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内核,以毕节唯一的本科高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研究个案,综合运用问卷和访谈法,使用SPSS19.0统计解析该校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情况,建构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指向,探索毕节彝族聚居区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服务于区域大扶贫、大生态战略的发展,为推进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关键词: 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C95 【文獻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162-03
  1 彝族应用型人才定位
  一般来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从生产生活的发展需要上来划分,我们可以把人才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后三种人才都可理解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一个相对于学术型或者是理论型人才的概念,主要是以应用型为主,既具备一定综合基础知识,又掌握专业知识,还懂得专门的技术技能,能够将自己的知识、技能、素质、能力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才。基于此,立足彝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构想及毕节市人才结构合理优化建设的实际,彝族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定位标准在于:处于各领域专业前沿,知识层次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精通专业技能,对彝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较大的人才群体。
  2 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调查问卷设计
  少数民族聚居区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必须发挥本科院校的引领作用。因此,通过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与分析,能更好地从教育视域出发,发现学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现状及人才培养成果等方面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现的问题,寻求对策、建构模式。
  调研中首先通过座谈的方式与专家、学者、教师共同探讨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对具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梳理,以问卷及访谈提纲的设计提供支撑。其次,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彝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分层抽样是为保证调查结构的合理性,随机抽样是为保证调研对象的普适性。最后,采用访谈法在各类群体中抽取部分代表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取更深入、更完整的解释性材料,在访谈过程中,前期重视开放性访谈,尽量了解分层结构中个体对所有问题的核心观点,后期主要采用补充性访谈,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对部分问题设置不能一步到位的问题,对未得以深入解答的问题、对研究极为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访谈。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问卷》设计完毕后,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四个二级学院展开了问卷调查,分别是艺术学院、理学院、矿业工程学院、师范学院。此四个学院是彝族学生分布最多的学院,且四个学院覆盖了文科、理科、工科三大门类,能代表该校在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情况。在确立好学院分布基础上,分别对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了分层,本次问卷必须要覆盖四个学院大一至大四各年级的彝族学生,在确立分层问卷调查定位的基础上,进行了问卷的随机发放,本次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问卷121份,有效回收率为96.8%,达到了预期要求。
  在彝族学生培养情况的调查中,男生36名,占总人数的29.8%,女生85名,占总人数的70.2%;大一学生54名,占总人数的44.6%,大二学生21名,占总人数的17.4%,大三学生37名,占总人数的30.6%,大四学生4名,占总人数的7.4%;共产党员1人,占总人数的0.8%,共青团员95名,占总人数的78.5%,群众25名,占总人数的20.7%。通过对《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问卷》进行试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重点进行了问卷的信效度检验,这是确保问卷可信度与可行性的关键。
  在信度检验方面,采用克隆巴赫阿尔法系数(α系數)和Guttmann Split-Half Coefficient(分半信度)来检验《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问卷》的信度,一般情况下要求数值应大于0.5,理想化的信度指标则要求超过0.7。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检测,该问卷各项目的内部一致性α介于0.644到0.822之间,分半信度介于0.599到0.791之间,其中,人才培养目标的α系数为0.644,分半信度为0.646;人才培养现状的α系数为0.822,分半信度为0.791;人才培养价值的α系数为0.676,分半信度为0.599;由此可知,该问卷无论在α系数还是分半信度上都达到了标准要求,问卷具有可信度,如表2-2所示。
  3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调查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具体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实践活动、评价体系、人文关怀六个方面,分别设置六个问题展开调查。根据彝族应用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如表1所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才发展现状调查的总水平为2704.00,平均水平为22.5333,最小值为6.00,最大值为30.00,标准差为4.19069。整体来看,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在彝族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对六个子项目详细分析可知(如表2所示),在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有针对彝族学生发展的培养目标项中,学生持同意意见的占68.6%,达到了大部分的认同度,说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时能够有针对性服务于民族学生的发展;在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有开设提升彝族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的课程的调查中,学生持赞同意见的占到总人数的52.9%,仅过半数,尽管不赞同的人数仅为总人数的5.8%,但显示出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教学活动能提升彝族学生应用能力发展选项中,学生持赞同意见的占到总人数的56.2%,人数也仅过半;在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有适合彝族学生发展的实习实践活动选项中,学生持赞同意见的占到总人数的67.8%,占到总人数的大部分,但比例不并具有绝对优势;在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有激发彝族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选项中,学生持赞同意见的占到总人数的62.8%,占到总人数的大部分,但比例仍不具备绝对优势;在对我校对彝族学生大力开展人文关怀选项中,学生持赞同意见的占到总人数的71.9%,占到总人数的大部分,且是六个子项目中得到学生认可比例最高的选项,说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地处民族聚居区,在彝族学生的人文关怀方面开展的工作相对扎实。   结合本部分问卷调查,为更好地分析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在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存在的现实问题,调研组对部分彝族学生进行了访谈。从访谈中得知,该校正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学校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但对不同民族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差异并未体现,也未在培养目标中有效地体现并落实。课程体系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族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最为明显,是学生关注度最高的一个部分,目标与课程的不匹配,课程大纲与课程实施的不一致,课程实施中的具体教材、师资问题都极大地影响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標实现。教学活动则围绕着教师的指导作用展开,大部分学生在谈及教师时都肯定学校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努力,但教师们的教学活动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有内在的不一致性。关于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则远远不足,且在校本资源开发、民族资源开发上远远不足,一定程度上未进入发展视野之中。关于评价与人文关怀的民族性都表现出极大的不足。整体来看,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尽管在得分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同学们对其中呈现的问题及期望解决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
  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价值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三大核心维度,三大子系统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彼此间的相关性对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族优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整体效果是否有必然影响,这是对三大维度间相关性分析的关键所在。
  从问卷数据分析来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价值三大维度间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应用型高校转型与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来看,只有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的精准定位,强化包括具体目标、课程、教学、实践、评价、文化提升等所有培养内容的完善,将人才培养价值与学校发展、民族及民族产业发展融合并真正落实到该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此方能真正有效地从整体视野出发,从局部发展优化,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提升。
  4 高校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考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是培养应用人才培养的关键,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要培养出适应民族发展、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不能走单打独斗之路,必须通过“内生—协同”路径,在不断摸索、反思过程中优化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4.1 以需求为导向,把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探索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一方面要面向毕节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具有突出地域和行业特点的培养方向,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型课程;另一方面要学会利用毕节社会发展的现有成果,开发实践实训基地,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将学生与地方民族产业结合。
  通过与地方产业合作,建立起C-I-D协作模式,在C-I-D协作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C-I的协作是双向互通的协作模式,毕节市彝族所在区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可以充分依靠地方优质民族资源,从中汲取营养,开发民族特色专业,建立联合培养基础与实践基地,为彝族学生立足于民族实况提升应用技术能力;二是I-D间的协作必须是民族与地区优势发展的良性协作模式,毕节彝族特色产业的开发需要地方社会的支持,特别是毕节政府与学校的大力支持,特色产业的开发不仅要要服务于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要服务于彝族群众的发展与致富,然而彝族文化就是地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彝族特色产业的发展必须服务于地区的整体发展,还有个体彝族群体的发展与优化;
  4.2 建构C-U-I-D合作模式,培养应用型彝族人才。
  “内生-协同”是实现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式,重视“内生”基础上的“协同”,“内生”强调学校抓住时机,强化自身体制、机制的改建,逐步推进、落实转型。“协同”强调学校在现有发展背景下,积极寻求路径、多层次、多形式协作,保证学校在相对薄弱的办学条件下实现办学质量突破。
  4.2.1 C-U合作。C-U合作中C就是指民族地區的地方院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属于这一层次,U在本课题探讨中主要指部属综合性高校,但适应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发展需要,特别是从毕节彝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看,可将U做一定的扩展和补充。目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C-U合作项目,包括与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合作,通过挂职、支教、顶岗等合作模式更新了教学管理理念,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水平,为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现有合作基础上,要更好地发挥合作效果,可以实现合作优化:第一,C-U合作院校可进行拓展,不仅要和部属综合性高校合作,还应该与一流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应用技术专业领域有突出特点与优势的专业院校、民族类优质高校合作。对彝族人才的培养来说,民族类高校走在前列,对民族教育的独特性有深刻的认识与实践经验,能为学校彝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教育提供参考与帮助;对地方高校人才的培养来说,部属综合性高校能够提供一定的先进理念、优质资源,特别是能对学校的发展规划做出研究性的探索与指导;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来说,国内其他地区的应用型高校,特别是一些转型成功的非一流院校,也应该纳入合作的范畴之内,这部分高校能够给予我们现实转型问题、对策、实践以更直接有效的建设性建议。由此可见,C-U合作不仅要强调合作机构的多样性,还要保证合作方式的多元化,更要在合作过程中对部分特殊群体,特别是对地方发展有作用潜力的民族类学生、教师给予倾斜与帮助。
  4.2.2 C-S合作。C-S合作主要指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与地方中小学合作,C-S合作是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传统,也是学校多年来人才培养的经验与优势,随着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优势与传统不应放弃,而应让其在新型化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做出更大的贡献。对彝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定位应面对大学生及其后续发展,但中小学的教育水平、彝族学生受教育的质量也影响着这些学生未来发展的空间及路向。在新的历史时期,C-S合作不只是师范生的培养模式,而是将S,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民族类中小学作为合作生成的重点学校,在C-S合作过程中,不仅要将此类学校作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实习、实践基地,还应该以合作的方式,在中小学校中开展校本调研,关心、关注彝族中小学生,为其学习发展服务,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其对本民族的认同,主动地将自我的人生规划、民族的发展未来结合起来。目前,贵州省内彝族学生的高考升学率比较低,这极大地制约了彝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长远考量,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应主动下移,主动与中小学接轨,可以有效地运用预科、函授等方式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走上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发展道路。   4.2.3 C-I合作。C-I合作是指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与民族地区的产业结合,毕节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乃至全省都相对滞后,但毕节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产业是有发展空间与发展优势的,特别是彝族的医药、工艺品、歌舞、民族、种植等产业均有其优势,但目前彝族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相对滞后性。C-I合作就是要发挥出高校科研与服务优势,民族产业发展的空间优势,通过C-I合作,依托地方高校相对集中的学科、教学、科研等资源优势,通过调研、整合、设计、开发出一系列的民族产业模块,通过高校人才作用的发挥促进民族产业的优势生成,同时民族产业的开发过程也是民族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在合作过程中,彝族学生能够在参与民族产业开发的过程中深化民族知识,提升民族认同,探索民族产业发展空间,真正主动地将自己的民族身份与民族发展接轨,实现自我完善、民族引领、学校发展的三效合一。
  4.2.4 C-G合作。C-G合作是指貴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应与政府职能部门、政府下设事业单位合作,彝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是为彝族学生的个人发展服务,更是为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与政府组织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不应脱离、远离政府,或只是简单化的行政任务合作模式,而应该走向深层次的内涵式合作。彝族地区的发展、彝族群众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彝族产业的特色化生成一直是毕节政府力图突破的战略目标,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应主动与政府部门接触,参与政府项目,提供政府咨询报告,特别是与政府下设的民族机关合作,尽力拓展合作路徑,实现多元合作。
  4.3 优化培养体制机制,提高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彝族应用型人才,需要通过完善制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实训等方式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第一,市场导向。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提出,同时校企联合办学培养人才路径的开拓,彝族传统文化:彝族医药、彝族彝语、彝族舞蹈和音乐、彝族服饰乃至彝族彝语等专业的人才需求有所回升。学校的人才培养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联合办学”、“高校对口支援”等途径培养出在彝族传统文化学习上“精”、“专”并且“新”的人才,为彝族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新的血液。
  第二,课程为重。根据地域特点、民俗传统、经济发展特点、校内资源状况,进行灵活多样的个性化课程设置,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标准,通过模块化课程的设计,建构起不同专业的核心课程,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强调课程的应用化,比如加入彝族医药、彝族本土文化课程、彝族彝语等课程的学习,同时加大实践学分比例,使其能够适应彝族聚居区人才培养需求,增加彝族学生就业机会。
  彝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不只是服务于彝族人才的培养,更是通过民族教育培养的尝试性研究,在不断反思与优化的基础上,以期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各民族优秀人才的卓越培养,真正实现多民族的共同繁荣。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搞改革研究”(批准号:14JZDO4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安静(1975-),男(彝族),贵州大方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俗学。
  陈甜(1982-),女,重庆市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崔民日(1987-),女,黑龙江大庆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当前建筑行业重点建设对象,绿色公共建筑在施工时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对于改善传统建筑施工弊端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保证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应用BIM技术至关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这项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实际工程项目与信息模型相结合的目的,借以提升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 BIM技术;绿色建筑;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 B84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 本文在二塘选煤厂现场生产数据监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分配曲线精确测定法、精煤小筛分灰分估算法和精煤小筛分累计灰分估算法对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選下限进行评定。根据两次采样检测结果,采用精煤小筛分灰分估算法,得出的分选下限为0.52-0.46mm;采用精煤小筛分累计灰分估算法,得出的分选下限为0.48-0.46mm。因此,初步判断二塘选煤厂1.5米重介旋流器分选下限为0.52-0.46mm。  关
期刊
摘 要: 教育建筑作为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建筑类型,在进行设计布局的时候应当充分考量其地域性因素,融合更多鲜明的文化理念,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并能够充分地满足教育方面的功能。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地域性为视域,致力于为教育建筑的设计提供有地域特点的表现形式,以及布局处理的理念。  关键词: 教育建筑;建筑设计;地域性;布局处理  【中图分类号】 B84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
期刊
摘 要: 传统的油水井作业冲砂工序中由于油管漏失导致冲砂、验泵、后期作业工序返工率高,增加作业占产、作业费用、职工劳动强度。本文自主研制了导流验管冲砂器,满足验管的功能的同时不需要反洗井,又能满足大排量冲砂的要求,来解决现场冲砂验管工序存在的难题,从而达到提高作业时效的目的。  关键字: 冲砂;验管;导流验管冲砂器  【中图分类号】 TV5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
期刊
摘 要: 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所辖的滨南油区位于胜利油田西部,横跨滨州、东营两地市五县。作为采油厂产能建设的主要能源—电力,为滨南采油厂原油上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电网事故率逐年降低。但滨南配电线路点多,面广,线路长和地理环境相对恶劣。在现阶段的6kv滨南配电网运行管理中,雷击过电压的现象较为常见,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有可能造成区域的停止供电。因此,必须注重6kv配电网防雷改进的研究。本文
期刊
摘 要: 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一种,铝基复合材料有着最广泛的发展和应用。这是一种通过在基体中加入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增强体材料(如具有高硬度、耐磨的陶瓷颗粒)来制备在性能上优于基体金属的复合材料的方法。为了使材料的的力学性能和致密性达到最好,充分发挥弥散增强的效果,所以要选择适当大小、密度和数量的颗粒来作为增强体。本文主要介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优点以及如何选择基体和增强体。  关键词: 颗粒增强
期刊
摘 要: 本文设计的新式计算机硬件温度控制装置盒体的下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且盒体的下表面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第一风扇,盒体的下表面中部设有温湿度检测仪,盒体的上表面边缘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架,盒体的侧面中部设有导热板,导热板的上表面设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上表面设有散热器,且半导体制冷片与散热器的连接处设有导热硅胶。该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调节,能对计算机硬件
期刊
摘 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在家庭安全防护领域,人们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室内智能安防的概念由此提出。我们设计的智能安防设备能够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检测家里是否有外人进入,从而完成报警功能。  关键词: 智能安防;图像处理技术;通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 TN919.8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194-01  
期刊
摘 要: 本文论述了钻井标准实施与钻井质量监督的目的、对象的共同性,钻井标准是实施钻井质量监督的技术依据,钻井标准实施是质量管理和监督的基础,钻井质量监督是钻井标准更新和修改的原动力之一,钻井标准更新发展促进了钻井质量监督工作水平提高。  关键词: 钻井标准;钻井质量;监督;关系  【中图分类号】 TE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193-01  
期刊
摘 要: 消失模鑄造农械铲尖组织和性能的研究意义深远,往往关系到实际的应用效果。通过将消失铸造技术合理的运用至农业机械复杂壳体和细化铸件组织,能够有效的降低针孔率,提升相关铸件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关键词: 消失模;农械;铲尖;组织;性能  【中图分类号】 F407.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216-02  消失模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重点采用了三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