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5年9月3日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身着中山装的习近平主席在西装革履的中外领导人中间显得尤为瞩目。如此重要的场合,习近平主席身着中山装,有何寓意?本文试从公务装的中式化、简朴化趋势,浅论领导干部的“衣着之道”。
中山装:从日常服到礼服的转型
中山装被公认为是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所创。它继承了中国传统袍褂的严实、封闭的特点,又吸收了西装的贴身、有型的款型,比袍褂更精神,比西装更庄重。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服制条例》,明文规定中山装为“公务员制服”,文官在宣誓就职时一律须身穿“公务员制服”。从此,中山装开始流行,与民间的袍服、涉外场合的西服,形成三“服”鼎力。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中山装的偏好,不仅党政干部人人身着中山装,各界人士甚至学生也都身着中山装,形成了中山装“一统”大陆30余年的局面。源于“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特色的烙印,成为当年西方人识别中国人的重要标识,以至于西方媒体直接称之为“毛服”。20世纪80年代初,沉寂多年的西装被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所唤醒,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中山装显得不合时宜,再加上穿着不便,过于拘束,淡出服装舞台也就成为必然。
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习近平主席身着传统的中山装具有政治上的传承意义,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时任最高领导人在阅兵仪式上都身着深色的中山装。同时,身着严谨的中山装更能彰显整个阅兵活动的庄严性。此外,中国领导人外访出席西方盛大宴会,也都是身着中山装“对应”西式礼服。中山装悄然完成了从百姓的日常服到庄重礼服的转型。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身着新式中山装出席荷兰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新式中山装对传统中山装进行了创新,将明门襟改为暗门襟,四个明兜改为三个暗兜,紧闭的翻领改为略微敞开的立领。亮出的白色衬领,再配以左上兜露出的黑白小丝巾,与燕尾服的白领结和左上兜露出的白色口袋巾交相辉映。习近平主席出访美国、英国出席重大礼仪活动时都是身着同款的新式中山装,新式中山装已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礼服,甚至有服装专家赞誉其为国服。
西装:从不分场合到正式场合
20世纪90年代以后,“穿必西装”已成为领导干部的时尚和主流。从中央领导到地方官员,无论开大会,还是下基层、到农家,个个都是挺括的西装,鲜亮的领带,甚至到了夏季身着长短袖的白衬衫也都一丝不苟地系着领带,展现出了领导干部开放的新形象。进入21世纪,随着中式夹克的流行,西装则从不分场合的日常公务装回归到庆典仪式、高规格会议、外事活动等正式场合的正装。
西装正装的标配是黑色外套搭配白色衬衫。黑色象征着庄重和威严,在正式场合,尤其是政治人物几乎都是身着一体黑色的西服,但在十多年前蓝色、灰色、咖啡色、浅色西服也常见。
西装正装内衬白色衬衫,一是白色能淡化黑色的压抑感,黑白分明,视觉效果佳;二是白色洁净,有廉洁之意。新加坡建国伊始,李光耀总理就要求公务员一律穿白色衬衫,其意就在于此。
西装正装黑白相配,色彩过于单一,所以要通过佩戴不同色彩的领带来丰富男装的色彩,公务人员常用的是红色和蓝色领带。红色象征喜庆、热烈,在喜庆场合和外交场合佩戴红色领带,更能表达喜悦和欢迎的心情。而蓝色寓意广阔、宁静,更显沉稳和理性,在庄重严谨的工作和会议场合更适合佩戴蓝色领带。
公务装的中式化、简朴化趋势
如今,中式夹克已取代西装成为领导干部日常的公务服。中式夹克实际上是20世纪80年代在青年人中非常盛行的夹克的“宽松版”,其“包身”款式与中国袍褂有如一脉相承,中国味道十足。其拉链自如,可合可开,极为方便,更舒适,也更平民化。所以,这些年来,中式夹克越来越受到领导干部的偏好,在一般的会议、考察等公务场合中,领导干部几乎都是内着白衬衫,外套深色中式夹克。
在一般公务场合中,即使身着西装也多不系着领带,轻松又随和。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后考察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特意身穿不打领带的西装便服而不是常穿的中式夹克,传递的就是改革开放的信心。现在西装便服在国内公务场合也越来越少见,更多的是出现在非正式的外交场合。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美到奥巴马总统加州庄园做客,到今年3月访问捷克到泽曼总统拉尼庄园做客,两国领导人都不打领带,边散步边聊天,气氛轻松愉快。
百年来,中国男性公务着装几经变迁和融合:从“中西合璧”的中山服到全盘西化的西装,再回归到中国特色的中式夹克以及中式礼服。公务着装的中式化、简朴化的趋势,反映了领导干部不再刻意追求“形象”,而更注重“接地气”,这既是领导干部廉洁奉公的要求,更是新一代中央领导执政务实的体现。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
中山装:从日常服到礼服的转型
中山装被公认为是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所创。它继承了中国传统袍褂的严实、封闭的特点,又吸收了西装的贴身、有型的款型,比袍褂更精神,比西装更庄重。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服制条例》,明文规定中山装为“公务员制服”,文官在宣誓就职时一律须身穿“公务员制服”。从此,中山装开始流行,与民间的袍服、涉外场合的西服,形成三“服”鼎力。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中山装的偏好,不仅党政干部人人身着中山装,各界人士甚至学生也都身着中山装,形成了中山装“一统”大陆30余年的局面。源于“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特色的烙印,成为当年西方人识别中国人的重要标识,以至于西方媒体直接称之为“毛服”。20世纪80年代初,沉寂多年的西装被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所唤醒,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中山装显得不合时宜,再加上穿着不便,过于拘束,淡出服装舞台也就成为必然。
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习近平主席身着传统的中山装具有政治上的传承意义,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时任最高领导人在阅兵仪式上都身着深色的中山装。同时,身着严谨的中山装更能彰显整个阅兵活动的庄严性。此外,中国领导人外访出席西方盛大宴会,也都是身着中山装“对应”西式礼服。中山装悄然完成了从百姓的日常服到庄重礼服的转型。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身着新式中山装出席荷兰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新式中山装对传统中山装进行了创新,将明门襟改为暗门襟,四个明兜改为三个暗兜,紧闭的翻领改为略微敞开的立领。亮出的白色衬领,再配以左上兜露出的黑白小丝巾,与燕尾服的白领结和左上兜露出的白色口袋巾交相辉映。习近平主席出访美国、英国出席重大礼仪活动时都是身着同款的新式中山装,新式中山装已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礼服,甚至有服装专家赞誉其为国服。
西装:从不分场合到正式场合
20世纪90年代以后,“穿必西装”已成为领导干部的时尚和主流。从中央领导到地方官员,无论开大会,还是下基层、到农家,个个都是挺括的西装,鲜亮的领带,甚至到了夏季身着长短袖的白衬衫也都一丝不苟地系着领带,展现出了领导干部开放的新形象。进入21世纪,随着中式夹克的流行,西装则从不分场合的日常公务装回归到庆典仪式、高规格会议、外事活动等正式场合的正装。
西装正装的标配是黑色外套搭配白色衬衫。黑色象征着庄重和威严,在正式场合,尤其是政治人物几乎都是身着一体黑色的西服,但在十多年前蓝色、灰色、咖啡色、浅色西服也常见。
西装正装内衬白色衬衫,一是白色能淡化黑色的压抑感,黑白分明,视觉效果佳;二是白色洁净,有廉洁之意。新加坡建国伊始,李光耀总理就要求公务员一律穿白色衬衫,其意就在于此。
西装正装黑白相配,色彩过于单一,所以要通过佩戴不同色彩的领带来丰富男装的色彩,公务人员常用的是红色和蓝色领带。红色象征喜庆、热烈,在喜庆场合和外交场合佩戴红色领带,更能表达喜悦和欢迎的心情。而蓝色寓意广阔、宁静,更显沉稳和理性,在庄重严谨的工作和会议场合更适合佩戴蓝色领带。
公务装的中式化、简朴化趋势
如今,中式夹克已取代西装成为领导干部日常的公务服。中式夹克实际上是20世纪80年代在青年人中非常盛行的夹克的“宽松版”,其“包身”款式与中国袍褂有如一脉相承,中国味道十足。其拉链自如,可合可开,极为方便,更舒适,也更平民化。所以,这些年来,中式夹克越来越受到领导干部的偏好,在一般的会议、考察等公务场合中,领导干部几乎都是内着白衬衫,外套深色中式夹克。
在一般公务场合中,即使身着西装也多不系着领带,轻松又随和。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后考察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特意身穿不打领带的西装便服而不是常穿的中式夹克,传递的就是改革开放的信心。现在西装便服在国内公务场合也越来越少见,更多的是出现在非正式的外交场合。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美到奥巴马总统加州庄园做客,到今年3月访问捷克到泽曼总统拉尼庄园做客,两国领导人都不打领带,边散步边聊天,气氛轻松愉快。
百年来,中国男性公务着装几经变迁和融合:从“中西合璧”的中山服到全盘西化的西装,再回归到中国特色的中式夹克以及中式礼服。公务着装的中式化、简朴化的趋势,反映了领导干部不再刻意追求“形象”,而更注重“接地气”,这既是领导干部廉洁奉公的要求,更是新一代中央领导执政务实的体现。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