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阅读与历史情境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xmm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非,2016书香江苏形象大使,2016江苏致敬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人面桃花》《山河如梦》《春尽江南》等;中短篇小说《迷舟》《青黄》《隐身衣》等。2014年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2015年作品“江南三部曲”获茅盾文学奖。
  如何看待阅读?
  中国人现在可能是全世界最爱学习的民族之一,广泛的推广与宣传在引导大家去学习,去阅读,去吸收大量的知识。可是,怎样让我们的阅读得到升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在我看来,读书可以让我们摆脱知识的奴役。因为常常被包裹在大量的信息里面,你无法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而阅读时,可能会发现和你知道的答案不一样的说法,怎么办?需要你去书本里面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东西。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建立认同关系,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
  我们应该怎么阅读?
  美国有一位作家曾经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文章的题目叫做“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读者”。他的一个观点就是放眼望去,好作家是少之又少,好读者也是凤毛麟角。做一个好的读者不是没有条件的。在我看来阅读有的时候非常难,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所以那个作家说,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需要有十个前提条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读书时,你手边得有一本字典,你要学会去查文献,不能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信。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读书至少不会让你偏信任何事实。在今天我们的阅读当中,阅读方法的培养和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特别重要。
  我们怎么去读历史?
  大家都知道杜甫写过一首诗《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呢?它有两个前提。首先你要了解杜甫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诗的具体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个前提相对来说容易些。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安史之乱使得他从北方来到南方,最后终老在湖南。他一直想返回长安,想返回他河南的老家,可是他回不去了,又生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里是非常难受的。就在这个节点上他遇到了李龟年,李龟年是当时宫廷的一个乐师。原本杜甫想放下故乡的记忆,可是他所有的记忆因为李龟年又浮现眼前。刹那之间,那些情愫与情怀都在心底起了波澜。诗歌里面包含了对青春的回望与无奈。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你的人生阅历。我觉得真正要喜欢杜甫的诗,可能需要到四十多岁。人生阅历不到一定的层次,你不能真正理解他。所以我说,对于好的作品你要学会重读,要慢慢去领悟。
  阅读当中的历史情境非常关键。我们要对历史情境有宏观的想象力。那么怎么扩展自己的想象力?这必须随着自己阅读的深入、人情的判断和年龄的增长,才能逐渐变化。
  阅读历史如何去伪存真?
  阅读时要细致地考察文献。在理解一个事件之前,你要做很多的功课,这在我们今天的现实条件下尤为重要。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1940年6月8日下午4点左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新感觉派”的一位骨干作家穆时英被枪杀了。因为他投靠汪精卫做了汉奸,最后被国民党派来的特务枪杀了。这个事情本来是没有任何疑点的。到了1972年,香港突然冒出一个叫康毅的人。他在一本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说穆时英是他派去汪伪政府做卧底的,但最后竟被军统误杀。香港一个重要的文学史家司马长风,看到这篇文章以后觉得这个事情关系重大,多次和文章作者通信询问原委,最后司马长风认为这个康毅先生提供的证据是确凿准确的,所以他就把这件事情写入了《中国新文学史》。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严家炎也在他的书里面肯定了司马长风的说法。自此,国内研究现代文学的学者,也基本上都赞同穆时英是被误杀的观点。但是我们在读到这些史料的时候会不会产生一些疑问?首先,一个人安排穆时英打入敌人内部,这个人本身得是个大人物。可是这个人我们从来没听说过。第二,穆时英这个人是一个非常聪明,但胆子很小的书生,就算把他打入敌人内部,他对于国民党有什么好处呢?第三,抗战胜利以后,康毅为什么不能要求国民党为穆时英平反昭雪呢?为什么过了三十多年才把这件事情披露呢?为什么要用笔名说话支支吾吾呢?清华大学有一位学者,他是我同事。他在三十年前就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但是苦于没有证据。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亲戚家书架上找书看,找到两本正巧记录那段历史的材料。他通过这两本书和其他资料的考证,证实康毅本人就是大汉奸。这么一来真相大白了。
  现在好多人做研究,不去读一手材料,反而去读二手材料甚至三手材料,随随便便就去相信一个说法。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确立自己的一个判断,不迷失自己,我们要为自己做主。
  为什么讲阅读与历史情境?
  为什么我对“历史”这一时间概念这么迷恋?因为每个人都会经历三个时空:过去、现在、未来。现在正在快速地消失,未来又充满未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推断将来发生的事情。马克思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历史上任何事件都会发生两次……”过去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对现实进行处理,有助于我们对遥不可及的未来进行预料和判断。如果没有对历史的了解,我们怎么来解释自己的生命?就是因为我们有历史,我们才可以把自己放在历史长河中,才可以看出每个人到底意义何在。
  当下年轻人的阅读和您当年相比怎么样?
  我们那个年代有很多我们想读但是读不到的书。我记得有一次,作家马原把一本书从辽宁带到了上海,我们五六个人排队等着借他的书看。在那个年代,有很多的书,你想看看不到,出版也没有今天这么发达,资讯也没有今天这么便捷,所以我们只能读很多平常的书。
  我对年轻人的一个劝告就是我们读书要广泛。对于清华大学的学生,我提出你读什么书,是你的自由,但一定要读一些原著。我希望同学们肚子里要有一点“干货”,不要全是“水货”。读了那些原著,你慢慢地就会有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别人写的书你觉得不行,你马上就会批判。比如你要是读西方小说,如果认真读十本书,你说话都是不一样的。很多读研究生的人,其实都不读书。这是现代社会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我们担心的一个问题。
  (本刊记者侯郅玥根据第六届江苏书展全民阅读大讲堂内容整理)
其他文献
维克多·马里·雨果(1802-1885),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雨果一生坚持正义,为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而斗争。  那可怜的吉卜西(现在通译为“吉卜赛”)女郎看见自己同陌生人单独在一起,不禁战栗。她想说话,想呼喊,想呼叫甘果瓦,但是她的舌头在口里钉牢了似的,嘴唇上发不出一点声音。忽然她觉得
期刊
既然问起已故的弗朗西斯科·雷亚尔,我就谈谈吧。这里不是他的地盘,他在北区瓜达卢佩湖和炮台一带比较吃得开,不过我认识他。我只跟他打过三次交道,三次都在同一个晚上,那晚的事我怎么都不会忘记,因为卢汉纳拉在我家过夜,罗森多·华雷斯离开了河镇,再也没有回来。你们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当然不会知道那个名字,不过打手罗森多·华雷斯是圣丽塔村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是玩刀子的好手,跟堂·尼古拉斯·帕雷德斯一起,帕雷德斯
期刊
书展期间,作为分会场之一的扬州图书馆与城市书房密集推出34场“重量级”阅读推广活动:文化名家做客讲堂,古籍装帧现场体验,全民图书大型漂流,空巢老人陪伴阅读……7月的扬城处处洋溢书香。  “扬图讲堂”群星闪耀  “扬图讲堂”被扬州百姓誉为“家门口的大学讲堂”,自2006年9月创办以来,10年间,共开设讲座报告200多场,接待观众近10万人。书展期间,“扬图讲堂”接连举办三场讲座、两场读者沙龙,在让读
期刊
徐小跃,第二届书香江苏形象大使,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记者:  徐馆长,您好!在本届书展上,有幸聆听了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的讲座,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道”理解为思想、精神、信仰。那么,您认为传统文化中的“道”对当代民族文化心理的建
期刊
邬书林,第二届书香江苏形象大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  记者:  邬副理事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刊的采访!从200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发起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有十年的时间。在活动影响下,我国公民的阅读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阅读正在成为许多国民的习惯。近几年,全民阅读立法工作也逐渐进入了公众视
期刊
莫砺锋,第二届书香江苏形象大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等。  记者:  莫老师,您好!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
期刊
7月10日下午,“感悟传统 走近古籍——线装书装帧体验活动”在扬州市图书馆古籍阅览室举办。12名对古籍感兴趣的青少年和中老年读者应邀参加了活动,在亲自体验古籍装帧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此次体验活动分为两部分,首先由古籍部工作人员进行古籍装帧相关知识的讲解,接下来读者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了纸捻制作、草订、裁齐、打眼、上书皮、订线、成书的全过程。由于工序多、技术要求高,工作人员不
期刊
曹文轩,第一届书香江苏形象大使,2016江苏致敬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主要作品有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蜻蜓眼》《火印》等。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是中国首位获得此奖的作家。  1.只有阅读,我们才能成为高尚的人  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期刊
《阅读》(书香天地)专门为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及本届书展打造专刊。编辑部工作人员在现场与读者进行了互动交流,并赠送杂志。同时,展位上图文并茂的《阅读》(科学探秘)等让小读者爱不释手,在展会现场引起极大的关注。  《阅读》以“向广大小学师生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为根本出发点,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获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2014年入选“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并荣获国家新
期刊
顾保孜,2016书香江苏形象大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火箭军政治工作部电视艺术中心一级编剧,一级作家。著有图书《红墙里的瞬间》《我的父亲朱德》《牺牲:毛泽东和失去的亲人》等纪实文学著作。2015年出版的《周恩来最后600天》入选2016年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向社会推荐的12本好书。  记者:  作为书香江苏形象大使,这几天您奔波于书展的各个会场,请问今年的江苏书展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顾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