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诗歌通释三则(十三)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ch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是论诗绝句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组诗的成功,首先在于富有警言妙语,其次是巧妙使用嵌句法。诗人或引用原句,或化用点出,都能妙合无间、出神入化。《论诗三十首》不仅是诗论文献,也是一组精彩的诗歌。《杨柳》属于无题诗,记一次重游,唤起前次游历中浪漫偶遇的记忆,书写不得再遇之怅惘,是以妙笔展现至情的诗作。《梁县道中》是写景诗,同时写出了景中之人。前两句从大处着笔,后两句聚焦于杏花。元好问曾批评秦观“无力蔷薇卧晩(晓)枝”是“女郎诗”,而他此诗中的“一枝临水卧残红”句更像是残妆女郎诗。国势如此,诗人心境暗淡,了无意绪,诗也如此。
  关键词:元好问 论诗绝句 重游 女郎诗
  《论诗三十首》(选七)
  《论诗三十首》是一组论诗诗,共三十首,或称论诗绝句。题下自注“丁丑岁三乡作”,丁丑岁即金宣宗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元好问28岁,其时作者避兵寓居于河南福昌县三乡(在今河南宜阳)。但最后一首有“老来留得诗千首”句,可知应经晚年改定。从诗论角度看,这组诗历评古今诗人诗派,表达精辟诗论见解,在中国诗学史上影响深远,为中国论诗诗之经典。从诗作角度评价,也是一组优秀诗歌,其中不少句子早已脍炙人口,就是明证。
  论诗绝句发端于杜甫《戏为六绝句》,经戴复古《论诗十绝》、王若虚《论诗诗》(或题《评东坡山谷四绝》《评王子端四绝》),定型于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此体后世影响极大,明代方孝孺、李濂,清代钱谦益、赵执信、赵翼、王士禛、袁枚、陈衍等,都有论诗绝句之作,郭绍虞辑录有《万首论诗绝句》,可见蔚为大观。由此又衍生出论词绝句、论画绝句,20世纪启功先生还有论书绝句。在这一诗体形成过程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是一座里程碑。这一诗体的特征,大致说是,以“论诗”为题,绝句的形式,内容则评鉴诗人诗作,阐发诗论主张。这四大特点,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始完全具备。清人王士禛有《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戏仿”二字可看作受杜甫“戏为”影响),袁枚有《仿元遗山论诗》,说明元好问这组诗影响巨大。以下选七首解读。
  第五首: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磈磊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这首论三国魏诗人阮籍诗及其人超世拔俗的情怀。阮籍诗歌气势纵横,笔力奔放。高情、超然物外不为世俗理解之情怀。阮籍有《咏怀诗》82首,钟嵘《诗品》评其“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文选》李善注评其诗:“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磈磊,垒积不平的石块,喻郁结于胸中的不平之气。《世说新语》:“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此句意谓除酒之外,无物能浇阮籍胸中磈磊。老阮,即阮籍。阮籍佯狂,常不拘礼法,酣饮沉醉,散发箕踞,以“青白眼”对人。《晋书》本传言其“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会,即领会、理解。第三句是说:阮籍哪里是狂?他的佯狂避世有谁能理解?末句“出门一笑大江横”,是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的原句。原诗尾联为“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元好问借用,言阮籍之佯狂,正如黄庭坚之出门对大江一笑,以狂傲之姿,超越世间是非,抛却人世烦忧。
  第七首: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敇勒川。
  慷慨歌谣,综观元好问《归德府总管范阳张公先德碑》《送秦中诸人引》《中州集·李讲议汾传》等处用“慷慨歌谣”“歌谣慷慨”,知其所指,是北方地区胡汉民间豪侠激越悲壮之民歌,如《敕勒歌》之类。这句是说:民间流传慷慨歌谣,没能流传下来。穹庐一曲,指敕勒(秦汉时称丁零)牧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按《乐府广题》载:“北齐神武(神武指东魏丞相高欢,其子高洋建立北齐后追谥其为神武皇帝)攻周玉壁,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愤,疾发。周王下令曰:‘高欢鼠子,亲犯玉壁。剑弩一发,元凶自毙。’神武闻之,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穹庐是游牧民居住的毡帐。《乐府诗集》载《大子夜歌》:“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者,明转出天然。”此为南方歌谣。北方歌谣更慷慨、天然。中州,本指中原,这里指金政权所辖华夏之地。元好问编金代诗歌,名《中州集》。英雄气,刚健豪迈勇武之气。阴山,位于内蒙古中部,由狼山、大青山等组成。敕勒川,阴山南脚下之平原,古敕勒人曾生活于此。元好问认为,如《敕勒歌》所表现的清刚豪迈之气,体现的是北方中原地区的英雄气概。
  第十一首: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眼处心生,眼睛审察辨识而内心情意生成。处,审察辨识,《吕氏春秋·有始》:“平也者,皆当察其情,处其形。”暗中摸索,指非亲见目睹,凭空揣摩想象。临,临摹。秦川,古地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因这一带地春秋时属秦国,故名。北宋画家范宽游关中,历览关中山水,作《秦川图》而成名,后人画山水学范宽者,多临摹其《秦川图》,未必如范宽之亲历。这里元好问以画喻诗,强调亲历实感,批评向壁虚构,闭门造车。
  第二十首: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谢客,南朝宋诗人谢灵运(385—433)。幼年养于外家,年十五岁方还,族人因名其為“客儿”,世称谢客。风容,人的风采。仪容,引申为文采。发源,这里意为发掘发扬其源。柳州,唐代诗人柳宗元(773—819),曾官柳州刺史,世号柳柳州。前两句是说:谢灵运诗歌文采照映古今,影响深远,后世发扬者,诗意之深,柳宗元为最,无人能比。宋蔡绦《西清诗话》:“柳子厚诗,雄深简淡,迥拔流俗,至味自高,直揖陶谢。”明周履靖《骚坛秘语》:“柳子厚斟酌陶、谢之中,用意极工,造语极深。”都可作为旁证。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后两句是说:柳宗元诗的孤寂凄清,与谢灵运诗风味相似,所写的是柳宗元的寂寞心,也是谢灵运的寂寞心。   第二十四首: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晩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有情芍药含春泪”是北宋秦观《春日五首》之二的原句,原诗四句为:“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退之山石句,是说韩愈的《山石》诗句,其诗有句云:“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女郎诗,比喻秦观诗工巧而纤弱。元好问《诗文自警》有类似表述:“‘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此秦少游《春雨》诗也,非不工巧,然以退之《山石》句观之,渠乃女郎诗也。破却工夫,何至作女郎诗?”而据《中州集·拟栩先生王中立传》,此说得自王中立,王曾说秦观此诗“为妇人语”。
  第二十五首:
  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玄都,玄都观,道教宫观,在长安城南崇业坊。看花诗,指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绝句》。前诗为:“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后诗有小引:“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揺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第三句“刘郎也是人间客”双用典,一是刘晨入天台山传说,二指刘禹锡。刘晨未留在桃花洞而回到了人间,故为“人间客”;玄都观已废,而“人间客”(不是道士)的刘郎(禹锡)又来,对春风中之兔葵、燕麦,徒然作怨望之语。兔葵,也作菟葵,野生草本植物,代指野草,言道观荒芜。
  第二十九首: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池塘春草,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千古名句。谢家春,“谢家春草”之省。钟嵘《诗品》引《谢氏家录》云:“康乐(谢灵运)每对惠连(谢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常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后“谢家春草”成诗词中常用典故,唐皮日休《闻鲁望游颜家林园病中有寄》:“谢家春草满池塘。”宋晏几道《点绛唇》:“谢家春草,唱得清商好。”五字新,指“池塘生春草”之清新。李白评谢灵运诗如清水芙蓉,又有“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之句。闭门陈正字,宋代诗人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无己,曾官秘书省正字。《王直方诗话》:“无已作诗,有‘闭门十日雨,吟作饥鸢声’之句,大为山谷所爱。”黄庭坚(山谷)有诗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朱熹对此有说明:“无己平时出行,觉有诗思,便急归,拥被卧而思之,呻吟如病者,或累日而后成。真是‘闭门觅句’。”(《朱子语类》)末句“可怜无补费精神”用典,韩愈有《赠崔立之评事》诗,崔立之(名斯立)以诗投赠任国子祭酒的韩愈,希望韩愈能推荐援引自己,韩愈回赠此诗,说“岂有闲官敢推引”,自己无力帮助,崔立之投赠很多诗,是“可怜无益费精神”。王安石《韩子》诗有“纷纷易尽百年身,举世无人识道真。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之句,批评韩愈用功于文章而不识大道之本真为“末俗”,用功于无用之地。
  这组诗,第一首“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揭明宗旨,可称导论。最后一首“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为结语。中间28首,评价历代诗人诗作,随处发表精辟见解,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整体的严谨、细密,与每一首的精彩相映照,成就了中国诗歌史、诗论史上一组杰作。诗人又能充分发挥以诗论诗之优长,使其所论,深入人心。吴世常《论诗绝句二十种辑注·前言》谈到读“有情芍药”一首之感悟:“对秦观诗的纤弱和韩愈诗的雄浑,不仅因为其对比分明,而感到豁然领悟,而且因为其引证确切,取譬自然,而感到耐人寻味,诗意深长。”这只是一例。能让人“感到豁然领悟”又“耐人寻味”的,远不止此。
  论诗诗要以论取胜,那就必有警策而后方可流传。这组诗的成功,首先在于富有警言妙语。“曹刘坐啸虎生风”“邺下风流在晋多”“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高天厚地一诗囚”等,形象而又精妙,具有超强表现力,让人一见不忘。其他像“女郎诗”这样的概念,虽然引来很多争议,但却极具影响力。其次是巧妙使用嵌句法,省去论诗论人起炉造灶之烦。元好问将要评论的诗人诗句嵌入诗中,读者自然明白评论对象。这些嵌句,或引原句或化用点出,都能妙合无间,出神入化。引成句者如“有情芍藥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晩枝”,化用者如“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而“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一句原句一句化用,更有“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将古人随意驱遣于笔端,腾挪变化,读者只能拍案称奇。当然也有与评论对象无关而妙作他用的引用,如“岸夹桃花锦浪生”“出门一笑大江横”。《论诗三十首》的精彩之处当然不止这些,读者只要将其作为诗来读而不仅仅当作诗论文献使用,自会感受到诸多方面的魅力。当然,如“池塘春草谢家春”,一句而两“春”字,尽管从内容看,确属难以避免,但终究还是瑕疵。好在这类情况,在整组诗中,只是偶然且不影响表达。
  《杨柳》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本诗取首二字“杨柳”为题,属无题诗。这类无题诗,往往述写诗人某些隐秘难以明言的情怀或情事。这首诗应该也是如此。前人认为写于元好问嵩山隐居期间,当是据内容做出的推断。
  此诗记一次重游,唤起前次游历中浪漫偶遇的记忆,写其不得再遇之怅惘。末二句用唐人崔护乞浆故事。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崔护于清明日独游长安城南,至一居人庄求饮,有女“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次年清明,崔又前往寻觅,却见门户紧闭,杳无一人。因题诗于左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元好问所写类似崔护故事,但写得隐约含蓄,与崔护诗之直白相较,另是一番风味。   首句“杨柳青青沟水流”,已经让读者想到“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那是一个春游且发生浪漫故事的环境。“莺儿调舌弄娇柔”更会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因为“莺儿”可比巧舌女孩儿,这句即可理解为当时春景的实写,也可理解为对相遇女孩儿的隐喻。第三句是本诗的关键,在诗中是转,由此才能引出最后一句使全诗出彩。如果前两句是环境描写,交代那个充满浪漫与情趣的春天自然景象的美好,第三句则是人物出场,故事发生。前两句,重游所见与前游不殊,第三句一转,要表达的是浪漫与美好不再。二句与三句之间的衔接,用写景实接(直接抒情为虚接),第三句开头“桃花”二字似乎仍在写景,似乎沿前两句而下,如此转接自然,转而不觉其转,但接下来“记得”显示已经转向情的抒写,其实,这桃花是双意象,是桃花,也是想象中花旁的人。“题诗客”三字无理,因为就崔护故事说,“题诗”是重游事,重游之后才有“题诗客”,没有“记得”之说,但不如此不能唤起人们对崔护典故的联想,诗也就会失去其独特韵味。“斜倚春风”是全诗关键,是诗所呈现画面的核心与中心,也是风韵所在。“笑不休”三字妙,表面是写桃花,写想象中不可再见之女子,其实是间接写诗人,写出诗人有再来却无再遇,面对虚空久久怅惘出神。
  元好问是一位至情的诗人,又能用妙笔展现其至情。
  《梁县道中》
  青山簇簇树重重,人在春云浩荡中。也是杏花无意况,一枝临水卧残红。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景也是写人,诗人自身就在境中。诗题《梁县道中》,写道中所经所见。梁县,旧县名,治所在今河南临汝东。这首绝句当为元好问正大年间居嵩山时一次道出梁縣所写。这里的“梁县”,对景物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定性,只不过记载这次旅途是在梁县。
  前两句写路途之景,是诗人途中所见。簇簇,形容众山丛聚。元稹《西斋小松二首》其二:“水环环兮山簇簇。”浩荡,本指水的壮阔,这里用来指云。云是虚物。“青山簇簇树重重”,山与树都是实物,也是诗人处身其中的环境。“人在春云浩荡中”,身边的树,远处的云,共同构成了此时路途的环境。这环境,是真实的物境,也是精神的意境。簇簇青山重重树、包围着行路者,使他看不到前路,同时给人以心灵的压抑。四望“春云浩荡”,诗人迷茫。这是以情运景,景亦即情。
  前两句大处着笔,写出路途的环境与感受。后两句聚焦于具体物象——杏花。意况,即意趣、情绪、情态,宋白玉蟾《咏韩湘》:“汝叔做尽死模样,雪里出来无意况。”末句“一枝临水卧残红”是“一枝残红临水卧”之倒装。这杏花,是诗人心境的外化。元好问曾批评秦观《春日》诗“无力蔷薇卧晩(晓)枝”是“女郎诗”,而他本人却写出“一枝临水卧残红”,不仅是女郎诗,简直是残妆女郎诗了。为什么会这样?国势如此,心境暗淡,人无意绪,表现在诗中,当然就会如此。
其他文献
《陶渊明集》卷二有一首《问来使》诗: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  据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可知,宋本陶集已有此诗a。诗题下有宋人校语:“南唐本有此一首。”也就是说,宋人所见的一种南唐本《陶渊明集》著录了这首诗,显然,校勘者意在表明宋代流行的陶集大多没有这首诗(参见下文所引蔡绦《西清诗话》)。事实上,宋代以来的学
期刊
夏周要出小说集了,书名《戴王冠的白鹦鹉》(浙江文艺出版社2021 年1 月版)取自结集的六个篇目中的一篇。第一本书该隆重点,写几句鼓励的话。无须否认,我一定是写这篇文章的最合适人选,可并不是很想写,理由很简单,有点想避嫌。  心里拉锯了几次,决定还是写。父子关系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即便有人以“文二代”揶揄,也比“富二代”“官二代”体面。文学源自内在的才华——遗传因素很少,不比外显的财富和权力
期刊
“家”的宗教意义  巴金的《家》,是20 世纪中国销量最高的小说之一。1931—1932 年在《时报》连载时题名为《激流》,读者反应并不强烈,还差点被报社“腰斩”。1933 年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后,迅速出名。吴福辉认为看报纸连载和读单行本的是两类不同的读者,前者是都市市民,后者是青年学生a。这是很精到的观察。市民或是已经妥协了的觉新们,现坐在茶楼看报纸连载,希望看各种八卦或白日梦;学生还是觉慧的同
期刊
2005年4月30日,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西安后宰门小学,小学生用编排好的节目欢迎。连战是台南人,何以专门访问西安,还要来到这所小学?原来他父亲连震东当时在西安“西京筹备委员会”工作,他1936 年出生于西安广仁教会医院,八岁时才随父宦游,先重庆后台湾,一家人衣锦还乡。他在西安先后就读于作秀小学和北新街小学,后来,北新街小学改名后宰门小学,作秀小学辗转变更为市第六十中学,广仁医院变成了西安市第四人民
期刊
作为接受美学上的一句经典,“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已成为普通阅读爱好者的共识。普通读者的阅读行为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他带着自身的社会经验、情感体验和文化认知,与所读的文本发生交流,从而形成共识或产生分歧,在心目中形成自己的“哈姆雷特形象”。因此,这句话对于普通阅读爱好者来说,无疑是真理般的存在,这句经典为他们极具个人化的阅读体验提供了“理论支撑”。  但是,一个文本面世之后,它既要接受无
期刊
某日,同门群里有人发了一篇推文——《误入歧途的寻梦之旅》。这是陈文新老师的一篇旧作,大概写于2006年,篇幅不长,约三千字。现在有公众号推出,弟子们自然会在群里分享和重读老师的作品。有位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同门说,这篇文章她读过很多遍,每次都有新的感受,真是一篇妙文。  这个评价我很认同。很多红学家都说,蔡元培、胡适等先生解读《红楼梦》,存在不少问题。蔡元培的索隐自不必说了,胡适都谓之猜“笨谜”。
期刊
关键词:《鹧鸪天》 歧解 农村词 模糊叙事 生活情理  辛弃疾有一首《鹧鸪天》: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这首词清新自然、朴实亲切,富有情趣、理趣、谐趣,是稼轩农村词中的经典作品。而其解说存在一些分歧,尤其是结韵两句,主语不够明确,因而歧解颇多,可谓众说纷纭。但笔者尚未见完全合理的“确解
期刊
1991年春,我客座法国国立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回到北京不久,植树节那天,老师带着学生植树,我和一个学法语的女学生陪着盛成在家属区栽种了数株迎春与木槿。  我们的校址原是1952年建校的北京矿业学院,西区是苏联专家设计的家属院。那个院子,天圆地方,几座楼房东南西北参差错落有致,无论高空鸟瞰,抑或从地上观察,建筑艺术都体现了中国的审美精神;正南正北两条咖啡色砖砌小路在正中交叉成十字,
期刊
摘要:《小二黑结婚》与《讲话》是农民作家赵树理与政治领袖人物进行文学大众化推广的实践与理论的不谋而合。赵树理将对国民性“愚昧”的批判置换为对“迷信”的改造,借助于章回体小说的情节主导、故事语言、善恶分明、大团圆结局,以及人物角色属性从“官”到“人”再到“民”等叙事技巧的革新,自发的完成了他对小说“功能”的时代性构建,不仅暗合了《讲话》所倡导的“先普及”精神,而且以文本实践的方式自觉确立起“政治标准
期刊
关键词:“小青子” 成长 温暖 风景线  这是一颗散发着温润光泽的珍珠,这是一段蕴含着清雅芬芳的记忆,这是一本浸润着温暖情味的好书。  摆在我面前的,是最新读到的自传体小说《小城流年》。作者海伦以浓郁的情感书写了一段成长故事,其温情脉脉的笔尖流淌出的是让人百看不厌的少年往事,是一段属于“60 后”“70后”独有的成长故事。随着岁月的磨洗,这段温暖的时光,在海伦的笔下显影,透射出独特的光芒。也许黑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