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势语符号的隐喻色彩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社会,符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身势语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和交际的符号,具有物质和抽象两方面的思想内涵。为了说明身势语的符号机制,需要引入隐喻这个概念。身势语表达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时还需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这个过程正是隐喻的核心,它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作不寻常的并列,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不熟悉事物的认识。身势语的这种隐喻表达在交际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和烘托作用。
  关键词:身势语;符号;信息;交际;隐喻
  作者简介:祁文婷(1974-),女,甘肃西和人,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心理语言学;蔡兰珍(1965-),女,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论研究。(甘肃 兰州 730070)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感情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惟一的手段。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当说话人希望强调言语内容,并把自己的情感直接传递给受话人时,还经常要借助非语言交际手段,身势语就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身勢语作为人们信息传递的符号,在人类信息传播和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身势语的隐喻色彩,深入解析身势语符号的隐喻化,以期探求身势语的信息表达机制。
  一、身势语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身势语也称作体态语、态势语、肢体语等,是指在交际活动中不用语言形式表达的,而是借助身体某部位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综合性信息传递手段和系统。我们的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坐立姿势、手势和身体某一部位的移动、身体的接触、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诸如瞪眼皱眉、点头微笑、耸耸肩膀、一言不发等,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发出某种信息,表达某种意思。借助手势和其他的语言符号形式记录下来,形成独立的非言语符号系统,人们运用这个符号系统表情达意,实现交际目的。
  就交流思想感情和表达处世态度而言,交际学家认为身势语所传递的信息比语言更为重要。人类的信息传递如果单凭言语,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人们的社会生活将会变得索然无味,社会交际似乎成了一个十分机械的过程。倒是这种无声语言身势语,发挥了虽不能言传却能意会的微妙作用。Goffman曾经说过:“即便一个人可以不讲话,但他不能阻止用身体语言交流。他可以讲话或不讲,但他不可能什么都不说。”[1]同样David Abercrombie也对此指出:“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2]也就是说,人们可用其身体不同部位“说话”,这种非语言行为在整个交际过程中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态度、心理活动和价值取向。美国著名的非语言交际学者阿尔迈·迈赫皮思博士研究表明:人们传收信息总量的百分之七是语言传递的;百分之三十八是根据语言如何表达的——音调、音高、音幅的变化和辅助语言的质量;百分之五十五是依靠非语言手段——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等方式传收信息的。[3]由此可知非语言交际手段在人们交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身势语当然也就成了重要手段之一。
  对身势语的研究,我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诸子,外国最早可追溯到希腊时期。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更明确指出:“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够理解。” [4]
  对身势语的正式研究始于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72年,达尔文出版了《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对人类与动物的心理活动和表达感情的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详细描写。对身势语全面系统的研究始于195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帕洛阿尔托的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由精神病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等组成的研究人员在一起分析记录在影片上的真实的互动片段。从这时起,西方的学者们对英美国家的身势语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美国人类学家伯德惠特尔(Birdwhitell)的《体语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Kinesics》) (1952)一书建立了身势语的概念体系,他把具有意义的人体动作归纳成基本单位,说明哪些身体行为是约定俗成的,并给它们相应的符号,全面阐述了身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为身势学的研究起了奠基作用。同时,美国的另一位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erd T·Hall)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对不同民族的非言语交际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于1959年出版了《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 (1959)一书,阐述了文化因素在交际中的作用,揭示出用身体语言进行交际的奥秘,为身势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丰富的材料。20世纪60年代身势语的研究蓬勃发展,人们开始对人体各部位产生的动作进行研究。这一时期代表人物要数埃克曼(Ekman)、弗里森(Friesen),他们对身势语的形成因素、使用和编码进行了研究。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英语界、心理学界、社会学界的学者们在注重语言研究的同时,开始对身势语进行研究。如耿二岭的《体态语概说》(1988)集中介绍了英美国家身势语表达的文化含义;钱冠连在《面像身势与话语必须和谐——一条会话合作原则》(1989)一文中,从“面像与话语和谐”原则与Grice四准则的关系以及该原则的美学价值等方面分析了面像(面部表情)与话语和谐一致的关系,以及对会话所产生的意义,使身势语的研究与语言学领域的相关理论相结合。
  二、有语言符号特性的身势语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有句名言: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是人的本质,人是自然宇宙与符号“宇宙”的一个中介。“如果说认知属于个人符号行为,那么,交际则是人际间的符号行为。” [5] 因此,身势语具有语言符号特征。
  1.经典符号观
  迄今所出现的符号界定及其理念,当以索绪尔符号思想的应用度最高,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第一次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肯定符号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因此他被尊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符号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结构主义符号学,即从语言学外推的各种理论。索绪尔表示,语言是一套能使人们彼此交流的符号或信号系统。他使用了“词汇的意义(lexicon of signification) ”:一组由“符号”、“能指”和“所指”组成的术语解释语言系统。符号学大量地涉及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指是表达其他事物的事物,所指是能指所表达的事物意义,它们合起来成为符号。符号是任意的,没有任何符号注定指代任何事物。特定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完全是约定俗成的。[6]
  2.身势语的符号特性
  在信息社会,符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语言、文字、体态,是人类最常用的三大交际符号工具,有很多学者认为,论资格应以体态为最老,语言次之,文字又次之。体态符号作为由人体姿态发出信息的一种复杂的身势语符号系统,又分为面部表情符号、身姿符号、体动符号、体距符号等。
  巴赫金认为:“任何意识形态的符号不仅是一种反映,一个现实的影子,而且还是这一现实本身的物质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符号思想现象都有某种物质形式:声音、物理材料、颜色、身体运动等等。”[7]在具体的文化事物中,文化事物分为两方面:一是物质表现方面,就是能指,身势语就是具体物质表现,如:手势、表情、神态、身姿、体动、体距等;二是其所代表的思想内涵,也就是所指。身势语有着一定含义,这两方面是不可分的。客观存在的具体的身势语和其所表达的意义相互联系,相互对立,不可分离。例如,演员表演时的自然手势(身体运动)既是物质的,又具有符号意义。因此,身势语是一种有语言符号特性的信息传达符号,具有物质和抽象两方面的思想内涵。
  三、身势语符号的隐喻化
  今天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已不仅仅是修辞学,而是与明喻、夸张、顶针等并列的一种修辞手段。它是我们认识日常事务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我们要认识和描写以前未知的事物,必须依赖我们已经知道的概念及其语言,身势语表达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时还要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这个过程正是隐喻的核心,它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作不寻常的并列,从而加深了我们对这一不熟悉事物的认识。
  1.隐喻与隐喻产生的符号学分析
  隐喻,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人们主要是从修辞学的角度加以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随着这本书的问世,人们开始认识到隐喻是在借助一个相对具体的概念域去说明或理解另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域。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隐喻(metaphor)又叫暗喻。隐喻不同于明喻(simile),隐喻把本体(tenor)和喻体(vehicle)说成是一致的,而明喻把本体和喻体说成是相似的。隐喻不用像as、like……之类的比喻词,直接把本体说成是喻体;有时句中出现喻体,而没有出现本体,这种隐喻含蓄,意义很难让人领悟。
  根据Lakoff和Johnson所述:英语大约有70%的表达方式是隐喻的。[8]由此可见,隐喻作为重要的认知方式,在身势语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语言符号不是对应于客观的外部世界,而是与认知参与下形成的概念结构相一致。从本质上讲,人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而概念隐喻是通过语言隐喻体现出来的。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
  从理论上说,符号所指的外延性是无限的。正是这种无限的外延性可以从某个角度解释隐喻的生成。简单地说,隐喻的生成就是将一个领域的概念和原理移植到另一个领域中。在移植过程中,移植前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合并在一起,共同成为移植后符号的能指,由此语言不断获得新的所指意义,即隐喻意义。所以,隐喻的生成过程就是认知主体参照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去认识、思考、经历、对待新鲜的、无形的、抽象的或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的认知过程。在这一认知过程中,人的认知、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和语言符号的情景语境可谓三大不可或缺的要素。
  2.解析身势语符号的隐喻化
  语言符号具有隐喻特点,身势语也常带有隐喻色彩,如当一个人说谎时,有时会用手遮住嘴或把手指交叉在身后。也就是说,手势的动作说明他在说谎。人体语言的隐喻性还在于:说话者的某种动作可以证实同时发生的另一种动作的真实性和含义。身势语中的某些表情、姿势、动作受人的潜意识支配,而人的潜意识是不能伪装的。人们更关注交谈者间接的、隐蔽的信息,也会更相信身势语所表达的内容。例如,当推销员推销商品时,如果顾客不停地用脚敲地板或者来回走动,或者用手指敲桌子时,表明他对你的推销很不耐烦;而如果顾客坐在沙发上身体向前倾、面部表情很温和,表明他对你所提供的信息很感兴趣。所以我们必须把对方的口头语言和身势语加以对比,以了解其内心世界的真实思想隐喻化,而不能仅观其表,听其言。所以,弗洛伊德认为,“所有凡人掩盖不了自己,如果他口唇静止,手指在轻轻击节,则秘密会从他的每个毛孔中流溢出来。”[9]这就是说人们可用其身体不同部位“说话”,身势语在交际过程中,最能反映说话人真实的情绪和态度。
  身势语是非语言符号中最丰富的一种语言,数十年来,对身势语的分类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根据在非语言语交际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埃克曼(Ekman)和弗里森(Friesen)分类法,对身势语符号的隐喻色彩进行深入分析。
  (1)象征性动作(Emblems)。这是根据皮尔士(Peirce)对于符号的分类而提出的:类象符号(icon),指示符號(index)和象征符号(symbol)。如果符号与其代表的物体间的关系两者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它们的代表关系只是一种约定俗成,如黑色臂环代表哀悼,这种符号即象征。作为无声语言符号,象征性身势语通常具有抽象的内容,它受民族(或团体)、文化、习俗、传统影响而形成。例如,胸前划十字,本为宗教手势,即信教人划十字,这一手势的隐喻含义表示祝福、祈祷,而现实生活中,非信教人也往往运用这手势,期望一切均好,不要发生不幸。按照隐喻的典型表现形式“A is B”的符号学形式,“A”就是胸前划十字,“B”就是祈福好运。隐喻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中对本体和喻体的认识也有了质的飞跃,不再认为把乙物比作甲物,而是理解成甲物就是乙物。
  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4世纪,古罗马奴隶主为了取乐常让奴隶彼此角斗或与野兽搏斗。在胜利的角斗士被赏以棕榈枝,而被击败的角斗士其命运则取决于观众的手势。观众大拇指朝上,就可以饶他的命;大拇指朝下,他就当场被杀死。因此,后世就用这两个手势分别隐喻化为赞成和反对。隐喻是人脑从具体形象到一般抽象过程及其理论结论在语言符号系统的反映。
  (2)情绪表露动作(Affect Display)。身势语符号具有表露真情实感的功能。其隐喻含义一般都是人们内心情绪的真实流露。例如,在足球比赛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足球运动员踢进一球后,会情不自禁地脱掉运动衫在球场上狂奔一阵或在空中翻个跟头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对婴儿的观察中看到,随着感知能力和动作能力的发展与增强,婴儿除了用面部来表示自己的意向、愿望外,还以各种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思想、感情等内部世界。比如,6个月大的婴儿会张开双臂,将身体扑向亲人,要求拥抱、爱抚;若陌生人想要抱他,则会转头将脸避开,表示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对不爱吃的食物用手推开食物或拒绝张开嘴。一岁半的幼儿在早春看到一片嫩小的绿叶,会伸出稚嫩的小手指着绿叶发出“啧啧”之声。这些身体语言都传递我们的感情,表达我们的态度。
  我们在交际中会微笑、皱眉、握拳、跺脚等,最能表达感情的莫过于面部表情和眼部动作。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10]眉来眼去、眉开眼笑等等,都告诉我们这一点。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人的七情六欲都会通过各种信号和行为在脸上表露无遗。旧时谚语所说,“眼睛乃灵魂之窗”,“眼睛是灵魂的镜子”,这两句隐喻说明透过眼睛我们可以窥测一个人的内心感情世界。但是要理解身势语的隐喻意义,一定要关注语言符号的文化语境。在英美文化中,有句格言,“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法、意和英国人的目光比美国人还要多一些。受过教育的英国人一般对讲话人给予密切的注视,听懂时还常常眨眨眼睛,表示自己听懂了。在课堂上,中国学生有时回避目光交流,结果外国教师误以为中国学生是拒而不听,是对教师的一种蔑视。而且中国学生不积极提问,从而经常会导致误解加深。其实,中国学生不过是表现出一种谦逊、恭敬的态度,只是外国教师感到难以理解罢了。
  (3)说明性动作(Illustrators)。这类身势语直接与语言行为相配合,说明谈话的含义。此类动作一般表示强调某一句话,描述一个思路,指点一个物件,描述一种空间关系,描述某事的节奏或速度,刻画所指现象,或说明某一词句的含义等等。例如,一对老朋友重逢彼此致候时还伴有非语言类的身势语,如握手、拥抱、拍肩、流泪等,那么,这样的问候方式隐喻诚挚感情。再如,碰到一件令人伤心的事,说话人嘴里说着“That's too bad.”或“Sorry to hear it”同时,头摇来摇去,或嘴里发出啧啧的声音。这就是补充说明身势语动作。此非言语符号隐喻说话人对事件的同情,怜悯心情。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拍手同时叫好;拍案同时叫绝;一边说不对,一边使劲挥手;一边说不知,一边耸耸肩等等。
  (4)调节性动作(Regulators)。调整性动作常适用于交谈的开始和结尾,以及听者准备说和说者准备听时的信号,可以暗示讲话人继续讲下去,生动一点,或重新开始等喻意。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有时故意将未说完的话语就此打住,继而以身势语来取而代之。这种做法可以使听话人透过说话人说话方式的改变来琢磨说话人的意图,而说话人用身势语的来传达隐喻意义,有时比滔滔不绝的言语行为更起到大的感染力。
  (5)适应性动作(Adaptors)。埃克曼和弗以森将适应性动作又进一步分为三种。
  1)自我适应动作(self-adaptors)。这类动作都发生在自己身上,例如:揉眼睛,隐喻暗示做错了事;刚睡醒或眼里进了脏东西;根据具体的情境再考虑。揉鼻子,隐喻暗示疑虑,迟疑,镇定。摸耳朵隐喻暗示无可奈何;听不清。摸下巴,隐喻暗示可能在思考。摁嘴巴,隐喻暗示不让人说话或者在思考。情绪越不安,这类小动作就越多或越明显。
  2)变换式适应动作(alter-directed adaptors)。这一类动作发生在与他人关系之中,例如进攻或保护靠近或退避等等。手足不断摆动往往表示坐立不安,希望避开交谈。例如,一个美国人到某阿拉伯国家谈生意。双方对商谈的进展都很满意。在中间休息时,美国人与他的阿拉伯同行聊天。说话时那位阿拉伯经理一边向美国人这边靠近,而美国人对此感到很不自在,自己稍稍后退以保持距离。阿拉伯经理同样很惊讶,又进一步地朝美国人这边移动。美国经理有些不高兴但又不愿意破坏这次谈话,只好一再后退直到他的背碰到了墙。在这里两位经理对出现的状况都觉得非常沮丧,阿拉伯经理只是想表达自己的诚意,欲与对方建立更可靠的关系。美国经理不能理解此身势语的隐喻意义,是因为不了解阿拉伯文化,缺乏对非言语符号的情景语境认识,从而造成双方沟通的障碍。
  3)客体适应动作(object-adaptors)。这类动作牵扯到客体物件的运用,如抽烟写字等。适应性动作在一定情景中可能会由语言行为引发。例如,在电影《教父》中,教父维托·唐·科莱昂因为拒绝毒枭素洛佐的要求,圣诞前夕被暗杀,住进医院时,他的小儿子迈克去医院探望他父亲,发现医院里没有一人看护教父,警察、大夫全被素洛佐和警长调走,为的是创造时机杀害他父亲。他急忙将父亲转移。后来,一位面包师拿着一束花来看望教父。迈克让来人站在门口,扔掉花,竖起衣领,把手放在胸前衣服里。一会儿,暗杀者的车来了,犹豫了一会儿,车开走了。面包师颤抖着手拿出一根烟,迈克帮他点燃。面包师连吸几口烟。在这里,身势语有神秘的隐喻色彩。竖起衣领,手放在胸前衣服里,隐喻暗示——有枪;车来了,又走了,隐喻暗示——有看护人,不能轻举妄动;面包师颤抖地取烟,隐喻暗示——太紧张;面包师急促地吸烟,隐喻暗示——掩饰紧张害怕的心情。
  身势语与语言同时参加交际过程,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传递丰富、微妙的信息与情感。身势语又具有多义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其表情、姿势、动作的表达方式与蕴含的意义也各不相同。同样的身势语在不同的场合隐喻意义也不同。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美国警方追捕一名涉嫌犯罪的葡萄牙青年,这位青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停止了奔跑,双手叉腰,美国警察开枪打死了这位青年。这位青年的身勢符号在葡萄牙文化中意味着投降或求和,在美国文化中相应的动作是双手举起,美国警察显然缺乏对葡萄牙文化中身势语的了解,误读了这一动作,以为这位青年欲拔枪反击,于是悲剧就发生了。如果想在跨文化交际中尽量避免冲突和误解,就应对身势语作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一旦文化障碍被消除,身势语将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意义理论的奠基人弗雷格认为,我们用来表述对象的“符号”,不仅包含有指称的对象(外延),而且还有其特定的意义(内涵)。[11]符号指称的对象涉及的是真假,而符号的意义涉及的才是内涵,在意义中包含了符号出现的方式和语境。而只有当一个身体动作被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时,它才可能成为一个有特定隐喻含义的身势符号。有的身势动作也许荒诞无稽,但从特定的语境隐喻看,有着深刻的意义。
  四、结束语
  总之,身势语是一种语言符号,身势语和语言在思想中融为一体,共同表达具体的内容。身势语赋予思想符合说话时场景的独特性,身势语把无形的思想与心理形象直接隐喻化为动态的感觉、视觉形象,身势语的隐喻表达在交际中能够起到促进和烘托作用。身势语用有形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无形抽象的概念,因而抽象思维的形成是隐喻思维的结果。通过这种隐喻思维,才使人类内心和外部世界的抽象概念得以反应和表达,使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得以很好地表现。因此,在交际中,听话人通过对说话人发出的身势语符号的推理,结合语境和文化氛围,就能获知对方的隐喻的真实内涵。
  
  参考文献:
  [1]Winking (Y).La nouvelle communication[M].Paris:Seuil,1981:26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48.
  [3]Samover,et,al.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81:155.
  [4]许涛,阮丽萍,龙海平.略论体态语与体态语交际[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84.
  [5]陈宗明.符号世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42.
  [6]黄建军.视觉文化的研究方法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
  (4):78-81.
  [7]胡壮麟.走进巴赫金的符号帝国[J],外语研究,2001,(2):11.
  [8]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9]东方史.暗示[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121.
  [10]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88.
  [11]姚君喜.传播与意义的构建——关于“传播”定义的再思考[J].当代传播,2009,(2):23.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校园环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隐形作用。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未能发挥其强大的力量。当前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等学校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轻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弱化”现象,而利用校园环境来提高思想政治实效性的研究倍受重视。基于目前诸多方案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笔者以铜仁学院为例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可操作性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环境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通过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来对广大教职工的工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及实施恰当的激励似乎已成了摆在所有高校人事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对于日益加强和逐步完善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而言,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显得相对薄弱和滞后。本文在深入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主基二元法的高校管理人员二级绩效考核思路。  关键词:高校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进一步发挥优势与效力,就要着眼于企业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从而使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涵盖企业管理工作,使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育中有管理,管理中有教育,教育落实到管理中,管理上升为教育。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形势下该课程的要求,并就此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平台;网络化教学  作者简介:南柄飞(1981-),男,陕西旬阳人,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助教,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Web 服务;胡春安(1966-),  女,江西抚州人,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软件开发、数据库技术。(
期刊
摘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重点是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强化监督职能,落实安全责任制,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发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实现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目的。  关键词:现场;安全;管理  作者简介:李书群(1982-),男,山东济阳人,山东省济阳县供电公司安监部,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安全管理应用;昌龙(1977-),男,山东济阳
期刊
摘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机制、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必要的几点对策,以期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强化;安全意识;推进;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程静(1972-),女,安徽阜阳人,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公司安全监察部,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安全监察;李富强(1981-),男,安徽阜阳人,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
期刊
摘要: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积极创新员工激励手段,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在电力企业的作用,有利于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本文就电力企业员工激励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创新员工激励手段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一些想法。  关键词:激励;电力企业;绩效  作者简介:吴颖(1981-),女,浙江海宁人,嘉兴电力局思想政治工作部,助
期刊
摘要:供电企业既承担服务社会,保证安全、可靠、优质供电的责任,又是执行国家节能政策任务的关键部门,因此加强线损管理对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目标利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线损;技术;管理;需求侧  作者简介:陈宏伟(1967-),男,山东邹城人,枣庄供电公司山亭供电部副主任,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供电生产营销管理;  刘宏国(1980-),男,山东单县人,枣庄供电公司山亭供电部线损管理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教学定位,以湖南省级计算机技术基础示范实验室建设项目为依托,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提出了示范实验室建设的思路与目标,阐述了“233”实验教学体系、5门独立实验课及相应实验项目,介绍了自主开发的集管理、实验、资源于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示范实验室建设举措初见成效,建成的实验室特色明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有一定示范性和辐射作用。  关键
期刊
摘要:大学特色是大学的生存之本,大学特色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合理定位、系统实施、整和资源,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以服务谋特色,以创新求特色,才能建成特色鲜明、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大学。  关键词:大学;特色;要素;构建  作者简介:朱志媛(1965-),女,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能源教育。(北京 102206)    大学特色反映了不同学校在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