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在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学段、各个学科渗透传统文化内容。而语文学科是渗透传统文化的关键学科。《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导教师寻求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以弥补现有教材中经典内容严重不足的缺陷,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品味和质量。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067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中小学语文教学对我们新一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信阳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美称,具有丰富多彩的地域特点。作为身处信阳的语文教师,利用乡土优良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课堂,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播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尤其是乡土传统文化,以激发学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爱国主义情怀,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盛开乡土优良传统文化之花呢?
一、教学汉字,培养中小学生学习乡土优良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
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猜字谜有方法:组合法、象形法和意会法。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意会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通过让学生认识猜字谜的方法,激发他们去了解汉字的兴趣。
(二)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汉字的谐音体会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汉字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有古诗、歇后语、对联等,歇后语是比较常见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具书、网络等去搜集。搜集到的歇后语让同学猜,可以出示前一部分,猜后一部分。还可以用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展示,让全班同学共享资源,以及通过诵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
(三)通过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变化,感受汉字的有趣。一个个汉字就像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它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因此,在汉字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祖国文字,立志树立学好汉语的决心。学好汉字,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乡土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对乡土传统文化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古诗词,让中小学生了解乡土优良传统文化精髓
(一)要想让学生感知诗中形象、理解诗的内容,领悟诗中的情感,只有通过节奏、带感情的诵读。“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在文化方面,古诗词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1]因此,在教学中,这就需要传授给学生读出诗歌美感的方法。首先教会学生划分诗歌节奏,理清韻律,然后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控制节奏,还要注意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等,让学生反复诵读,还可以配上音乐,从整体上感受到诗中的语言美、音乐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学习诗歌的时候,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而且要展开想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开发,将优秀的古典诗词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了使诗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朋友分别的情景,然后派代表上台表演。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送别的场面生动再现出来,而且也领悟到诗的意境,让学生体会到友情的珍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味,感受到古代诗人的聪明才智。
(三)感受诗歌反映的乡土节日文化之美。在古代诗文教学中吸收借鉴吟诵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用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来承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是学科渗透传统文化的一种更自然、更有机的方式。[3]信阳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民俗文化。学生可以借此感受到“乡之先达”淡雅的精神,积累知识,陶冶性情。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诗词反映有信阳乡土传统节日的文化。如王安石的《元日》、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很多反映本地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老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本地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对古诗中的本地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结合课文内容,弘扬乡土优良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机会,适时给学生传授乡土优良传统文化知识。抓住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乡土优良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乡土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乡土优秀文化的熏陶。
作为一名身处信阳的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弘扬这些优良的乡土优良传统文化,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乡土优良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真正从乡土优良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洪忠.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传统文化教育[D].论文,2019.
[2]晏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育,2018.
[3]张晓玉.中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J].行知识,2019.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中小学语文教学对我们新一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信阳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美称,具有丰富多彩的地域特点。作为身处信阳的语文教师,利用乡土优良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课堂,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播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尤其是乡土传统文化,以激发学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爱国主义情怀,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盛开乡土优良传统文化之花呢?
一、教学汉字,培养中小学生学习乡土优良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
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猜字谜有方法:组合法、象形法和意会法。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意会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通过让学生认识猜字谜的方法,激发他们去了解汉字的兴趣。
(二)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汉字的谐音体会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汉字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有古诗、歇后语、对联等,歇后语是比较常见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具书、网络等去搜集。搜集到的歇后语让同学猜,可以出示前一部分,猜后一部分。还可以用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展示,让全班同学共享资源,以及通过诵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
(三)通过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变化,感受汉字的有趣。一个个汉字就像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它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因此,在汉字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祖国文字,立志树立学好汉语的决心。学好汉字,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乡土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对乡土传统文化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古诗词,让中小学生了解乡土优良传统文化精髓
(一)要想让学生感知诗中形象、理解诗的内容,领悟诗中的情感,只有通过节奏、带感情的诵读。“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在文化方面,古诗词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1]因此,在教学中,这就需要传授给学生读出诗歌美感的方法。首先教会学生划分诗歌节奏,理清韻律,然后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控制节奏,还要注意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等,让学生反复诵读,还可以配上音乐,从整体上感受到诗中的语言美、音乐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学习诗歌的时候,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而且要展开想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开发,将优秀的古典诗词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了使诗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朋友分别的情景,然后派代表上台表演。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送别的场面生动再现出来,而且也领悟到诗的意境,让学生体会到友情的珍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味,感受到古代诗人的聪明才智。
(三)感受诗歌反映的乡土节日文化之美。在古代诗文教学中吸收借鉴吟诵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用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来承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是学科渗透传统文化的一种更自然、更有机的方式。[3]信阳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民俗文化。学生可以借此感受到“乡之先达”淡雅的精神,积累知识,陶冶性情。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诗词反映有信阳乡土传统节日的文化。如王安石的《元日》、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很多反映本地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老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本地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对古诗中的本地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结合课文内容,弘扬乡土优良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机会,适时给学生传授乡土优良传统文化知识。抓住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乡土优良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乡土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乡土优秀文化的熏陶。
作为一名身处信阳的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弘扬这些优良的乡土优良传统文化,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乡土优良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真正从乡土优良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洪忠.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传统文化教育[D].论文,2019.
[2]晏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育,2018.
[3]张晓玉.中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J].行知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