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这是新课标为教师提出的新教学观念。基于这一观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到生活中验证,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一年级数学作为数学启蒙阶段的教学,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学习,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师需将生活和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一课时,我把教学过程融入数学游戏中。首先创设情境,扮演熊妈妈,请三位学生扮演熊宝宝,熊妈妈从森林里采回又长又大的玉米烤熟。熊妈妈要求宝宝开动脑筋,谁能算出正确答案,谁就能第一个吃到玉米。我和三名学生先进行示范:先将几张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我扮演熊妈妈,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我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然后再让学生分组游戏。通过有趣的游戏,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不仅检验了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把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拉得更近了,使整堂课的气氛变得更加和谐与轻松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把数学知识结构通过一定的中介内化成学生认识结构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教具、学具、图片、模型的选择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并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生活的再现。例如,在人民币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场景———自选小商场。在教室里摆各种玩具、学习用品、儿童书刊,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共同演绎生活中的商品买卖。通过形象真实的场景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在生活中如何应用,并领略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与“数学”中理解数学。
三、联系生活实际,营造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思维开阔、敏捷,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学“上、下”这一课时,通过“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这些问题,使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初步感知了“上、下”的基本含义。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再通过做一些游戏,玩一玩,体验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练习中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练习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练习过程中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如,教学《乘法应用题与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课,在学生已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后,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小明今天中午放学后要到他外婆家吃饭,他每分钟走35米,要走15分钟,请同学们帮他算算学校到他外婆家有多远?同学们利用刚学会的数量关系算出了学校到小明外婆家的路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我们也能以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贯通,使学习、掌握、应用相统一,让学生始终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而言之,数学与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从而较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天元小学)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一年级数学作为数学启蒙阶段的教学,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学习,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师需将生活和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一课时,我把教学过程融入数学游戏中。首先创设情境,扮演熊妈妈,请三位学生扮演熊宝宝,熊妈妈从森林里采回又长又大的玉米烤熟。熊妈妈要求宝宝开动脑筋,谁能算出正确答案,谁就能第一个吃到玉米。我和三名学生先进行示范:先将几张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我扮演熊妈妈,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我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然后再让学生分组游戏。通过有趣的游戏,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不仅检验了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把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拉得更近了,使整堂课的气氛变得更加和谐与轻松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把数学知识结构通过一定的中介内化成学生认识结构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教具、学具、图片、模型的选择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并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生活的再现。例如,在人民币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场景———自选小商场。在教室里摆各种玩具、学习用品、儿童书刊,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共同演绎生活中的商品买卖。通过形象真实的场景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在生活中如何应用,并领略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与“数学”中理解数学。
三、联系生活实际,营造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思维开阔、敏捷,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学“上、下”这一课时,通过“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这些问题,使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初步感知了“上、下”的基本含义。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再通过做一些游戏,玩一玩,体验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练习中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练习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练习过程中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如,教学《乘法应用题与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课,在学生已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后,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小明今天中午放学后要到他外婆家吃饭,他每分钟走35米,要走15分钟,请同学们帮他算算学校到他外婆家有多远?同学们利用刚学会的数量关系算出了学校到小明外婆家的路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我们也能以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贯通,使学习、掌握、应用相统一,让学生始终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而言之,数学与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从而较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天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