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
一、创设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积极能动投入学习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小学生正处成长与发育的初级阶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我在教授“比较数的大小”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我分别在课堂上放了4个包,分别是2斤、4斤、8斤、10斤。然后就让学生上来将这4个包提起来,并且让学生自己感觉一下所提起各个包时有什么不同,同时让其他的同学注意观察提包同学脸色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在提多少斤重的包时同学脸的表情是最紧张?”、“在提多少斤重的包时同学脸的表情是最轻松?”让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得出“提2斤时是最轻松,提10斤时是最紧张的。”然后我就要抓紧机会再问“这是为什么呢?”,最后得出了原来“10斤比2斤重”,然后再让学生讨论“2斤与4斤”、“4斤与8斤”、“8斤与10斤”之间的比较,到最后,而最终让学生明白:斤数大总是比较重。那也就是说比较重的数字就比较大。然后引导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后,引入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10斤比8斤重、8就比4大,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下356与360,谁能说出哪个数大?”学生很快就能说出360比356大,然后我再写出:581与579、2503与2530、36500与35600等三组数,让学生讨论比较大小,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来了,通过这样创造生活情景可以让学生在愉快中轻松地接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
二、联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特点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们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276+98=?既可以妈妈买饮水机用了276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8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买衣服用的是100元,那还要找回2元,即276+100-2;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到学校要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出外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用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梁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味性和现实性,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四、实现生活化的教学评价,让学生主动求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在我的课堂上,常能听到这样评价“你越来越聪明了”、“你的表现让老师感到特别惊喜”、“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真诚的赞赏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如果你能大胆一些就更好了”,鼓励的话语带给学生爱和希望,促使孩子们努力走近老师期待的目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都能产生作用。在课堂上,当学生有较好的表现时,我总忘不了给他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赞赏的话语、一阵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在鼓励和表扬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和情感,从而主动地去求知。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小学)
一、创设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积极能动投入学习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小学生正处成长与发育的初级阶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我在教授“比较数的大小”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我分别在课堂上放了4个包,分别是2斤、4斤、8斤、10斤。然后就让学生上来将这4个包提起来,并且让学生自己感觉一下所提起各个包时有什么不同,同时让其他的同学注意观察提包同学脸色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在提多少斤重的包时同学脸的表情是最紧张?”、“在提多少斤重的包时同学脸的表情是最轻松?”让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得出“提2斤时是最轻松,提10斤时是最紧张的。”然后我就要抓紧机会再问“这是为什么呢?”,最后得出了原来“10斤比2斤重”,然后再让学生讨论“2斤与4斤”、“4斤与8斤”、“8斤与10斤”之间的比较,到最后,而最终让学生明白:斤数大总是比较重。那也就是说比较重的数字就比较大。然后引导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后,引入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10斤比8斤重、8就比4大,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下356与360,谁能说出哪个数大?”学生很快就能说出360比356大,然后我再写出:581与579、2503与2530、36500与35600等三组数,让学生讨论比较大小,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来了,通过这样创造生活情景可以让学生在愉快中轻松地接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
二、联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特点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们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276+98=?既可以妈妈买饮水机用了276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8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买衣服用的是100元,那还要找回2元,即276+100-2;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到学校要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出外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用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梁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味性和现实性,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四、实现生活化的教学评价,让学生主动求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在我的课堂上,常能听到这样评价“你越来越聪明了”、“你的表现让老师感到特别惊喜”、“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真诚的赞赏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如果你能大胆一些就更好了”,鼓励的话语带给学生爱和希望,促使孩子们努力走近老师期待的目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都能产生作用。在课堂上,当学生有较好的表现时,我总忘不了给他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赞赏的话语、一阵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在鼓励和表扬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和情感,从而主动地去求知。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