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锻炼学生身体,通过合理体育教学与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学科。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不仅时教育目标要求,也是促使全民体育锻炼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1 体育教学中学生锻炼习惯培养的意义
1.1 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身体是学生好好学习,健康成长的根本。在小学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习惯培养,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健康身体的支撑下更好的学习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情感态度培养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以此实现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教育目的,并为学生未来学习、成长提供健康的身体保障,促使学生茁壮成长。
1.2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小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不仅具有提升学生体质的积极作用,同时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体育运动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學习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树立积极的学习发展心态,缓解学习上带来的心理与精神压力。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建立心理的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学习,提升自我,真正的感受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1.3 学生良好品质形成
在体育锻炼中,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如体育竞赛,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收获体育运动的快乐,提升自身的品质,形成坚定的思想观念。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与实践,学生会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实践中弥补自身的不足,提升思想品质,促使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发展。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锻炼习惯培养的策略
2.1 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各种运动技巧与方法,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渗透体育锻炼的好处,讲解体育知识,利用有趣的方法进行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独自探索体育知识,了解体育的特殊性。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利用,传授体育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学生锻炼习惯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进行足球教学时,课程教学开始前,明确教学目标,为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方向。第一,通过脚内侧踢球动作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第二,组织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学会交流和合作,充分展示自我。课堂导入环节,由学生整队,教师介绍足球明星引出教学内容,并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组一只足球,以小组教学的方法进行脚内侧踢球的教学。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小组成员实践能力较差,这时其他的成员可以提供帮助,以互相帮助的方式完成脚内侧踢球。当学生实践学习后,为学生留出展示的时间,并进行学习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感受足球运动的乐趣,并在乐趣的支持下形成持续运动的意识,促使学生锻炼习惯形成。
2.2 组织小组竞赛,培养学生坚定意志
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组织不同类型体育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体育锻炼的好处,意识到良好习惯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利用体育竞赛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时,需要以学生为本,选择学生喜欢的运动,作为竞赛的主题,以此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竞赛的过程中,渗透体育锻炼的优势,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意志得到坚定,品质得到提升。
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传球游戏,将每八名学生分成一组,每个人之间的距离为一米,然后以运球的方式将球运进球筐中,最终进入球筐数量最多,且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若是在运球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则从头开始。在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出几分钟,作为演练的时间,使学生对游戏规则与方法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负责记录竞赛成绩与学生的表现情况,为后续教学评价做好准备。当竞赛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能够对其他小组的比赛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吗?然后让学生进行互动,说出自己小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他小组比赛操作的好处。学生评价后,对其问道: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运球运的特别好,有的人比较差呢?学生纷纷摇头。这时教师可以选择运球好的学生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如学生1:我运球好的原因,就是平时的锻炼。我比较喜欢球类运动,尤其是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平时休息的时候,我也会和小伙伴一起进行体育运动。学生2:我也认为运球好的原因,就是平时运动的积累,所以能够在游戏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意识到日常锻炼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2.3 构建教学情境,提升主动学习欲望
体育教学中情境的运用,使教学内容直观化,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探究学习欲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形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以往教学惊曰汉,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设计情境教学计划,而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让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中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并形成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实践机会,将运动的技巧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提供独自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巩固基础的同时,体会体育锻炼的乐趣,并将课堂上获取的体育运动方法应用在日常运动中,以此提升体育运动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进行快速跑教学时,利用课前十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与理论知识讲解的方式进行技能技巧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与演示下掌握快速跑基础技能。当基础内容讲解后,则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小组成员,以组为单位的方式进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教师讲解的技能技巧。当学生实践练习后,对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快速跑有什么好处吗?学生1:可以提升跑步的速度。学生2: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教师:田径运动特别是快速跑是最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日常的练习,使我们的心肺功能与运动能力得到提升,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所以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提升我们身体的素质,为以后成长提供身体保障。通过实践学习,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促使体育教育工作有效实施。
2.4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教师思想观念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影响重大。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利用教学榜样,影响学生,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正确的认识,形成科学的运动观念。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运动心得,分享给学生。如在体育运动前一定要进行热身运动,运动结束后要做一些必要的放松活动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运动技巧与方法,并形成科学运动的习惯。此外,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类型的体育运动,如运动会、跳绳比赛、篮球竞赛、小组友谊赛赛等等,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感受体育的魅力,对自身身体素质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以此提升体育学科教学质量。通过日常的引导教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促使教育工作进一步开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与积极品质,对小学生自我发展意义重大。体育教育工作中,加强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主动锻炼习惯及体育学习兴趣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以此提升体育教育工作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大田县第二实验小学)
1 体育教学中学生锻炼习惯培养的意义
1.1 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身体是学生好好学习,健康成长的根本。在小学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习惯培养,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健康身体的支撑下更好的学习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情感态度培养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以此实现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教育目的,并为学生未来学习、成长提供健康的身体保障,促使学生茁壮成长。
1.2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小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不仅具有提升学生体质的积极作用,同时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体育运动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學习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树立积极的学习发展心态,缓解学习上带来的心理与精神压力。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建立心理的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学习,提升自我,真正的感受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1.3 学生良好品质形成
在体育锻炼中,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如体育竞赛,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收获体育运动的快乐,提升自身的品质,形成坚定的思想观念。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与实践,学生会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实践中弥补自身的不足,提升思想品质,促使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发展。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锻炼习惯培养的策略
2.1 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各种运动技巧与方法,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渗透体育锻炼的好处,讲解体育知识,利用有趣的方法进行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独自探索体育知识,了解体育的特殊性。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利用,传授体育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学生锻炼习惯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进行足球教学时,课程教学开始前,明确教学目标,为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方向。第一,通过脚内侧踢球动作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第二,组织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学会交流和合作,充分展示自我。课堂导入环节,由学生整队,教师介绍足球明星引出教学内容,并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组一只足球,以小组教学的方法进行脚内侧踢球的教学。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小组成员实践能力较差,这时其他的成员可以提供帮助,以互相帮助的方式完成脚内侧踢球。当学生实践学习后,为学生留出展示的时间,并进行学习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感受足球运动的乐趣,并在乐趣的支持下形成持续运动的意识,促使学生锻炼习惯形成。
2.2 组织小组竞赛,培养学生坚定意志
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组织不同类型体育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体育锻炼的好处,意识到良好习惯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利用体育竞赛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时,需要以学生为本,选择学生喜欢的运动,作为竞赛的主题,以此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竞赛的过程中,渗透体育锻炼的优势,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意志得到坚定,品质得到提升。
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传球游戏,将每八名学生分成一组,每个人之间的距离为一米,然后以运球的方式将球运进球筐中,最终进入球筐数量最多,且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若是在运球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则从头开始。在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出几分钟,作为演练的时间,使学生对游戏规则与方法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负责记录竞赛成绩与学生的表现情况,为后续教学评价做好准备。当竞赛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能够对其他小组的比赛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吗?然后让学生进行互动,说出自己小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他小组比赛操作的好处。学生评价后,对其问道: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运球运的特别好,有的人比较差呢?学生纷纷摇头。这时教师可以选择运球好的学生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如学生1:我运球好的原因,就是平时的锻炼。我比较喜欢球类运动,尤其是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平时休息的时候,我也会和小伙伴一起进行体育运动。学生2:我也认为运球好的原因,就是平时运动的积累,所以能够在游戏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意识到日常锻炼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2.3 构建教学情境,提升主动学习欲望
体育教学中情境的运用,使教学内容直观化,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探究学习欲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形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以往教学惊曰汉,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设计情境教学计划,而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让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中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并形成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实践机会,将运动的技巧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提供独自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巩固基础的同时,体会体育锻炼的乐趣,并将课堂上获取的体育运动方法应用在日常运动中,以此提升体育运动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进行快速跑教学时,利用课前十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与理论知识讲解的方式进行技能技巧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与演示下掌握快速跑基础技能。当基础内容讲解后,则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小组成员,以组为单位的方式进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教师讲解的技能技巧。当学生实践练习后,对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快速跑有什么好处吗?学生1:可以提升跑步的速度。学生2: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教师:田径运动特别是快速跑是最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日常的练习,使我们的心肺功能与运动能力得到提升,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所以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提升我们身体的素质,为以后成长提供身体保障。通过实践学习,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促使体育教育工作有效实施。
2.4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教师思想观念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影响重大。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利用教学榜样,影响学生,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正确的认识,形成科学的运动观念。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运动心得,分享给学生。如在体育运动前一定要进行热身运动,运动结束后要做一些必要的放松活动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运动技巧与方法,并形成科学运动的习惯。此外,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类型的体育运动,如运动会、跳绳比赛、篮球竞赛、小组友谊赛赛等等,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感受体育的魅力,对自身身体素质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以此提升体育学科教学质量。通过日常的引导教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促使教育工作进一步开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与积极品质,对小学生自我发展意义重大。体育教育工作中,加强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主动锻炼习惯及体育学习兴趣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以此提升体育教育工作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大田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