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断离孩子不易
9月份,好友晚霞姐的儿子上了寄宿制高中,晚霞姐的生活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她突然严重不适应。
这些年,晚霞姐全职在家陪着儿子成长,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辅导儿子的学习。每天都围着孩子打转。孩子猛然离开她,她一下子不知道做什么好了。她不敢闲下来,爱人去上班后,她坐在空荡无声的屋里,就是种折磨。
于是,她就天天往外跑,往人多热闹的地方跑。跑菜市场买菜;逛商场购物;转公园观景……在儿子住校后的两三个月,我天天见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自己的行踪。今天跑到一个地方,明天又跑到另一个地方拍照“打卡”。
开始我还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点赞、评论两句玩笑话。后来我连个赞都不忍心点了。因为我知道,她是利用行走,利用购物或溜圈,来填补跟儿子分离后的空虚和不适感。
正如晚霞姐在电话里跟我说的:“我发现不是儿子离不开我,而是我更离不开儿子。这些年我为他奔波忙碌,突然间,他不需要我了!我觉得自己一下子成了一个没用的人……”听得我差点儿哭了。
孩子断离父母更难
父母断离孩子不容易,相比之下,孩子断离父母更艰难。仍然记得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早上送她去幼儿园,对她来说都是一场痛苦的分离。
从早上叫她起床就开始闹情绪,一想到要去上幼儿园,她就哼哼唧唧不高兴。嘴里喊着:“我不想去幼儿园,我想跟妈妈在一起。”
那段时间她变得特别粘人,吃饭也偎在我身上。我能理解,对于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女儿来说,她正被分离焦虑折磨着。所以每天我都尽量多抱抱她。有时送她去上学的路上也抱她一会儿或背她几步。
每次把她送到幼儿园,我要离开时,女儿的分离焦虑达到了高潮,很多次她都紧紧拉着我的手不松开。当我强行一根根掰开女儿的手指,当老师从我身边近乎强行抱走女儿时,我这当娘的心真都快碎了。
有时恨不能想:干脆不让她上幼儿园了,干吗让她受这种分离折磨?但也只是想想,我知道她早晚是要学着离开我,去独立应付生活的。
女儿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适应离开妈妈的幼儿园生活。后来她提出把我和她的一张合影带到幼儿园,放在枕头下面。女儿说午睡想我时,就拿出来看看照片上的妈妈。
每次想到这我就想哭又想笑。哭的是孩子跟妈妈分离是多么可怜;笑的是女儿终究学会了坚强地面对与妈妈分离。
亲子一场,是一程早有“预谋”的断、舍、离
【断】
从孩子出生伊始,父母就在全方位地照顾孩子的吃穿住用行。可以说,再没有一种照顾,比父母照顾孩子更周到细致。
但是随着孩子一年年长大,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照顾应该是在逐渐减少的。比如,孩子该自己吃饭了,就断掉喂饭;孩子会穿衣了,就断掉帮忙穿衣;孩子能自己收拾东西,就断掉父母的代劳……父母只有及时断掉帮助,孩子才能及早断掉对父母的种种依赖。
有一次毕淑敏的儿子感冒了。她问儿子:“你生病了怎么办?”他脱口而出:“找妈妈啊。”
“假如妈妈不在呢?”“找爸爸啊!”
“爸爸也不在呢?”“那我就先忍着,等你们回来。”
看看,这就是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之心。有事就想到:找父母。毕淑敏为了断掉儿子的依赖思维,就让儿子自己去看了一次病。结果他也做到了。
父母及早断掉对孩子的照顾和帮助,孩子才能断掉“有事找父母”的依赖心理,才会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舍】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不舍,恐怕就是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吧。看到孩子吃苦,父母心疼得受不了。其实,孩子还是要从小学着吃点苦的。儿时吃得了小苦,长大才能吃得起大苦。毕竟谁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邻居婉儿妈就是个舍得让孩子吃苦的智慧妈咪。由于她上班的地方远,经常中午不回家,她很早就教会了婉儿做饭、加热饭。婉儿和弟弟中午经常是自己吃饭,自己午睡,自己上学。
有一天中午,婉兒妈让我帮忙去她家看看姐弟俩,他们的电话打不通。我去到一问,原来是电话手表没电了,姐弟俩已经午睡醒,正收拾东西去上学。婉儿上小学,弟弟上学前班。婉儿老练地给她和弟弟各装了杯水,两人穿好衣服,收拾好书包,前后不超过五分钟就出门了。两人走着去上学,婉儿还要负责把弟弟带到马路对面的学前班。
适当让孩子吃点苦,孩子的自理能力更强。孩子吃过的苦头,都会成为他成长路上财富。
【离】
我们常觉得孩子离不开父母,其实只要给孩子机会去锻炼,你会发现,孩子的能力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中的小丑鱼爸爸马林,像极了我们很多父母,不敢让孩子离开身边。即使送儿子尼莫去上学,也逗留很久不放心离去,跟老师各种交待:“他的鳍很小,游泳不方便,我一般十分钟让他休息一下……”
没想到一次意外,尼莫被人类抓走,完全离开了爸爸的庇护。马林快担心疯了,一路寻找儿子。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离开爸爸的尼莫却展现出了他聪明、独立的一面,最终力尽艰难,他勇敢返回大海,跟爸爸团聚。
通过这次断离,马林终于对儿子刮目相看,放心地对儿子说出了一句:“我知道你能!”之前他总是说儿子这不行那不行。
适当让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和庇护,让孩子自己去独当生活和学习的一面,才更能激发孩子的自身潜能。也让孩子知道他自己有多棒!
孩子有多独立,父母就有多放心。
亲子一场,就是一程父母早有“预谋”的断、舍、离。当断则断,及时放手;当狠心则狠心,舍得让孩子吃苦;当分离则分离,给孩子施展身手的机会。
而不是说一直把孩子攥在手里,等他长大了突然一下子放手。那样的话,父母和孩子都会不适应。从小一点点放手,给孩子和自己一个断舍离的缓冲期。这样的放手,父母更放心,孩子更有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