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作文训练;审题;选材;写作技巧
众所周知,作文是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小学毕业班要为中学打好基础,该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复习,提高作文能力呢?我认为可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训练:第一、选准材;第二、抓细节描写;第三、掌握写作技巧。
一、指导学生选准材料
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可见选准作文材料多么重要。在我的眼中,作文就如同人的穿衣,选准材就好比我们穿衣要找准适合自己穿的衣服,不能男人穿女人的衣服,七八十的老太太还穿十几岁小姑娘穿的衣服,那就很不得体了,甚至让人笑掉大牙,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地选材呢?
(一)训练学生围绕中心选材。
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就应该去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如:写《勤奋学习的同学》,题材(1)机灵全长在脸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透着聪明。(2)他痴迷于数学,一道数学题他常常用好几种方法来解,思考解题就把什么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3)星期日,他在家里主动帮助弟弟温习功课。(4)他喜欢钻研,遇到不懂的问题,常常向老师请教,放学后,他总是主动到办公室找老师讲解奥数题。可先引导学生审题,弄清作文应着力表现同学勤奋学习的特点,然后让孩子们进行选择,看哪些材料表现了这个中心。显然,可选的材料只有:(2)、(4)这样,学生就很直观地明白了选材必须服务中心的道理。
(二)训练学生选择真实的材料。
学生写真实的生活,才会有感而发,避免“假、大、空”。所以,要引导学生打开记忆之门,从中选取生活中真实的人、事、物、景来写,尤其是叙事不可胡编乱造,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人物的所爱所恨、所思所识,才能写出文章的韵味来。比如,写“第一次——”,我引导学生回忆、相互交流,说到了许许多多的真实的“第一次”:第一次烧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坐动车,第一次上电视台,第一次当旗手,第一次游泳……这些“第一次”的种种情景再次在学生的头脑中浮现,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选取感受最深的“第一次”写下来。
(三)训练学生选择新颖的材料。
选材就好比我们选择一件衣服的样式和质地,样式新更加吸引人。所以选材要新颖,在别人作文中常出现的材料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例如:练习写《我的朋友》,学生一般从班上同学、邻居的小伙伴方面考虑选材,可启发他们:还可以是不同年龄的,经过交流,选材的范围就扩展到民警叔叔、围棋老师、门卫处的老爷爷……甚至有同学选择了电脑、字典、小猫等材料。
二、抓细节描写训练,使作文更加具体、生动。
细节描写如衣服上的一个小点缀:一条项链,几颗亮晶晶的水钻,或者几颗很特别的纽扣,它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能揭示人物内心,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一点的复习上,可引领孩子们回顾、梳理细节描写的方法,每天腾出课堂10分钟,进行集中的强化训练。
(一)步步追问,逐步添加。
1.原句:我要钱。(指导学生步步追问,适当地添加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细腻描摹,大部分学生通过训练都能将内容充实起来,写得比较具体、生动。)
举例:(怎么说的?)可添加“语言描写”。我对妈妈说道:“妈妈,请给我五元钱吧!”
(怎么做的?)再添加“动作描写”。我看了一下表,8:20了。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牙膏挤了好多,手也在颤抖,然后飞快地把面包和牛奶塞进书包,走到妈妈身前,对妈妈说道:“妈妈,请给我五元钱吧!”
(表情怎样?)再添加“神态描写”。 我看了一下表,8:20了。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牙膏也挤了好多,手在颤抖,然后飞快地把面包和牛奶塞进书包,走到妈妈身前,用乞求的眼神看着妈妈,不好意思地笑着对妈妈说道:“妈妈,请给我五元钱吧!”
(怎么想的?)再添加“心理描写”。 我看了一下表,天哪!8:20了。离上课时间只剩10分钟了。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牙膏挤了好多,手也在颤抖,怎么办?如果按老办法——乘公交车去学校,一定会迟到,我这个学习委员肯定会在全班面前出洋相,肯定会遭遇老师的最严厉的批评!我恨不得能马上飞到学校去,怎么办?只有厚着脸皮求老妈了,然后我飞快地把面包和牛奶塞进书包,走到妈妈身前,用乞求的眼神看着妈妈,不好意思地笑着对妈妈说道:“妈妈,请给我五元钱吧!”
(为什么会这样?)再添加“场景描写”。 真是“春眠不觉晓”,我还沉浸在和周公的美梦中,却被老妈的“狮子吼—起床了”弄醒了。窗帘被拉开,阳光跑进房间来捉弄着我惺忪的睡眼。我看了一下表,天哪!8:20了。离上课时间只剩10分钟了。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牙膏也挤了好多,手也在颤抖,怎么办?如果按老办法——乘公交车去学校,一定会迟到,我这个学习委员肯定会在全班面前出洋相,肯定会遭遇老师的最严厉的批评!我恨不得能马上飞到学校去,怎么办?只有厚着脸皮求老妈了,然后我飞快地把面包和牛奶塞进书包,走到妈妈身前,用乞求的眼神看着妈妈,不好意思地笑着对妈妈说道:“妈妈,请给我五元钱吧!”
(二)分解动作,特写细节
原句:他把球投进了篮筐。
写动作,很多学生都爱写这样高度概括性的句子,找不到话来写具体 。他们只写做了什么,而不写详细的过程。可训练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分解成一些细小的动作,选用准确的动词,按照时间先后写下来,再抓住最有特征的动作添加恰当的修饰语,细致入微地描摹,作文自然就生动了。
例如:他弯着腰,两眼(死死地)盯着前方, 寻找“突围”的机会。他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闪,冲过了两道防线,来到了篮下。一个虎跳他纵身跃起,双手向钳子一样(紧紧地)咬住球,然后身子一闪,晃过对方球员,脚尖蹬地,(轻轻地)跳起,同时手一拨,球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一头钻进了篮筐。場外爆发出一阵喝彩声。
(三)运用修辞,凸显细节。
原句:我只好看老师,发现老师也看着我。
(训练学生给显得单调乏味的句子加上恰当的修辞方法,进行细致地描写,就能让内容变得丰富、生动。)
我拿起话筒怯生生地走上旗台,准备献词。这时,台下一千多个同学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我的心怦怦直跳,两腿发软,仿佛站在大山之巅。我只好抬头去看老师,发现老师正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那目光,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目光,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帮我吹散了内心的恐慌;那目光,还像冬天里的一团火焰,让我感到了成功的希望。(比喻、排比)我暗暗对老师说:老师,谢谢您,我一定不辜您的期望。
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孩子们的作文有所突破,不再无话可写,重点部分都会不自觉地用上细节描写。
三、掌握一些写作小技巧
(一)书写要工整。写的能力,既包括审题、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修辞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还包括书写能力。因此作文一定要书写漂亮、卷面整洁。
(二)拟个好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阅读兴趣。一是巧用比拟,如写父爱可拟题为《父爱是座山》,写削土豆可拟题为《土豆美容记》;二是引用歌词、流行语等拟题,如写母爱课拟题《世上只有妈妈好》,写班长的优点可拟题为《我为班长点个赞》。三是标点符号用在题目里也很引人入胜,如《我的“傻”同桌》,《开卷有益?有害?》。
(三)巧借提示语扣题。所谓的提示语是指放在作文题目附加要求之前的一句或两句话,这一两句话通常对作文的类型、范围等有明确的指向。只要把这一两句话巧妙地用在作文的开头、过渡、或结尾,不说能为作文添多少彩,也一定能够让作文不跑题。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众所周知,作文是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小学毕业班要为中学打好基础,该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复习,提高作文能力呢?我认为可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训练:第一、选准材;第二、抓细节描写;第三、掌握写作技巧。
一、指导学生选准材料
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可见选准作文材料多么重要。在我的眼中,作文就如同人的穿衣,选准材就好比我们穿衣要找准适合自己穿的衣服,不能男人穿女人的衣服,七八十的老太太还穿十几岁小姑娘穿的衣服,那就很不得体了,甚至让人笑掉大牙,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地选材呢?
(一)训练学生围绕中心选材。
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就应该去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如:写《勤奋学习的同学》,题材(1)机灵全长在脸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透着聪明。(2)他痴迷于数学,一道数学题他常常用好几种方法来解,思考解题就把什么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3)星期日,他在家里主动帮助弟弟温习功课。(4)他喜欢钻研,遇到不懂的问题,常常向老师请教,放学后,他总是主动到办公室找老师讲解奥数题。可先引导学生审题,弄清作文应着力表现同学勤奋学习的特点,然后让孩子们进行选择,看哪些材料表现了这个中心。显然,可选的材料只有:(2)、(4)这样,学生就很直观地明白了选材必须服务中心的道理。
(二)训练学生选择真实的材料。
学生写真实的生活,才会有感而发,避免“假、大、空”。所以,要引导学生打开记忆之门,从中选取生活中真实的人、事、物、景来写,尤其是叙事不可胡编乱造,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人物的所爱所恨、所思所识,才能写出文章的韵味来。比如,写“第一次——”,我引导学生回忆、相互交流,说到了许许多多的真实的“第一次”:第一次烧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坐动车,第一次上电视台,第一次当旗手,第一次游泳……这些“第一次”的种种情景再次在学生的头脑中浮现,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选取感受最深的“第一次”写下来。
(三)训练学生选择新颖的材料。
选材就好比我们选择一件衣服的样式和质地,样式新更加吸引人。所以选材要新颖,在别人作文中常出现的材料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例如:练习写《我的朋友》,学生一般从班上同学、邻居的小伙伴方面考虑选材,可启发他们:还可以是不同年龄的,经过交流,选材的范围就扩展到民警叔叔、围棋老师、门卫处的老爷爷……甚至有同学选择了电脑、字典、小猫等材料。
二、抓细节描写训练,使作文更加具体、生动。
细节描写如衣服上的一个小点缀:一条项链,几颗亮晶晶的水钻,或者几颗很特别的纽扣,它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能揭示人物内心,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一点的复习上,可引领孩子们回顾、梳理细节描写的方法,每天腾出课堂10分钟,进行集中的强化训练。
(一)步步追问,逐步添加。
1.原句:我要钱。(指导学生步步追问,适当地添加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细腻描摹,大部分学生通过训练都能将内容充实起来,写得比较具体、生动。)
举例:(怎么说的?)可添加“语言描写”。我对妈妈说道:“妈妈,请给我五元钱吧!”
(怎么做的?)再添加“动作描写”。我看了一下表,8:20了。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牙膏挤了好多,手也在颤抖,然后飞快地把面包和牛奶塞进书包,走到妈妈身前,对妈妈说道:“妈妈,请给我五元钱吧!”
(表情怎样?)再添加“神态描写”。 我看了一下表,8:20了。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牙膏也挤了好多,手在颤抖,然后飞快地把面包和牛奶塞进书包,走到妈妈身前,用乞求的眼神看着妈妈,不好意思地笑着对妈妈说道:“妈妈,请给我五元钱吧!”
(怎么想的?)再添加“心理描写”。 我看了一下表,天哪!8:20了。离上课时间只剩10分钟了。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牙膏挤了好多,手也在颤抖,怎么办?如果按老办法——乘公交车去学校,一定会迟到,我这个学习委员肯定会在全班面前出洋相,肯定会遭遇老师的最严厉的批评!我恨不得能马上飞到学校去,怎么办?只有厚着脸皮求老妈了,然后我飞快地把面包和牛奶塞进书包,走到妈妈身前,用乞求的眼神看着妈妈,不好意思地笑着对妈妈说道:“妈妈,请给我五元钱吧!”
(为什么会这样?)再添加“场景描写”。 真是“春眠不觉晓”,我还沉浸在和周公的美梦中,却被老妈的“狮子吼—起床了”弄醒了。窗帘被拉开,阳光跑进房间来捉弄着我惺忪的睡眼。我看了一下表,天哪!8:20了。离上课时间只剩10分钟了。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牙膏也挤了好多,手也在颤抖,怎么办?如果按老办法——乘公交车去学校,一定会迟到,我这个学习委员肯定会在全班面前出洋相,肯定会遭遇老师的最严厉的批评!我恨不得能马上飞到学校去,怎么办?只有厚着脸皮求老妈了,然后我飞快地把面包和牛奶塞进书包,走到妈妈身前,用乞求的眼神看着妈妈,不好意思地笑着对妈妈说道:“妈妈,请给我五元钱吧!”
(二)分解动作,特写细节
原句:他把球投进了篮筐。
写动作,很多学生都爱写这样高度概括性的句子,找不到话来写具体 。他们只写做了什么,而不写详细的过程。可训练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分解成一些细小的动作,选用准确的动词,按照时间先后写下来,再抓住最有特征的动作添加恰当的修饰语,细致入微地描摹,作文自然就生动了。
例如:他弯着腰,两眼(死死地)盯着前方, 寻找“突围”的机会。他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闪,冲过了两道防线,来到了篮下。一个虎跳他纵身跃起,双手向钳子一样(紧紧地)咬住球,然后身子一闪,晃过对方球员,脚尖蹬地,(轻轻地)跳起,同时手一拨,球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一头钻进了篮筐。場外爆发出一阵喝彩声。
(三)运用修辞,凸显细节。
原句:我只好看老师,发现老师也看着我。
(训练学生给显得单调乏味的句子加上恰当的修辞方法,进行细致地描写,就能让内容变得丰富、生动。)
我拿起话筒怯生生地走上旗台,准备献词。这时,台下一千多个同学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我的心怦怦直跳,两腿发软,仿佛站在大山之巅。我只好抬头去看老师,发现老师正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那目光,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目光,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帮我吹散了内心的恐慌;那目光,还像冬天里的一团火焰,让我感到了成功的希望。(比喻、排比)我暗暗对老师说:老师,谢谢您,我一定不辜您的期望。
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孩子们的作文有所突破,不再无话可写,重点部分都会不自觉地用上细节描写。
三、掌握一些写作小技巧
(一)书写要工整。写的能力,既包括审题、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修辞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还包括书写能力。因此作文一定要书写漂亮、卷面整洁。
(二)拟个好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阅读兴趣。一是巧用比拟,如写父爱可拟题为《父爱是座山》,写削土豆可拟题为《土豆美容记》;二是引用歌词、流行语等拟题,如写母爱课拟题《世上只有妈妈好》,写班长的优点可拟题为《我为班长点个赞》。三是标点符号用在题目里也很引人入胜,如《我的“傻”同桌》,《开卷有益?有害?》。
(三)巧借提示语扣题。所谓的提示语是指放在作文题目附加要求之前的一句或两句话,这一两句话通常对作文的类型、范围等有明确的指向。只要把这一两句话巧妙地用在作文的开头、过渡、或结尾,不说能为作文添多少彩,也一定能够让作文不跑题。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