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时代的变更,更新换代之快亦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信息时代下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才能与这个社会共同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早已被纳入义务教学大纲的必要课程之一,纵观这些年,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一些遗憾,特别是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本文欲通过对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找出解决的对策,使其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基础教育;对策
一、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都把信息技术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不仅推动了我国计算机普及事业的长足发展,也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打下了鉴定的基础。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一些新发展,在城市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已经是非常普遍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课程要求的标准,并且在不断进步。但是,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就不尽人意了,由于经济的落后等原因,信息化的建设均与城市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农村中小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解决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
(一)资金不足
在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资金投入不够,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学校都不能发展信息化教学方式。黑板,粉笔,课本,这种传统的教学环境依然占据了主要位置。信息化教学方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要有后期的专门养护人员,需要不断的更新维护,这是一个长期的资金投入,很多学校并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去实现这一点。
(二)重视程度低
虽然学校均设立了专门的学生机房和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升学考试大纲中并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考核课程,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或没有也跟升学率没有直接的关系,无需大力发展。校领导还是把教学重心放在了主课上面,以升学率为发展目标,不够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广大农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使用并不熟悉,普遍认为不管教育制服如何改革,有没有信息化,只要把语数外三门重要学科教好就可以保证学校的升学率。
(三)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老师绝大部分都是后期通过培训任职的,并没有计算机专业的老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并无扎实,也无法支撑起整个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发展。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在农村学校得不到重视,待遇低、地位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专业出身的老师并不愿意前往农村任教,有些学校安排其他课程老师身兼两职,造成了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均达不到要求。
在农村教师这个庞大队伍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绝大多数,他们长期处在传统课堂下授课,已经习惯了粉笔、黑板、教科书的教学方式,对如果要对他们进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培训,那将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传统思想深远
由于受新闻上经常出现的学生沉溺在游戏中放弃学业等这种负面消息的影响,很多家长并不赞同孩子在学生阶段接触网络,认为网络传播的大都是不良信息,对孩子的影响恶劣,也影响孩子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家长是抵制的。
(五)培训限于形式
教育部虽倡导组织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相关培训,但是其培训效果微乎其微,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不能分层次培训,没有针对教师的不同基础来指定培训内容,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没有实际效果。
二是不能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信息技术发展之迅速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所掌握的技术能力。
三是教研水平还处于初级状态,仅限于知识点、操作技术等层面。
(六)课程设置不合理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也是作为选修性质课程被排入课程表。由于不被纳入升学考试,其课堂时间经常被其他主要学科所占用,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少之又少。并且全校学生都是使用同一本教材,并没有针对学生年级的高低和接受信息技术的能力而设定专门的教材,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从学校方面来看,虽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评价一个学校的质量依然是升学率的高低,而对于信息化建设并不受到重视,然而对学生而言,即使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很感兴趣,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也会担心主课程受到影响,接触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机会不多,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二、解决对策
(一)加强资金投入,完善设备建设
想要发展起信息化教学一定先要把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投入相应的资金发展信息化建设,逐步改善教学环境,与城市缩小距离。首先,要配齐设备才能有长足的发展。改善多媒体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能力很强的一门课程,如果没有相关的配套设施,便无法完成教学内容。其次,重视信息技术老师的待遇问题,提高其地位,招贤纳士,引进专业计算机人才。最后,学校不能坐等政府拨款,应该多方面筹集资金,尽可能的将资金用于刀刃上。
比如说,建设一间多媒体教室的费用大概在十万左右,仅是一台投影仪就需要好几万元,这对于很多农村学校都是无法承担的,但是,我们可以从资金不足的实际出发,学校自己配备网线、交换机等设备,形成自己学校的小型局域网,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来。同时,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信息素养,使其能够通过现代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下载适合自己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二)转变思想观念 改变领导、教师、学生的思想观念,策划适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对于领导和教师,应当经常组织培训和学习,让其明白信息化教育的重要之处,明白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生存的一种必备能力,如果有条件组织老师们去信息化教育建设比较完善的学校去参观学习,提升思想观念。
上级教育部门应健全信息技术课程大纲的设置,提高其在学科中的地位,适当增加考试分值,促进老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让其明白信息技术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而是当今学生必备的一门技能。
(三)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领路人,是实践教学思想的具体实施者,所以,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认为,首先要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设立专门的培训基地,设立科学的培养内容。分析教师们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状况,找出适合自己信息化发展的道理。另一方面,要明白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会如何操作计算机。因此,应该切合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来加强专业人才的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农村学校的资金有限,没有能力承担全校所有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费用,再加上教师数量较少,超负荷的工作量,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参加校外的培训,因此,也只有学校的相关领导和骨干教师有机会去参加培训,大部分教师是没有参加过的,这也是直接导致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停滞不前的根本性原因。
因此,对于教师的培训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此,笔者提出了两个相关的培训方式: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
1.校本培训
所谓校本培训,就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对本校教师所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
在校本培训时,学校要明确目标,指定计划,内容除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涉及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农村教师了解到城市中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自身情况探讨基础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路径和方式。
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用骨干培训和学员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市、县教育局也可派出相关专家下乡辅助其培训顺利进行。
2.远程培训
远程培训是培训者和受训者不在同一空间的情况下进行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实现了优秀教育资源共享。通过远程培训, 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接受教育, 并能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有利于不同基础的教师接受不同进度的培训。远程培训内容丰富, 解决了农村学校缺少优秀培训教师的困难。通过远程培训, 可以让教师学习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欣赏名师风采、接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能力的培训, 从而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以校本培训为依托, 以远程培训为主线, 采用灵活的校本培训或远程培训的方式, 能大大降低教师培训的费用, 又能使全体教师有机会参加培训, 因此, 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是农村学校开展教师培训主要方式。
(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应当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开放。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同时还以利用这一现代化工具为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服务。比如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学科所需要的最新资料,教师同样也可以查询、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教学信息为教学实际服务。毋庸讳言,现在的许多中小学教师中存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利用本校设备对教师进行培训, 制订出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如: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制作课件并利用多媒体教室上多少节课, 将之列为对教师学期综合考评的一项硬指标,使教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课程的融合, 逐渐探索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同时也增强了这些设备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在国家到地方相关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欠发达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保持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要把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和不同学科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尽快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观念, 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形成教师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良好氛围, 以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SCXY2013004。
作者简介:
孟肖,女,1990年10月生,汉族,广东省广州人,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刘雨,男,1986年6月生,汉族,吉林省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教训人员版·初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钟晓燕,瞿堃.西南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培训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师版.2006,6
[3]张进宝,黄怀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途径与方法[J].2005,9
[4]贾雪梅.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和分析[J].教育技术导刊.2005,9
[5]张雷,刘蕾.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0,6
【关键词】信息化;基础教育;对策
一、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都把信息技术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不仅推动了我国计算机普及事业的长足发展,也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打下了鉴定的基础。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一些新发展,在城市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已经是非常普遍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课程要求的标准,并且在不断进步。但是,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就不尽人意了,由于经济的落后等原因,信息化的建设均与城市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农村中小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解决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
(一)资金不足
在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资金投入不够,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学校都不能发展信息化教学方式。黑板,粉笔,课本,这种传统的教学环境依然占据了主要位置。信息化教学方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要有后期的专门养护人员,需要不断的更新维护,这是一个长期的资金投入,很多学校并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去实现这一点。
(二)重视程度低
虽然学校均设立了专门的学生机房和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升学考试大纲中并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考核课程,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或没有也跟升学率没有直接的关系,无需大力发展。校领导还是把教学重心放在了主课上面,以升学率为发展目标,不够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广大农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使用并不熟悉,普遍认为不管教育制服如何改革,有没有信息化,只要把语数外三门重要学科教好就可以保证学校的升学率。
(三)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老师绝大部分都是后期通过培训任职的,并没有计算机专业的老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并无扎实,也无法支撑起整个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发展。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在农村学校得不到重视,待遇低、地位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专业出身的老师并不愿意前往农村任教,有些学校安排其他课程老师身兼两职,造成了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均达不到要求。
在农村教师这个庞大队伍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绝大多数,他们长期处在传统课堂下授课,已经习惯了粉笔、黑板、教科书的教学方式,对如果要对他们进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培训,那将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传统思想深远
由于受新闻上经常出现的学生沉溺在游戏中放弃学业等这种负面消息的影响,很多家长并不赞同孩子在学生阶段接触网络,认为网络传播的大都是不良信息,对孩子的影响恶劣,也影响孩子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家长是抵制的。
(五)培训限于形式
教育部虽倡导组织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相关培训,但是其培训效果微乎其微,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不能分层次培训,没有针对教师的不同基础来指定培训内容,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没有实际效果。
二是不能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信息技术发展之迅速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所掌握的技术能力。
三是教研水平还处于初级状态,仅限于知识点、操作技术等层面。
(六)课程设置不合理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也是作为选修性质课程被排入课程表。由于不被纳入升学考试,其课堂时间经常被其他主要学科所占用,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少之又少。并且全校学生都是使用同一本教材,并没有针对学生年级的高低和接受信息技术的能力而设定专门的教材,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从学校方面来看,虽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评价一个学校的质量依然是升学率的高低,而对于信息化建设并不受到重视,然而对学生而言,即使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很感兴趣,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也会担心主课程受到影响,接触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机会不多,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二、解决对策
(一)加强资金投入,完善设备建设
想要发展起信息化教学一定先要把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投入相应的资金发展信息化建设,逐步改善教学环境,与城市缩小距离。首先,要配齐设备才能有长足的发展。改善多媒体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能力很强的一门课程,如果没有相关的配套设施,便无法完成教学内容。其次,重视信息技术老师的待遇问题,提高其地位,招贤纳士,引进专业计算机人才。最后,学校不能坐等政府拨款,应该多方面筹集资金,尽可能的将资金用于刀刃上。
比如说,建设一间多媒体教室的费用大概在十万左右,仅是一台投影仪就需要好几万元,这对于很多农村学校都是无法承担的,但是,我们可以从资金不足的实际出发,学校自己配备网线、交换机等设备,形成自己学校的小型局域网,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来。同时,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信息素养,使其能够通过现代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下载适合自己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二)转变思想观念 改变领导、教师、学生的思想观念,策划适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对于领导和教师,应当经常组织培训和学习,让其明白信息化教育的重要之处,明白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生存的一种必备能力,如果有条件组织老师们去信息化教育建设比较完善的学校去参观学习,提升思想观念。
上级教育部门应健全信息技术课程大纲的设置,提高其在学科中的地位,适当增加考试分值,促进老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让其明白信息技术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而是当今学生必备的一门技能。
(三)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领路人,是实践教学思想的具体实施者,所以,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认为,首先要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设立专门的培训基地,设立科学的培养内容。分析教师们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状况,找出适合自己信息化发展的道理。另一方面,要明白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会如何操作计算机。因此,应该切合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来加强专业人才的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农村学校的资金有限,没有能力承担全校所有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费用,再加上教师数量较少,超负荷的工作量,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参加校外的培训,因此,也只有学校的相关领导和骨干教师有机会去参加培训,大部分教师是没有参加过的,这也是直接导致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停滞不前的根本性原因。
因此,对于教师的培训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此,笔者提出了两个相关的培训方式: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
1.校本培训
所谓校本培训,就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对本校教师所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
在校本培训时,学校要明确目标,指定计划,内容除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涉及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农村教师了解到城市中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自身情况探讨基础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路径和方式。
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用骨干培训和学员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市、县教育局也可派出相关专家下乡辅助其培训顺利进行。
2.远程培训
远程培训是培训者和受训者不在同一空间的情况下进行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实现了优秀教育资源共享。通过远程培训, 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接受教育, 并能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有利于不同基础的教师接受不同进度的培训。远程培训内容丰富, 解决了农村学校缺少优秀培训教师的困难。通过远程培训, 可以让教师学习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欣赏名师风采、接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能力的培训, 从而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以校本培训为依托, 以远程培训为主线, 采用灵活的校本培训或远程培训的方式, 能大大降低教师培训的费用, 又能使全体教师有机会参加培训, 因此, 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是农村学校开展教师培训主要方式。
(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应当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开放。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同时还以利用这一现代化工具为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服务。比如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学科所需要的最新资料,教师同样也可以查询、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教学信息为教学实际服务。毋庸讳言,现在的许多中小学教师中存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利用本校设备对教师进行培训, 制订出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如: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制作课件并利用多媒体教室上多少节课, 将之列为对教师学期综合考评的一项硬指标,使教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课程的融合, 逐渐探索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同时也增强了这些设备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在国家到地方相关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欠发达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保持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要把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和不同学科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尽快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观念, 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形成教师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良好氛围, 以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SCXY2013004。
作者简介:
孟肖,女,1990年10月生,汉族,广东省广州人,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刘雨,男,1986年6月生,汉族,吉林省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教训人员版·初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钟晓燕,瞿堃.西南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培训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师版.2006,6
[3]张进宝,黄怀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途径与方法[J].2005,9
[4]贾雪梅.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和分析[J].教育技术导刊.2005,9
[5]张雷,刘蕾.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