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第一站,小学教师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让学生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是让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是帮助学生丰厚文化底蕴,积累精妙语言的有效途径!因此,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传统文化,无论是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还是对语文能力的形成,乃至对民族精神的领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人在上小学的时候是思想和智力形成的最好时期,这时候一定要注重传统思想的培养,文化的传承。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们心中让传统的文化深深扎根。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把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渗透在里面,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方法
小学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往往能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有之义。从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传统文化的渗透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理解传统文化,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但从当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问题,主要在于语文教师缺乏传统文化的渗透意识,未在语文教学中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也有一些教师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方法比较陈旧,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同时大多数语文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也不高,这些都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当前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与探究的重要课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加强认识,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
1、博览群书,认真研习国学经典。传统国学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我们教师应该熟谙儒道二学,理解其中的思想精华,这样才能找到解读古代文人心灵的钥匙。唐诗宋词的诗性文化尽显魅力,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诗歌素养,潜心研究其中的思想内涵与写作特色,学会解读具体的诗歌作品以及其对现在生活的深远影响意义。
2、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教材文本,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如有不少课文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思想宗旨,教师要挖掘这些要素,以适当的方法将这些文化与理念传递给学生,以更好地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3、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因此,语文教师要牢记这条古训: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练好基本功,做到内强素质,外练操作能力。我们要善于挤出时间来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具备了良好的教学技能,教师才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潜移默化,注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1.选入小学语文课程的课文,无一不是经过教育专家和语言学家精挑细选,极具美感和浓厚人文思想的。传统的教学,只是注重故事和课文字面意思的讲解,却恰恰忽视了文章后面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仁爱和孝道思想,就像发掘只是打开了那道通往宝藏的门,可惜之极。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让说教和课本的生动事例结合起来,丰富起来。那么潜移默化之间,小学生就会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学习。
2.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来自于生活。在当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化教学中,既能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关键的是还能够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充分应用到口语教学中。
3.电教手段在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也是语文教师实践探索的目标。中国汉字有一部分是源于对生活实物形状的摹仿,我们称之为象形文字。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通过搜集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图片,制成FLASH动画,比如“日”、“月”、“水”、“火”等汉字,学生通过了解它们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再到今天的楷书的演变过程,一个个本来生硬的汉字也就变成了一幅幅可爱的图画,让学生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从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爱上了中国汉字,同时对识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论著,或浅显易懂,或深奥晦涩。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轮船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并不是所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著作都在适合在小学阶段读,所以,在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时,我们要慎之又慎,既有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又要蕴含做人做事之道理。并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笠翁对韵》;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论语》,;五年级学习《孝经》,;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學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老子》则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5、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注重整体教育氛围营造,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打造书香文化校园。利用名言警句、书画作品等大力丰富国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创设浓厚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学校部分宣传栏、班级“文化展板”专栏,专门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栏,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意义、方法等等。
总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中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做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成是知识体系,更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昙花一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助力于语文课堂的开展,又能使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从而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何况,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覃东生.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2年11期
[2] 祁晶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学(上),2015,04:75.
[3] 周梅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探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漯河市基础教育研究项目《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在的实践研究》(LHKT2019019)研究成果。
关键词: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方法
小学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往往能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有之义。从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传统文化的渗透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理解传统文化,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但从当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问题,主要在于语文教师缺乏传统文化的渗透意识,未在语文教学中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也有一些教师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方法比较陈旧,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同时大多数语文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也不高,这些都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当前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与探究的重要课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加强认识,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
1、博览群书,认真研习国学经典。传统国学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我们教师应该熟谙儒道二学,理解其中的思想精华,这样才能找到解读古代文人心灵的钥匙。唐诗宋词的诗性文化尽显魅力,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诗歌素养,潜心研究其中的思想内涵与写作特色,学会解读具体的诗歌作品以及其对现在生活的深远影响意义。
2、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教材文本,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如有不少课文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思想宗旨,教师要挖掘这些要素,以适当的方法将这些文化与理念传递给学生,以更好地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3、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因此,语文教师要牢记这条古训: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练好基本功,做到内强素质,外练操作能力。我们要善于挤出时间来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具备了良好的教学技能,教师才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潜移默化,注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1.选入小学语文课程的课文,无一不是经过教育专家和语言学家精挑细选,极具美感和浓厚人文思想的。传统的教学,只是注重故事和课文字面意思的讲解,却恰恰忽视了文章后面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仁爱和孝道思想,就像发掘只是打开了那道通往宝藏的门,可惜之极。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让说教和课本的生动事例结合起来,丰富起来。那么潜移默化之间,小学生就会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学习。
2.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来自于生活。在当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化教学中,既能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关键的是还能够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充分应用到口语教学中。
3.电教手段在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也是语文教师实践探索的目标。中国汉字有一部分是源于对生活实物形状的摹仿,我们称之为象形文字。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通过搜集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图片,制成FLASH动画,比如“日”、“月”、“水”、“火”等汉字,学生通过了解它们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再到今天的楷书的演变过程,一个个本来生硬的汉字也就变成了一幅幅可爱的图画,让学生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从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爱上了中国汉字,同时对识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论著,或浅显易懂,或深奥晦涩。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轮船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并不是所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著作都在适合在小学阶段读,所以,在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时,我们要慎之又慎,既有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又要蕴含做人做事之道理。并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笠翁对韵》;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论语》,;五年级学习《孝经》,;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學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老子》则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5、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注重整体教育氛围营造,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打造书香文化校园。利用名言警句、书画作品等大力丰富国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创设浓厚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学校部分宣传栏、班级“文化展板”专栏,专门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栏,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意义、方法等等。
总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中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做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成是知识体系,更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昙花一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助力于语文课堂的开展,又能使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从而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何况,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覃东生.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2年11期
[2] 祁晶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学(上),2015,04:75.
[3] 周梅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探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漯河市基础教育研究项目《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在的实践研究》(LHKT201901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