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行动研究”综述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5play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行动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种被广泛运用的研究方法,它重视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行动者和研究者合作参与进行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实践性研究。本综述主要就行动研究的定义、特征、一般操作程序作了综合介绍。
  关键词:行动研究;行动者;研究者;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在关于行动研究的文献中,不同的研究者对行动研究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方式。例如斯登豪斯将行动研究理解为“教师成为研究者”,而这种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和自我批判的探究,并且这种探究应该进入公众的批判领域。艾利奥特则将“改进实践”视为行动研究的基本目的和特征。他强调行动研究必须走出实验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中,并且在实际情境中产生的理论或假设的有效性并不依赖于“科学的”真理检验,而是在于帮助人们更智慧、更有技巧地行动。因此,他认为“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进行的旨在改善社会情境中的行动质量的研究”。凯米斯与埃利奥特一样,也重视“社会情境”以及改变行动质量的问题,但凯米斯在对“社会情境”以及“行动质量”的理解上与埃利奥特发生分歧。凯米斯认为,“行动研究是社会情境中的实践者为了提高他们实践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提升他们对实践的理解,改善他们所处的社会情境而进行的自我反思的探究形式。”凯米斯的定义提出了行动研究三个目的:第一,它是改进“实践”的。第二,它是增进“理解”的。第三,它是改善社会情境的。
  从以上关于对行动研究的解释,归纳出来对于行动研究的定义主要是三个方面:
  1、行动研究是一种公开而系统的探究,是行动者为了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2、行动研究是是一种”改进实践“的研究,是行动者在社会情境中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性的探究,从而批判性的改进自身行动;
  3、行动研究是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例如采用测量和统计的方法来验证假设,从而解决教室里的实际问题。
  二、行动研究的特征
  尽管对于行动研究的定义,学者们看法并不一致,但行动研究的关键特征被大多数学者们认定为四个:參与、改进、系统、公开。
  1.参与
  行动研究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反思。这里的“参与”是教师参与到研究中并成为研究的主体,也可以称之为”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研究中的“被试”或者教育行政指令的执行者,而是行动研究中的“主试”,亲自参与研究的过程,提出等待研究的问题并在自己的反思性实践中观察研究的进程,收集并分析有关研究数据。
  2.改进
  行动研究是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主要目标的。“改进”则是行动研究的第一目标,它指的是改进教学“实践”。也就是对教学实践本身进行的研究,所以行动研究也被称为是“为行动的研究”或者是“行动本身的研究”。另一方面,“改进”也指“改变教师对实践的理解”,这种改变包括对教师“内隐理论”和“外显行为”的改变,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发生变化。
  3.系统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它必须具备“研究”的基本特点,也就是它要是“系统的”或“持续的”探究而不是零碎的或偶然的思考。
  在行动研究中,系统而持续的探究主要指的是系统的“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行动研究者需要有一定得理论知识和科学精神。而在某些中小学教师们还不具有理论准备时,需要有其他具备知识的教师或者是研究者来帮助参与行动研究,作为教师得合作参与者,为他们提供基本理论假设和研究技术。
  4.公开
  公开主要指的是两部分,一是“发表”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让自己的研究在公开的平台上被其他研究者们共同探讨。二是与其他的教师或者研究者合作,共同探究。斯登豪斯在他对于行动研究的定义中也将其简称为“系统而公开的探究”,他认为,一种称得上研究的活动就应该争取公开发表以便得到公众批评的滋养,使研究经由批评而得到更多的改进,另一方面也可以传播研究的成果,而带来知识的增长,并因此而便于他人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
  总的来看,行动研究的四个特征中,“参与”和“改进”使行动研究有别于传统的正规实证主义研究,更加的自由;而“系统”和“公开”又使行动研究不同于一般的经验总结,或者是零散、短期的“反思性教学”,更加的具有科学性。
  三、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虽然行动研究倡导的是在实际情境中,行动者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问题采取研究手段对实践作出判断和采取行动。但教师们如何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向研究性的实践活动转化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而研究者们在这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固定的研究程序。
  凯米斯采纳了勒温的“螺旋循环”思想,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
  计划以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它开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又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
  “行动”是第二个环节,即实施计划或者说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
  凯米斯的实施行动是行动者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步骤。实施行动还要重视实际情况变化,重视实施者对行动及背景的逐步认识,重视其他研究者、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并不断调整行动。
  “观察”是第三个环节。
  观察主要指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考察。由于教育教学受到实际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许多因素又不可能事先确定和预测,更不可能全部控制。因此,为了使考察系统、全面和客观,行动研究的倡导者鼓励使用各种有效的技术。   “反思”是第四個环节。
  它是一个螺旋圈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1)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本循环的过程和结果;(2)评价和解释,即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从而形成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否需要修正,需作哪些修正的判断和构想。
  参考文献
  Stenhouse, & Lawrence. (1981). What counts as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29(2), 103-114.
  刘良华. (2001). 行动研究的史与思. (Doctoral dissertation, 华东师范大学).
  李志河. (2002). 行动研究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22-26.
  王爱民, & 刘文. (2008). 行动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意义. 教育科学文摘, 027(002), 6-7.
  张秋凌. (2001). “行动研究”述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 17-21.
  陈向明. (1999). 什么是”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与实验(02), 60-67+73.
  郑金洲. (1997). 行动研究: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方法. 上海高教研究(1), 23-27.
  宋秋前. (2000). 行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中介. 教育研究, 021(007), 42-46.
  陶文中. (1997). 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 教育科学研究(05), 33-36.
  张天宝, & 王攀峰. (2001). 论教育的行动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06), 50-53.
  周晨宇(1996),男。籍贯:湖南衡阳。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校: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金华市,321000
  余青瑞(1984),男。籍贯:浙江温州。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校: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金华市,321000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社会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提起职业教育,还是有很多重视学历的人将它看成是“洼地”与“短板”。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文化自信刻不容缓。本文将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立德树人”角度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当代职业院校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给出职业教育文化自信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字:立德树人;职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无限发展,有限资源与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已经得到各个国家多领域的重视。环保,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得到了国家各个领域的重视。环保理念在平面设计中应用,不仅可以为设计提供新的灵感,从原材料上减少浪费,而且可以通过环保概念营造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鉴于环保理念的作用,本文将结合相关设计案例,具体分析环保理念应用现状及问题,
期刊
摘要:所谓核心素养理念就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能力和品格,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要秉着全面发展的原则让学生提高品德和其他重要的综合能力从而保障在日后踏入社会时如鱼得水。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数学课堂也不能只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了。学生的
期刊
摘要:在以“学”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从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情况调查出发,以培养学生结构化预习习惯和改变学生单一、线性的预习方法为目标,从问题的提出、思维习惯的转变以及学生结构化预习的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通过结构化预习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积极主动展开学习提供有效的、具体的预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结构化预习;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现在的学生要想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不能完全承受各方面的压力,还要有较强的心理素养才能激励学生坚持不懈的提升和强大自己。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和行为意识都比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也会明显下降,对身体素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教学客观现状,教师要灵活变换原有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让初中生内心更强大,身体素质完美达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
期刊
摘要:探索大学生的生命责任感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责任感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生命责任感的总体情况良好。开展大学生生命责任感的培育要从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实践活动这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生命责任感;培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2016年
期刊
摘要:当今中国的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学取得了巨大成果,我国的外语人才数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这表明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们的教师素质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都这稳步提升。抛去教师的个人素质,近年来整个个国内社会对于学生群体的整体认知也在发生改变。当下的学生群体整体素质稳步提升,他们的认知和语言理论都已经处于了一个较高的阶段。整个学术界,尤其是外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大都把关注点和精力都放在了水平较高的普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德育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将会影响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将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就势在必行,因此我将从教师自身方面和学校层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
期刊
摘要:规范的口语表达是当代初中生所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良好的口语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顺利的融入校园生活,也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做好了准备。语文作为传授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课程,在训练学生口语上有着不可忽视的教学意义。本文则通过探讨如何训练口语交际来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更好的促
期刊
摘要:本文从辅导学生利用开源的Arduino平台进行创客活动提出了创客的含义,结合Arduino可以满足对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编程不是太懂的人很容易上手的特点对Arduino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进一步分析了Arduino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在利用Arduino进行创客的过程中对于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意义,以及我校学生利用Arduino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一些经验介绍。  关键词:创客;开源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