象普遍。
  其二,道德目标与道德行为落差。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群体呈现主体意识鲜明、道德目标较高的状况,但是由于学习、生活方式,家庭、社会环境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发生巨大变化,使得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状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呈现出许多矛盾的方便,在实践中则表现为与道德目标相距甚远甚至背道而驰的道德行为。
  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应当加强美德教育。使其将道德认知落实在行动上并与道德目标一致,使其道德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首先,在美德教育过程中应当唤起学生对于美德的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美德不能依靠外部设定或是外力灌输,只有通过内心认同才能使产生动力,道德动力进而引发对于美德的信念和意志,进而外化为美德行为。只有让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美德内容并内化为内心信念,才能使道德活动真正出于自我的内在需求,在追求美德的行为中获取精神满足,人格完善。
  其次,在美德教育过程中应当拓展实践渠道。美德教育过程中拓展实践渠道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久而久之逐步内化为的美德品质。可以再学校德育课教育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结合重大历史事件或者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鲜明、形式多样并且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覆盖面广的活动,使大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能通過学生的行为表现检验美德教育的效果。
  再次,在美德教育过程中应恰当划分层次。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目标过高,缺乏层次性。因此德育的定位不合理,使得学生对德育内容缺乏内心认同。在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分层次,结合社会发展阶段和学生生活实际、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和道德认知水平,结合其处事和做人的道德规则,让其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落脚点,如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进行引导,这是较低层次的道德目标;同时也要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追求崇高的社会主义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这些是较高层次的道德目标。不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只流于理论教学,书本知识。
  最后,在美德教育过程中应引入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落到实处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道德评价机制的引入可以使美德教育有载体,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可以采取自我评价的美德教育方式,使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正面了解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应当对社会、对他人承担的义务和负有的责任,以及义务和责任在现实中应当如何实现;可以运用多层面评价机制,通过学生干部、普通同学、班主任、任课老师、辅导员、学生家长等不同层面的评价,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毕业和就业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中的美德教育路径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美德教育过程中应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引领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塑造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内容转化为大学生自觉的道德追求,落实为大学生自觉的行动。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正确方向.党建.2007(1).
  [2]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宋明.大学生道德动力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05(2).
  [4]张光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科学出版社.2005(7).
  [5]田建国.以人为本与道德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9).
其他文献
《旅游文化》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并使其具备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本文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在分析《旅游文化》课程教
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教育者必须从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一正确把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我们发现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美育思想和素材,我们可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美育渗透。本文就是通过思想品德课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中讲礼貌重礼仪,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礼貌礼仪的美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品课;礼貌礼仪;美育指导  目前,“美育”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不断被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强调。同时新课程改革也给现代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期,阅历浅,缺乏妥当处理问题的方法,容易意气用事,所以,当学生之间发生摩擦时,由于冲动,打架事件时有发生。学生打架违反校纪校规,会造成恶劣影响,最重要的
摘 要:本文通过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三形态”思想,剖析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单一的依赖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关系;辩证统一关系,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三形态”思想;人与自然关系;三个发展阶段  重温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三形态”思想,探析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一、 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三形态”
元器件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使用可靠性指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可靠性特征.使用可靠性应从元器件选型、二次筛选、破坏性物理分析、电装与调试、失效分
摘要贫困大学生是当代大学内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除经济困难外,还存在着严重心理问题。大致可以将贫困生心理特点分为消极心理特点和积极心理特点。学校有责任教育、引导和帮助贫困生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开展心理卫生指导、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尊重,给贫困学生创造一个更宽松和谐的环境是解决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障碍 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做中学”,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从我国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入手,肯定了其在我国的发展及发挥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文中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完善的举措。  关键词学术型研究生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42-01    一、我国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职业结构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职业种类日渐增多和细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