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3月,罗尔纯先生油画展在百雅轩画廊开幕,我有幸受到先生的邀请。这也是我第一次全视角欣赏罗先生的绘画作品。
站在他的一张张油画前,我被眼前油画所透露出的生活气息、思想灵光和生命的张力所感染。奔突的异样的色彩,大胆的夸张的构图……在浩瀚的中国艺术长河中,历史终将尘封不住罗尔纯这颗艺术明星,它那透明、朴实、温暖之光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亮点,被西方人士称为“东方凡·高”。英国著名美术评论家迈克尔·苏里文在《20世纪的中国画和艺术家》一书称:“罗教授的油画一扫中国油画画坛几十年的沉闷空气。他以明亮的色彩和很自然的变形手法,创造出极鲜明的个人风格”。法国政府给他法国的永久居留权。
发现这位才华卓著的中国艺术大师的是美国纽约著名收藏家赫夫纳先生。第六届全国美展时,罗尔纯先生的油画《望》虽然入选,却没选入优秀作品行列。当赫夫纳先生看到这幅油画《望》时,他被罗尔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感受自然丰富的内心艺术世界所感动和震撼。他看到了一个东方凡·高——中国的绘画艺术大师。之后,他立刻邀请罗尔纯教授赴纽约参加纽约“中国现代油画展”。进入80年代,罗尔纯的艺术生命激情冲破了生活、情感、地域的桎梏,向着新鲜空气、大自然和美的世界流淌。强烈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河流、农舍和教堂,从小生长的湖南湘乡小镇、红土丘陵、曲折溪流边的茅草房,造就了他自己的绘画语言。
罗尔纯先生个子不高,身体显得有些单薄,衣着异常朴素。看上去,怎么也不能把他和享有法国永久居留的大艺术家身份联系在一起。5年来,我和他几次聚会,他穿的都是同样的一双黑皮鞋,鞋面和鞋底都裂开长长的缝。他上身穿的浅灰色衣服也非常破旧,一次,我实在看不过去了,专门到北京燕莎友谊商店给先生买件衣服。可先生着实不肯接受。先生信佛,非常虔诚。我和先生聚餐,都要专门给服务员打好招呼,菜全素,且用植物油。他生活非常简单,从不浪费一粒米、一根菜叶,一顿吃不完的下顿继续吃。2006年5月9日,先生来到我北京航天城的家里。我和先生谈得非常投缘,特别是他谈到中国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对当代艺术的一些变态行为给予否定。人们都说他平时沉默寡言,但他给我的是激情和奔放。高兴处,先生为我的书室题写了“海岳轩”斋号,并为女儿可人画了幅画,上面题着“可人小友玩”。
60年来,罗尔纯始终保持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淡泊闲适与执着,不染一丝都市奢华。他不事张扬,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他远离纷繁复杂的艺术市场,尽管在美术界和学术界,他拥有自己的地位,但对普通的民众来说,罗尔纯这个名字是陌生的。
他作画完全没有功利性,对金钱、物质也是极其淡薄。在人与人的交往上,他很敏感,不善交际,但一旦信任了一个人,是可以拿生命相托的。他一辈子都不会伤害人,一直作为一个艺术上的沉默者,一个非主流艺术家,默默地在绘画中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吴冠中先生曾这样评价说,“他是弱者,但不是奴隶”。
1930年4月,罗尔纯生于湖南省湘乡县。罗尔纯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家里几个兄弟姐妹都借住在亲戚的房子里,全家的生计主要依靠做小学教员的父亲微薄的收入。这里也是曾国藩的老家。父亲罗光绩古文深厚,擅长诗、词、书、画,他是罗尔纯的美术启蒙老师。受父亲的影响,罗尔纯从小喜欢画画。少年时代,罗尔纯已经可以在学校的石印校刊《陶龛旬报》上画插图和记事画。1946年秋天,他报考了苏州美专西画专业,师从颜文梁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深通西画的光色和技巧,汲取了古典学院派、印象派、表现派以及博大精深中国绘画的精髓和营养。毕业前的油画展,他两幅风景画被评为第一,得到了一件珍贵奖品——颜文梁的一幅水彩风景画。1959年,罗尔纯任北京艺术学院讲师时,他与吴冠中先生同教一年级的课。1964年,他调到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在中央美术学院,通过吴作人先生介绍,认识了艾中信和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他回忆说:“在这个名家汇萃的学府里,我锻炼并增强了创作意识。”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艾中信在罗尔纯绘画集所作的序中指出:“在我国的油画园地上,罗尔纯同志的作品是很有个性的。他的油画特色,表现在构图新颖、造型简洁、设色明丽、笔意大方,这些因素形成一种热情而又温润的韵致,给人舒畅怡悦的美感。”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在谈罗尔纯的画时写到:“罗尔纯先生创作的具有鲜明而独特风格的油画作品,早就被国内外人士所关注、所喜爱。他是20世纪中国华坛第三代画家群中很有个性和很有成就的艺术家之一……他从国内外各家各派的艺术中汲取营养、苏派、法派、古典写实和印象派之后的西方现代绘画,他广泛涉猎,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勇于探索,他的悟性极强,终于在80年代初脱颖而出,以画风新颖成为画坛上引人注意的人物。”这位资深美术评论家还指出:“从根本上说,他的画之所以有艺术魅力是由于他对客观世界有独特的艺术认识和把握,他用自己的思考和感情在生活中发现和表现美。而正是这感情——绘画中最珍贵的东西,使他的画打动人们的心灵。在他的画中,不论是人物、动物、还是房舍、树木和土地,都是被他用富于情感的笔触和色彩来描绘的。也许这感情太真挚,太发自内心,太富于激情,以至于他的笔触颤动“走形”。罗尔纯对色彩有特殊的敏感。他以极大的乐趣在色彩的和谐与对比中抒发自己的感情。敢于用强烈的色彩、敢于用对比色、敢于用大色域,使他的画面获得非同一般的视觉效果。在色与线的搭配上,他也是一位匠心独运的艺术高手,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罗尔纯风格”。作品《草地上》,那背孩子的妇人令人想到克里木特库勒《埃赫特男爵夫人》的造型。《咪味》有着莫迪里阿尼的影子。中国美术评论家翟墨说:“如果说凡·高的笔触像燃烧的火焰在回旋的气流中窜跳,那么罗尔纯的笔触则是像裹着暗火的浓烟在大气的压力下奔突。如果说凡·高爱用鲜明的亮黄和深沉的普蓝,那么罗尔纯的用色则更为丰富。”
罗尔纯爱用和善用红色,用红色显示生命特有的美感。他的《望》、《村口》、《红土》、《山间小路》、《秋》、《树》、《澜沧江畔》、《新疆古城》、《岁月》、《土地》、《出村》、《牵羊的老人》都是用红色的背景表现他对生命和真善美的追求和眷恋,被称为“罗尔纯红”。评论家陶咏白说:“‘罗尔纯红’红得灿烂而辉煌,红得凝重而悲壮,这是他用自己的心所感应到的故乡最本真的脉动,是他提纯浓缩生活原貌,是超越视觉真实而又不脱离生活实感的色彩语言。这不仅是洗尽浮华而归于质朴的艺术的本真,也是他的‘恋乡情结’获得了外化的手段。”罗尔纯画作的主题有湖南老家的乡间小道,塞纳河的风光,妇女背上的孩童,搀扶着行走的老人,坐在椅子上的男人,安静的花瓶……人与自然的一切在罗尔纯的画笔下焕发着异样的神采,平静中透着生机,生命中蕴含着哲理。
站在他的一张张油画前,我被眼前油画所透露出的生活气息、思想灵光和生命的张力所感染。奔突的异样的色彩,大胆的夸张的构图……在浩瀚的中国艺术长河中,历史终将尘封不住罗尔纯这颗艺术明星,它那透明、朴实、温暖之光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亮点,被西方人士称为“东方凡·高”。英国著名美术评论家迈克尔·苏里文在《20世纪的中国画和艺术家》一书称:“罗教授的油画一扫中国油画画坛几十年的沉闷空气。他以明亮的色彩和很自然的变形手法,创造出极鲜明的个人风格”。法国政府给他法国的永久居留权。
发现这位才华卓著的中国艺术大师的是美国纽约著名收藏家赫夫纳先生。第六届全国美展时,罗尔纯先生的油画《望》虽然入选,却没选入优秀作品行列。当赫夫纳先生看到这幅油画《望》时,他被罗尔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感受自然丰富的内心艺术世界所感动和震撼。他看到了一个东方凡·高——中国的绘画艺术大师。之后,他立刻邀请罗尔纯教授赴纽约参加纽约“中国现代油画展”。进入80年代,罗尔纯的艺术生命激情冲破了生活、情感、地域的桎梏,向着新鲜空气、大自然和美的世界流淌。强烈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河流、农舍和教堂,从小生长的湖南湘乡小镇、红土丘陵、曲折溪流边的茅草房,造就了他自己的绘画语言。
罗尔纯先生个子不高,身体显得有些单薄,衣着异常朴素。看上去,怎么也不能把他和享有法国永久居留的大艺术家身份联系在一起。5年来,我和他几次聚会,他穿的都是同样的一双黑皮鞋,鞋面和鞋底都裂开长长的缝。他上身穿的浅灰色衣服也非常破旧,一次,我实在看不过去了,专门到北京燕莎友谊商店给先生买件衣服。可先生着实不肯接受。先生信佛,非常虔诚。我和先生聚餐,都要专门给服务员打好招呼,菜全素,且用植物油。他生活非常简单,从不浪费一粒米、一根菜叶,一顿吃不完的下顿继续吃。2006年5月9日,先生来到我北京航天城的家里。我和先生谈得非常投缘,特别是他谈到中国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对当代艺术的一些变态行为给予否定。人们都说他平时沉默寡言,但他给我的是激情和奔放。高兴处,先生为我的书室题写了“海岳轩”斋号,并为女儿可人画了幅画,上面题着“可人小友玩”。
60年来,罗尔纯始终保持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淡泊闲适与执着,不染一丝都市奢华。他不事张扬,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他远离纷繁复杂的艺术市场,尽管在美术界和学术界,他拥有自己的地位,但对普通的民众来说,罗尔纯这个名字是陌生的。
他作画完全没有功利性,对金钱、物质也是极其淡薄。在人与人的交往上,他很敏感,不善交际,但一旦信任了一个人,是可以拿生命相托的。他一辈子都不会伤害人,一直作为一个艺术上的沉默者,一个非主流艺术家,默默地在绘画中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吴冠中先生曾这样评价说,“他是弱者,但不是奴隶”。
1930年4月,罗尔纯生于湖南省湘乡县。罗尔纯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家里几个兄弟姐妹都借住在亲戚的房子里,全家的生计主要依靠做小学教员的父亲微薄的收入。这里也是曾国藩的老家。父亲罗光绩古文深厚,擅长诗、词、书、画,他是罗尔纯的美术启蒙老师。受父亲的影响,罗尔纯从小喜欢画画。少年时代,罗尔纯已经可以在学校的石印校刊《陶龛旬报》上画插图和记事画。1946年秋天,他报考了苏州美专西画专业,师从颜文梁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深通西画的光色和技巧,汲取了古典学院派、印象派、表现派以及博大精深中国绘画的精髓和营养。毕业前的油画展,他两幅风景画被评为第一,得到了一件珍贵奖品——颜文梁的一幅水彩风景画。1959年,罗尔纯任北京艺术学院讲师时,他与吴冠中先生同教一年级的课。1964年,他调到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在中央美术学院,通过吴作人先生介绍,认识了艾中信和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他回忆说:“在这个名家汇萃的学府里,我锻炼并增强了创作意识。”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艾中信在罗尔纯绘画集所作的序中指出:“在我国的油画园地上,罗尔纯同志的作品是很有个性的。他的油画特色,表现在构图新颖、造型简洁、设色明丽、笔意大方,这些因素形成一种热情而又温润的韵致,给人舒畅怡悦的美感。”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在谈罗尔纯的画时写到:“罗尔纯先生创作的具有鲜明而独特风格的油画作品,早就被国内外人士所关注、所喜爱。他是20世纪中国华坛第三代画家群中很有个性和很有成就的艺术家之一……他从国内外各家各派的艺术中汲取营养、苏派、法派、古典写实和印象派之后的西方现代绘画,他广泛涉猎,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勇于探索,他的悟性极强,终于在80年代初脱颖而出,以画风新颖成为画坛上引人注意的人物。”这位资深美术评论家还指出:“从根本上说,他的画之所以有艺术魅力是由于他对客观世界有独特的艺术认识和把握,他用自己的思考和感情在生活中发现和表现美。而正是这感情——绘画中最珍贵的东西,使他的画打动人们的心灵。在他的画中,不论是人物、动物、还是房舍、树木和土地,都是被他用富于情感的笔触和色彩来描绘的。也许这感情太真挚,太发自内心,太富于激情,以至于他的笔触颤动“走形”。罗尔纯对色彩有特殊的敏感。他以极大的乐趣在色彩的和谐与对比中抒发自己的感情。敢于用强烈的色彩、敢于用对比色、敢于用大色域,使他的画面获得非同一般的视觉效果。在色与线的搭配上,他也是一位匠心独运的艺术高手,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罗尔纯风格”。作品《草地上》,那背孩子的妇人令人想到克里木特库勒《埃赫特男爵夫人》的造型。《咪味》有着莫迪里阿尼的影子。中国美术评论家翟墨说:“如果说凡·高的笔触像燃烧的火焰在回旋的气流中窜跳,那么罗尔纯的笔触则是像裹着暗火的浓烟在大气的压力下奔突。如果说凡·高爱用鲜明的亮黄和深沉的普蓝,那么罗尔纯的用色则更为丰富。”
罗尔纯爱用和善用红色,用红色显示生命特有的美感。他的《望》、《村口》、《红土》、《山间小路》、《秋》、《树》、《澜沧江畔》、《新疆古城》、《岁月》、《土地》、《出村》、《牵羊的老人》都是用红色的背景表现他对生命和真善美的追求和眷恋,被称为“罗尔纯红”。评论家陶咏白说:“‘罗尔纯红’红得灿烂而辉煌,红得凝重而悲壮,这是他用自己的心所感应到的故乡最本真的脉动,是他提纯浓缩生活原貌,是超越视觉真实而又不脱离生活实感的色彩语言。这不仅是洗尽浮华而归于质朴的艺术的本真,也是他的‘恋乡情结’获得了外化的手段。”罗尔纯画作的主题有湖南老家的乡间小道,塞纳河的风光,妇女背上的孩童,搀扶着行走的老人,坐在椅子上的男人,安静的花瓶……人与自然的一切在罗尔纯的画笔下焕发着异样的神采,平静中透着生机,生命中蕴含着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