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园采购、存货数据差异大委托加工商安全生产能力存隐忧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1985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此前《红周刊》发表的《李子园销售数据真实性有疑,“小不点儿”公司竟然成了大客户》一文中,记者曾对李子园的营收数据、销售链条等方面提出疑问,而除了此前已经分析的内容之外,记者还发现,李子园的销售空间、三费、采购链条和存货方面也都存在一定的疑点。这些疑点的集中呈现,让企业能否顺利上市交易存在了很大不确定性。
  

依赖单一原材料供应商显被动


   招股书披露,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奶粉占公司生产成本的比重分别达到23.9%、27.4%、30.1%和29.1%,如此情况意味着,奶粉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毛利率变化有一定影响。
   事实上,这一情况已经在生产中有所体现。据招股说明书,2016年至2018年,奶粉单价成本分别为15.87元/公斤、22.84元/公斤、22.91元/公斤,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在奶粉这一主要原材料成本上升同时,占成本比重第二和第三的原材料高密度聚乙烯和纸箱价格同期也在不断上升(三项原材料占公司生产成本已超过了50%),其中,高密度聚乙烯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单价分别为8.52元/公斤、8.89元/公斤、9.58元/公斤,紙箱单价分别为0.98元/个、1.29元/个、1.39元/个。而正是在主要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下,李子园毛利率在2017年曾出现明显下滑,由2016年的40.42%下降至2017年的34.93%。
   如此情况意味着李子园面临着两个问题:首先是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公司的成本乃至整个策略影响较大,虽然在2019年上半年,奶粉等各项成本又出现下降的趋势,但这一趋势能维持多久并不稳定。要知道的是,李子园的奶粉来源主要是靠进口,据招股说明书可知,进口奶粉主要来自于恒天然,2017年其决定暂停向恒天然集团及其子公司直接采购奶粉,转向恒天然奶粉特许经销商和代理商购买。主要原材料来源单一本身就容易令公司陷入被动局面,虽然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司也提到为了减少对恒天然单一奶源的过度依赖,已与山东德正乳业有限公司、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供应商保持联络,适时采购奶粉并与国内奶粉经销商签订远期采购合同,但具体的金额公司却未做更多过披露,对此,公司也引来监管层的问询。这件事还有奇怪之处,即公司为何在2017年不再直接向恒天然及子公司采购,而是转而向其特许经销商采购,如此做法难道比直接采购还要能降低成本吗?
   第二个问题是,若公司控制不了原材料价格,那只能通过提价的方式获得更大盈利,但这一提价的空间能有多大就是个疑点。据招股书,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其含乳饮料的销售单价分别为4.32元/公斤、4.55元/公斤、4.88元/公斤、4.95元/公斤,提价空间已越来越小,而且据李子园称,其终端网点多是早餐、学校、小型连锁超市、网吧、车站等,这些销售点的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和产品定价都不会太高,若要大幅提价必然对产品销量产生影响。再结合近些年李子园的销售费用来看,占比也远比可比上市公司均值要低,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可比上市公司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1.7%、20.2%、20.33%和21.27%,而同期的李子园占比仅为14.37%、13.57%、12.31%和14.63%。由此可见,在别的乳品公司大力扩大营销宣传、争夺中高端市场的同时,李子园却显得很“佛系”,如此做法虽然能减少销售费用成本,但品牌知名度却因此受限,进而也限制了提价空间,一旦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则产品价格上调也有限,则盈利能力可能会持续下滑。
  

采购金额不匹配


   除了上述盈利能力问题外,《红周刊》记者在查看李子园招股书时,发现其采购数据方面有一定疑问。
   招股书披露,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分别为1.94亿元和1.37亿元, 占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51.85%和66.43%,由此推算采购总额分别为3.74亿元和2.06亿元。假设这几年采购金额的增值税率为17%,那么当期含税采购金额则分别为4.37亿元和2.4亿元(实际上增值税率没有那么高,实际含税采购金额要偏低一些)。
   在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现金流量表中,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5.49亿元和3.08亿元,剔除当年预付款项新增加的99.35万元和-2182.03万元的影响之后,则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支出分别达到了5.48亿元和3.29亿元。将含税采购与现金支出相勾稽,则可发现2018年、2019年上半年,现金支出要比含税采购要多出1.11亿元和8886万元,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实际增值税率更低的情况下,因此此项差额还将更大。意味着,同期的应付款项金额应该至少减少这些金额。
   可事实上,查看李子园财报可发现,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应付款项分别为1.45亿元和1.09亿元,2018年相比上一年未减反增了2286万元,而2019年上半年只减少了3569万元,较8886万元相差明显。这两年中,公司分别存在高达1.34亿元和5316.98万元采购数据差异。那么,出现这些数据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存货原材料异常增多


   除了采购数据存在较大异常之外,李子园的存货数据同样令《红周刊》记者不解。李子园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2018年、2019年上半年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94亿元和1.37亿元,占采购金额比例分别为51.85%和66.43%,由此可推算公司采购总额分别为3.74亿元和2.06亿元。
   此外,李子园还披露了自主生产方式下的材料消耗金额,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别为2.22亿元和1.33亿元,还披露了委托加工方式下的总成本,虽然委托加工方式并没有披露消耗材料的具体金额,但其自主生产方式下直接材料占比在70%左右,若假设委托加工方式下直接材料占营业成本比例也在70%左右,可以得出委托加工方式下的直接材料消耗金额在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别约为1.35亿元和5236万元。将两种生产方式下的直接材料消耗金额相加,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别为3.58亿元和1.85亿元。    将材料采购金额与营业成本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相减,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别得到1564万元和2028万元的差额,理论上,这部分差额应该计入当期的存货变化中,即2018年、2019年上半年存货中的原材料应该分别新增约1564万元和2028万元。
   从存货原材料变化来看,2018年的金额相差并不大,但2019年上半年则相对明显。2019年上半年,其存货中单原材料部分就新增了4281万元,其他存货构成变化并不大,这一结果明显与理论上新增的2028万元原材料相差较为明显。
   據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解释,2019年上半年原材料增加较多有一个原因是“受进口奶粉采购周期影响,公司一般于每年下半年预定次年奶粉采购量,相关产品通常于次年上半年到货,导致2019年6月末奶粉库存量较大。”但这就牵扯到2019年上半年新增的奶粉有多少是上一年采购的,有多少是2019年新采购的,而且也牵扯到如何记账、如何支付的问题,2018年公司采购这批奶粉时如何支付,是计入2018年的采购总额还是计入2019年,若未支付现金,按理说应先计入预付账款。据财报来看,公司2018年的预付账款共有3195万元,而奶粉原材料新增就约有4000万元。诸多数据上的差异,中需要公司做解释的。
  

委托加工商安全生产能力存隐忧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在李子园的经营模式中,其委托加工的比例并不小。据招股书,2016年至2018年,李子园委托加工产品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29.02%、42.45%、37.66%。既然比重较大,那么委托加工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李子园的产品质量,然而在这些委托加工商之中,已经有不少企业出现产品安全的问题。
   比如前五大委托加工商之一的四川牧瑶,2012年至2014年间,就曾因虚假标注香蕉牛奶等低温奶生产日期被投诉举报;还曾因采购和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花生蛋白粉,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蓝莓乳酸菌饮料,被没收查封所有不合格原料及产品并罚款1.9万元。此外,其在2014年小麦粉等11类食品的国家监督抽检中,规格为235mL/袋的鲜牛奶被检测大肠菌群不合格。
   又比如另一家前五大委托加工商之一的小健哥食品,2016年生产的熊来了乳味饮料被检测出菌落总数不合格。2018年因违反其他违法行为被晋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施以行政处罚,罚款5万元。
   此外,还有普丽盛食品在2018年因生产经营条件发展变化未按规定处理,被苏州市吴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警告的行政处罚。绿洲醇食品生产的绿洲醇酒在2018年底的食品抽检中被检测出乙酸乙酯含量不达标,其还存在18次被列为“老赖”的记录。
   由此可见,李子园的多家委托加工商出现了食品安全等问题,而且李子园与其中几家还是长期合作的关系,这更加引来对李子园产品质量的疑问。据央视网“天天315”消费在线投诉平台以及媒体报道,李子园曾遭到消费者爆料及投诉,内容涉及生产日期提前标、买到变质李子园牛奶后,联系其服务热线后,这些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其他文献
普通投资者在交易体系的选择上,往往与机构、游资不同。机构的长线价值投资,散户很难拿住,几天不涨就会退出;机构可以忍受长期不涨,只追求哪怕仅几周的拉升。游资的短线博弈,散户也会觉得风险太大,复盘盯盘没有头绪。  散户最感舒适的交易体系是趋势交易,似乎规避了长线短线的弊端,但难点在于:趋势形成早期,走势不强,也非当前领涨板块,不容易发现,胜率也不高;到了趋势中后期,高景气领涨板块强势尽显,但往往赔率下
期刊
发行概览: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4967.5300万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轻重缓急顺序投资于以下项目:药物生产基地改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基本面介绍: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化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抗病毒、血液、肿瘤与免疫、退行性疾病等治疗领域的药物研发,并围绕上述治疗领域拥有一定中药及
期刊
渤海银行是一家地处天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于2020年7月16日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34.77亿元用于补充一级核心资本。财务报告显示,渤海银行管理的资产总规模约1.27万亿。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12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0.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和2.52%。  渤海银行股价最近的大涨是由于其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11月11日,根据全球最大指数公司明晟(MSCI)公
期刊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举世瞩目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正式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终章,它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向航天强国迈出了有力的一步。在这一全民沸腾的时刻,宇通客车(600066.SH)作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引领者和践行者,被指定为嫦娥五号发射任务媒体官方用车,亲临现场全程见证了这一中国航天史上的
期刊
许久不见的“煤飞色舞”行情再度出现在A股,煤炭、有色、钢铁等被贴上“熊股”标签许久的周期股,本周成为市场的主角之一,助推上证指数重返3400点整数关。对于这些以重资产为特色的周期性行业,老股民应该记得2006-2007年的牛市辉煌,而更多关注新经济的新股民则是猝不及防,尚未做好介入的准备。周期股的逆袭是新一轮中级行情的开始,还是昙花一现的短期反弹?笔者认为,周期股重现2007年牛市的“高光时刻”可
期刊
发行概览:公司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份总数不超过2316.00万股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募集资金金额将根据市场情况和向投资者询价结果确定。本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依据轻重缓急投资于以下项目:渗透泵制剂车间建设项目、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原料药生产项目一期、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基本面介绍:公司是一家集药品制剂及原料药的研发、生产、销售,药品与医疗器械的批发、零售于一体的创
期刊
发行概览:公司本次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8,000万股,本次发行并上市的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以下项目:年产1万吨液体油墨及8,000吨功能材料项目(二期工程)、新材料研发中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基本面介绍:公司主要从事符合国家环保战略方向的节能环保型油墨产品及数码材料、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油墨相关产品和印刷解决方案,所属产品已被国家统计局作为重点产品
期刊
如果问起投资者来股市的目标是为了什么,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两个字:“赚钱”,不止中国投资者如此,国外的投资者也一样。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愿望,正是近期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讲话中的“获得感”。在笔者看来,中小投资者的“获得感”固然包括了相当比重的“赚钱”成分,但股市不可能持续走牛不调整,即使是在牛市期间个股也很难出现齐头并进的无差别上涨,让投资者真真切切体验的“获得感”,远不止拉动股市上涨那么简单。 
期刊
作为曾经机构重仓的永辉超市,自4月28日创下阶段性高点至今却回调近30%。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在门店数量同比新增近150家的情况下,三季度单季营收反降0.95%,终结了上市10年来季度同比持续正增长的纪录。  这也隐含了一个非常糟糕的信号:同店收入的大幅下滑。同店收入下滑的背后来源于行业格局的恶化,这也是近几个月永辉股价持续回调的根源。商超板块公司直面挑战  作为国内超市的龙头之一,很难想象能够对
期刊
本周,美股突破3万点,创了历史新高,让A股投资者艳羡不已。然而,我们的指数,好不容易爬到今年高点附近,就在银行、保险、有色、煤炭、石油化工等顺周期权重股开始接力活跃之后“犹豫了”。那么,A股还能走出跨年度行情吗?笔者在这里对当前影响行情的一些因素进行简单地分析,与投资人分享。   经济基本面总体偏多,可以乐观。要产生行情,经济基本面改善是基础、是前提。首先,从预期来看,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或者正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