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文化课学习、平时训练和临场比赛。该文章对体校学生的特殊性分析了了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关键词】体校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对策
体校学生是一个优胜劣汰竞争十分激烈的群体,学生进入体校后的主要奋斗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运动员或成为大学的特招生,体育天赋一般而不能脱颖而出的体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的挑战。体校作为特殊的职业学校,既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任务,又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任务。随着竞技体育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增强和社会转型对体校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和提高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分析影响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高度重视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在生活、学习、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摆在体校面前十分重要课题。
1、体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1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体校学生心胸狭窄,个人主义严重,对规章制度、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熟视无睹,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自我控制、自觉管理能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悲观、苦恼、失望,不时出现焦虑、嫉妒、自私等心理偏差。
1.2 在文化课学习中,学习时间自由懒散,上课时无精打采,下课时精神抖擞,临近考试无紧迫感,考试后成绩好坏无所谓,甚至考场考试间还玩游戏、看小说,严重的甚至厌学、逃学。
1.3 在平时训练中,由于受到挫折而厌倦训练,造成对技术、战术的认识水平下降,训练时不配合,不响应,不执行训练计划,不按教练要求去做,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与教练发生冲突,对集体活动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偏激态度。
1.4 在临场比赛中,情绪波动,心理紧张,作风不顽强,意志不坚定,一时失利便兵败如山倒,甚至出现罢赛、退赛、抗议裁判不公等违反赛风赛纪的行为。
2、影响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体校学生既是要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又是要完成训练比赛任务的运动员。因此,影响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非常复杂多元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普遍因素和特殊因素。
2.1 普遍因素。作为学生,体校学生与普通在校学生一样,其心理健康受到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普遍因素的影响。
2.1.1 自身因素。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而体校学生正处在身体急速发展时期,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易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这时期他们的思维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1.2 家庭因素。孩子最初体验生活的场所是家庭,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影响极大。一般来说,父母心烦不安,心情忧郁,胆小怕事,常感恐惧,内心常有矛盾和冲突,人际关系较差,不能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用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等等,这些不良的心理状况和不健康的行为对小孩有很大的影响;有的父母品行不端,作风不纯,举止不雅,言谈过俗等,无法合理管教孩子,孩子不信任父母,易产生烦恼、怨恨、虚伪、自私等不良心理;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心理。
2.1.3 学校因素。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传统的学校教育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事物的方式,不够尊重,甚至以教师本身的好恶来评定学生,从而给一些学生带来心理压力,而且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2.1.4 社会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竞争加剧、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变革频繁、不稳定因素增多(如暴力拆迁、冤假错案、贪污腐败等)、生活压力增大等原因,会造成人们精神压力大,挫折感增多,不平衡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安全感水平下降,这一切都可能成为导致中小学生情绪不稳定的因素。另外,大众传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传媒中一些暴力、色情、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内容的传播、渲染,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和价值观的发展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沉溺于网吧、迷恋于网上游戏,可能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2.2 特殊因素。作为运动员,体校学生与其他普通学校学生不同,其心理健康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2.1 体校学生相对年龄偏小,文化课素质较低,平时训练时间长、强度较大,对吃苦耐劳精神要求高,竞争激烈程度要求心理承受能力大等等。
2.2.2 体校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成长,已使他们感到长大成人意识的增加,无疑会产生他人尊重自己言行举止的想法。然而由于体校训练及管理模式的特点,教练员至高的权威,使得有在训练过程中,基本上处于简单被动服从的境地。而当他们的行为取向总是得不到尊重和理解时,就会引发焦虑不安心理。
2.2.3 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冲突,也是导致部分体校生萌生焦虑不安心现的原因之一。运动成绩难有大的突破的学生想多花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以为今后考取高校做准备,但紧张的训赛,使他们心身疲惫不堪,运动成绩较好的学生被教练强化训练,占用不少学习时间,文化成绩比较差,想提高又承受不了学习与训练的双重压力。不少体校生因对自己前途“惘然”而感到焦虑不安。
2.2.4 没有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体校目前一般没有配备专职心理教师,而一些教练员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难以意识到某些学生可能会因不适应学习与训练的双重压力而萌生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心病”的恶性循环。
3、体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目前,体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体校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给训练工作和教育管理造成较大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力措施,在体校学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因素。
3.1 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通过讲座,班会课等形式,普及心理学知识,达到提高运动员健康人格水平的目的。
3.2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胸襟开阔,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拘泥于个人的感情,遇到困難和挫折能用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去对待,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
3.3 从管理上对学生要有一个合适的安排,从专业的选择、课程的设置,学习、训练时间的安排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和压力,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使其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在与同学、队友交流中取长补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4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帮助学生消除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因素,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情绪上排除疏导运动员的感情冲突,疏导他们改善认识结构。在生活和训练中建立与人相处的和谐关系,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5 优化训练环境,活跃训练气氛。环境对人的大脑活动和心理健康影响很大,优美的训练环境,丰富多彩的训练方法,既能使运动员赏心悦目,产生一种舒适感,又能使他们心情保持愉快,缓解紧张心情和焦虑的情绪。
3.6 教练员应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让学生的心理状态控制在最佳范围内。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摆脱消极心理的方法,使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为完成繁重的学习和艰苦的训练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标本兼治,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同时,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心理,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抓准学生的思想苗头,及时矫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的认识和想法,尤其要注意配合班主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创树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和训练文化环境,切实把教书育人和运动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为培养合格的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北京.
[2] 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
[3] 李兰芳: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若干思考[J].
[4]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
【关键词】体校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对策
体校学生是一个优胜劣汰竞争十分激烈的群体,学生进入体校后的主要奋斗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运动员或成为大学的特招生,体育天赋一般而不能脱颖而出的体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的挑战。体校作为特殊的职业学校,既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任务,又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任务。随着竞技体育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增强和社会转型对体校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和提高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分析影响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高度重视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在生活、学习、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摆在体校面前十分重要课题。
1、体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1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体校学生心胸狭窄,个人主义严重,对规章制度、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熟视无睹,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自我控制、自觉管理能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悲观、苦恼、失望,不时出现焦虑、嫉妒、自私等心理偏差。
1.2 在文化课学习中,学习时间自由懒散,上课时无精打采,下课时精神抖擞,临近考试无紧迫感,考试后成绩好坏无所谓,甚至考场考试间还玩游戏、看小说,严重的甚至厌学、逃学。
1.3 在平时训练中,由于受到挫折而厌倦训练,造成对技术、战术的认识水平下降,训练时不配合,不响应,不执行训练计划,不按教练要求去做,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与教练发生冲突,对集体活动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偏激态度。
1.4 在临场比赛中,情绪波动,心理紧张,作风不顽强,意志不坚定,一时失利便兵败如山倒,甚至出现罢赛、退赛、抗议裁判不公等违反赛风赛纪的行为。
2、影响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体校学生既是要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又是要完成训练比赛任务的运动员。因此,影响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非常复杂多元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普遍因素和特殊因素。
2.1 普遍因素。作为学生,体校学生与普通在校学生一样,其心理健康受到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普遍因素的影响。
2.1.1 自身因素。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而体校学生正处在身体急速发展时期,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易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这时期他们的思维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1.2 家庭因素。孩子最初体验生活的场所是家庭,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影响极大。一般来说,父母心烦不安,心情忧郁,胆小怕事,常感恐惧,内心常有矛盾和冲突,人际关系较差,不能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用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等等,这些不良的心理状况和不健康的行为对小孩有很大的影响;有的父母品行不端,作风不纯,举止不雅,言谈过俗等,无法合理管教孩子,孩子不信任父母,易产生烦恼、怨恨、虚伪、自私等不良心理;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心理。
2.1.3 学校因素。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传统的学校教育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事物的方式,不够尊重,甚至以教师本身的好恶来评定学生,从而给一些学生带来心理压力,而且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2.1.4 社会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竞争加剧、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变革频繁、不稳定因素增多(如暴力拆迁、冤假错案、贪污腐败等)、生活压力增大等原因,会造成人们精神压力大,挫折感增多,不平衡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安全感水平下降,这一切都可能成为导致中小学生情绪不稳定的因素。另外,大众传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传媒中一些暴力、色情、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内容的传播、渲染,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和价值观的发展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沉溺于网吧、迷恋于网上游戏,可能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2.2 特殊因素。作为运动员,体校学生与其他普通学校学生不同,其心理健康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2.1 体校学生相对年龄偏小,文化课素质较低,平时训练时间长、强度较大,对吃苦耐劳精神要求高,竞争激烈程度要求心理承受能力大等等。
2.2.2 体校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成长,已使他们感到长大成人意识的增加,无疑会产生他人尊重自己言行举止的想法。然而由于体校训练及管理模式的特点,教练员至高的权威,使得有在训练过程中,基本上处于简单被动服从的境地。而当他们的行为取向总是得不到尊重和理解时,就会引发焦虑不安心理。
2.2.3 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冲突,也是导致部分体校生萌生焦虑不安心现的原因之一。运动成绩难有大的突破的学生想多花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以为今后考取高校做准备,但紧张的训赛,使他们心身疲惫不堪,运动成绩较好的学生被教练强化训练,占用不少学习时间,文化成绩比较差,想提高又承受不了学习与训练的双重压力。不少体校生因对自己前途“惘然”而感到焦虑不安。
2.2.4 没有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体校目前一般没有配备专职心理教师,而一些教练员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难以意识到某些学生可能会因不适应学习与训练的双重压力而萌生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心病”的恶性循环。
3、体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目前,体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体校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给训练工作和教育管理造成较大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力措施,在体校学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因素。
3.1 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通过讲座,班会课等形式,普及心理学知识,达到提高运动员健康人格水平的目的。
3.2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胸襟开阔,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拘泥于个人的感情,遇到困難和挫折能用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去对待,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
3.3 从管理上对学生要有一个合适的安排,从专业的选择、课程的设置,学习、训练时间的安排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和压力,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使其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在与同学、队友交流中取长补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4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帮助学生消除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因素,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情绪上排除疏导运动员的感情冲突,疏导他们改善认识结构。在生活和训练中建立与人相处的和谐关系,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5 优化训练环境,活跃训练气氛。环境对人的大脑活动和心理健康影响很大,优美的训练环境,丰富多彩的训练方法,既能使运动员赏心悦目,产生一种舒适感,又能使他们心情保持愉快,缓解紧张心情和焦虑的情绪。
3.6 教练员应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让学生的心理状态控制在最佳范围内。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摆脱消极心理的方法,使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为完成繁重的学习和艰苦的训练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标本兼治,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同时,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心理,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抓准学生的思想苗头,及时矫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的认识和想法,尤其要注意配合班主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创树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和训练文化环境,切实把教书育人和运动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为培养合格的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北京.
[2] 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
[3] 李兰芳: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若干思考[J].
[4]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