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针配合腹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体针配合腹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2月期间诊治的乳腺增生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体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体针加腹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2例显效,1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中有16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71%,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乳腺增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体针配合腹针选穴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体针配合腹针;乳腺增生;疗效观察
  乳腺增生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乳腺疾病类型,大约占据所有乳房疾病的四分之三,尤其在青年、中年女性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乳腺增生一般患病病程较长且易复发,多以乳房肿块、疼痛等为临床表现并且多伴有月经不调、便秘以及情绪上的烦躁易怒,严重影响女性生活健康。其临床治疗西医尚无明显的特效方法,而传统中医在乳腺增生方面有很多特效办法。本文旨在分析体针配合腹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特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2月期间诊治的72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2月期间诊治的72例乳腺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颁布的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1]并经B超确诊,所选患者均月经周期规律,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乳房肿块等症状。排除心肾肝造血功能异常者,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或者是精神意识障碍者;近1月内患者均未使用中西药物治疗乳腺增生,近6个月内曾予以激素类药物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名,试验组年龄21岁-55岁,平均年龄(38.43±10.19)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1.38±0.26)年,有14例为单侧,22例为双侧;对照组年龄22岁-56岁,平均年龄(37.47±10.26)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42±0.31)年,有13例为单侧,23例为双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体针选穴,主穴:膻中 肩井 屋翳 乳根 合谷 足三里 三阴交,加减:肝郁气滞痰凝加针刺太冲 丰隆; 冲任失调加太溪 肾俞;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中脘 上脘 气海 关元 天枢 体针操作:嘱患者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长Ф0.3mm×40mm一次性无菌不锈钢毫针,膻中穴向患侧乳房横刺、乳根向上刺入乳房底部,屋翳、期门沿肋间隙向外、斜刺或刺向乳房,三穴均不能直刺、深刺,以免伤及内脏,余穴常规针刺捻转得气后接通G6805-1型电针机,选择疏密波、电量6V频率6~8Hz、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腹针操作:中脘、上脘、气海、关元刺至地部,天枢刺至人部,留针20分钟。经期前一周开始,一天一次,连续针一周,连续治疗四个月经周期后复查B超。
  1.3效果判定标准[2]
  参考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乳腺增生病疗效标准”拟定。痊愈:乳房肿块、疼痛消失,停止治疗3个月不复发;显效:乳房疼痛消失,肿块长径缩小> 1/2;有效:肿块长径缩小≥1/3,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肿块长径缩小< 1/3,疼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中医将乳腺增生归属于为“乳癖”范畴,其病机为肝气郁结,致使气机不畅、痰瘀阻于乳络,形成肿块,不通则痛,引起乳房疼痛。虽然现在医学学者认为乳腺增生的其发病原因各不相同,但肝气
  郁结以及冲任失调一直是本病公认的主要病机特点,治疗上应以疏肝解郁、调理冲任为本,同时温补脾肾,行气导滞,行气以活血、化痰消积。
  女子乳房和乳头分别归属胃经、肝经,乳房疾病针灸治疗原则以疏肝、泻阳明痰结为主。本研究所选穴位膻中穴为气会穴,针刺其可行气通络。屋翳、乳根两穴属足阳明胃经,局部取穴针刺其具有通络散结之功效。足三里以及丰隆穴属于胃经穴位,针刺其可理气化痰,活血消瘀。关元穴在脐下三寸,《甲乙经》记载关元穴是“足三阴经、任脉之会”;《类经图翼》载此穴为“足三阴、阳明、任脉之会”;任脉、冲脉和督脉,“一源而三歧也”;因此关元穴与任脉、足三阴经(肝、脾、肾三经)、足阳明胃经、冲脉以及督脉等联系密切,可谓一穴集聚多经之功能,穴属阴中之阳,一身元气之所在,功能培肾固本,调理冲任,是治疗妇科疾病的要穴,现代研究表明关元与三阴交合用能够调节激素水平[3]。 清?余听鸿《外证医案汇编》云:“治乳症,不出一气字定之矣。……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之中,夹理气疏络之品,使乳络疏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自然壅者易通,郁者易达,结者易散,坚者易软。”指出了治乳疾离不开“理气”,合谷、太冲合用又名“开四关”,二穴分主气、血,起到疏肝行气血的功效。肩井虽 为 胆 经 之 穴 , 但 肝 胆 相 表 里 , 又 为 手 足 少 阳 、 足 阳 明 、 阳 维 脉 的 交 会 穴 , 与 太冲 同 用 有 疏 肝 经 之 气 的 功 效 ; 天 宗 为 历 代 治 疗 乳 部 病 的 经 验 效 穴 , 临 床 发 现 几 乎 所 有 患 者 按 压 膻 中 、 肩 井及 天 宗 穴 均 有 压 痛 或 快 然 的 感 觉 , 是 治 疗乳腺 增 生 的效 穴 。
  腹部四穴称“引气归元”[4],四穴均位于任脉之上,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精,所以又称“阴脉之海”,任脉与督脉相表里,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有“阳脉之海”之称,故此四穴即可以调节任脉之阴,亦可影响督脉之阳,从而起到调理全身之阴阳的作用。中脘、下脘均属胃脘,且中脘为胃之募穴,两穴合用具有补脾胃、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气海为气之海,关元为小肠募穴,能培肾固本。且有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之说,此四穴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天枢穴名,出《灵枢》。如《灵枢·骨度》:“天枢以下至横骨六寸半。”属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穴。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又《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张景岳注:“枢,枢机也。居阴阳升降之中,是为天枢。”《脉经·辨三部九候脉证》:“脐以上阳也,法于天;脐以下阴也,发于地。脐为中关,头为天,足为地。”本穴位于命蒂脐旁,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本穴处于人体上下(天地)之气交合之际,升清降浊之枢纽,关乎生命变化之玄机,与人体先天元神、
  元精、元气转输以及水谷出入升降故名天枢。另外,脾胃居中焦,为气机上下升降之枢纽。诸 穴 相 配 , 疏 肝 理 气 , 调 整 阳 明 经气 , 通 络 活 血 而 达 止 痛 消 结 功 效 。
  因此本研究选用上述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结果显示,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乳房肿块、疼痛以及伴随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  参考文献:
  [1] 陈美仁.电针配合刮痧治疗乳腺小叶增生 3 0 例 [ J ].针灸临床床杂志 , 2 0 0 8 , 2 4( 8 ) : 1 7
  [2] 司海军.针灸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 1 8 6例 [ J ]. 针灸临床杂志 ,2 0 0 9 , 2 5 ( 8 ) : 1 7
  [3] 张建华. 穴位埋线对乳腺增生大鼠模型血清E2、LH水平及乳腺Bcl-2表达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
  [4] 甄鸿鹏 ,陈秀华,奎俞.腹针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 5 0 例[ J ] .中国针灸.2 0 0 7 : 2 7 ( 6 ) 4 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观察选择扩血管药物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01月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8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对合并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 41例):临床选择常规治疗的方法;A1组(观察组 41例):临床选择常规治疗+扩血管药物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存在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66例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3例,观察组采取微创脑内血肿穿刺外流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GCS评分变化,并以多田公式计算水肿带体积。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水肿带体积为(26.03±6.34)c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四肢骨折患者,均行保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局部硫酸镁湿敷治疗,实验组给予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擦拭治疗,每组60人,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治疗过程中加用亚低温,研究组在上述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记录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将所得资料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上述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植物生存率为26.67%、死亡率为10.00%,对照组植物生存率为40.00%、死亡率为20.00%,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治疗组,每组40人,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PaCO2值、PaO2值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的改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鼻外伤鼻骨骨折合并周围组织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鼻外伤鼻骨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的X线检查,观察组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两组患者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眶壁骨折的检出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鼻骨骨折合并眶壁骨折的诊出率的统计学分析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53例成人重症流行性腮腺炎诊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53例成人重症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分别采取抗炎抗病毒、对症及并发症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53例患者最终治疗结局。结果: 53例患者共治愈50例,3例好转,治愈率94.3%,不同年龄治愈情况分别为18-30岁15例,31-45岁20例,46-60岁10例,61-75岁8例,随年龄提高呈现降低趋势,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便秘患者,观察选择甲钴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1月糖尿病便秘患者10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糖尿病便秘患者的随机分组。实验组(观察组51例):临床选择甲钴胺+聚乙二醇电解质进行治疗;对照组(对照组51例):临床选择聚乙二醇电解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便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表现两方面的统计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奥美拉唑、多潘立酮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48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单独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的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周的治疗,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研究组的临床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与综合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年到2015年3月收治的20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实行原发病灶手术根治、免疫治疗以及辅助化疗的处理。结果:经1—3年随访,以上患者中有9例(45%)局部复发,11例(55%)出现转移。1年生存率为75%,3年生存率为30%。结论:对于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化疗的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