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监控者和咨询者,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扮演“专家”或“老师”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
那么活动小组如何组建和发展呢?经过我自己几年带班的摸索实践,我探索出一个大致过程,当然这是不成熟的,还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组的组建
(一)成员的落实
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在分组过程中,教师根据男女搭配、性格互补、成绩优劣等原则,对学生进行适当分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便于小组内部互助合作,有利于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6至8个“6人学习小组”。
(二)角色的分配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要使合作学习小组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1.育一名得力的组长。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有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三)座位的编排
为了体现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为了便于学生间互相帮助,又要照顾学生看黑板。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安排座位:
(四)技巧的培训
学生有合作的欲望,但若缺乏对合作常规和要求的了解,必然有些混乱,影响合作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规范进行培训和指导。
学生学会合作。各人独立思考(写)→组内助学→组内成员轮流表达自己的意见→组间质疑、评价→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推举代表班级展示→形成班级统一意见。
教师学会组织。针对合适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提供有效的议题;变换身份参与合作、针对疑难做好引导、组织评价有效激励。
人人都是学习者:完成的指标(会预习、会求知、会提问);人人都是指导者:组内指导,组际指导;人人都是评价者: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际评价;人人都是展示者:展示自己的思考,展示本组的成果,展示多元技能(全面发展)。
二、课堂流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说明(5~10分钟、重点、难点、目标)。
1.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做准备。
2.学生根据学案上老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境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课前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互助讨论打下基础。
(二)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分为三步操作程序,即为互助讨论——共享展示——精讲点拨。
1.互助讨论。学生把课前预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2.共享展示。即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预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听展者要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3.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互助讨论、共享展示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三)推举展示(轮流展示)
(四)活动竞争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课堂检测。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五)及时评价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小组自评能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
(六)作业反思。
1.课后固学,即课后作业。注意试题背景、试题条件、提问角度的变换。根据试题难易度标注星号,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等级星号的试题做不同要求,并及时批改反馈。
2.学后思学,即纠错反思。学生的提高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更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建立错题集,分四个栏目:错题摘录、正确解法、错误原因、类似题目,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并不断反思自我学习情况、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拙见,还有待实践检验,但是我相信,只要每个人不断探索,肯定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途径。
那么活动小组如何组建和发展呢?经过我自己几年带班的摸索实践,我探索出一个大致过程,当然这是不成熟的,还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组的组建
(一)成员的落实
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在分组过程中,教师根据男女搭配、性格互补、成绩优劣等原则,对学生进行适当分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便于小组内部互助合作,有利于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6至8个“6人学习小组”。
(二)角色的分配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要使合作学习小组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1.育一名得力的组长。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有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三)座位的编排
为了体现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为了便于学生间互相帮助,又要照顾学生看黑板。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安排座位:
(四)技巧的培训
学生有合作的欲望,但若缺乏对合作常规和要求的了解,必然有些混乱,影响合作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规范进行培训和指导。
学生学会合作。各人独立思考(写)→组内助学→组内成员轮流表达自己的意见→组间质疑、评价→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推举代表班级展示→形成班级统一意见。
教师学会组织。针对合适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提供有效的议题;变换身份参与合作、针对疑难做好引导、组织评价有效激励。
人人都是学习者:完成的指标(会预习、会求知、会提问);人人都是指导者:组内指导,组际指导;人人都是评价者: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际评价;人人都是展示者:展示自己的思考,展示本组的成果,展示多元技能(全面发展)。
二、课堂流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说明(5~10分钟、重点、难点、目标)。
1.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做准备。
2.学生根据学案上老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境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课前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互助讨论打下基础。
(二)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分为三步操作程序,即为互助讨论——共享展示——精讲点拨。
1.互助讨论。学生把课前预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2.共享展示。即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预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听展者要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3.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互助讨论、共享展示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三)推举展示(轮流展示)
(四)活动竞争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课堂检测。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五)及时评价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小组自评能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
(六)作业反思。
1.课后固学,即课后作业。注意试题背景、试题条件、提问角度的变换。根据试题难易度标注星号,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等级星号的试题做不同要求,并及时批改反馈。
2.学后思学,即纠错反思。学生的提高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更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建立错题集,分四个栏目:错题摘录、正确解法、错误原因、类似题目,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并不断反思自我学习情况、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拙见,还有待实践检验,但是我相信,只要每个人不断探索,肯定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途径。