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对于培养习小学生的求知欲、强化课文的教学内容学习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教授学生抽象的语文知识,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机整合文字、符号、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屏幕呈现出来,再由计算机、教师和学生的人机互动来完成形象化的教学过程。教学中的光、声、影像、色彩等往往会让语文课堂上的小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 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一、信息技术技术有利于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有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用的是文字优美、情意共融的文章,其教学手段自然要借助于学生情感上的激发和熏陶。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跨时空、跨地域的优势教育功能,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执教《鸟的天堂》这一课,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鸟的天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和巴金爷爷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他们时而被“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船桨那有节奏的划水声而欣喜时而为榕树的繁茂的姿态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鸟儿的繁多而称奇。信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南国,使他们看到了从没有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去学习呢?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说过:“百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见”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借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资源能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有利于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达到“居其所感,守其所唯”的目的。因此,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与内容相关的画面,设置一些与内容音乐,提出一些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赤壁之战》的教学中,因时代久远,加上学生的知识积累有限,所以了解到的三国故事支离破碎。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故插入多段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段,再现“火烧赤壁”的场景,拉近时空距离,有助于学生与三国人物的对话。再结合品词品句品文,辩论等语言训练,领悟周瑜、黄盖的过人谋略。
三、信息技术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人说:语文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它不仅拥有鲜活的文字和丰富的思想,更具备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把语文课文中的美的形象事物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审美对象,从而产生发自內心的审美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在《黄山奇松》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领略迎客松之遒劲,劲客松之挺拔,送客松之蟠曲,给学生带来奇妙的情感交流。
随着种类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它已经成为不少老师上课是不可或缺的帮手。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魅力,从而使教与学和谐发展。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着这样那样的误区。在此,就教学中常见的误区举例说明。
1、课堂活跃的气氛有了,师生情感的交流丢了
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清晰地朗读、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可以使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于是造成一种现象,不论什么内容,都制成多媒体课件,无论哪一个环节,都有多媒体课件的介入。语文是以“言”传“情”的,情感借助语义、语音、标点符号的表象意义,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通过分析语义、体会语调语势,标点的情感意义,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感氛围中,或可以感受到感染熏陶,得以内化,缺少了这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内化、形成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课堂教学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过度的使用、依赖信息技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必然会减少,课堂的生成性资源被降低。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一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细微变化,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程序、氛围、进度,然后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才能推进教学高效、有序的进行。
2、切勿摒弃媒体技术本质,使教学效果本末倒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正在担当传统电教媒体的角色,但其真正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如投影,本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关键内容的实现平台,现在则更多成了简单文字呈现工具。再如我们常用的多媒体课件,本来是用来提高学生兴趣,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现在则更多成了教师用来提高学生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的催化剂。课堂上,让学生读这段话,思考分层,概括层意,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等等。整幅文字投影,学生看起来吃力,理解起来更困难,收到的教学效果可想而之。
3、媒体使用合理,不宜多多益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部分老师认为,多媒体使用越多,越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于是录音、图片、视频、投影等全搬上了课堂。课堂上老师使出“十八般武艺”,学生是热热闹闹了一节课。但实际上,学生该掌握的没掌握,老师一节课下来,也十分的疲惫。但事实上,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内容,应该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应是使用其他技术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或者是虽然能讲清但教学效率低的内容等。
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认识》,《教育教学研究》,2002年第9期。
[2]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教育研究》1998年第9期。
[3]李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论视角》,《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教授学生抽象的语文知识,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机整合文字、符号、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屏幕呈现出来,再由计算机、教师和学生的人机互动来完成形象化的教学过程。教学中的光、声、影像、色彩等往往会让语文课堂上的小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 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一、信息技术技术有利于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有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用的是文字优美、情意共融的文章,其教学手段自然要借助于学生情感上的激发和熏陶。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跨时空、跨地域的优势教育功能,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执教《鸟的天堂》这一课,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鸟的天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和巴金爷爷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他们时而被“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船桨那有节奏的划水声而欣喜时而为榕树的繁茂的姿态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鸟儿的繁多而称奇。信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南国,使他们看到了从没有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去学习呢?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说过:“百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见”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借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资源能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有利于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达到“居其所感,守其所唯”的目的。因此,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与内容相关的画面,设置一些与内容音乐,提出一些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赤壁之战》的教学中,因时代久远,加上学生的知识积累有限,所以了解到的三国故事支离破碎。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故插入多段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段,再现“火烧赤壁”的场景,拉近时空距离,有助于学生与三国人物的对话。再结合品词品句品文,辩论等语言训练,领悟周瑜、黄盖的过人谋略。
三、信息技术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人说:语文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它不仅拥有鲜活的文字和丰富的思想,更具备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把语文课文中的美的形象事物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审美对象,从而产生发自內心的审美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在《黄山奇松》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领略迎客松之遒劲,劲客松之挺拔,送客松之蟠曲,给学生带来奇妙的情感交流。
随着种类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它已经成为不少老师上课是不可或缺的帮手。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魅力,从而使教与学和谐发展。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着这样那样的误区。在此,就教学中常见的误区举例说明。
1、课堂活跃的气氛有了,师生情感的交流丢了
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清晰地朗读、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可以使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于是造成一种现象,不论什么内容,都制成多媒体课件,无论哪一个环节,都有多媒体课件的介入。语文是以“言”传“情”的,情感借助语义、语音、标点符号的表象意义,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通过分析语义、体会语调语势,标点的情感意义,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感氛围中,或可以感受到感染熏陶,得以内化,缺少了这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内化、形成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课堂教学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过度的使用、依赖信息技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必然会减少,课堂的生成性资源被降低。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一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细微变化,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程序、氛围、进度,然后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才能推进教学高效、有序的进行。
2、切勿摒弃媒体技术本质,使教学效果本末倒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正在担当传统电教媒体的角色,但其真正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如投影,本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关键内容的实现平台,现在则更多成了简单文字呈现工具。再如我们常用的多媒体课件,本来是用来提高学生兴趣,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现在则更多成了教师用来提高学生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的催化剂。课堂上,让学生读这段话,思考分层,概括层意,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等等。整幅文字投影,学生看起来吃力,理解起来更困难,收到的教学效果可想而之。
3、媒体使用合理,不宜多多益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部分老师认为,多媒体使用越多,越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于是录音、图片、视频、投影等全搬上了课堂。课堂上老师使出“十八般武艺”,学生是热热闹闹了一节课。但实际上,学生该掌握的没掌握,老师一节课下来,也十分的疲惫。但事实上,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内容,应该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应是使用其他技术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或者是虽然能讲清但教学效率低的内容等。
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认识》,《教育教学研究》,2002年第9期。
[2]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教育研究》1998年第9期。
[3]李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论视角》,《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