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习总书记首次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而当前流域过度开发与资源承载能力不匹配,发展紧迫。因此,本文运用中国统计年鉴中流域8省的数据,并基于耦合协调系数测算结果,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和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情况。最后,以分析结果提供对策,从而促进流域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模型
1.绪论
“聚焦两会黄河生态治理旋律,推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黄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计划,已首次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但是,多年来,以农业和能源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方式一直未能与流域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因此,实现流域的高效协调发展是当务之急。 2020年1月,中央第六次会议建议,必须坚持基础上的总体规划,共同把握重大保护和协调推进重大治理工作,为流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机遇。因此,本文研究了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与协调,对建设黄河生态经济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2.文献综述
目前,学者们对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其中,学者们讨论了城市化(梁龙武等,2019),海洋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李强,魏薇,2020)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一些学者郭涵(2020)指出,供需矛盾、水沙分布不均和环境污染风险加大了黄河流域环境保护的难度。其次,学者金凤军(2019)提出要妥善处理“四大关系”,构建“三区七组”的协调发展格局,加强以水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此外,赵建基等(2020)等学者对新型城镇化與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认为平均协调度在0.20至0.60之间,总体协调度处于中低水平的协调。综上所述,大多数学者对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也存在不足。现有文献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3.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1)耦合模型
耦合的概念来自物理理论,即两个或多个系统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的现象。如果系统彼此适当协作并发展协调,那将是良性耦合。否则,耦合性很差。因此,构造的耦合指数是系统或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程度的定量指数。
耦合协调度可以反映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效果和程度,可以进一步确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综合协调发展的程度。耦合协调度模型已被广泛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交通运输和城市化发展之间协调发展的测度中。
从耦合公式可以知道:y是耦合配位度y∈(0,1)。 y值越大,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越高。最后,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利用分布函数构造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
(2)分析结果
本文在统一指标体系下评价黄河流域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并随之进行分析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情况,以及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的关系,两个经济带的生态和经济差距希冀为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和经验提供政策依据。根据《黄河流域全国统计年鉴》2003年至2019年的数据,采用综合经济发展指数和综合环境发展指数。本文选取2003年至2019年黄河流域的综合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综合发展指数进行计算。
从时间序列变化的角度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到2011年,耦合协调度从0.3488增加到0.4953,在此期间耦合协调度小于0.5。由于现阶段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工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从而可以得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来源于经济增长,使得经济增长对其影响更加广泛。生态状况有待改善,仅注重生态保护还不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还很低,属于对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在2012年大于0.5,在2017年增至0.6077。在此期间,耦合协调度在0.50.7之间。此时,经济发展进入了“平稳增长,结构调整”时期,缓解了环境压力,从而促进了生态保护和高度发展。质量发展的耦合状态得到改善,已进入磨合期。结合相对发展程度,耦合协调阶段进一步划分:2003年至2008年的黄河流域属于II类耦合,这意味着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同步的,二者是低耦合的,并且系统趋于优化;黄河流域属于三类耦合协调型,这意味着生态保护领先于高质量发展,二者高度耦合,系统趋于下降。2012-2015年属于第六类耦合协调机制,生态保护领先于高质量的发展,两者运行不畅,系统趋于下降。下降2016-2017年属于耦合协调类型V,这意味着生态保护落后于高质量的发展,两者之间耦合度很低,并且系统趋于下降。
从空间分异特征看,研究期间上游,中部和下游区域的平均值分别为0.4271、0.4907和0.5021。可以看出,黄河上游的耦合协调度最低,主要是由于黄河上游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较大,以及生态背景脆弱,导致该区域的耦合协调度低。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产业转型和升级调整进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得了较大的提升。生态保护状况也较高,其程度明显提高。与黄河上游相比在省一级,黄河流域八个省(自治区)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程度在这五个时期内由东向西逐渐下降。山东,甘肃和陕西在研究期间的平均值大于0.5,并且处于磨合期。山东和陕西的协调程度最高。河南,山西,内蒙古,宁夏和青海的平均协调水平均小于0.5,而宁夏和青海的耦合和协调最差。
4.结论与建议
在前三步分析的基础上,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的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实现“十四五”发展提供改进对策。
4.1促进产业集群协调发展
4.1.1建立协调机制,实现有序发展
为了减少内部摩擦,形成合理的产业集群发展结构,提高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黄河流域需要建立高质量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机制,才能够促进产业集群有序发展。 4.1.2加强区域合作,实现错位发展
黄河流域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所有各方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因此,在发展区域内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应注意协调区域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并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各区域产业集群的互补优势,进行错位发展。
4.2依托产业园区加快集群形成
黄河流域可以依靠工业园进行协调发展,其能够集聚人、物流和信息,是保障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对策。因此,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和生态保护集群产业发展时,应根据该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实现产业集群之间的良性互动。
4.3完善融资体系,支持集群发展
根据弗农等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从产业集群的初始阶段到成长阶段的过渡期间,对金融资本的需求将迅速增加。因此,如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要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持续增长和升级,就必须从政府方面加大对产业集群的资金支持,而企业和金融机构方面可以满足集群发展的需要和财务要求。
4.4突出生态特色,注重环境保护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该地区的发展与早期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不同,必须定位发展“高效的生态经济”。因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突出集群发展的生态特征。 根据前面三个步骤的分析,为如何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宝贵借鉴,以期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发展提供提升对策。
参考文献:
[1]石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网络效应[J].区域经济评论,2020(03):25-34.
[2]赵建吉,刘岩,朱亚坤,秦胜利,王艳华,苗长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资源科学,2020,42(01):159-171.
[3]张萃.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
[4]孔静.天津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与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1.
[5]庄晓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2010378012)研究成果;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號:XSKY214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蕾(2001-),女,汉族,安徽铜陵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9级本科生,经济学专业。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模型
1.绪论
“聚焦两会黄河生态治理旋律,推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黄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计划,已首次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但是,多年来,以农业和能源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方式一直未能与流域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因此,实现流域的高效协调发展是当务之急。 2020年1月,中央第六次会议建议,必须坚持基础上的总体规划,共同把握重大保护和协调推进重大治理工作,为流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机遇。因此,本文研究了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与协调,对建设黄河生态经济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2.文献综述
目前,学者们对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其中,学者们讨论了城市化(梁龙武等,2019),海洋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李强,魏薇,2020)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一些学者郭涵(2020)指出,供需矛盾、水沙分布不均和环境污染风险加大了黄河流域环境保护的难度。其次,学者金凤军(2019)提出要妥善处理“四大关系”,构建“三区七组”的协调发展格局,加强以水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此外,赵建基等(2020)等学者对新型城镇化與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认为平均协调度在0.20至0.60之间,总体协调度处于中低水平的协调。综上所述,大多数学者对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也存在不足。现有文献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3.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1)耦合模型
耦合的概念来自物理理论,即两个或多个系统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的现象。如果系统彼此适当协作并发展协调,那将是良性耦合。否则,耦合性很差。因此,构造的耦合指数是系统或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程度的定量指数。
耦合协调度可以反映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效果和程度,可以进一步确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综合协调发展的程度。耦合协调度模型已被广泛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交通运输和城市化发展之间协调发展的测度中。
从耦合公式可以知道:y是耦合配位度y∈(0,1)。 y值越大,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越高。最后,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利用分布函数构造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
(2)分析结果
本文在统一指标体系下评价黄河流域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并随之进行分析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情况,以及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的关系,两个经济带的生态和经济差距希冀为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和经验提供政策依据。根据《黄河流域全国统计年鉴》2003年至2019年的数据,采用综合经济发展指数和综合环境发展指数。本文选取2003年至2019年黄河流域的综合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综合发展指数进行计算。
从时间序列变化的角度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到2011年,耦合协调度从0.3488增加到0.4953,在此期间耦合协调度小于0.5。由于现阶段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工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从而可以得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来源于经济增长,使得经济增长对其影响更加广泛。生态状况有待改善,仅注重生态保护还不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还很低,属于对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在2012年大于0.5,在2017年增至0.6077。在此期间,耦合协调度在0.50.7之间。此时,经济发展进入了“平稳增长,结构调整”时期,缓解了环境压力,从而促进了生态保护和高度发展。质量发展的耦合状态得到改善,已进入磨合期。结合相对发展程度,耦合协调阶段进一步划分:2003年至2008年的黄河流域属于II类耦合,这意味着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同步的,二者是低耦合的,并且系统趋于优化;黄河流域属于三类耦合协调型,这意味着生态保护领先于高质量发展,二者高度耦合,系统趋于下降。2012-2015年属于第六类耦合协调机制,生态保护领先于高质量的发展,两者运行不畅,系统趋于下降。下降2016-2017年属于耦合协调类型V,这意味着生态保护落后于高质量的发展,两者之间耦合度很低,并且系统趋于下降。
从空间分异特征看,研究期间上游,中部和下游区域的平均值分别为0.4271、0.4907和0.5021。可以看出,黄河上游的耦合协调度最低,主要是由于黄河上游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较大,以及生态背景脆弱,导致该区域的耦合协调度低。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产业转型和升级调整进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得了较大的提升。生态保护状况也较高,其程度明显提高。与黄河上游相比在省一级,黄河流域八个省(自治区)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程度在这五个时期内由东向西逐渐下降。山东,甘肃和陕西在研究期间的平均值大于0.5,并且处于磨合期。山东和陕西的协调程度最高。河南,山西,内蒙古,宁夏和青海的平均协调水平均小于0.5,而宁夏和青海的耦合和协调最差。
4.结论与建议
在前三步分析的基础上,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的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实现“十四五”发展提供改进对策。
4.1促进产业集群协调发展
4.1.1建立协调机制,实现有序发展
为了减少内部摩擦,形成合理的产业集群发展结构,提高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黄河流域需要建立高质量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机制,才能够促进产业集群有序发展。 4.1.2加强区域合作,实现错位发展
黄河流域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所有各方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因此,在发展区域内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应注意协调区域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并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各区域产业集群的互补优势,进行错位发展。
4.2依托产业园区加快集群形成
黄河流域可以依靠工业园进行协调发展,其能够集聚人、物流和信息,是保障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对策。因此,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和生态保护集群产业发展时,应根据该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实现产业集群之间的良性互动。
4.3完善融资体系,支持集群发展
根据弗农等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从产业集群的初始阶段到成长阶段的过渡期间,对金融资本的需求将迅速增加。因此,如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要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持续增长和升级,就必须从政府方面加大对产业集群的资金支持,而企业和金融机构方面可以满足集群发展的需要和财务要求。
4.4突出生态特色,注重环境保护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该地区的发展与早期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不同,必须定位发展“高效的生态经济”。因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突出集群发展的生态特征。 根据前面三个步骤的分析,为如何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宝贵借鉴,以期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发展提供提升对策。
参考文献:
[1]石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网络效应[J].区域经济评论,2020(03):25-34.
[2]赵建吉,刘岩,朱亚坤,秦胜利,王艳华,苗长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资源科学,2020,42(01):159-171.
[3]张萃.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
[4]孔静.天津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与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1.
[5]庄晓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2010378012)研究成果;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號:XSKY214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蕾(2001-),女,汉族,安徽铜陵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9级本科生,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