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学古诗,要理解词句的意思,领会古诗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初步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是照自己的理解就意思讲意思,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一知半解是必然的,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如何利用古诗优美含蓄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诗境和诗情呢?我根据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归纳出以下几个教学要点: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如我在教《枫桥夜泊》一诗时问:“谁会唱《涛声依旧》这首歌?”这首歌应该来说还是比较流行的,很多同学一下子举起了手。我又问:“你们知道这首优美的歌曲是怎样来的吗?”很多同学都愣住了,随即我马上介绍:“这首歌是根据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改编的。这是怎样的一首诗呢?听老师把它朗诵给你们听。”这样一来,所有学生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又如,我在讲授《泊船瓜洲》一诗时,准备采用简笔画突破难点,同时加强朗读训练。我在导入新课时这样说:“谢老师特别喜欢朗诵,你们爱听吗?”许多同学都被这个奇怪的问题吸引住了,都说:“爱听!”紧接着我又问:“谢老师喜欢画画,你们要看吗?”学生更有劲了:“要看!”“好,接下来谢老师就给你们朗诵一首古诗——《泊船瓜洲》。”余下的课堂教学我就紧扣“怎么读”“画什么”“怎么画”等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发展学生想象力
古诗语言凝练,但它创造的艺术形象却是极其丰富和生动的。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挂图、板画以及语言描绘等方法,引导学生想象古诗的意境,填补其中跳跃的部分,使诗情画意在儿童头脑中构成画面,甚至是“小电影”。
像《枫桥夜泊》中那浓霜满天、寒气袭人、钟声缭绕、旅人惆怅的夜半图景;像《绝句》中那色彩明艳的黄、翠、白、青的颜色,那鸟鸣翠柳、白鹭飞天、窗含雪、门泊船的画面,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发挥学生的想象,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中看出一幅画来”,就不可能感受到这种美。
三、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
虽说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比较浅显,但是古今汉语毕竟有所不同,学生自读只能初步领略,而诗中很多词义现今已发生了变迁,这是学生理解古诗的难点,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例如:“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怜”是“爱”的意思:“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是“因为”的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形容词用作了动词,解释“只绿了”等等。老师如果不注意讲清这些差异,学生容易发生混淆。
我在教学“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可怜”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围绕“这个‘可怜’是不是我们平时说的‘非常可怜’的意思”展开讨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九月初三夜’怎么样”来学习“露似珍珠月似弓”,从而明白“露似珍珠月似弓”的“九月初三夜”是多么“可爱”啊!
四、加强朗读,渗透美育
诗歌语言优美、节奏鲜明、韵律和谐,不宜过多地分析,应加强朗读。所以“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从感情朗读中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加强感情朗读,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如《泊船瓜洲》一诗中,多音字就有五个:泊、间、数、重、还。为了让学生读准字音,我首先范读,接着让学生讨论“这首诗中哪几个字容易读错?”不仅纠正了读音,更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这样读。如“间”因为意思为“隔开”,所以读jiàn;“还”意思为“回家”,所以读huán;“重”因为解释为“层”,所以读chónɡ,还联想到了“风霜重重恶”“轻舟已过万重山”等因为都解释为“层”,也读chónɡ。
其次,朗读时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使诗句描画的情境展现出来,也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如《江雪》一诗,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诵,直至头脑中出现一幅大雪中栖鸟不飞、行人绝迹、孤舟独钓的图画。
还有,朗读古诗要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去读,印象就更加深刻。如《泊船瓜洲》一诗,通过“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学生体会到这首诗写出了王安石的思乡之情,老师通过进一步指导,学生才明白除了这句以外,其它几句也写出了这种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来读,学生就更加理解了诗歌的深层含义。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们只有不断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抚生路学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如我在教《枫桥夜泊》一诗时问:“谁会唱《涛声依旧》这首歌?”这首歌应该来说还是比较流行的,很多同学一下子举起了手。我又问:“你们知道这首优美的歌曲是怎样来的吗?”很多同学都愣住了,随即我马上介绍:“这首歌是根据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改编的。这是怎样的一首诗呢?听老师把它朗诵给你们听。”这样一来,所有学生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又如,我在讲授《泊船瓜洲》一诗时,准备采用简笔画突破难点,同时加强朗读训练。我在导入新课时这样说:“谢老师特别喜欢朗诵,你们爱听吗?”许多同学都被这个奇怪的问题吸引住了,都说:“爱听!”紧接着我又问:“谢老师喜欢画画,你们要看吗?”学生更有劲了:“要看!”“好,接下来谢老师就给你们朗诵一首古诗——《泊船瓜洲》。”余下的课堂教学我就紧扣“怎么读”“画什么”“怎么画”等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发展学生想象力
古诗语言凝练,但它创造的艺术形象却是极其丰富和生动的。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挂图、板画以及语言描绘等方法,引导学生想象古诗的意境,填补其中跳跃的部分,使诗情画意在儿童头脑中构成画面,甚至是“小电影”。
像《枫桥夜泊》中那浓霜满天、寒气袭人、钟声缭绕、旅人惆怅的夜半图景;像《绝句》中那色彩明艳的黄、翠、白、青的颜色,那鸟鸣翠柳、白鹭飞天、窗含雪、门泊船的画面,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发挥学生的想象,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中看出一幅画来”,就不可能感受到这种美。
三、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
虽说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比较浅显,但是古今汉语毕竟有所不同,学生自读只能初步领略,而诗中很多词义现今已发生了变迁,这是学生理解古诗的难点,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例如:“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怜”是“爱”的意思:“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是“因为”的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形容词用作了动词,解释“只绿了”等等。老师如果不注意讲清这些差异,学生容易发生混淆。
我在教学“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可怜”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围绕“这个‘可怜’是不是我们平时说的‘非常可怜’的意思”展开讨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九月初三夜’怎么样”来学习“露似珍珠月似弓”,从而明白“露似珍珠月似弓”的“九月初三夜”是多么“可爱”啊!
四、加强朗读,渗透美育
诗歌语言优美、节奏鲜明、韵律和谐,不宜过多地分析,应加强朗读。所以“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从感情朗读中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加强感情朗读,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如《泊船瓜洲》一诗中,多音字就有五个:泊、间、数、重、还。为了让学生读准字音,我首先范读,接着让学生讨论“这首诗中哪几个字容易读错?”不仅纠正了读音,更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这样读。如“间”因为意思为“隔开”,所以读jiàn;“还”意思为“回家”,所以读huán;“重”因为解释为“层”,所以读chónɡ,还联想到了“风霜重重恶”“轻舟已过万重山”等因为都解释为“层”,也读chónɡ。
其次,朗读时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使诗句描画的情境展现出来,也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如《江雪》一诗,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诵,直至头脑中出现一幅大雪中栖鸟不飞、行人绝迹、孤舟独钓的图画。
还有,朗读古诗要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去读,印象就更加深刻。如《泊船瓜洲》一诗,通过“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学生体会到这首诗写出了王安石的思乡之情,老师通过进一步指导,学生才明白除了这句以外,其它几句也写出了这种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来读,学生就更加理解了诗歌的深层含义。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们只有不断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抚生路学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