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因此,我们要关注练习的有效性。不仅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有效、高效的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一、课堂有效性练习的组织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2.丰富题型,注意适应性
“听过的忘得快,做过的记得牢,未见过的做起来难。”为了巩固一节数学课的学习效果,可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题型,可选择,可判断,可填空,可计算,可操作,可解决问题等……其实这些题型也是各类考试中经常会见到的。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此节课知识的特点,想想能设计成哪些题型,将其进行精选,提高其针对性,让学生经历练习进一步澄清错误的认识。练习题型,可涉及到判断、填空、应用等题型,学生再次遇到解决此类型题时,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初步经验,所以做起来会显得比较适应的。
3.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点,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4.拓展思维,注意开放性
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或者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目:“请写出与12/24相等的分数,你能写几个?”此题的开放性较强,一方面写的个数无限,只要与其相等就可,另一方面写的方法很多,可观察分子分母的特征来写,也可以根据分数基本性质来写,还可以根据它的分数值等于1/2来写,给了学生较大的发展空间,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一次很好的训练。
二、课外有效性练习的实施
1.课前作业
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去制作钟面,当学生制作好钟面,钟面的结构已经基本认识了。
2.课后作业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可让他们到生活中找长方形去测量,再算一算他们的面积。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练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之中和之后都有一个对知识的反思过程,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在练习过后的反思,通过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逻辑性、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对结论的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对结论进行反思检验的能力,看答案是否符合题意。这种对答案本身重新审视、评价的过程,学生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综合、比较、抽象,从而有新的发现和领悟,大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对解题思路的反思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新知一旦得出,就马上进入练习阶段,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过程进行反思。其实,知识的得出固然重要,但让学生反思知识是采取何种方式、通过何种途径获得则更有意义。因为后者能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方法,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
3.对错误结论的反思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是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采取纠正措施,给予反思机会。
首先,结合学生中的普遍错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共同反思.其次,要求學生及时更正作业中的错误,督促学生做到有错必究,自觉反思。可以让学生将错误的原因写出来。在这样找原因,写一写的过程中,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强化认识,提高练习的有效性。针对基础较差、学习不够用功的学生作业出现的错误,则采取“面批”的形式让其当面反思。教师以诲人不倦的态度,面对面地对学生启发点拨知识点,剖析错误的原因,是增强学生自信心,巩固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办法。
数学训练不能只追求短期的效果,而应该追求长效。那种只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练习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有效练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在练习中数学地思考,使学生巩固掌握知识,不断提高数学能力,使数学知识扎根于每位学生的心田深处。
一、课堂有效性练习的组织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2.丰富题型,注意适应性
“听过的忘得快,做过的记得牢,未见过的做起来难。”为了巩固一节数学课的学习效果,可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题型,可选择,可判断,可填空,可计算,可操作,可解决问题等……其实这些题型也是各类考试中经常会见到的。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此节课知识的特点,想想能设计成哪些题型,将其进行精选,提高其针对性,让学生经历练习进一步澄清错误的认识。练习题型,可涉及到判断、填空、应用等题型,学生再次遇到解决此类型题时,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初步经验,所以做起来会显得比较适应的。
3.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点,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4.拓展思维,注意开放性
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或者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目:“请写出与12/24相等的分数,你能写几个?”此题的开放性较强,一方面写的个数无限,只要与其相等就可,另一方面写的方法很多,可观察分子分母的特征来写,也可以根据分数基本性质来写,还可以根据它的分数值等于1/2来写,给了学生较大的发展空间,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一次很好的训练。
二、课外有效性练习的实施
1.课前作业
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去制作钟面,当学生制作好钟面,钟面的结构已经基本认识了。
2.课后作业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可让他们到生活中找长方形去测量,再算一算他们的面积。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练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之中和之后都有一个对知识的反思过程,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在练习过后的反思,通过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逻辑性、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对结论的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对结论进行反思检验的能力,看答案是否符合题意。这种对答案本身重新审视、评价的过程,学生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综合、比较、抽象,从而有新的发现和领悟,大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对解题思路的反思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新知一旦得出,就马上进入练习阶段,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过程进行反思。其实,知识的得出固然重要,但让学生反思知识是采取何种方式、通过何种途径获得则更有意义。因为后者能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方法,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
3.对错误结论的反思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是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采取纠正措施,给予反思机会。
首先,结合学生中的普遍错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共同反思.其次,要求學生及时更正作业中的错误,督促学生做到有错必究,自觉反思。可以让学生将错误的原因写出来。在这样找原因,写一写的过程中,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强化认识,提高练习的有效性。针对基础较差、学习不够用功的学生作业出现的错误,则采取“面批”的形式让其当面反思。教师以诲人不倦的态度,面对面地对学生启发点拨知识点,剖析错误的原因,是增强学生自信心,巩固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办法。
数学训练不能只追求短期的效果,而应该追求长效。那种只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练习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有效练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在练习中数学地思考,使学生巩固掌握知识,不断提高数学能力,使数学知识扎根于每位学生的心田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