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会计人员能力体系的构建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fish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人员的能力培养不仅是会计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推进会计行业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但目前关于如何构建会计人员能力体系并没有取得共识。本文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会计人员能力体系。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会计人员能力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张彩平(1977-),女,湖南浏阳人,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理论和环境会计;阳秋林(1964-),女,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审计处副处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责任会计。(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培育课题:“基于“社会责任理念”的会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PP035)、南华大学高等教育改革与研究课题“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08GJY26)的研究成果。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各层次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更是保证为公众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服务以及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稳健发展和市场经济健康有序推进的客观需要。因此,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1990年9月发表的状况公告第一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1]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统一化和规范化的进程,并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2002年,财政部曾召开与会计工作相关的 8个单位负责人会议,期间就涉及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建设问题,就此财政部成立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项目研究课题组,从会计岗位资格能力框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能力框架和会计从业资格能力框架等不同层面研究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这标志着我国全面构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正式开始。[2]会计人员能力建设从此引起了学术界、实业界的强烈关注,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到目前为止,就如何构建我国会计人员能力体系还没有取得共识,从而影响了会计人员目标的实施和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因此,对会计人员能力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探讨我国会计人员能力体系的构建。
  一、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对会计人员能力体系构建的指导作用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在探索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3]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提交给联合国大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发展能力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共同进步”的观点迅速在国际上形成共识。
  可持续发展思想要求以发展的、创新的思路来发展会计教育。因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全球化、网络化、高新技术化和知识化的新经济时代对会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教育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会计教育模式与教育思路,代之以创新性的、开放的会计教育。只有这样,会计教育才有可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所坚持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我们所要培养的面向国际、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强能力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会计人员是一脉相承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知识是人通过学习所拥有的,社会由于追求知识而真正回归到人本身,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由于追求知识而使人成为有能力并在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因此,以人为本进一步就是以人的能力为本。知识经济时代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时代,这样的社会本质上要求确立能力本位的核心价值观。知识经济的到来意味着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支配和操纵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主导力量。[4]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是能力的力量在起作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的是人的能力。[5]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大学会计教育中,会计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运用会计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具备这种能力,会计人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会计人员才会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会计人员能力体系的构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研究成果,对于构建适合我国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体系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1.国外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
  (1)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最早进行会计人员的能力研究,并于1967年发布了《职业知识框架》,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必备知识的范围。1999年,AICPA发布了《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该框架包括了会计行业普遍适用的能力,列出了包括功能性胜任能力、个人胜任能力和广泛的经营视野等3类核心胜任能力。功能性胜任能力包括决策模型、风险分析、计量、报告、研究、技术;个人胜任能力包括职业行为、解决问题、人际交往、领导能力、沟通、项目管理、技术;广泛的经营视野包括战略性、批判性思维,行业、分部视野,国际性、全球性视野,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视野,市场、客户中心,技术。
  (2)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1996年发布了国际教育指南修订版第9号(IEG9)《预备教育、专业胜任能力评价及职业会计师的实践要求》,将会计教育和实践的目标定位于使会计师能为职业界和社会做出贡献,提出会计教育应使会计师具备持续学习的技能以及对变化的适应性,同时还将会计人员的能力划分为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提出宽基础的会计教育。
  (3)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AS)于1986年就开始运用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研究注册会计师的能力框架,并于2000年发布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列示了各领域职业会计师所需的147项能力。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于2004年发布了《特许会计师能力图》,同年又发布了《候选特许会计师能力图:CAS职业能力的理解》,从胜任能力和胜任领域两个层面设计会计师的能力图。
  综述国外研究成果可知,国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但普遍认为会计人员应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长远发展能力。同时,各国或国际组织还提出具体的框架和指南以指导和推进会计教育的改革和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这对于该问题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2.我国会计人员综合能力框架体系的构建
  (1)国内关于会计人员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就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许萍(2006)通过分析国内外用人单位招聘意向,指出国内外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有其相似之处,都要求各层次会计人员应拥有多项会计工作能力,特别是职业技能,而且国内外用人单位都比较关注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学历。因此认为会计人员的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6]李锋、柴庆孚(2008)在 2007 年针对华东地区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企业对我国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最新的专业知识、 相关的政策法规(32.61%)、数理统计、专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22.55%)、现代管理理论及方法(18.75%)和会计职业道德(26.09%),此外还认为会计人员应具有“经验积累以及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团队合作能力及管理沟通能力”、“事前决策与事中控制能力”。[7]李永红(2005)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会计职业胜任和情商两种能力,其中会计职业胜任能力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判断能力、职业处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战略观察与决策执行能力;情商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能力、自我调节、目标激励、社交技巧等能力。[8]
  综上可知,我国会计学者对会计人员能力培养非常重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培养会计人员能力的方法和对策。但是,对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培养会计人员能力缺乏系统性探讨,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2)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会计人员能力体系的构建。个体的能力是多种能力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卓越的绩效是多种能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依靠单个能力要素不可能取得理想的业绩。一个会计人员要想成为有能力的会计师,必须具备一系列能力(包括品质、知识、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等),即需要一个能力体系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具备一系列能力的会计人员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体系应包括以下能力(见图1):
  1)职业胜任能力。1993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班舍(Lyle M.Spencer)在其著作《工作胜任能力》(Competence at Work)中给出了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即胜任能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即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9]由于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职业,有着严格的准入标准和专业准则,要胜任会计工作必须具备以下专业能力:
  ①扎实的专业基础。会计是一门运用其特有的会计法规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学科。在对经济业务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税法、经济法等知识,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精通每门课程,还需要将这些课程融会贯通,只要这样才能真正全面、综合地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
  ②娴熟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区分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的根本分界线。技能是胜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娴熟的专业技能使会计人员在坚持会计法规的基础上灵活处理单位的经济业务,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技能是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是体现会计人员胜任能力的重要标准。
  ③恰当的职业判断能力。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在会计处理者,如何确定资产减值的方法和程序,如何审慎而恰当地运用公允价值,如何兼顾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谨慎性等问题都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强弱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而也是会计人员胜任的重要衡量标准。
  ④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已取得共识,由此也产生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在会计处理中如何坚持原则,拒绝做假帐,除了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外,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特别是诚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说安达信对“安然”的助纣为虐导致了其关门的话,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也必将导致其前途的毁灭。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胜任能力的必须也是基础。
  2)职业发展能力。在我国所有高校中,绝大部分院校设置有会计学专业。有数据表明,每10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由此可见会计专业学生的数量之巨。但是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执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共有956万,其中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只有6.8万,占0.7%;具有会计师资格的有115万,占12%;为什么庞大的会计人员队伍中高层次会计人员如此缺乏?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会计人员缺乏职业规划。因为相比于初级会计人员,对高级会计人员的要求要高得多。由此可知,会计人员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高层次发展,职业规划能力不可或缺。职业规划能力具体可表现为:
  ①长远规划能力。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了规划能力对成功的极端重要性。会计人员要从初级成长为高级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决策能力、系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协调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能力。由于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取得,更需要进行长期的规划。
  ②终身学习能力。身处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需要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加深所带来的经济业务的复杂性需要会计人员更深刻理解经济业务的性质和财务会计知识,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会计人员不仅要理解这些技术所带来的变化,更要能运用这些技术来为会计决策和会计处理服务。总之,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会计人员知识的更新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责任意识。仲大军(2002)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方面。[10]在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日益恶化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应该承担起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资金管理者的会计人员,也应该为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①坚持诚信原则。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也是一个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失真的会计信息造成资源无效配置,使稀缺的资源无法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使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因此,会计人员坚持诚信,不做假帐,不仅是职业道德问题,更是会计人员履行社会责任的大问题。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会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
  ②参与环保决策。工业革命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的恶化。环境保护已是刻不容缓。会计人员也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环境保护。会计人员利用会计信息加强资金的管理,参与企业的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整个决策过程,使资金用在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技术和设备上,从资金管理角度实施环境保护。
  总之,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构建会计人员能力体系不仅符合会计教育改革的目标,也对会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指导作用,是未来会计人员培养模式的较好选择。
  
  参考文献:
  [1]汤湘希.美国会计教育概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3,(10):75-79.
  [2]周宏,张巍,等.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员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83-90.
  [3]王军.循环经济的理论与研究方法[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28.
  [4]韩庆祥.能力本位[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55.
  [5]许萍.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6.
  [6]许萍.会计人员能力社会需求的国际比较——国内外用人单位招聘意向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7-61.
  [7]李锋,柴庆孚.会计人员能力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调查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7):18-19.
  [8]李永红.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结构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5,(9):90-92.
  [9]王继承.谁能胜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8.
  [10]仲大军.当前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J].经济与社会观察,2002,(6):45-47.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要:在信息社会,符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身势语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和交际的符号,具有物质和抽象两方面的思想内涵。为了说明身势语的符号机制,需要引入隐喻这个概念。身势语表达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时还需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这个过程正是隐喻的核心,它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作不寻常的并列,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不熟悉事物的认识。身势语的这种隐喻表达在交际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和烘托作用。  关键词:身势语;符号;
期刊
摘要:在社会多元化和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社会各种需求对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但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迟缓和乏力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新公共管理主义主张市场中心论,主张政府职能集中于基础科技和义务教育等核心公共服务领域,主张私人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参与半公共产品的提供,提倡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政府与市民社会的合作。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
期刊
摘要:针对状态检修基本原理及结合保定供电公司输电线路停电检修的实际,提出开展状态停电检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根据实例分析和研究,逐步探索适应于输电专业220kV以下电压等级设备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输电;状态检修;状态评价;在线监测;检修周期  作者简介:崔鸿斌(1978-),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保定供电公司线路工区,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调度运行、电力线路检修管理;王晓静
期刊
摘要:随着北京市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迫切要求建立多导向、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结构与之相适应。建立北京市属高校分类体系,可引导市属高校改变盲目追求层次全、规模大的现状,使市属高校合理定位、各司其职、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分类体系的建立应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以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合理定位,从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角度选取指标,采用实证的方法
期刊
摘要:本文在阐述综合资源规划的涵义、核心理念及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对综合资源规划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实施综合资源规划的障碍、智能电网的特点、智能电网对综合资源规划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并针对如何建设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综合资源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智能电网;综合资源规划;互动电能  作者简介:谢传胜(1965-),男,江西大余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市场、电
期刊
摘要:文章从社会对人才的标准、需求及人才分工入手,提出了独立学院培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定位。同时针对当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并结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工程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看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类;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亚(1979-),男,湖南岳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师,助教,主要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说明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出提升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努力方向,要做关爱学生的贴心人,做学生宽容、大度的知心朋友,做学生诚实、守信的榜样,做知识渊博的引路人。  关键词:辅导员;人格魅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简介:羿宗琪(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研督导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
期刊
摘要: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能源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从现实出发,以提高政府可再生能源管理效能和管理能力为目标,通过不断的管理体制创新,逐步建立起符合可再生能源发展要求的现代管理体制。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管理体制;现状;完善对策  作者简介:李慧(1984-),女,河北高碑店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荀振芳(1966-),女,河南三门峡人,华北电力大学
期刊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研究的重点所在。本文分析了高校自动化专业教育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从其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评测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入手,探索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自动化;创新;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徐和飞(1963-),男,浙江江山人,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控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大学专业课教师的职业特点,运用归纳的研究方法,提炼了大学专业课教师的绩效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大学专业课教师绩效的措施,为高校专业课教师绩效管理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大学专业课教师;绩效特征;绩效管理  作者简介:崔乃鑫(196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辽宁 阜新 123000)李诚丞(1985-),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